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05-18
這是把除數看作和它接近的,是優秀的數學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教學內容: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三年級下冊第16頁例2及“做一做”練習三第3、4題。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使學生體會學習除法估算的必要性,了解除數是一位數除法估算的一般方法。
2、技能目標:引導學生根據具體情境合理進行估算,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品質和應用數學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出問題。
1、課本例2:李叔叔他們三人平均每人大約運多少箱?
2 李思家4個月用電143度,平均每個月用電多少度?
二、獨立思考,解決問題。
1、列式:124÷3≈ 153÷4≈
2、 請學生說一說算式的意思。
3 學習估算方法。
(1)124÷3≈ 如何估算?
生1:124≈120 120÷3=40 124÷3≈40
生2:124=120+4 120÷3=40 4÷3≈1 40+1=41
分析與比較:兩種方法都正確,雖有細微差異,但都接近準確值,不影響對問題的合理解決。
(2)學生獨立估算:143÷4≈
生1:143≈160 160÷4=40 143÷4≈40
生2:143≈120 120÷4=30 143÷4≈30
引導學生歸納除數是一位數除法估算的一般方法:把被除數看成整百(整十)或幾百幾十(幾千幾百)的數,除數不變,用口算除法的基本方法進行計算。
三、聯系實際進行估算。
1、每本筆記本3元,200元最多能買多少本?
2、185人的旅游團要在“陽光飯店”住宿,每4人一間,最少需要多少間?
第1題:
(1)學生獨立列式估算 200÷3≈_____。
生1:200≈210 210÷3=70 200÷3≈70 最多能買70本。
生2:200≈180 180÷3=60 200÷3≈60 最多能買60本。
生3:200=180+20 180÷3=60 20÷3≈6 60+6=66 最多能買66本。
(2)組織學生討論:你認為哪個答案合適?200元能估成210元嗎?為什么?
(3)組織學生交流:只有200元,估算時不能將200估大,只能估小。
第2題:
(1)學生獨立列式估算。 185÷4≈
生1:185≈200 200÷4=50 185÷4≈50 最少需要50間。
生2:185≈160 160÷4=40 185÷4≈40 最少需要40間。
(2)組織學生討論:你認為哪個答案合適?185能估成160元嗎?為什么?
(3)組織學生交流:已知有185人需要住宿,在考慮所需房間數時,應將185看成200,這樣才能保證有足夠的房間。。
四、引導學生說一說生活中應用除法進行估算的例子。
五、鞏固練習。
1、做一做第1題。讓學生思考:小白兔和小花貓的想法都對嗎?為什么?
教學目標:
1.探索并掌握兩位數除以一位數的口算方法,經歷與他人交流算法的過程,并能正確的進行計算。
2.結合具體情境,能用除法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感受數學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
教學重、難點:
1.探索并掌握兩位數除以一位數的口算方法。
2.理解兩位數除以一位數的口算算理。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1.同學們,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幾道算式朋友,你們看喜歡嗎?(出示:6÷3,12÷4,18÷6,35÷7)
口算時,你有什么感覺?你是怎樣算出來的?(利用乘法口訣。)
現在,我們再來認識幾位算式朋友。(出示:30÷3,600÷2,560÷7,360÷9)
口算時,你又有什么感覺?你又是怎樣算出來的?
好,不錯。現在淘氣班的同學還給我們帶來了一位新的算式朋友,就藏在這幅圖中,我們大家共同來找到它好嗎?(出示“植樹”情境圖)
(二)探索新知
1.從圖中你能獲得哪些信息?
2.根據這個情境,你想提出什么數學問題?誰能用完整的話來說一說。
3.怎么列式解決?(噢,這個就是我們的新算式朋友)
4.探索算法:
⑴36÷3應該怎樣計算呢?請同學們自己先想一想,然后和小組同學說說你的想法。
⑵學生在小組內討論交流自己的想法。
⑶全班交流算法:
①利用乘法想除法,因為12×3=36,所以36÷3=12。
②把36分成30和6,30÷3=10,6÷3=2,10+2=12。
③直接口算,用十位上的數字除以3得1,寫在十位上,用個位數除以3得2,寫在個位上,得12,即36÷3=12。
④用豎式。(生邊說師邊板書)(學生匯報的同時,師進行板書)
師問:這幾種方法,你認為哪種方法最好?為什么?
