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05-06
這是集合間的基本運算教學設計,是優秀的數學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進一步熟悉面積單位的大小。
2.掌握面積單位間的進率。
【教學重點】掌握面積單位間的進率,會進行常用面積單位之間的改寫。
【教學過程】
一、課題引入:
1.師:同學們 ,我們都學過哪些長度單位?(米、分米、厘米、還有千米、公里等等)(出示ppt課件:面積單位間的進率)
師:同學們說得都對,那么我們看一下:米、分米和厘米之間的進率是多少呢?(相鄰兩個的長度單位之間的進率是10)
師:我們已經學習了面積單位,常用的面積單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每相鄰兩個面積單位間的進率是多少呢?請同學們猜測一下。(分小組,猜測,然后分派代表回答問題)
師:看來各小組討論,得出不同的意見,下面我們就來動手動腦,探究一下“面積單位間的進率”
二、探究新知
(一)師:老師這里有一張邊長是1分米的正方形紙。請同學們拿出自己的正方形,它的邊長是1分米,誰來說一說它的面積是多少?
生:邊長是1分米的正方形面積是1×1=1(平方分米)
師:如果這個正方形的面積用平方厘米做單位,是多少平方厘米呢?請同學們開動腦筋,發揮四人小組合作的力量,動手做一做實驗(學生動手操作,教師巡視)。
師:請各小組匯報實驗的結果。 (用直尺去量正方形的邊,邊長正好是10厘米,所以它的面積就是10×10=100(平方厘米))。
師:你們真聰明,大家同意他們的意見嗎?還有更好的主意嗎?
(正方形邊長是1分米,1分米=10厘米,這個紅色正方形面積是10×10=100(平方厘米)。
師:剛才大家想的方法都很好,有的用擺,有的用量,還有的直接將分米換算成厘米來計算。同學們真聰明。但不管用什么方法,這個邊長是1分米的正方形面積如果用平方厘米做單位都是 100平方厘米。
師:同一個正方形,我們用平方分米作單位是1平方分米,用平方厘米作單位是100平方厘米,那么1平方分米等于多少平方厘米呢。(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二)知識遷移
師:從上面的實驗過程中,我們知道了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那么同學再想一想:邊長1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積是多少平方米?如果以分米作單位,它的面積又是多少平方分米?教師出示邊長1米的正方形,并按照例題的要求提問兩個問題:
(1)邊長1米的正方形紙,它的面積是多少平方米?
(2)如果把它劃分成邊長是1分米的小正方形,可以劃分多少個?它的面積是多少平方分米?你們知道了什么?引導學生討論,自行解決,進行匯報。
通過討論使學生知道了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板書)
那么每相鄰的兩個面積單位間的進率是多少呢?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每相鄰的兩個面積單位間的進率是100。
(三)區分面積單位與長度單位間的進率,進一步強化面積單位間的進率。
長度單位:兩個長度單位間進率是10。
面積單位:兩個面積單位間進率是100。
(四)練習鞏固
三、全課小結
面積單位間的進率活動設計
不同的進率活動設計
【活動目的】
1.通過活動使學生進一步加深對單位進率的理解。
2.學會根據需要提取和處理信息,提高分析解答實際問題的能力。
3.通過學生合作交流,了解各單位進率設定的依據。
【活動準備】
學生通過各種方法,書本、常識、網絡等查閱一些單位之間的進率,例如我們學過的時間單位進率。并了解這些單位進率設置的依據。
老師
1.老師將學過的以及查閱到的單位歸類,制作成小卡片,例如:
◇時間一組卡片◇
年 月 日 時 分 秒
(毫秒、微秒、納秒、皮秒這些不做要求)
◇重量一組卡片◇
