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05-20
這是人教版長方體的表面積教案,是優秀的數學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教學重、難點及關鍵】重點:理解長方體表面積的含義;理解并掌握長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難點:根據給出的長方體的長、寬、高,迅速確定每個面的長和寬,這也是正確計算長方體的表面積的關鍵。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北師大版實驗教科書小學數學五年級數學下冊的《長方體的表面積》。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讓學生在操作、觀察活動中,自主探索并理解長方體、正方體的表面積及其計算方法,并能正確計算。能結合具體情境,解決生活中一些簡單的問題,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系。
2、能力目標:培養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豐富學生對現實空間的認識,發展初步的空間觀念。
3、情感目標: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積極自主探索、互助學習的精神,在評價中獲取更多情感,同時學會欣賞他人。
教學過程設計意圖
一、復習舊知,情境導入。
1、謎語。(課件出示)
2、復習長方體、正方體的特征。
3、同學們,我們手中都有長方體或正方體的盒子,但都不相同,如果把它們都包上一層紅色的彩紙?它們的顏色就相同了,那么,需要多大的紙呢?用學生喜愛的猜謎語游戲,引出所復習的長方體,使得數學課堂更為生動,同時從學生實際引入,還數學的原始本來面目,符合課程標準的要求,根據題目設問,既能達到以問促學的目的,又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既提出了研究問題,又使學生學有方向,學有目標。
二、實踐探索,發現新知。
1、結合教材P18也頁內容,初步感悟表面積含義。
(1)根據左邊的長方體紙盒,按要求完成所提問題。
(2)問題(見教材P18)
(3)如果做上面的紙盒,需要多少紙板呢?
師引導問:需要多少紙板就是求長方體的什么?
(4)什么是長方體的表面積呢?
學生發表自己的想法。
師小結。
2、小組合作學習,探索長方體表面積計算方法。
(1)課件演示展開圖,加深理解。
(2)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長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
(3)匯報。
3、分析比較計算方法(讓學生通過比較,找出適合自己的簡單方法)通過觀察分析,讓學生想象,展開的實物圖,在看一看中充分感知,建立表象,展開思維,發現并歸納出表面積的含義,從而明確概念。
當學生理解表面積的概念后,急于知道長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如果把求法直接告訴學生或引導學生一步一步推導出表面積的公式,就不利于學生創新思維的發展。因此,我讓學生通過實物圖和平面展開圖的對比,自主
探索。
三、舉一反三,知識遷移。課件出示"試一試"
1、理解長方體表面積的含義。
2、探索正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學生自主探索正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
3、匯報交流。計算正方體的表面積是在長方體表面積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因此我把遷移類推的機會留給了學生,讓學生自己發現,類推出正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不僅培養了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而且培養了學生的再創造能力。
四、巧設練習,鞏固新知。
2、知識運用。
(1)一個無蓋玻璃魚缸的形狀是正方體,棱長為5分米,制作這個魚缸至少需要多大面積的玻璃?
(2)四人一小組,用兩個形狀相同的正方體拼成一個長方體,算一算,拼成的長方體的表面積是多少?我設計的練習題從易到難,讓學生自己運用新知識解決實際問題。使學生在研究、討論、探索的過程中發展智能。體會生活中的長方體表面積是變化的,只有活學活用才能真正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從而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五、課堂小結。
1、今天我們學習了什么新知識?