讓生自由發言,說出自己的'想法。
師小結:同學們,這幾種方法都是你們自己的想法,各有各的理由,你喜歡哪種就用哪種。
5.將答案寫在書上,把答語補充完整。
6.試一試
第1題,先讓學生獨立計算,再抽幾題讓學生說一說口算方法,最后可以引導學生觀察,說說有什么發現。
第2題,先讓學生理解題意,在獨立解決的基礎上進行全班交流。
(三)課堂小結
1.這就是我們今天學的內容:兩位數除以一位數的口算(師板書)
2.今天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四)鞏固練習
1.“練一練”第1題
先讓學生獨立計算,在開火車訂正。
2.“練一練”第2題
⑴理解題意。先讓學生說說題目的意思。讓學生獨立解決⑴⑵小題,再集體反饋。
⑵請你再提出一個數學問題,并試著解答。
3.“練一練”第3題
⑴理解題意。先讓學生觀察插圖,從中獲取信息。
⑵獨立嘗試,解決問題。讓學生獨立解決⑴⑵小題,再集體反饋。
⑶請你再提出一個數學問題,并試著解答。
教學內容: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三年級下冊
教學目標與策略選擇:
在人教版教材中,本課是學生第二次學習除法知識。學生已經學習過表內除法(包括有余數和沒有余數),理解了除法的意義。依據教材意圖,本課要在原有基礎上實現從“表內除法”到“被除數是兩位數,除數是一位數,商是兩位數(被除數十位沒有余數或有余數)”的突破,以便學生加深對除法意義的認識,理解算理,掌握算法。為此,確定以下教學目標:
1、經歷兩位數除以一位數的筆算過程,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2、在學習過程中,學會溝通知識間的聯系。
3、在探究新知的過程中,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分析、比較、概括的能力。
本課在教學中力圖重點體現讓學生經歷從“表內除法商是一位數”到“商是兩位數”的突破過程,突出問題解決的過程,理解算理,掌握算法,完善學生的認知結構。
鑒于以上的目標定位,本課設計時基于“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不斷地遇到新問題,解決新問題”的總體思路。為此,主要采取以下教學策略:
1、找準學生的起點,從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出發。
2、借助直觀理解難點。
3、講授學習和自主學習相結合,采用多種學習方式。
教學片段實錄:
一、引入
1、師生談話
2、課件出示小朋友捐書的情境。
3、教師拋出問題:
師:根據上面的數學信息能提出數學問題嗎?
生:平均每人捐幾本?
二、展開
(一)商的定位
1、獨立解決問題
師:平均每人捐幾本?這個問題怎么解決呢?請大家動筆算算。
學生獨立解決。
2、反饋:
生1:42÷2=21(本)
師:為什么用除法算呢?
生:把42本書平均分成2份,所以用除法算。
師:得數21是怎樣算出來的呢?
生:40÷2=20,2÷2=1,20+1=21
師:你是想口算的。
生2:21
2╯42
42
師:你用豎式算,是怎樣想的?
生2:40÷2=20,2÷2=1,20+1=21
師:你也想口算方法。不過,除法豎式一般不這樣寫。我們一起來寫一寫。
3、師生一起寫豎式,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師:42÷2,筆算時從十位算起,該先算什么呢?
生:十位4÷2
師:十位4÷2,商幾,寫在什么位上?為什么?
生:商2,2寫在十位上,因為40÷2=20,20就是2個十。
師:商寫好后做什么呢?
生:商2乘除數2,二二得四,4寫在十位4的下面,4-4=0,0不用寫。
師:十位4÷2=2,就是口算中的哪一步?
生:40÷2=20
師:豎式中的4-4=0,其實就是幾減幾呢?
