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05-23
這是蘇教版認識長方形和正方形教案,是優秀的數學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教學內容: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三年級上冊課本P58——60的例題及相應的設計習題。
教學目標:
1.通過讓學生數一數、折一折、比一比、量一量,使學生認識長方形、正方形的邊的特征,能辨認和區別這兩種圖形;
2.體現合作競爭的教學思想,培養獨立探詢問題的能力和全面觀察問題的思維方式。
3、激發學生的求知欲,讓學生在民主、和諧、活躍的課堂氣氛中學習。
教學重點:使學生認識長方形和正方形,了解他們的特征。
教學難點:長方形、正方形的特征的得出和驗證。
教具、學具:課件、長方形紙片、直尺、三角板、釘子板、皮筋。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1、同學們,這是什么圖形?(出示長方形)它大屏幕上的圖形中(大屏幕上出現三角形,圓形,正方形)有一個長的很像。你找到了嗎?為什么你覺得他們長的像?
生交流,回答問題。(都有四條邊和四個角)
2、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會看到各種各樣的物體,這些物體的表面都有各自的形狀。你能找一找我們教室里哪些物體的面是正方形,哪些物體的面是長方形嗎?
在日常生活中你還見過哪些物體的面也是長方形或正方形?
在生活中長方形和正方形是無處不在的。今天這節課老師就和大家進一步來認識長方形和正方形,研究它們的特征。(板書: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二:探索新知
1、探究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1)猜想。
同學們找到這么多物體的面都是長方形或正方形,那么同學們仔細觀察這兩個圖形,想一想,長方形和正方形各有哪些特征呢?請學生獨立思考后同桌交流。
(2)驗證。
同學們已經初步發現了長方形和正方形的一些特征。但是這個只能作為初步的猜想,我們還需要進一步的來驗證。下面就請同學們拿出幾張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紙,采用折一折,量一量,比一比的方法進一步的來研究它們的特征,并把你的結論填寫在研究報告單上。(出示小組合作的要求)
學生相互討論、動手操作、各自有了結論后交流匯報。
(3)上臺交流展示結論
現在我們來交流一下,長方形的邊有哪些特點呢?你是通過怎樣的操作發現的呢?
師小結:我們可以將長方形對折,使它們兩組對邊分別重合,通過比較我們發現長方形的兩組對邊分別相等。也可以用量一量的方法,也能發現它的對邊是相等的,但是相鄰兩條邊的長度不相等。
我們再來看看長方形的四個角,這四個角都是什么樣的角呢?
通過同學們的觀察,我們發現長方形有四個角,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分別去比一比,發現這四個角都是直角。
誰能像剛才一樣,分別從邊的特點和角的特點兩個方面來說一說正方形有哪些特征呢?
從同學們的匯報和交流過程中,我們發現正方形也有四條邊,每條邊都相等,也有四個角,都是直角。
同學們,剛才我們發現了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點,現在你能再用自己的話小組里來說一說長方形和正方形有哪些特征嗎?
板書出示:長方形對邊相等,四個角都是直角。正方形四條邊都相等,四個角都是直角。
完成后如下表: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研究報告單
圖形 長方形 正方形
邊 對邊相等 四條邊都相等
角 四個角都是直角 四個角都是直角
2、比較異同
想一想,長方形和正方形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嗎?
長方形和正方形都有四條邊和四個角,每個角都是直角。而且對邊都相等。長方形具有的特征正方形也都具備,所以我們說,正方形是特殊的長方形。
3、自學長、寬和邊長
自主學習課本P59,學習長、寬和邊長,我們通常把長方形長邊的長叫做長方形的長,短邊的長叫做寬。把正方形每條邊的長叫做邊長。
將長方形的寬邊與長邊重合,減去長邊比寬邊多出的長度,那么長邊就和寬邊一樣長了。這樣就變成了一個正方形。
三、應用拓展
1.判斷下面的圖形是不是長方形或正方形?
2。信封里藏著兩個圖形,猜一猜是什么圖形?
3.你能根據下面的材料,任選一種,做出一個長方形或正方形嗎?
材料:①釘子板②三角板③相同的正方形紙片④小棒
你會在釘子板上圍出一個長方形和一個正方形嗎?在圍之前先想一想,長方形和正方形分別有哪些特征?
