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養幼兒良好的閱讀習慣公開課PPT課件這個PPT共33頁,該文件包含了PPT課件。主要包含行為習慣養成的重要性,為什么要閱讀呢,如何讓孩子從小愛上閱讀,請和孩子一起閱讀等,歡迎點擊下載。一、幼兒養成良好行為習慣的重要性
(一)一個概念
要了解良好習慣得先知道行為習慣是什么。“習慣是一種行為,是一種自然的不知不覺不假思索的行為。譬如走路,便是一種習慣的行為。習慣是一個人在長期的生活過程中逐漸形成的,一時不易改變的行為和傾向。習慣一旦形成,就會在一定的情景下自然而然的“自動化”地表現出來。
葉圣陶先生曾在《新教育評論》里說過: 什么是教育,簡單一句話就是要養成良好的習慣。
(二)幼兒良好習慣養成的重要性
我們的行為十分之八九是習慣,而這種習慣有大部分是在幼年養成的,所以幼年時代,應當特別注重習慣的養成。但是習慣不是一律的,有好有壞。習慣養得好,終身受益,習慣養得不好,則終身受累。舉例來說:一個三歲的小孩子,偷人家的東西,他的父母不直接的加以糾正,那無異是一種間接的鼓勵,后來他就會慢慢養成一種偷的習慣了。所以我們應當特別注意兒童良好習慣的養成,為培養健全人格打好基礎。
良好的習慣是指符合當前社會規范和幼兒自身發展水平的,在生活衛生、道德品質和認知學習諸方面所表現出來的穩固自動化了的行為。良好的習慣是有規律的、整潔衛生的;獨立的、不妨礙他人的;有利于個人發展和社會文明的習慣。這種良好的習慣是通過有目的、有計劃的練習而形成的,它可以使幼兒對社會生活有更好的適應行為。
幼兒良好習慣的形成有一定的規律:一是趨早性。即人的良好習慣萌發于幼兒期,宜從小培養。二是漸進性。幼兒習慣的形成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內容由少到多,要求由低到高,逐步積累逐漸定型。三是反復性。幼兒在習慣形成過程中會出現反復,他們的行為起伏變化,表現不穩定。
自出生到七歲是人生最重要的一個時期,什么習慣,言語,技能,思想,態度,情緒都要在此時期打下基礎,若基礎打得不穩固,那健全的人格就不容易建造了”。正確合理的起始教育,要比在教育的矯正工作容易得多,起始的幼兒行為習慣教育很重要。
舉例說明良好行為習慣養成的重要性:
1.美國哈佛大學教育學博士王濤提到擁有很多資產的“成功人士”,在外人眼中的成功者卻常常認為自己的人生很失敗。因為他們的孩子不成功。當他們感受到這樣的人生至痛時,他們才明白是孩子,而不是公司,才是自己人生最大的事業。但可惜的是,當孩子還小的時候,還能被“經營”的時候,他們沒有去努力、去管教。當孩子上了高中甚至大學,很多壞習慣已經形成了,這些父母方開始意識到孩子的重要性。到了那個時候,雖然他們做了很多努力想要彌補自己的過失,但一切為時晚。因為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是不可逆的。
2.陽光喔的校長講:(他們主要教小學作文培訓)如果一個孩子的行為習慣養成好了,送到他們學校2—3年一定能寫出好文章,如果孩子習慣養成不好,我得花掉管一個班的精力去管著一個孩子,而且難度很大,一定程度上會耗費我的大量精力,影響孩子們作文水平的提升。
3. 寓言故事:說的是從前有一個小和尚出家后,開始學剃頭。老和尚先讓他在冬瓜上練習,小和尚每次練習完剃頭后,將剃刀隨手插在冬瓜上。當他師傅指出這樣的習慣不好時,小和尚總是說,真的剃頭時我會注意的 。后來在給老和尚剃頭的時候,小和尚將剃刀隨手插在了老和尚的頭上。在我們周圍發生的習慣性違章與小和尚剃頭不是如出一轍么?