生:42-40=2
師:我們簡單的說,就是4-4=0,0不寫,個位2搬下來。
接下去該怎樣算呢?
生:個位2÷2,商1,1寫在個位上。一二得二,2-2=0。
師:這又是口算中的哪一步呢?
生:2÷2=0
4、能完整的說說剛才是怎樣算得嗎?(先獨立說,再同桌相互說。)
5、指名說怎么算得?(生說略)
師:他說得怎樣,誰來評一評?
生:他說的不完整,相乘漏了。
師:你聽的很認真。
6、師:看了豎式,還有問題提嗎?
生問:商2為什么寫在十位上?
生答:4個十÷2=2個十,2寫在十位上
生問:商1為什么寫在個位上?
生答:2個一÷2=1個一,1寫在個位上。
生問:十位4下面的4表示幾?0為什么不寫?個位2為什么要搬下來?
生答:4就是40,42-40=2,所以0不寫,個位2搬下來。
7、練一練62÷2豎式計算
8、小結:
師:42÷2、62÷2在豎式計算時,都是先算十位,再算個位。
(二)十位有余數
1、出示52÷2。
師:62÷2,改成52÷2,你會用豎式計算嗎?
也先自己試一試,如果有困難,可以和同桌商量,也可以看看書,還可以找老師幫助。
2、學生獨立寫豎式
3、反饋
方法1:26
2╯52
4
12
12
方法2:21
2╯52
4
2
2
師:你認為哪種寫法是正確的?
生:方法1是正確的。
師:誰寫的?向大家介紹一下,你是怎樣寫的?
生:十位5÷2,商2,2寫在十位上,2×2=4,4寫在十位5的下面,5-4=1,個位2搬下來,12÷2,商6,6寫在個位上,2×6=12,12寫在12的下面,12-12=0。
師:有誰再來試試?
師:從大家的表情看得出,意思知道了,說有點困難,對吧?那我們一起來看看小棒圖。
4、借助小棒理解算理
師:52÷2,先算什么?
生:十位5÷2。
師:就是把5捆小棒平均分成2份,每份幾捆?2捆的2寫在什么位上?為什么?
生:每份2捆,2寫在十位上,因為表示2個十。
師:2×2=4,4表示哪里的小棒呢?
生:分掉的4捆
師:5-4=1,1表示什么呢?
生:多出的1捆。
師:5捆分掉4捆,還剩1捆,這1捆怎么辦?
生:1捆分成5和5,還有2根分成1和1。
師:哦,你分了2次。還有不同的分法嗎?
生:把1捆拆開就是10根,再和散的2根合起來是12根。
師:豎式中有十位1,怎么變成12?
生:個位2搬下來。
師:接下來怎么做?
生:用12÷2,商6,6寫在個位上,6表示6個一。
5、師:52÷2,現在能完整的說說怎樣算得嗎?(先獨立說,再同桌互說)
6、改正
師:錯了的小朋友現在能改正了嗎?自己動筆改一改。
7、比較
師:52÷2,在豎式計算時,與42÷2、62÷2,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呢?
生:42÷2、62÷2,十位沒有了,52÷2,十位還余1。
師:十位還余1怎么辦?
生:和個位合起來再除。
三、練習
1、用豎式算一算
48÷4、91÷7、96÷6、95÷5
(1)獨立完成、
(2)反饋講評錯例
2、解決問題
(1)湖州地區有56位老師要去買一些寧波特產,4人乘一輛出租車,算一算要幾輛車?
(2)聽課老師這么多,如果有456位老師要去呢?
師:先估一估
生:大概100輛,400÷4=100
生:110輛,440÷4=110,56÷4=14
師:用豎式算一算(生算)(反饋略)
師:算后想說什么?
