日期:2021-01-28來源:幼兒園學習網(wǎng)
這是幼兒園個案觀察記錄表3篇,是優(yōu)秀的幼兒園觀察記錄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觀察記錄
活動一開始老師創(chuàng)設(shè)選擇各種材料自由表現(xiàn),大膽想象、創(chuàng)作秋天豐收的景象、田野的美景,感受秋天的氛圍,引起幼兒興趣。讓幼兒自由觀察三個區(qū)域的環(huán)境,并說一說、議一議。把幼兒召集到老師身邊,老師親切的說:“你們喜歡秋天嗎?為什么?”xg王俊翔大膽的舉手站起來回答說:“我喜歡秋天!因為有五
顏六色的果實、各種各樣的秋葉。”老師說:‘黎老師也喜歡美麗的秋天,因為秋姑娘給我們送來了許多的禮物!老師讓幼兒結(jié)合生活經(jīng)驗,選用自己的想象,利用自身的動作,來表現(xiàn)對秋天的認識。我們用水果做拼盤、秋葉和果實做拼貼畫,老師用照相機拍下來去送給秋姑娘好嗎”?王俊翔自由選擇來到操作區(qū):水果拼盤----我引導他觀察秋葉、果實的形狀顏色,并進行合理想象。
他把黃色的橘子、紅萍果放在砧板上用小刀切成片、在一片一片的擺在圓盤里看了看、有放三顆紫色的葡萄在盤子中間。
觀察分析
1、孩子在秋天里是快樂的,有數(shù)不清的發(fā)現(xiàn):形狀各異的秋葉、五顏六色的果實。經(jīng)過孩子們的一系列觀察、種植及制作,豐富了幼兒的生活經(jīng)驗,從此激發(fā)了幼兒積極探索、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2、利用秋天的自然物標本進行剪剪、切切、拼拼、帖帖等各種操作技能,選擇各種材料自由表現(xiàn),大膽想象、創(chuàng)作秋天豐收的景象、田野的美景,感受秋天的豐富性。在活動中充分地體現(xiàn)了綜合性、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體驗與同伴合作活動的樂趣。
3、讓幼兒自己來選擇游戲材料和游戲區(qū)域,有利于幼兒運用原有經(jīng)驗按自己的想法和方式來解問題,獲得有益的經(jīng)驗,從而使幼兒以極高的熱情投入到游戲中去。)
4、老師一邊聽一邊拍照。這樣,不僅促進幼兒與幼兒之間的互動,也促進老師與幼兒情感交流。
改進措施 建議最后應(yīng)該讓師生共同與作品合影留念,讓幼兒體驗到成功的喜悅。
觀察背景:
大班的標標小朋友在班里是出了名的“打架好手”,每天都有關(guān)于他的一些新聞。每當他看到其他孩子做游戲、玩玩具時,他悄悄地靠近他們,趁其不備便伸手去搶玩具,搶不到就撒潑哭鬧,甚至拔出拳頭伸向同伴。他的一對拳頭幾乎成了他的全部語言。由于他愛打人,同伴們都不愿與他一起玩,還不斷地向我告狀,告狀聲越多,他越孤單,拳頭也就越多地伸向別人。
分析:
我想,標標的行為一定與家庭環(huán)境和教育有關(guān)。通過電話家訪和與來接送的家長交談,我了解到他的爸爸文化層次較低,標標的媽媽對標標百依百順,從不對他提出任何要求,而爸爸卻相信“棍棒底下出孝子”、“不打不成器”。他的爸爸自述:“標標在家不聽話,跟他講道理太累,還是痛打一頓有效,打痛了,他才會記住。
有時被打后還不服,反而發(fā)起了野性,把玩具扔得到處都是。”久而久之,在爸爸的影響下,使標標形成了打人的行為。據(jù)觀察,標標在幼兒園,他非常想和別人交流,又因為表達的方式與眾不同,小朋友都不愿與他一起玩。
對策:
1.家園合作。共同要求標標遇到問題先把想法說出來,不能動手打人。要求標標做到這一點的前提是要求標標的爸爸在任何情況下不動手打標標,要做到循循善誘,以理服人;同時要求標標的媽媽也改變與其爸爸在教育上截然不一致的做法,不要去遷就標標的不良行為。
我也向家長保證,在任何情況下不摻雜對標標的成見和偏見,公正而耐心地對待標標。當標標動手打人時,我們一定都要弄清楚原因,不要先去責怪或處罰標標。平時,我要求家長多了解標標的閃光點。
2.我們發(fā)現(xiàn)標標雖然很調(diào)皮,好動,很喜歡打人,但他很喜歡講故事,聽故事。我平時會在自由時間里,讓他坐在我的旁邊給他講故事。如《四個好朋友》,《小紅花找朋友》,《雷鋒的故事》等,并從中引導他要有禮貌,要和小朋友友好相處,懂得愛護公物,做什么事情都要有始有終,做錯了事要說“對不起”。
