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03-29來源:幼兒園學習網
這是大班藝術活動圓圈變魔術教案反思,是優秀的大班藝術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活動目標:
1、讓幼兒通過想象在圓上面進行添畫,培養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2、幼兒能積極主動地參加美術活動,對美術活動產生濃厚的興趣。
3、養成敢想敢做、勤學、樂學的良好素質。
4、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與同伴共游戲的快樂,樂意與同伴一起游戲。
活動準備:
1、幼兒有觀看魔術表演的經歷。
2、自制魔術箱、棒棒糖、畫有大小不同“○”的作業紙,水彩筆。
活動過程:
一、 談話,引入主題。
師:前幾天,老師布置了一個作業,讓你們觀看魔術表演,還有不少的小朋友都說看了劉謙叔叔的魔術,那今天老師也想給你們表演一個小魔術,你們想不想看?
二、 通過觀看魔術表演,讓幼兒了解生活中都有哪些東西是圓形的。
1、觀看魔術表演,教師出示自制魔術箱,請一名幼兒檢查魔術箱,確定箱內什么東西都沒有,是一個空箱子。然后,教師利用魔術箱變魔術,變出棒棒糖。
2、請幼兒觀察棒棒糖的形狀(圓形),教師出示圓形圖片。
師:現在我想請小朋友想一想,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有哪些東西是圓形的呢?
幼兒討論后做出回答。
告訴小朋友圓形也會變魔術,你們想看嗎?
三、 ○形變魔術。
1、變動物。
——出示一張帶有“○”的作業紙,教師利用作業紙開始變魔術。教師在畫有“○”的作業紙上隨意添畫兩筆,讓“○”變成扣子模樣,然后讓幼兒猜一猜,“○”想要變成什么?
——幼兒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進行猜想,待幼兒回答后,教師繼續添畫,并把扣子加上兩個耳朵,讓幼兒接著猜,待幼兒回答后,教師完成作品“小豬”。
——為了加深幼兒的印象,然給幼兒說像讓“○”變成什么小動物,教師把幼兒說的動物畫出來也可以請幼兒在帶有“○”的作業紙上進行添畫。讓幼兒知道“○”不僅可以變成小豬,而且還可以變成其他的小動物。
2、變人物。
——出示同樣帶有“○”的作業紙,教師在畫有“○”的紙上面畫上兩點,把“○”變成有兩個孔的扣子模樣,讓幼兒猜這次老師想讓“○”變成什么?(幼兒進行猜想然后回答)。教師再在“○”上繼續添畫,畫出嘴巴和鼻子后,讓幼兒進行最后的猜測,然后將“○”變成一個小男孩。
——教師小結:“○”不僅可以變成各種各樣的人物還可以變成其他物品。為了調動幼兒的積極性,教師可以再出示一些帶有“○”的作業紙,請幼兒上來用“○”變魔術:如“水杯”、“風車”、“小汽車”等。
3、找一找(捉迷藏)。
出示一張大作業紙,(上面畫有“臺燈”、“風扇開關”、“化妝盒”、“自行車”等)告訴“○”可能干了,不僅會變魔術,它還會玩捉迷藏呢!現在“○”就躲在紙上的這些圖片中,請小朋友仔細找一找,看誰能把藏起來的“○”找出來。
四、 操作過程。
——幼兒進行實際操作,在作業紙上進行繪畫聯系,教師巡視并進行指導。
——展示幼兒作品。
——教師總結:今天我們用“○”變出了很多的東西,認識了生活中有很多的東西都是圓形的,既學會了“○”畫各種各樣的物品,又培養了你們的繪畫興趣,讓一些不會畫畫的小朋友愛上了畫畫。
活動延伸:
可以利用這個教育契機,讓幼兒利用三角形、長方形、正方形來進行鞏固。
教學反思:
在活動中,教師能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幼兒的興趣設計的嘗試性,操作性和探索性比較強的科學學習活動。整個活動內容新穎,有創意,組織的形式靈活,能隨機應變。而且,在教學活動中教師只是一個引導者與組織者,沒有過多的示范講解,使幼兒在活動中成為真正的主人。這次活動提高了幼兒的思維靈活性,動手操作能力,同時也培養了幼兒大膽探索,積極嘗試的學習態度。
《大班藝術活動漂亮的瓶子娃娃教案反思》: 設計意圖: 《綱要》中要求幼兒園的藝術教育活動要為幼兒提供自由表現的機會,鼓勵幼兒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尊重每一幼兒的想法和創造,分享他們創造的樂趣。美術活動《漂亮
《大班藝術活動圓圈變魔術教案反思》: 活動目標: 1、讓幼兒通過想象在圓上面進行添畫,培養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2、幼兒能積極主動地參加美術活動,對美術活動產生濃厚的興趣。 3、養成敢想敢做、勤
《大班藝術特別的我教案反思》:活動目標: 1、 畫出特別的我,產生自我欣賞的積極情感。 2、 樂意在同伴面前大膽、自信的介紹自己的五官特征。 3、 探索、發現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征。 4、 培養幼兒與他人分享合作的社會品質及關心他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