生:方法差不多,就是數變大了。
四、總結
交流今天你最大的收獲,也可以相互評價。(略)
課后反思:
大多老師不喜歡上計算課,有的認為計算課枯燥,課堂氣氛不活躍;有的認為只需幾分鐘時間,新課就結束了,沒上頭。要上好一節計算課確實不容易。在本節課中,有許多新的知識點,商的定位、兩次試商、十位上沒有余數和有余數的不同解決辦法、豎式的書寫等,學生對算法的掌握、十位有余數算理的理解有困難,教學時從學生的已有知識水平出發,采用了講授和自主學習相結合的方法。課后有以下體會:
1、利用口算經驗學習筆算。
在教學本節課前,進行個別調查,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的口算方法熟練,筆算大多數學生不會,會寫的也寫錯。課堂中解決“平均每人捐幾本?”時,出現的情況與課前調查的一致。于是利用學生熟練的口算經驗學習筆算,將口算方法、筆算的算理理解與算法的掌握緊密結合,降低新知學習的難度。。
2、直觀用在刀口處。
42÷2,52÷2,同樣是兩位數除以一位數,為什么后者要借助小棒圖理解算理呢?42÷2,十位沒有余數,借助口算經驗,對算理的理解、算法的掌握不會有困難。而52÷2,,對于要把“十位余下來的1”與“個位上的2”合起來再除理解有困難時,演示課件,讓學生借助更形象、更直觀的手段幫助理解。
3、注重有序思考的方法。
觀察平時的計算教學發現:有些學生機械模仿,有些學生會做不會說,言行不一致。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在本節課中學生雖然看不出筆算的必要性,但它是后繼知識學習的基礎,學生有必要理解算理,方法掌握。所以在教學中,注重讓學生用簡潔的語言表達,說說先做什么,再做什么,展示思考過程。
4、做、說、評、改相結合。
計算課的教學,學生也應該“知其所以然。”課堂上,提供足夠的時間和空間,讓每位學生動筆試一試,采用多種形式說一說,對做法說法相互評一評,再把錯誤改一改,學生學得實在些,相關能力也得到培養。
5、困惑
在本節課中,對42÷2,52÷2筆算方法進行了比較,這算不算對計算過程的.提煉和提升?如果不是,又該怎樣做呢?
《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優秀教學設計篇3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會口算一位數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數,一位數除幾百幾十(或幾千幾百)。
2.使學生經歷一位數除多位數的筆算過程,掌握一般的筆算方法,會用乘法驗算除法。
3.使學生能在具體的情境中進行除法估算,會表達估算的思路,形成估算的習慣。
4.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能夠運用所學知識解決日常生活中的簡單問題。
教學重點:
1在理解算理的基礎上,掌握口算一位數除兩位數的口算方法和除數是一位數的筆算法則。
2、掌握估算的方法。
教學難點:
1、商中間、末尾有0的一位數除法
2、估算的方法。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口算除法(課本第13~15頁例1。)
教學目標:
1、學生理解一位數除整十、整百、整千的及一位數除兩位數(被除數各位上的數都能被整除)的算理。
2、使學生初步學會口算除法的過程和方法,并能口算簡單的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
3、培養學生認真觀察,正確計算的習慣。
教學重點:能計算一位數除整十整百數的口算除法。
教學難點:掌握一位數除幾千幾百、幾百幾十的數的口算除法的計算方法。
教學準備:教學主題圖,小黑板等。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口算。(出示卡片)
4÷26÷39÷312÷4
35÷724÷645÷921÷7
(2)口答:
240里有()個百和()個十,也可以看作是()個十。
3000里面有()個千,也可以看作是()個百。
46里面有()個十和()個一。
二、探究新知
1、談話:我們已經學習了表內乘法和相應的除法,掌握了用乘法口訣求商的方法,這節課學習除數是一位數的口算除法。(板書課題)
2、教學例1(1)和(2):(一位數除整十、整百、整千的數)
(1)擺一擺:
老師拿出來6捆小棒,要求學生把6捆小棒平均分成3份。(學生自己分小棒)指名演示后,教師將實物圖貼在黑板上。
問:你分的小棒和黑板上的一樣嗎?把6捆小棒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幾捆?(每份是2捆)