雖然他在聽的時候似懂非懂的樣子,但是在日常生活中有時卻也表現(xiàn)得不錯。如:有一次我組織小朋友到草地撿落葉,這時標標說:“要不我也學雷鋒,去撿吧。我笑著說:“好吧,小雷鋒,去撿吧。”他高高興興地去了,而且表現(xiàn)很不錯。
3.行為專項訓練:由于標標小朋友與同伴交往能力差,解決問題的能力差,因此,培養(yǎng)他合作意識就顯得尤為重要。平時,我經(jīng)常讓他當值日生,使他有更多的機會和其他小朋友一起分勺子、分碗、分盤子;使他能學會約束自己的行為,學會與同伴交流。
比如,在玩結(jié)構(gòu)游戲的時候,我提供了豐富的游戲材料,讓他與同伴拼搭動物園的各種動物。他玩得很認真,而且不斷變化手中的作品。
快結(jié)束時,標標面前的玩具少了,找不到他要的積塑,就離開了自己的位置,到領(lǐng)桌去拿,嘴里還說“借我一塊”。到了評價的時候,我請標標給大家講講自己的作品是什么,漂亮嗎;他很自信地說:“是熊寶寶,漂亮!”
我向全體幼兒亮出了他的作品,并表揚了標標懂得向別人借玩具,也表揚了借給他的幾位幼兒。標標體驗到了與人合作,對人禮貌的愉快,并在同伴中樹立了好孩子的形象。
經(jīng)過一段時間,我們驚異地發(fā)現(xiàn)標標打人的行為明顯減少了,與同伴的關(guān)系也開始變得融洽起來了。在游戲中,他向同伴伸出的不再是拳頭,而是一雙合作和友好的手。
反思:
當孩子有了缺點,犯了錯誤,我們應(yīng)用一顆寬容之心,平常心去看待孩子成長的問題,他們畢竟是年幼的孩子。由此,我深刻領(lǐng)會到家長、老師在孩子一生成長中的重要作用,更領(lǐng)會到了帶領(lǐng)家長共同使用正確的教育方法的重要性。
所以,我們在教育教學工作中,對待任何幼兒、任何問題都應(yīng)有冷靜的頭腦,要多細心,多觀察,多思索,在平等,友善但又不失嚴肅的氛圍中教育好我們的孩子。
時間 2012、11、23
班級 中3班 觀察對象 王欣怡 記錄人 姚燕波
題目 王欣怡吃飯、吃點心為什么總是最后一個
觀察與記錄
欣欣,一個乖巧、能干的小姑娘,做事有條不紊,特別是畫圖畫很有耐心。只是在吃飯和點心時表現(xiàn)出不耐煩,一會找點東西玩,一會用勺子挑著米玩。今天點心時又是如此,特意記錄下她的一些細小活動。
點心都已經(jīng)盛好,孩子們都在自己的位置上坐下來,開始吃點心。欣欣也端著自己的小碗,拿著勺子,只是點心似乎對她很沒吸引力。她用勺子在碗里不停的壓著,逼出一點米湯,翹起小嘴喝兩口,接著再小勺子繼續(xù)她的“游戲”,而這時,其它孩子的點心已經(jīng)一半吃掉了。
為了讓欣欣快點吃,我提醒她:“快點吃哦!你看其它小朋友都吃了很多了,比賽誰先吃完哦!”剛提醒過后,她能用小勺吃兩口,當老師轉(zhuǎn)身后,她又開始了她新一輪的“游戲”——拿下她頭上的發(fā)莢開始玩。這個時候吃的快的孩子已經(jīng)一碗吃完了。
再次提醒她后,她仍然是老師注視時,吃兩口,老師轉(zhuǎn)身后,又開始不耐煩的一點一點的舀在勺子里,高興吃一口,不高興還倒在碗里。然后再跟旁邊的小朋友講講話,就是不見碗里的點心少下去
每當老師不注意欣欣,她就不吃,而當老師看著時,她是能夠一口一口好好吃的,所以我停在她的面前,看著她。她注意到我在看她,認真的吃起點心,很快也能把碗里的點心吃完。
對話與交流
欣欣不是吃不下碗里的點心,而是沒有耐心吃。她在吃點心時,總是會找些小動作來做。一會兒用小勺壓米湯,一會拿自己的發(fā)莢玩,當她在做這些小動作時,其它孩子已經(jīng)吃掉一大半的點心了。飲食習慣方面不夠好。 (范文網(wǎng) www.9xwang.com) 但在老師的提醒和督促下,她還是能夠獨立、迅速、正確的使用小勺吃完點心的。
問題一:
師:欣欣,快吃哦!其它小朋友都吃掉很多了,比比看,誰會第一個吃完。
幼:看看我,迅速吃掉兩口點心。
當我轉(zhuǎn)身照料其它幼兒時,欣欣又繼續(xù)她自己的游戲了。并沒有把比比誰第一的事放在心上。
問題二:
師:欣欣,看×××小朋友已經(jīng)吃第二碗了,你的點心還是那么多,要怎么做呢?