請同桌兩個同學拿出同樣的兩副三角尺,分別來拼出一個長方形和一個正方形。同學們已經拼出來了吧。老師也來拼一次,看看和你們拼的是不是一樣。這是一個長方形,這樣拼出來的是一個正方形。你們也是這樣拼的嗎?在拼的過程中你們有沒有發現我們都是把三角尺的哪一條邊拼在了中間呢?為什么?自己靜靜的想一想。
四、小結:
同學們,今天這節課我們進一步的來認識了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回想一下,長方形和正方形各有哪些特征呢?我們是用怎樣的方法來發現這些特征的呢?只要你們樂于思考,勤于探索,還能發現數學中更多的奧秘。
[教學內容]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蘇教版小學數學三年級上冊第58、59頁內容,想想做做第1—7題。
[教材簡析]
本節課是在學生一年級初步認識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基礎上,通過對日常生活中長方形、正方形的觀察、操作和測量等活動,探索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學好這部分內容可以為后續學習其他平面圖形以及長方體、正方體等立體圖形打下堅實的基礎。教材對這部分內容的編排首先創設現實情境,引導學生從生活中找出長方形和正方形,豐富學生對長方形和正方形的表象,在此基礎上,讓學生借助長方形、正方形材料紙以及三角板等學具進行折一折、量一量、比一比,在動手操作的活動中探究長方形、正方形邊和角的特點,逐步發現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以及兩者之間的聯系,認識長方形的長、寬以及正方形的邊長。“想想做做”的習題仍然以動手操作為主要形式,在圍、拼、剪、量、畫等多種形式的活動中強化知識的理解掌握,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教學目的]
1.引領學生經歷探索長方形、正方形特征的過程,初步掌握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征。
2.在探究過程中,注重學生觀察、操作、猜想等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
3.創設互相協作的學習情境,使學生在合作中體驗成功的快樂。[教學重點] 理解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教學難點] 長方形和正方形之間的關系
教學過程:
一、游戲引入,揭示長方形特征
1.今天我們學習長方形和正方形的認識,已經認識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小朋友舉舉手?閉上眼睛想一想,長方形是什么樣的?
在桌上找一找什么顏色的圖形是長方形?舉起來同桌互相看一看。
2.通過以前的學習,大家對長方形已經有了大體的認識,接下來,我們來玩一個“猜猜它是不是長方形”的游戲,看看大家對于長方形的了解到底有多少?
多媒體演示:信封里只露出圖形的一角,不斷往外抽取,合適的時候停止,判斷是不是長方形。
①號圖形(一個角是銳角的圖形),是長方形嗎?用手中的長方形說清楚理由。反襯出長方形內角是直角。(板書:角 四個直角)
提問:長方形的四個角真的是直角嗎?怎么驗證?
②號圖形(直角梯形)這個是嗎?預設:學生大多會從角上考慮,引導學生再從邊來考慮。(板書:邊 上下邊相等,左右邊相等)
【設計說明:學生在一、二年級的學習以及平時的生活中,已經接觸了長方形和正方形,對這兩個圖形有自己的認識與理解,所以在這里直接揭示課題,通過對課題的尋找揭示學習內容,在對圖形的回憶里激活已有的經驗,同時利用“猜猜看”的環節,讓學生排除對長方形的旁枝末節的認識,直接接觸數學的本質認識,為下面的探究長方形的特征打下基礎,同時又滲透了要研究長方形的特征,是從邊和角兩個方面考慮的,排除了不必要的干擾。】
3.組織學生驗證長方形邊的特征。
長方形真的上下邊相等、左右邊相等嗎?用手中的長方形驗證一下,再和同桌說一說。
學生驗證,再交流匯報。
①量:由于學生手中的長方形有大有小,所以測量出來的數據各不相同,但每一個的測量結果都證明了長方形對邊相等。
②折:不借助工具,直接把長方形紙上下對折,發現上下邊重合,從而得出長方形上下邊相等;再把長方形紙左右對折,發現左右邊重合,得出左右邊相等。折兩次,也能說明長方形對邊相等。
4.變換長方形的擺放位置,判斷還是長方形嗎?通過變式,讓學生體會到只改變圖形的位置不改變它的形狀,它仍然是長方形。
5.介紹長方形的長和寬
長方形一組對邊長、一組對邊短,通常我們把長邊的長叫做長,短邊的長叫做寬。
動手指一指手中長方形的長和寬,說一說屏幕上長方形的長和寬。 【設計說明:“孩子的指尖上跳躍著智慧”,學生對長方形的特征雖有認識但比較膚淺,還不深入,如何將這樣的感性認識引向深入,變成切身經歷后的深刻體驗,就需要讓學生經歷這樣的操作與比較的過程。這里通過一個開放的問題,如何驗證長方形的特征,激活學生的思維,將思考引向深入。】
二、承上啟下,揭示正方形的特征
1.出示長方形,說說它的長和寬分別是多少?