2、你覺得自己這節課表現怎樣?你們認為呢?歸納本節課所學知識,總結交流學習方法,對知識的掌握及今后的學習相得益彰。自我評價,激發學生繼續學習的熱情。
《長方體表面積》教學反思
如何做生活中的數學,加強數學與生活之間的聯系,通過《長方體表面積》這節課的教學,我深有體會:
一、創設生活情境,讓數學知識與生活有機的結合起來。激發學生探究的欲望,通過觀察、操作、猜想、計算、交流等數學活動,使學生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學生通過包裝禮物需要多少包裝紙,想到把長方體紙盒展開,展開圖就是長方體的表面積,分小組討論并計算表面積,使學生主動探索新知識,學生們想到了多種方法來進行計算,體現了算法的.多樣化,學生知道可以通過多種方法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經過討論,大家找到了比較容易的算法。
二、充分利用現代教育手段,直觀演示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展開圖,使學生直觀地感受到長方體和正方體立體圖形展開前和展開后的變化。且是在學生先想象的基礎上再給學生演示,有利于發展學生空間觀念。
三、在教學中,把學生自己動手解決問題作為重要的目標,發展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一個問題的解決需要時間和空間,只有給學生留有較大的時間和空間,學生才能有所發現、有所創造。所以在把長方體的展開圖展現在學生面前時,我留給學生充分的思考時間,這樣才能充分激發學生的思維。讓學生思維的發展,在想的過程中,在從"想不出"到"想出來"的過程中獲得發展的。盡可能多的時間和空間留給學生。
四、這節課我事先設計的課堂容量比較大。上起來還是比較緊張,有一些接受稍慢的孩子還是沒有完全照顧到。對于學生學習的差異性是教學中常常令人苦惱的事情。可喜的是在小組活動中,有的學生能畫出簡單的圖,而且想的問題也非常全面,真正是在考慮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孩子們確實擁有不可估量的潛力。只要我們為學生創設出一個能展現他們才能的時間和空間,隱藏在學生頭腦中的潛力就會如埋藏在地下的能量噴涌而出。
教學內容:
第十冊第7頁第9頁
教材分析:
長方體的表面積計算公式是在知道長方體表面積的概念之后,由長方形面積公式推導而來,只要明確長方體的長、寬和高,然后分別求出六個面的面積,再把六個面的面積加起來就是長方體的表面積。即:長方體的表面積=長寬2+長高2+寬高2或者長方體的表面積=(長寬+長高+寬高)2。
課標有關要求:
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課程,其基本出發點是促進學生全面、持續、和諧的發展。它不僅要考慮數學自身的特點,更應遵循學生學習數學的心理規律,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并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進而使學生獲得對數學理解的同時,在思維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多方面得到進步和發展。讓學生在操作、觀察中得到結論。
學情分析:
學生在低年級初步認識了一些簡單的立體幾何圖形,在前面幾冊教材中還學習了一些平面幾何圖形的特征,以及它們的周長和面積的計算。本節課是在認識的基礎上教學的。通過前面平面圖形面積的學習對這節課有一定幫助,所以繼續延續知識的遷移進行學習,學生會很快掌握。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長方體表面積的意義,掌握長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能夠正確地進行計算,并能運用所學知識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2、在探索學習中建立初步的空間觀念,發展初步合情推理能力。
3、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共同研究問題的習慣。
4、通過親身參與探索實踐活動,去獲得積極的成功的情感體驗。
5、體驗數學問題的探索性,感受數學思考過程的合理性,并從中體驗數學活動充滿著探索與創造。
教學重點:
長方體表面積計算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教學難點:
根據長方體的長、寬、高,確定每個面的長、寬是多少。
教具學具:
剪刀、長方體盒子、尺子、課件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同學們,前幾天我們結識的朋友長方體,它要去做客,請同學們幫它設計一件漂亮的外衣,你們能幫助長方體實現它的愿望嗎?
(能。)
追問:做外衣等于求長方體的什么呢?(所有面的面積)
提問:長方體的面可以分為哪幾對?長方體的面有什么特點?
求所有面的面積就是長方體的表面積,這就是我們這節課要學習的主要內容。(板書課題長方體的表面積)
提問:可以怎么求?
預設:把長方體拆開分別求。
這個主意不錯,可是你知道要用多大紙嗎?你會算嗎?(會,計算它的表面積)
哪一個同學能拿著這個模具指給大家看?什么叫做長方體的表面積?
二、活動新授
這節課我們就來研究長方體的表面積。
1、教學表面積的意義。
(1)學生看長方體,按一對一對的順序說說是哪幾個面。
(按順序將長方體的6個面展開)。按上前左右下后的順序將長方體的6個面展開,貼在黑板上。
你能按順序說這里展開的面中,每個長方形分別是原來長方形的哪幾個面嗎?(寫出每個面是哪一個面)展開的這個圖形的面積包含原來長方體原來幾個面的總面積?(板書:6個面的面積和)
(2)我們現在看到,展開的每個圖形的面積,都是長方體表面6個面的`總面積,叫做它的表面積。(完成表面積意義的板書)
請同學們拿出你的長方體,摸一摸長方體的表面積是哪6個面的總面積。
(3)找準長、寬、高,并進行標注
(4)實踐:
同學們,長方體的表面積該怎樣計算?我們可以用計算面積方法和利用桌面上的長方體、剪刀,開動腦筋想一想,看看能不能通過剪一剪、擺一擺,找出長方體表面積的計算公式?