克 千克 噸 斤 兩
(古制中的:石、鈞、斤、16兩可以作為了解:1鈞=30斤,1斤=16兩,與現代國際單位制比較,1斤約合0.256千克)
另外,對于國外所采用的一些單位進制也可以做一下了解。
2.制作這樣的卡片三到四組(可以摻入多余條件)。
【活動過程】
1.將卡片組隨機分發給各個學習小組,通過自己拼讀卡片,尋找各單位卡片之間單位的換算關系,列式解答。并總結出關系。
2.交換卡片組,繼續活動,直到每組將所有卡片完成,匯總答案,看看大家各自完成了多少。
3.相互交流,讓回答好的小組對問題進行講解。教師給予肯定。
高斯的蘿卜燈
高斯是17世紀德國的偉大數學家。
高斯從小就是在困苦的環境中鍛煉和成長起來的。他們的父親是一個勤勞的裝水管的工人,母親是一個石匠的女兒,沒有什么文化。高斯是他的獨生兒子,他們對高斯非常寵愛。由于高斯父親的收入菲薄,一家三口不得不省吃儉用,精打細算地過著日子。小高斯很懂事,從不隨便向爸媽要錢,從小就養成儉樸的習慣。
高斯生活的時代,還沒有電燈。那時,有錢人家為了照明,用鉛、錫、銅等金屬做成各種式樣的燭臺,在上面插上一支支粗粗的蠟燭,點起來很亮。高斯家窮,買不起這樣的燭臺,也點不起蠟燭。每天一到晚上,爸媽就催促高斯早點上床睡覺。小高斯讀書很用功。
一天,媽媽從菜場買菜回來,籃子里裝著幾只紅蘿卜。
“媽媽,給我一只蘿卜吧!”小高斯緊蹲在媽媽的身邊,輕輕地搖著媽媽的臂膀。
“傻孩子,生蘿卜辣,有什么好吃的!”媽媽隨口講著。
“不,媽媽,我不是要吃,我要用它來做一盞美麗的燈。”高斯一面用手比劃,一面微笑著說。
從媽媽手里接過一只蘿卜,高斯把它洗凈擦干。然后用小刀一點一點地把蘿卜心子挖空,倒點油進去,再放上一根燈芯,就成為一盞很別致的“蘿卜燈”了。就在這盞燈旁,高斯常常學習到深夜。
高斯一生中,一直保持著童年時代就養成的這種儉樸的美德。三十歲起,他除了從事數學,物理方面的科研外,還一直擔任著哥廷根天文臺臺長的職務,已經成為一位著名的.科學家了。按照當時的經濟收入,他完全可以生活得很優裕、舒適。但是,高斯從不追求這些。在哥廷根天文臺里,他住著一間很小的房子,里面只放著幾件很簡單的家俱,一支暗淡的蠟燭,再加上簡單的食品和衣帽,這些幾乎就是高斯全部物質上的享受。
一個生活上儉樸的人,往往在學習和工作上是勤奮的。
高斯從23歲起,就開始系統地研究天文學了。他每天堅持不懈地觀察慧星的位置,測算日月蝕的有關數據。為了進行有關木星攝動智神星的計算,他需要用到337000個數據,并對它們進行大量繁瑣的數學運算。我們知道,天文計算是離不開對數的,因為對數能使計算化繁為簡。正因為他日以繼夜,反復不斷地使用對數表,表中數據用得滾瓜爛熟,以致他能背出表中對數的前幾位小數。天才加勤奮,正是高斯具有驚人記憶力和心算力的秘訣。
高斯是一個具有剛強毅力的人。他認為一個人要有自立更生的精神,不能依賴別人。公元1809年,普法戰爭結束,德國失敗了。為了償還法國巨大的戰爭賠款,德國人民承擔了沉重的債務。攤派給高斯的款數是2000法郎。當時高斯要拿出這樣一筆錢是非常困難的。消息被高斯的許多朋友知道了,大家紛紛解襄相助。高斯對朋友們的熱情幫助十分感激,但不愿增加別人負擔,決心自力更生,償還債務。他婉言謝絕了朋友們的好意,寄還來款。法國著名數學家拉伯拉斯在巴黎事先未通知高斯,就幫他支付了這筆巨款,事后才寫信告訴他,高斯隔了一段時間,聚齊了錢,連同應付的利息,一起寄還給拉伯拉斯。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使學生進一步熟悉面積單位的大小。掌握面積單位間的進率。
2、能力目標:培養學生觀察比較分析問題的能力,逐步養成積極思考的學習習慣。
3、情感目標:引導學生探索知識間的內在聯系,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教學重難點
1、掌握面積單位間的進率,會進行常用面積單位之間的改寫。
2、面積單位間進率的推導過程。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生成問題
師:常用的長度單位有哪些?
師:每相鄰的兩個長度單位間的進率是多少?
師:常用的面積單位有哪些?