分三次縮短長方形的長邊,寬邊不變,分別再說說此時的長方形的長和寬是多少?
由此想象,如果長方形的長邊再繼續縮短下去,會不會變成一個特別的長方形?
這個特別的長方形其實還有一個名字叫——正方形。
2.根據已有學習經驗,推測正方形的邊和角有什么特征呢?
3.重點說明正方形邊的特征。
(1)邊的特征:
你能想辦法說明正方形的四條邊都相等嗎?用手中的正方形做一做,再和同桌說一說。
①量量四條邊,發現四邊相等。
②折從學生中搜集各種不同的折法,全班交流討論,發揮集體的智慧,得出正方形四條邊都相等。
(2)角的特征:
4.介紹正方形的邊長
既然正方形四條邊都一樣長,我們把正方形每條邊的長叫做邊長。
5.比較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異同
長方形和正方形分別有哪些特征,他們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又有哪些不同。
三、鏈接生活,綜合運用知識
1.找一找:生活中的長方形和正方形。
(1)找一找生活中的長方形
生活中你在哪見過長方形或正方形,找找看。
2.說一說:路線圖中的長方形和正方形
小亮從家出發,去少年宮走了多少米?再從少年宮去去書店呢?從書店到公園呢?小亮一共走了多少米? 400米
小亮家 車站
200米
少年宮 書店
3 100米
.擺一擺: 百貨大樓
(1)用6個一樣的小正方形,拼成一個長方形。 公園
(2)用16個一樣的小正方形,拼成一個大正方形。
先自己擺一擺,同桌互相看一看。(利用實物投影全班交流,看看和你擺的一樣嗎?)
思考:用16個小正方形能拼出幾種不同的長方形?
4.畫一畫:在方格紙上畫長方形和正方形
(1)先獨立在方格紙上畫長方形和正方形。
(2)交流:說說你畫了一個多大的長方形?(思考該怎樣說清楚)請幾位同學邊展示邊說清楚。
(3)如果在這個長方形中畫一個最大的正方形,正方形的邊長是多少厘米?你畫出的最大正方形和原來的長方形有什么聯系?
(4)一位同學說長方形的長和寬分別是多少厘米,其余同學猜一猜他畫的最大正方形邊長是多少厘米?
(5)追問:長方形中剩下的小長方形長和寬分別是幾厘米?
(6)如果從這個長方形中,找到了兩個一模一樣的正方形,正方形邊長是( )厘米,你知道他畫的長方形長和寬分別是多少厘米?
【設計說明:這里通過層次分明的聯系,先鞏固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征再由此聯系生活實際應用,解決了路線問題,同時又不僅限于此,再次讓學生動手操作,尋找長方形與正方形的聯系。從長方形中畫一個最大的正方形是這節課的一個難點,雖然學生在前面的學習中已有初步感知,但還比較膚淺,在這里再利用動手畫長方形,從中間找最大的正方形的活動設計,不僅加強認識了兩個圖形之間的關系,同時還發展了學生的空間觀念。】
四、總結交流,反思提升:
1.今天我們學習了什么內容?