4.一位高中班主任看見很有潛質的學生整天無所事事如是說:不知道初始教育的時候家長都干啥去了,簡直是人力資源浪費。
5.著名企業招聘的非常規面試:例如某企業到一所大學中去招聘畢業生,考官要求學生就“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進行兩分鐘的演講,許多學生侃侃而談,言辭動人。就在演講的同時,另外幾名考官逐一到這些學生的宿舍中檢查他們個人平時的衛生狀況。演講一完,考官當場公布了衛生檢查的結果。有一位演講時還神采飛揚的女生,聽考官說到她宿舍中被子未疊、衣服未洗等情況時,眼淚頓時奪眶而出,習慣養成了好了,再忙的時候也會自動反應,做好自己的衛生。有點“窺一斑而知全豹”、壞習慣就是自己的短板,短板托自己后腿,也許會成為前進路上的絆腳石。
從小要養成好習慣,要嚴格要求自己,不能給自己的壞習慣找任不改正的借口,“勿以惡小而為之”,“千里之堤,潰于蟻穴”。
兒童教育的重中之重,是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比兒童獲得的知識更重要。
英國有句諺語:行為養成習慣,習慣塑造性格,
性格決定命運。
英國的洛克更是認為:“一切教育都歸結為兒童的好習慣,往往自己的幸福都歸于自己的習慣”。
(三)兒童行為習慣的階段性
1.嬰兒期(0-3歲)培養兒童健康的生活習慣和文明禮貌習慣。
2.幼兒期(3-6歲)鞏固和擴展嬰兒時期養成的習慣,培養初步的學習習慣和遵守規則的習慣。
3.小學時期(6-11歲)鞏固和擴展嬰幼兒時期養成的習慣,培養學習習慣、遵守規則的習慣、交往的習慣、生活自理和自我保護的習慣。
品德行為習慣、生活行為習慣、衛生行為習慣、學習行為習慣。
因為其它三種習慣可以通過閱讀獲得相應的方法,今天重點講:學習習慣中的閱讀習慣的培養。
二、為什么要閱讀呢?
(一)幼兒早期閱讀習慣培養的重要性
幼兒初始閱讀的表現
6個月的嬰兒抓著一本書,咿咿呀呀地玩著,甚至在撕書……(對書功能的認識)
媽媽一手抱著孩子,一手翻著一本圖書,對孩子說:“寶寶,你看,這是一只小狗。”孩子卻只顧自己用小手拍著圖畫書,拍得越重越開心……(對書功能的認識)
看見大人坐在沙發上看報紙,孩子也拿起報紙,學著大人的樣子,裝模作樣地看,但報紙卻拿反了……(對閱讀行為的認識)
三歲的孩子與父母一起上街,看到自己認識的字,興奮地說:“媽媽,這是‘一’,這是‘兒’,我也認識……”(字形與字音的對應)
什么是早期閱讀?
說到早期閱讀,很多家長都會將其與看書、識字聯系在一起,以為閱讀就是為了讓孩子掌握多少字為標準。其實,對于學前期幼兒來說,閱讀是一個相當寬泛的概念。北京師范大學教育系的劉炎教授認為:“嬰幼兒憑色彩、圖像和成人的言語以及文字來理解以圖為主的低幼兒童讀物的所有活動都是早期閱讀。”我們成人閱讀的材料主要是文字,而對于幼兒來說,除文字外,圖畫、成人的語言都是他們的閱讀材料,都是他們文字閱讀的基礎。成人閱讀主要依靠視覺,而對于幼兒來說,他們觸摸書籍、聽成人講故事、自己復述故事、發表自己對故事的意見都屬于閱讀的范疇。就是說,所有有助于幼兒學習閱讀的活動行為,我們都可以稱之為閱讀。
幼兒初始閱讀的作用
早期閱讀不僅對幼兒的認知,包括語言能力、邏輯思維能力、想象力、注意力等有積極地促進作用,而且對幼兒的非智力因素也有直接的影響。開展早期閱讀能夠塑造幼兒健康的人格。
1、培養豐富的情感 形成良好的道德品德
幼兒生性好奇、富于幻想,很容易對作品的主人公產生同情、憐憫、痛恨等態度,并伴隨著感動、悲傷、流淚等情緒情感體驗,使幼兒獲得了間接的情感經歷,明確的是非觀、道德觀,體驗真、善、美,有助于培養幼兒良好的道德品質。