學生分小組合作操作,探索長方體表面積的計算公式。(操作)
匯報結果
各小組學生交流并匯報結果。可能有以下幾種:
預設匯報一:
把長方體紙盒6個面剪開,并把相對的面擺放在一起組成三大部分。
要求出這個長方體的表面積,只要把這三大部分面積相加,第一部分面積為長寬2,第二部分面積分為寬高2,第三部分面積為長高2,得出:長方體的表面積=長寬2+寬高2+長高2。
預設匯報二:
把長方體紙盒剪成面積相等的兩大部分。
只要把這兩大部分的面積相加,就可以求出這個長方體的表面積,第一大部分面積為長寬+長高+寬高,而第二大部分面積與第一大部分面積相等,只要把第一大部分面積乘2,得出長方體的表面積=(長寬+長高+寬高)2。
預設匯報三:
您現在正在閱讀的《長方體的表面積》教學設計文章內容由收集!本站將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學資源!《長方體的表面積》教學設計把長方體紙盒的六個面剪成上下面和四周兩大部分。
只要把這兩大部分相加就可以求出這個長方體的表面積,第一部分面積為(長2+寬2)高+長寬2,并說明長2+寬2可以表示這個長方體的底面周長。
預設匯報四:
用填補法,把長方體的六個面填成一個長方形,然后減去填上的部分
這四個公式都可以用來計算長方體的表面積。
你們認為哪一種方法比較實用,為什么?
(因為我們計算的是長方體的表面積,有時候不能把它的表面展開,所以第3、4種方法就有些困難。)
對,在我們的日常生活和生產中,要解決一些實際問題,通常都會用第1、2種方法,而第3、4種比較少用,所以在做題時,你應該選一種最適合的方法做。
三、遷移練習
一)基本練習
P9頁,例1
1、生獨立練習
2、適當點評
二)鞏固練習
數學醫院門診部,接待四位病人,其中有兩位裝病,請各位聰明的小醫生幫我找出來行嗎?
一個長方體紙盒,底面是邊長2厘米的正方形,高4厘米,求這個長方體的表面積?
門診號
臨床表現
病因
1號
(22+24+22)2
2號
(24+22+24)2
3號
224+242
4號
244+222
三)開放題
1、誰能做設計能手
每個小組的桌面上都有兩個牙膏盒,現在要將這兩個盒子包裝起來,請大家給它設計一個包裝方案,并在小組說一說,你為什么這樣做?
2、小金魚搬家
小金魚長大了,它想搬新家,這個新家的一個長方體的魚缸,長0.6米,寬0.35米,高0.4米,你們說做這樣一個魚缸至少要用玻璃多少平方米?
3、小明要給一本書加一封皮,如圖,
這本書厚1.5厘米,這本書的封皮要用
多少平方厘米的紙?
四、小結
請同學們閉上眼睛,想一想你今天有什么收獲?
想一想正方體的表面積可以怎樣求?你能借助今天的方法自己探究出來嗎?
五、作業
10頁2、3題,11頁4題,思考12頁7題
教學目標和要求
1、在操作、觀察活動中,探索并理解長方體、正方體的表面積及其計算方法,并能正確計算。
2、豐富對現實空間的認識,發展初步的空間觀念。
3、結合具體情境,解決生活中一些簡單的問題,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系。
教學重點
在操作、觀察活動中,探索并理解長方體、正方體的`表面積及其計算方法,并能正確計算。
教學難點
探索并理解長方體、正方體的表面積及其計算方法。
教學準備
教學時數2課時
教學過程
一、探索長方體、正方體的表面積及其計算方法。
1、長方體的表面積及其計算方法。
師:請同學們仔細觀察18頁的長方體紙盒和它的展開圖,完成下面兩項活動。
(1)長方體的6個面分別對應于展開圖的哪個部分?分別將它們涂上相應的顏色。
(2)展開圖的各條邊與長方體的長、寬、高有什么關系?在展開圖的方框中填上適當的數。
(3)估一估,做這樣的一個紙盒至少需要用多少紙板?再算一算。
學生交流,小結長方體的表面積的計算方法。
(對于學生出現的不同的方法,教師都給予肯定,關鍵是讓學生說清解題的基本思路,然后引導學生比較各種方法之間的聯系。)
提示:在計算實物的表面積時,要根據實際選用不同的方法靈活計算。(要弄清物體的表面積是指哪些面的面積之和。)
2、正方體的表面積及其計算方法。
學生嘗試探討:教科書第18頁“試一試”。
學生交流,小結正方體的表面積的計算方法。
二、課堂練習
1、教科書第19頁“練一練”第1題。
學生獨立完成,指名板演。
2、教科書第19頁“練一練”第2題。
讓學生先說商標紙的面積紙哪些面的面積之和,再計算。
3、教科書第19頁“練一練”第3題。
先讓學生結合實際想一想,一個電視機布罩要做幾個面,哪個面是不需要做的,再讓學生嘗試計算。
4、教科書第19頁“練一練”第4題。
先讓學生獨立嘗試計算再交流。
5、教科書第19頁“練一練”第5題。
如果學生列綜合算式有困難,允許分步計算。
6、教科書第19頁“練一練”第6題。
讓學生綜合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