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0-06-20來源:幼兒園學習網
調查顯示,我國約有15.6%的小學生存在學習能力失衡問題,嚴重影響了學習成績。
新聞背景
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心理健康課題研究組公布的一項調查結果顯示,被訪問的在校小學生學習能力失衡的發生率為15.6%,其中,有8.75%的被訪小學生存在著比較嚴重的學習能力失衡問題。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張梅玲教授說,國外類似的研究結果顯示,學習能力發展失衡的發生率在學生中大約是20%~30%。這說明寶寶的學習能力問題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和不可忽視性。
專家解讀
根據本次調查的結果,對于7個方面學習能力失調的檢出率分別為:視知覺能力16.22%,語言能力18.21%,社會交往能力13%,理解能力15.39%,注意力和行為問題16%,大運動14.5%,精細動作14.31%。也就是說,平均大約一成半的小學生在這7個方面的學習能力和同齡寶寶相比存在著明顯的不平衡。這種失調很有可能會導致他們的學習出現困難,從而影響學習成績。在我國,很多老師、家長習慣于認為這部分學生是不爭氣、不上進。張梅玲教授舉例說,很多家長抱怨說“這寶寶很聰明,就是學習不上心”、“這寶寶太粗心,作業不是這兒多一筆,就是那兒少一筆”。在學校里這些寶寶往往被當作“問題寶寶”。其實,這些寶寶并不是智商低,他們往往很聰明,智力水平正常甚至超常,只是在聽、說、讀、寫、算等能力上的一個或多個方面未能達到適當水平,從而導致學習能力發展失衡。對于學齡兒童來講,這種發展不均衡如果過于明顯,就會影響學習成績。有研究表明,早期家庭教育的失誤常常會加劇寶寶能力不均衡的發展程度,并使寶寶失去學習的積極性。
專家建議
學習能力失衡,既有寶寶個人的內在原因,也有環境原因,更有個人與環境相互作用的原因。例如不良的教育環境、缺少適當的教育機會、過高的教材要求都是促使學生學習能力失衡的重要原因。而家長的過度溺愛則是寶寶學習能力發展的另一大阻礙。此外,公寓型的居住條件使獨生子女缺少伙伴,日復一日,單調的生活阻礙了寶寶在語言、動作及動手能力方面的發展。
從寶寶發展的角度來看,學齡前正是鍛煉寶寶綜合能力的大好時機。所以建議家長,要經常觀察自己的寶寶在哪些方面表現得較好,在哪些方面顯得比同齡寶寶落后,以便在早期為寶寶的弱項能力提供鍛煉機會,使他的能力能夠比較均衡地發展。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