2、培養堅強的心理素質 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幼兒的特點是好動,對事物缺乏持久性,在閱讀中追求視覺感,缺乏對文字的敏感性,喜歡依賴成人。在家長有針對性的、科學的指導幼兒閱讀的情況下,培養閱讀的堅持性,形成堅強的性格,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3、培養人的幽默感 體驗快樂的情緒
在父母與孩子一同閱讀的情況下,在愉快的親子氛圍中,父母的親切感,讓孩子產生愉快的情緒體驗,同時,父母的幽默語言、生動的表述、潛移默化的影響著幼兒,使幼兒終生受益,在閱讀的世界里享受著童年的快樂,從小啟迪他們的智慧。
舉例說明讀書的作用:
1.“新東方”教學機構的創始人、董事長俞敏洪愛讀書,在大學里,他是北大英語系的學生,讀了800本書,大學四年,平均一年讀200本,差不多2天不到讀完一本書。俞敏洪是在農村長大的,到今天取得這樣的成就,我想和他喜歡閱讀是分不開的。
2.孩子的語文水平:(我身邊一個媽媽的經歷)當孩子覺得作文、造句很難。作文、造句拖了你語文成績的后腿吧,你是不是被別人說寫出來的句子不通順啊?比如測驗時,給“詞語編順序”部分你經常會失分……那是因為你的“語感”不好,好的“語感”怎么練出來呢?老師要求多看多讀其他的文章,就是要閱讀。閱讀的一大好處就是能幫助你提高語文成績和寫作文的水平。當然,這個好處不是一天、兩天、一星期、兩星期就能體現出來的。可能要一學期,可能更長一點時間,但是一定會有幫助的。有一句話叫“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莎士比亞曾說“人的美丑是先天帶來的命運,有沒有素養則是書籍造就的命運。”
(二)學齡前兒童的閱讀特點(1-6歲)
學齡前兒童閱讀可以根據孩子的身心特點分為四個時期:胎教時期(0歲)、床邊故事時期(1-2歲)、圖畫書時期(3-4歲)、聽故事時期(5-6歲)。
胎教時期:媽媽可以每天定時念故事給腹中的寶寶聽。通過溫和的聲音和重復的閱讀,給寶寶一種安全與溫暖的感覺,同時訓練他的神經系統對語言的敏銳度。
床邊故事時期:孩子的視覺能力、辨認能力和表達能力都開始迅速發展,如果父母每天給孩子朗讀床前故事,不僅可以刺激他的語言表達能力,還可以促進其大腦及視覺方面的發展。
圖畫書時期:孩子比之前更關注圖畫,那些色彩艷麗、畫面形象生動有趣的圖畫總能吸引他們的目光,這個階段,孩子能通過圖畫很好地理解生活中真善美和假惡丑。
聽故事時期:父母可以通過講故事的方式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及潛能開發。孩子在聽的過程中既能聽到別人的故事,也能看到自己的影子,聯接自己內心的真實感受,發現自己的力量,完成自我修復,成就一個更好的自己。
學齡前孩子的閱讀特點總結起來都大同小異,我們可以從以下三方面來著重了解一下:
閱讀方式:學齡前兒童都會經歷撕書、吃書、聽書到讀書的過程。對于一歲左右的孩子來說,他們會對圖畫書感興趣,但更喜歡把書放進嘴里,或者用力地摔打。當孩子把書當作玩具的一種,逐漸產生興趣時,家長就可以讀書給他聽。隨著孩子逐漸長大,識字量慢慢增加,就可以讓他也參與閱讀,和家長一起看書。
閱讀內容:一些歌曲或童謠,比如催眠曲,有關花、樹、鳥等大自然的童謠,有媽咪和寶寶等家庭成員為主的歌曲和兒歌;還有圖畫書,都是孩子喜歡的對象。
閱讀偏好:學齡前兒童的閱讀偏好也是比較明顯的,他們更喜歡自己熟悉的人物形象或事物,比如熊寶寶的形象;會對書中的某一細節圖片或者故事情節特別關注;也會對同一事物持續產生興趣,比如喜歡聽同一個故事。
電視、手機、網絡對孩子的負面影響:
對兒童身體發展的負面影響 :引起視力(散光、弱視)、運動減少
量、體重增加;
對兒童心理發展的負面影響 :注意力、想象力、主動性;
對兒童學業發展的負面影響 :造成閱讀障礙、學業緩慢;
對兒童社會性發展的負面影響 :親子關系、人際交往、道德觀。
三、如何讓孩子從小愛上閱讀?
