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0-08-17來源:幼兒園學習網
方法一:帶寶寶多接觸新環境
有的寶寶到了陌生環境中會不知所錯,無法很快融入。對于這樣的寶寶,父母要經常帶他們去新環境中,讓寶寶去發現新鮮有趣的事物,從而增加寶寶適應環境的能力。父母要讓寶寶多結交新環境中的朋友,讓寶寶通過與朋友的友好相處,提高自己適應環境的能力。
父母可以先讓寶寶在熟悉的環境里接觸更多的人,等寶寶可以順利地和他人交往時,再帶寶寶走出家門。當寶寶進入新環境感到不適應的時候,父母最好用握住寶寶的手、摸寶寶的頭等方式鼓勵寶寶,使他們在充滿安全感的狀態下適應環境。
小時候,媛媛是個很不喜歡出門的寶寶,即使是去親戚家,她也會覺得很別扭,到了親戚家,她不會和別人打招呼,而是乖乖地躲在媽媽身后,媽媽覺得這樣下去對寶寶很不好,決定多帶寶寶出去玩,讓她變得大方起來。
于是,媽媽經常帶她去公園、兒童樂園等人多的地方玩,并且教給寶寶恰當的社交禮儀。慢慢地,媛媛開朗了很多,到了新環境里也不覺得拘束了。
后來,媛媛進入幼兒園、小學,都能很快地適應,和老師、同學打成一片。
在寶寶小時候,父母就要引導寶寶盡量習慣陌生人和陌生地方,經常帶他們去串門,或者去公園和游樂園等,鼓勵寶寶多參加社交活動,多提供寶寶和朋友玩的機會。
當寶寶要接觸新環境時,父母要讓寶寶認識到新環境的有趣,寶寶一旦具備好奇心和勇氣,就會很快地適應新環境。
當寶寶在新環境中結識新朋友時,父母要適當地鼓勵和表揚,讓寶寶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自覺加入到新環境中去,更好地和他人交往,獲得理想的人際關系。
方法二:學習上多輔導,以便適應老師
寶寶從家庭歩入學校,由于受到各種嚴格規定的制約,以及學習的全新內容和作息時間的不同,寶寶一時很難適應新環境是可以理解的。
同時,寶寶可能會從內心認同某位老師的教學方法,一旦換了老師,寶寶也會出現不適應的狀況。當出現這種狀況時,父母要對寶寶的學習多加指導,讓寶寶去適應老師。
同同今年開學換了位語文老師,之前的老師她一直很喜歡,因此學習成績也不錯。但是新換的這位語文老師的教學風格和以前老師的風格大不一樣,為此,同同很不適應。
由于不適應老師的教學方式,同同的積極性不高,學習成績也不理想,在最近的考試中,語文成績竟然破天荒地不及格。媽媽知道后,很著急,她覺得應該讓寶寶學會適應不同的老師。
媽媽跟寶寶講清學習是自己的事情,和老師沒有多大關系,而且不一樣的老師也有不一樣的優點,老想著以前老師的好,對適應現在的學習環境沒有幫助。寶寶在媽媽的幫助和引導下,調整了自己,學習成績也逐漸提高。
父母要了解寶寶的學習情況,及時發現寶寶學習上的困難,以自己的經驗和對寶寶課本知識的把握,對寶寶實施有效的指導和幫助。
在學校的學習生活中,要教會寶寶欣賞不同的老師,尊重老師,在心里不要排斥不同老師的教法,這樣就會更快地適應學校環境、適應老師。當寶寶因為學習出現困難,對某門學科產生困惑,進而將意見強加到老師身上的時候,父母就要幫助寶寶糾正學習態度中出現的偏差,為寶寶講清道理,糾正寶寶的不良心態,不讓負面情緒影響寶寶的正常學習。
[NextPage]
方法三:培養寶寶的心理適應能力
在當今激烈的社會競爭中,心理素質的優劣往往決定寶寶生活、學習、事業的成敗,而心理素質的核心內容之一,便是心理適應能力。它對于提高寶寶的綜合素質,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只有寶寶具備了良好的心理適應能力,才能更好地適應社會環境,對自己所處的環境做出積極的反映。
很多寶寶看到自己喜歡的人,就會很快打成一片,但是對于自己不喜歡的人,就拒絕和他交往,還有的寶寶,面對新的環境時會產生膽怯、不知如何是好的情緒,這都是寶寶心理適應能力不強的體現。心理適應能力是寶寶的心理品質問題,反映寶寶面對新環境時的思想、情緒、行為的控制能力。要想更好地融入新集體,就必須具備很強的心理適應能力。
父母可以為多培養和鍛煉寶寶的人際交往能力,讓寶寶養成遵守規范、樂于合作的意識和習慣。要盡可能多地創造機會,讓寶寶自己去克服心理問題,理解大多數人的想法和做法,當然,這并不是要求寶寶放棄個性,而是懂得與人相處之道。
父母還要身體力行地傳授對人寬容的豁達心態,這樣也會幫助寶寶更好地與人相處。
方法四:適當地和寶寶分離
寶寶一旦離開父母,就容易產生焦慮情緒,甚至哭鬧,這說明寶寶對于沒有父母的環境心存不安,他們不想在新環境中獨自生活。缺乏安全感的寶寶,一旦父母離開自己的視線,就會茫然,這種心理對寶寶的發展很不利。所以,父母要樹立和寶寶適當分離的意識,適當地從寶寶的視線中“消失”一會兒。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可以在附近進行觀察,在寶寶需要幫助時,給予適當的指導,但不要干擾他們的活動;有時甚至可以短暫離開,但要清楚地告訴寶寶,媽媽離開一下,一會兒就回來,這樣可以讓寶寶覺得自己是安全的,從心理上接受和父母的分離。
寶寶進入幼兒園和小學,都要和父母分離,如果對父母過度依賴,寶寶就難以適應新環境。父母不要時時刻刻守在寶寶身邊,而要給寶寶留出適當的空間和時間,讓寶寶在沒有父母的世界里學會獨立。
方法五:讓寶寶學會自我調控不良情緒
寶寶的情緒會決定寶寶的性格及做事的態度,還會決定寶寶的人際交往關系是否和諧、人格是否完善。父母要給予情緒不好的寶寶適度的關懷和理解,教寶寶學會調節情緒。
方舟今天體育課上和其他同學一起玩了個游戲,可是在玩游戲的過程中,他發現剛剛很不配合,非常氣憤,想對剛剛發脾氣,可是他控制住自己的不良情緒,耐心地對剛剛說:“班里那么多同學都在等你,你要照顧大家的情緒啊。”
在方舟的說服下,剛剛改變了自己的意見,和大家開心地一起玩了。方舟慶幸自己沒有對剛剛發脾氣,如果那樣,剛剛會更不配合。
父母要教育寶寶客觀地看待世界,寶寶心胸開闊,情緒就容易穩定。比如,如果寶寶成績不理想,就要引導寶寶學會正視現實,繼續努力;如果寶寶有煩惱,就要讓寶寶學會傾訴,經常和父母及身邊的朋友交流,通過傾訴的方式來調節自己的情緒。
當寶寶情緒不好,無法調適自己時,也可以讓寶寶暫時轉移注意力,做自己感興趣的事情,這樣也可以調節不良情緒。
父母還應該讓寶寶學會節制自己的情緒,等心情平靜下來再處理事情。有理智的寶寶一定是可以控制自己情緒的人,他們能夠意識到發脾氣帶來的后果,于是會自覺控制自己。
寶寶學會了調適自己的情緒,就會很好地適應各種各樣的環境,擁有良好的人際關系。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