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05-17
這是用比例解決問題教學設計例6,是優秀的數學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掌握用正比例知識解答含有正比例關系問題的步驟和方法。
2.使學生熟練地判斷兩種相關聯的量是否成正比例,從而加深對正比例意義的理解。
3.發展學生探究解決問題策略的能力,幫助其構建相應的知識結構。
【教學重點】:
1.判斷題中相對應的兩個量和它們的比例關系。
2.利用正比例的關系列出含有未知數的等式,運用比例知識正確解決問題。
【教學難點】:
1.掌握用比例知識解答解答應用題的步驟和方法。
2.理解“用比例解決問題”的結構特點,從而構建知識結構。【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激發興趣,回憶舊知
1.師:本節課是我們這個單元最后的一個內容,今天我們運用所學的知識來解決問題,希望大家用精彩的表現完成這節課!
師:我們先來回憶一下已經學過的知識吧!(課件出示:)
我會判斷:判斷下列每題中的兩個量是不是成比例,成什么比例?
(1)總價一定,單價和數量。(成反比例)
(2)速度一定,路程和時間 。(成正比例)
(3)總錢數一定,用去的錢數和剩下的錢數。(不成比例)
2. 師:看來同學們正比例和反比例的知識學得都很不錯,下面我我們就一起來研究——用比例解決問題。(板書課題:用比例解決問題)
二、揭示課題、探索新知。
(一)教學例5(課件出示:情境圖)
1.回顧舊知
師:從這幅圖中你能知道哪些信息?
(1)例5中的已知條件是: 張大媽家:用了( )噸水,水費是( )。 李奶奶家:用了( )噸水。 所求的問題是:
師:(1)要解決水費的問題,就要知道水的單價和用水量。根據我們的生活經驗,水的單價雖然不知道,但它是一定的。 (2)李奶奶家上個月的水費是多少錢?想請我們用我們以前學過的方法幫她算一算,你們能幫這個忙嗎? (3)學生自己解答,然后交流解答方法。 (學生可以先求出單價,再求總價或先求出用水量的倍數關系再求總價。) (4)師:像這樣的問題也可以用比例的知識來解決。
2、探究解法 師:用比例解決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來思考:
(1)這道題中涉及哪兩種量?
(2)哪種量是一定?
(3)水費和用水的噸數成什么比例關系?你是根據什么判斷的? 討論分析:從上表可以知道( 每噸水的價錢 )一定,所以( 水費 )和( 用水量 )成( 正 )比例。也就是說,兩家的( 水費 )和( 用水量 )的( 比值 )相等。
(4)根據這樣的比例關系,你能列出等量關系式嗎?
張大媽家水費:用水噸數 = 李奶奶家水費: 用水噸數
(5)如果設李奶奶家上個月的水費是x元,請根據表中相對應的數據和判斷列出比例式,然后解答。 解:李奶奶家上個月的水費是X元錢。 (板書)
28 :8= x :10
8 x=28×10
x=35
答:李奶奶家上個月的水費是35元錢。
3、探究用比例解題的方法。
師:你是怎么想的?(根據上面的數據,概括:因為每噸水的價錢一定,所以水費和用水的噸數成正比例。也就是說,兩家的水費和用水的噸數的比值是相等的。)
師:28:8和x:10 分別表示什么?(水費單價) 同學們再思考,看看有沒有出現其它比例的解法,如果有,教師也要進行評析。
4、檢驗
師:這個問題我們用比例的知識解決了,你有什么方法檢驗自己的解答是正確的呢?(啟發學生自主選擇檢驗方法。如:將結果代入原題、運用比例的基本性質、用算術方法或一般方程方法解答來檢驗等。)
三、變式練習 。
師:同學們很了不起,幫李奶奶解決完了問題,能再幫王大爺解決一個問題嗎? 課件出示:“王大爺家上個月的水費是42元,他們家上個月用了多少噸水?”(讓學生進行變式練習。) 教師巡視,個別指導。
四、鞏固練習:智慧城堡
1、小明買4支圓珠筆用了6元,小剛想買3支同樣的圓珠筆,要用多少錢? 提示:你知道哪種量不變嗎?你能試著用比例解決嗎?
2、小蘭的身高1.5m,她的影長是2.4m,如果同一時間、同一地點測得一棵樹的影子長4m,這棵樹有多高? 提示:你知道嗎?影長與身高的比是一個定值!試著用比例解決吧!