(師板書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師:每相鄰兩個常用面積單位之間的進率是多少呢?下面我們就來動手動腦研究一下。
(師邊說邊板書課題:面積單位間的進率)
二、探索交流、解決問題
1、推導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師:課件出示邊長1分米的正方形,誰來說說它的面積是多少平方分米?你是怎么知道的?
師:如果這個正方形的面積用平方厘米做單位,是多少平方厘米呢?請同學們拿出你手中的學具,開動腦筋,四人一小組動手操作一下。
學生動手操作,教師巡視。
小組匯報操作結果。
生1:我們用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擺在這個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上,橫排每排擺10個,豎排每排擺10個,一共可以擺100個,所以這個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用平方厘米做單位是100平方厘米。
(教師出示一面畫有100個1平方厘米的'小方格的正方形。)
生2:我們是用直尺去量
師:還有想法嗎?
生3:我是直接把1分米換算成10厘米,那么這個正方形的面積就是10×10=100(平方厘米)
師:總結并板書: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學生齊讀。
2、知識遷移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師:仿照剛才的方法,你能推算出1平方米等于多少平方分米嗎?小組在一起討論一下。
學生討論,師巡視,生匯報。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因為邊長是1米的正方形面積是1平方米。1米=10分米,10×10=100(平方分米)
(板書)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學生讀。
師:現在,誰來告訴我每相鄰兩個常用的面積單位間的進率是多少?(師在黑板上貼字條) 去掉“相鄰”行嗎?為什么?平方米和平方厘米相鄰嗎?它們間的進率是多少呢? 生回答師板書:1平方米=10000平方厘米
師領讀生跟讀(正讀反讀這三個關系式)
3、根據進率,進行換算
師:應用這些關系,你能推算出2平方分米=()平方厘米嗎?你是怎么想的?(引導學生說出因為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2平方分米就是2個100平方厘米,也就是200平方厘米)
15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呢?
反過來800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呢?你又是怎么想的?2400平方分米=( )平方米?你能學著老師的樣子舉幾個例子嗎?(生舉例)
三、深化新知,鞏固練習
(一)、火眼金睛(下列說法對嗎?)
1米=10分米=100厘米=1000毫米( )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
每兩個常用的面積單位之間的進率是100( )
我們學校教室的面積大約是50平方米,合500平方分米( )
1平方米=1000平方厘米( )
(二)、神機妙算(你能很快說出答案嗎?)
6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
13平方米=( )平方分米
1000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
3600平方厘米=( )平方分米
8平方米=( )平方厘米
(三)、大顯身手
一個正方形桌面的周長是360厘米,邊長是多少厘米?這個正方形桌面的面積是多少平方厘米?合多少平方分米?
四、回顧整理、總結生成
1、回顧一下我們今天所學內容,并把例題補充完整。
2、誰想和大家分享一下你的收獲呢?(生暢所欲言。)
3、你還有哪些不懂的問題,提出來共同解決。
五、布置作業
1、83頁做一做
2、練習二十第四題
六、拓展延伸
(智力闖關)
小紅家用邊長5分米的方磚鋪地,客廳正好用了96塊方磚,小紅家客廳面積是多少平方米?
面積單位間的進率這部分知識,表面上看內容較簡單,但真正掌握起來又有一定的難度,為了幫助學生真正理解與掌握面積單位間的進率,教學時始終將學生放在主體的地位,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探究發現問題,提出設想,實際操作,解決問題,更重要的意義在于讓學生參與到知識的形成過程中。
在教學中,我先讓學生自己動手量一量,再通過面積計算的方法得到了不同單位的面積分別是1平方分米和100平方厘米,然后通過比較得到了這兩個答案都表示這個正方形的面積,自然而然的'總結出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整個環節讓學生真正參與到了教學的過程中,學生學到的知識,記憶深刻。大部分學生能夠正確地記住面積單位之間的進率,課堂氣氛比較活躍,絕大部分學生都能積極參與,學習熱情高。
但也有少數學生對本課的知識掌握的不夠牢固,主要體現在面積單位之間的改寫上,這些學生容易將面積單位間的關系弄反,由小單位變成大單位時,前面的數字應該變小,而個別學生弄不清楚,有單位變大數字變大,單位變小數字變小的情況,后面的教學中要注意這個問題。課后要引導這些學生觀察、總結,形成技能。課中體現出教學機智還不夠,有些學生出現的問題沒有能夠及時進行糾正。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