2.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附:板書設計
認識長方形和正方形
邊 對邊相等 四條邊都相等
角 四個角都是直角
我說課的內容是:蘇教版實驗教材第五冊第六單元《認識長方形和正方形》。
一、 說教材:
1、 教材內容分析:
學生在一年級(下冊)已經直觀認識了長方形和正方形,在此基礎上繼續學習這兩種平面圖形,教材為學生的學習活動提供內容、線索,并明確活動的目的。要求學生通過數、折、量、比等方法,研究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邊和角的特點。通過這節課的學習,培養學生的初步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空間觀念和交流能力。
2、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和操作等活動,感受并能用自己的語言描述長方形、正方形的特征,能判斷一個圖形或物體的某一個面是不是長方形或正方形。
2)、通過觀察、測量、比較等活動,在獲得直觀經驗的同時發展空間觀念。
3、教學重點:
使學生掌握正方形和長方形的特征。 教學難點:正方形和長方形特征的歸納總結。
二、說教法:
素質教育的要求是“以學生發展為本”,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根據小學生好奇好動的特點以及本節課的內容特征,我采取多種教學方法。
(1)創設情境,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創設問題情境,可以激發起學生積極思維的動機,讓學生自覺、主動地去學習。我設計了小信鴿送信遇到難題,請小朋友幫幫他。讓學生產生迫不及待地要求獲取新知的情感。
(2)實踐參與,促進知識能力均衡發展 通過操作、實驗等方式,調動多種感官參與,引導學生比較、分析、猜測,在感知的基礎上加以抽象、概括。操作是一個手、眼、腦等多種器官協作的活動。我請學生利用手中的材料,動腦筋,想辦法研究長方形邊和角的特征。在這個過程中,手的活動促使了腦的發展,腦使手的動作更加靈活,而手腦并用能使人的思維得到均衡發展。
三、 說學法:
在合理選擇教法的同時,要注重學生學法的指導使學生不僅學會,還要會學,本節指導學生以下幾種學法:
1、在“自主探究”中學習數學
“探究”是新課改的一個主題詞,所謂探究,是對問題做出猜想、假設、預測、收集數據、證明的過程。這是一個活動過程也是學生的思維過程,對兒童的發展來說是最重要的。從長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掌握到根據特征來判斷長方形和正方形,正是一個不斷探索實踐的過程,所以“自主探索”的學習方法是很適合的。在本節課中,我引導學生利用手中材料中的一種或幾種,動腦筋,想辦法,探究長方形和正方形邊和角的特點以及長方形與正方形之間共同點與不同點等等,內容一步一步推進,使學生逐步掌握了探究這類問題的一些方法。
2、在主動“觸摸”中學習數學
讓學生多實踐、多操作,在此基礎上去感悟知識,主動獲取知識。這是本節課的一大特點。在教學中多次讓學生運用數一數、折一折、量一量、比一比等方法發現長方形邊和角的特征。讓學生在“觸摸”中掌握知識,學會學習方法,領悟知識內在的奧秘,更有助于激發學習興趣,提高學習內驅力。
3、在“合作交流”中學習數學
學習數學的.過程不只是計算的過程,還要能夠在推理、思考的過程中學會交流,進行體驗。課中我安排學生6人一組,想出能證明長方形邊和角特征的辦法,活動后讓學生及時反饋自己的發現,表述自己獨到的見解。交流是信息共享的過程,也是嘗試的過程,通過合作交流,學生互相幫助,在平等和諧的氛圍中探索新知;互相取長補短,有利于提高學習的效果,和他們的積極主動性。
四、 教學程序設計
根據上面的分析,結合本班學生的知識水平和年齡特征,本節課的教學設計分以下幾個環節進行:
(一)創設情境
1、老師出示多媒體: “請小朋友們來看!勤勞的小信鴿準備將這些信送到哪兒去呢?哪些信送到長方形的家?哪些信送到正方形的家?6號信呢?小信鴿多著急呀!為什么既不是長方形也不是正方形?學習了今天這節課,大家就明白了! ”這樣設計的目的是從學生喜歡的情景出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產生急于探索的情感。
2、舉例:“小朋友們,我們周圍哪些物體的表面是長方形?哪些物體的表面又是正方形的呢?”
通過讓學生發現生活中的長方形和正方形,讓他們感受到數學就在我們身邊。
3、揭題:接下來就很自然的引入課題——認識長方形和正方形 。
(二)探索特征
探究長方形的特征:老師拿出長方形和正方形,讓學生們猜猜它們有什么特點。同桌交流后,學生自由發言,進行反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