要有心
1、愛上閱讀是父母送給孩子終身的禮物
自己愛
2、父母要先做一個真正熱愛閱讀的人
在孩子剛入小學的家長課堂講到:一個識字很少的農村婦女,老公外出打工,兒子們在家做作業、讀書的時候,他就假裝在家里看報紙,營造讀書的氣氛,孩子超級愛閱讀,后來這家出來2個博士,一個碩士,孩子們取得的成就與孩子媽媽的閱讀有一定的關系。
身邊的事情:一個朋友家的孩子不喜歡閱讀,我建議他自己回家拿著書看,把孩子的房子里放一些他喜歡的書籍,朋友堅持兩天后,孩子開始看書了,到第三天給他爸說,我洗完腳看一會兒書再睡覺,是不是父母讓孩子感受到環境的熏陶,孩子就會愛上閱讀。
家長要經常以身作則,經常看看書,爸爸看書時媽媽可以告訴寶貝“爸爸在看書,我們不能打擾他。”等,通過這樣的話告訴寶貝看書是需要安靜的,而且看書有很多的好處,引起寶貝對閱讀的興趣。
別功利
3、讓孩子熱愛閱讀本身而不是過分強調收獲
要重視
4、課外閱讀廣的孩子智力發展后勁更足
舍得買
5、給孩子買書視野要開闊,數量要買夠
家長除了需要對真正有害于孩子的書刊進行控制外,不應對孩子所讀書刊的內容、類型和范圍進行人為的約束和控制。通常,孩子所讀書刊的內容范圍越廣越好。
一般說來,到小學開始,大部分孩子在閱讀內容的選擇方面已逐漸形成自己的愛好和興趣。對此,家長應注意觀察、了解和引導,不宜過多地干涉。
幫孩子建立自己的藏書架
讓孩子有自己的閱讀空間,讓孩子感覺到自己的“富有” (精神上的),培養與書的親近關系。讓孩子知道積累和珍藏圖書。當然,也需要帶孩子去圖書館、書店閱讀和購買圖書,讓孩子真正與書交上朋友。
別干涉
6、愛看什么,在哪兒看,看快看慢別管
他們喜歡的閱讀方式是一會兒翻翻這本,一會兒翻翻那本。這類表現完全符合孩子的早期閱讀心理。
在這一階段,只要是孩子愿意把一本書拿在手上津津有味地翻看,家長就應該感到心滿意足了。因為,這是孩子在閱讀求知的道路上邁開重要一步的標志。
別急躁
7、別逼認字,別逼背誦。
善誘導
8、多逛書店,鼓勵他讀,先漫畫后文字
誦讀經典
9、循序漸進,逐步、盡早讓孩子直接閱讀原著、經典
經常誦讀經典的孩子,會養成孝順父母,懂禮貌,知禮儀,有教養的良好習慣。孩子的生活品位和人生內涵會從更高的起點上邁步。
關于經典的誦讀,我以后做一個專題,并組織幼兒在園閱讀。
控電視
10、沒培養出閱讀習慣前要遠離電視
加趣味
11、將內容表演出來,活學活用,印象深刻很多。
增信心
12、老師引導、鼓勵,家長及時反饋。
老師引導閱讀。孩子一般比較聽老師的話,可以與老師商量,讓老師給孩子一些讀書建議,譬如說列書單,并規定孩子每天在家閱讀半小時等等。對于孩子在家中的表現,家長可以及時反饋給老師,對于表現好的孩子提出表揚,鼓勵孩子產生更大的閱讀興趣。
老師還可以在課堂上設置孩子講故事的環節,并對勇于講故事的孩子給予表揚和獎勵,孩子會為了得到表揚和獎勵主動尋找圖書閱讀,來積累故事在課堂上表演。這樣既鍛煉了孩子的閱讀能力,還鍛煉了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
四、請和孩子一起閱讀!
孩子閱讀興趣的培養不是一朝一夕,是一個持續的長久的工程,家長一定要有耐心,多引導,多鼓勵。
你或許擁有無限的財富,
一箱箱的珠寶與一柜柜的黃金。
但你永遠不會比我富有------
我有讀書給我聽的爸爸和媽媽。
教孩子閱讀,給孩子良好的未來,讓我和陽光樂學園的孩子一同閱讀,
一同學習,一同快樂,一同成長,一同享受親情!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