幼:我會吃的很快。(立刻吃了兩大口)老師,你看,我吃的很快。
師:老師看到了,希望老師不看的時候你也能吃得一樣快。
幼:恩
問題三:
老師轉(zhuǎn)身照料其它幼兒,欣欣又不吃了,玩玩勺子,講講話。
師:欣欣,老師一不看你,你就不吃,這個習慣可不好哦!老師看和不看要一樣吃得快。如果你今天不是最后一個吃完,老師會給你獎勵小蘋果貼紙。
幼:(低頭吃粥,不時的用眼睛看我一下,可能是在觀察老師有沒有看著她)
當我一直看著欣欣時,她吃的很快,用勺很熟練,一口一口地吃,碗內(nèi)桌面也保持的很干凈,一碗點心三分鐘內(nèi)就吃完了。我適時的給了她獎勵,并激勵她,下次老師不提醒也要吃的一樣好,老師還會獎勵。
反思與啟示
從這個案例中,我得到如下啟示:
1、多留意孩子們的生活習慣,及時發(fā)現(xiàn)問題,馬上給予提示、鼓勵、糾正。
2、針對孩子們生活習慣方面的問題,組織談話活動。比如《我會吃飯》,討論吃飯的益處,如何使自己吃得又快又好,使孩子們懂得好好吃飯的好處,逐步養(yǎng)成安靜、正確、迅速吃飯的好習慣。并讓鼓勵班上的孩子互相進行比賽,抓住孩子的點滴進步給予表揚,有時采取適當?shù)莫剟顏硖岣咚目刂颇芰Α?/p>
3、善于發(fā)現(xiàn)孩子的點滴進步,并夸大其詞,多在集體面前表揚,使孩子感受到自己的進步,老師的喜歡,從而幫助孩子養(yǎng)成好習慣。
4、孩子不良習慣的養(yǎng)成與家庭的教育有莫大的關(guān)聯(lián),我應(yīng)該與家長聯(lián)系,了解孩子在家的一些生活習慣,并與家長達成一致的教育方式,讓孩子在家也養(yǎng)成跟學校一樣的生活習慣,形成家園同步教育。
《大班幼兒觀察記錄3篇》:大班幼兒觀察記錄第1篇 大班觀察記錄:養(yǎng)成良好的午睡習慣。 觀察狀況記錄與分析:午睡時間又到了,這天我把想想對床的涵涵調(diào)到了別的床位上,并對他們都進行了教育,承諾到&ld
《幼兒園小班聽課記錄40篇》:幼兒園小班聽課記錄第1篇 聽課記錄(一): 授課教師:xx 科目:語文 聽課時間:xx課時 聽課課題:蜜蜂引路 聽課地點:xx班級 聽課記錄 一、導入新課,揭示課題
《幼兒園聽課記錄40篇》:幼兒園聽課記錄第1篇 幼兒園聽課記錄1 活動名稱:花手套 班級:小班 活動領(lǐng)域:美術(shù) 活動目標:1、讓幼兒嘗試滾畫2、對色彩感興趣,愿意參與活動3、能用合適的語言表達
幼兒園學習網(wǎng) | 聯(lián)系方式 | 發(fā)展歷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quán)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