問:6捆小棒是多少根?平均分成3份,每份2捆是多少根?(6捆小棒是60根,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0根)
(2)算一算:師問:怎樣寫算式呢?(60÷3=20)
讓學生討論:如果沒有小棒,60÷3得20你是怎樣想的呢?(60除以3,可以看成6個十除以3,等于2個十就是20,教師板書:6個十,2個十)
出示:80÷2,90÷3讓同學說說口算時怎樣想,再說出得數。(指名說、互相說)
教師引導學生用描述性語言說一說整十數除以一位數應該怎樣想,怎樣算。
(1)想一想:
600÷3應該怎樣算?6000÷3又應該怎樣算,并讓學生在練習本上試做。指名學生說出推想過程和得數,教師將板書寫完整。(同桌互說你是怎樣想的,得多少)
1、教學除法算式的另一種讀法:
(1)讓學生讀算式:60÷3600÷36000÷3師:除法跟乘法一樣也有兩種讀法。例如:60÷3可以讀做“60除以3”也可以讀做:“3除60”。
(2)讓學生用兩種方法讀600÷3和6000÷3。提問:這兩種讀法的區別是什么?引導小結:先讀被除數時就讀作:“除以”;先讀除數時就讀作“除”。
(3)用兩種方法讀下面的除法算式,再口算。40÷2500÷58000÷2
4、教學例1(3):出示口算題69÷3
(1)出示思考題
69是由幾個十和幾個一組成?6個十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幾個十?9個一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幾個一?口算時應該怎樣想?除得的結果是多少?
(2)以小組為單位根據思考題議論議論。
(3)讓每個學生擺出6捆小棒(每捆10根),再擺出9根小棒,然后把它們實際分一分。(同桌可以商量)
(4)教師將相幫圖貼在黑板上,指明學生對著實物回答上面的幾道思考題。教師做必要的講解、糾錯。
(5)師讓全班學生寫出算式結果,教師將例題書寫完整。
(6)要求學生看著算式口述69÷3的口算過程。(先把69分成6個十和9個一,6個十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個十,9個一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3個一:把2個十和3個一合起來是23)
(讓學生個人說、互相說、在全班說)
(7)新知識練習(先思考、再口算、獨立完成)
a)口算下面各題,說一說你是怎樣想的。28÷236÷355÷5
b)寫出除法算式,再口算出得數。96除以34除48
2、思考:690÷33000÷64500÷9
先獨立思考,再小組交流:你是怎樣想的、怎樣算的?最后集體反饋
三、鞏固練習
1、練習三第1題
用兩種方法讀算式再口算并說說你是怎樣想的。
2、完成p15頁的“做一做”的第2題。
師出示卡片,指名口算。
90÷3=80÷2=15÷5=270÷9=
150÷5=2700÷9=900÷3=800÷2=
3、完成《作業本》練習。
四、總結全課
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教學反思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口算除法的練習(課本第15頁及補充練習。)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通過練習,使學生鞏固一位數除兩位數及幾百幾十數的口算除法的計算方法,,使學生能夠熟練計算。
2、能應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體會除法的意義。
3、培養學生認真細心,積極思維的學習態度。
教學重點:掌握口算除法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能夠迅速正確的計算。
教學過程:
一、復習
口算練習,一位數除整十整百數。
60÷3=40÷2=150÷3=270÷9=
160÷4=2700÷3=900÷3=1000÷2=
二、基本練習。
1、完成練習三的第2題。
教師組織學生在規定時間內完成,說說計算是要注意什么。
三、補充練習(解決問題)
1、出示題目,提出問題:你從題目中都能獲得哪些數據和信息?
學生看圖,從圖中獲得數學信息。
2、學生獨立思考列出算式,探究算法,與同伴進行交流。
(1)獨立思考問題,列出算式最后解答。
(2)互相交流算法。
(3)將學生列的算式及方法板書。并用全班學生一起復述,使每個學生弄白算法。
四、鞏固練習
1、出示問題
學生弄清楚題目的意思后,確定解體的方案,然后獨立完成,集體訂正。
五、課堂評價
你覺得口算除法掌握得怎樣,你能解決那些實際問題?
學生在小組內互相說,可與他人交流自己的不足,互相幫助。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