五、課堂總結。
解決了以上幾個問題,我們一起來反思一下剛才的學習過程,歸納出用比例解決問題的步驟,好嗎?(學生自己用語言敘述)
(1)判斷題目中兩種相關聯的量是成正比例還是反比例; (判)
(2)設未知量為x,注意寫明計量單位; (設)
(3)根據題意列出比例式;(列)
(4)解比例;(解)
(5)驗算,作答。 (驗)
六、布置作業:
第63頁練習十一,第4題;
第64頁練習十一,第6題、第7題。
教學目的:
1、讓學生掌握用正、反比例的方法解決問題。
2、使學生體驗由算術解法向比例解法的思維轉化過程。
3、形成解題多樣化技能。
教學重難點:
重點:學會用正反比例方法解決問題。
難點:在具體情境中區別用何種比例解決問題。
教學過程:
一、 復習
師:同學們,這段時間我們一直在學習有關正、反比例的知識。下面,請看復習題。
(出示題目)
1、ab=c(a、b、c均不等于0)
當a一定時,b和c成什么比例?
當b一定時,a和c成什么比例?
當c一定時,a和b成什么比例?
2、速度()=路程
工作總量( )=工作時間
( )數量=總價
總本數( )=每包本數
每袋重量( )=總重量
師:這節課,我們一起來學習用解決問題。
二、 新授
1、出示例5
① 學生第一反映怎么解。小結,這是用的`我們以前學的歸一的辦法。
② 教師引導由加油站汽車加油付款比較,找出單價不變,建立關系式。
水費:噸數=單價
③ 學生述說,教師板演用正比例解法的書寫過程。
④ 出示書上第二問,學生回答列式。
您現在正在閱讀的《用比例解決問題》教學設計二文章內容由收集!本站將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學資源!《用比例解決問題》教學設計二鞏固練習:
(1)、小明買了4枝圓珠筆用6元。小剛想買3枝同樣的圓珠筆,要用多少錢?
(2)、我國發射的科學實驗人造地球衛星,在空中繞地球運行6周需要10.6小時,運行14周需要用多少小時?
(3)、師徒合作加工600個零件,8天加工了100個零件,照這樣計算,剩下的零件還需要多少天才能加工完?
小結:首先找相關聯的量,判斷成什么比例;接著列方程;最后解方程并檢驗。
2、出示例6(學生自己解答)
① 抓住不變的東西----總的本數判斷成反比例關系
② 建立關系式:每包本數包數=總數
③ 學生述說,教師板演用反比例解法的書寫過程。
④ 出示書上第二問,學生回答列式。
鞏固練習:
(1)學校小商店有兩種圓珠筆。小明帶的錢剛好可以買4枝單價是1.5元的。如果他想都買單價是2元的,可以買多少枝?
(2)車隊向災區運送一批救災物資,去時每小時行60km,6.5小時到達災區。回來時每小時行78km,多長時間能夠返回出發地點?
(3)生產一批水泥,原計劃每天生產150噸,可按時完成任務。實際每天增產30噸,結果只用25天就完成了任務。原計劃完成生產任務需要多少天?
3、深化練習:
一輛汽車從甲地開往乙地,計劃每小時行60km,9小時到達。但實際上2.5小時只行了125km,照這樣的速度,汽車要幾小時才能到達乙地?
① 問題中有哪兩種量?
② 它們成什么比例關系?你是根據什么判斷的?
③ 根據這樣的比例關系,你能列出等式嗎?
(3)根據上面三個問題,概括:因為水價一定,所以水費和用水的噸數成正比例。也就是說,兩家的水費和用水的噸數的比值是相等的。
(4)根據正比例的意義列出方程:
解:設李奶奶家上個月的水費是χ元。
12.8/8=χ/10
8χ= 12.8×10
χ=128÷8
χ= 16 答:李奶奶家上個月的水費是16元。
(5)將答案代入到比例式中進行檢驗。
2、修改題目:王大爺上個月的水費是19.2元,他們家上個月用多少噸水?(學生獨立應用比例的知識來解答,并交流訂正,使學生明確例5的條件和問題改變后,題目中水費和用水的噸數的正比例關系沒變,只是未知量變了)
3、教學例6
(1)出示例6:書店運來一批書,如果每包20本,要捆18包。如果每包30本,要捆多少包?
(2)學生根據例5的解題思路,思考:題中已知兩個量?什么是一定的?已知的兩個量成什么關系?思考后獨立解答。
(3)指名板演,全班評講。
4、做一做:教科書P59“做一做”1、2題,讓學生先判斷兩個量的關系,再進行解答。
三、鞏固練習
1、教科書P61練習九第3、4題。學生讀題后,先說說題中哪個量是一定的,再獨立進行解答。
2、完成練習九第5、6、7題。
四、總結
用比例知識解決問題的步驟是什么?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