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6-28
這是《神奇的絲瓜》課堂教學實錄,是優秀的教學案例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師:同學們,你們見過絲瓜嗎?(板書:絲瓜)
生:看到過。
師:你們能用最準確的語言談談你對絲瓜的感受嗎?
生:絲瓜是綠的,花兒是黃的。
生:絲瓜很好吃,維生素豐富。
生:用絲瓜筋擦背,特爽!我姥姥是北方人,特別喜歡。
生:絲瓜長長的、瘦瘦的,很美。
師:哦,好多同學說的是對絲瓜的感覺,老師要你們說感受。查字典,看看這兩個詞有什么不同。(生查字典,討論)師:現在能說說了吧。
生:絲瓜是很一般、很普通的一種蔬菜。
師:說得好!我們同學眼中很普通的絲瓜,在文人筆下又是怎樣的呢?你們想知道季羨林筆下的絲瓜嗎?
生:想。
師:那好,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季羨林的《神奇的絲瓜》。(板書:神奇的,并分發教材)師:讓我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讀課文,把文中最能表現絲瓜神奇的地方找出來。
(生自由讀課文,并隨文圈點)
師:找到神奇的絲瓜了嗎?一共找到幾條?
生:4條。師:哪4條?
生:最初長出的一條,老太太窗臺上的兩條,二、三樓之間的一條。
師:真棒,一下子全成了你們的俘虜。(生笑)
師:那好,現在我就請你們說說這些絲瓜神奇在哪兒?
生:最初長出的瓜,神奇在它不用長大,仿佛得到命令停止了生長。
師:哦,為什么認為這是表現神奇的呢?
生:因為它不再長了。
生:因為它讓自己停止生長。
師:停止生長,為什么呢?
生:因為它再長,瓜藤就要斷了。
生:因為它再長別的瓜就不能生長了,它自己不長是為了讓其他瓜更好地長。
師:你真有思想!你從它身上讀到了點什么了嗎?
生:自我犧牲精神。
師:真是這樣嗎?文中有體現嗎?
生:有!“老太太窗臺上的那個瓜就因為這個瓜的不長而發瘋似地猛長”,這就是最好的證明。師:同學們真聰明,太會動腦筋了。那長在三樓老太太窗臺上的瓜又神奇在哪里呢?
生:兩個瓜不知從什么時候忽然彎了起來,把軀體放在老太太的窗臺上。
師:這神奇嗎?
生:神奇,它自己彎了起來,把自己放在老太太的窗臺上的,不是別人放上去的。
師:自己彎了起來,把軀體放在窗臺上。“彎了”、“放”太有意思了,你能從中悟出點什么嗎?
生:我覺得絲瓜很懂得適應環境。
生:我看到了絲瓜的主動精神。
生:我同意這種看法,它為了生存不得不改變自己。
師:OK!這瓜有人一樣的智慧,懂得適應環境,懂得求生存、求發展,太好了!對了,三樓那個老太太多大年紀了?
生:102歲。
師:為什么要特意交代,可以不寫嗎?生:說明老太太生命力旺盛。
生:那個瓜也會像老人一樣長得更大!
師:太棒了!那二、三樓之間的那個瓜又有什么神奇的呢?
生:平著身子躺在抗震加固時筑上的緊靠樓墻凸出的一個臺子上。
師:平躺著,神奇嗎?
生:神奇,你看它是那么悠閑自在。
師:“悠閑自在”,這個詞用得太好了!我們同學很有思想,老師太高興了?,F在就讓我們一起把找出來的表現絲瓜神奇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讀一遍。(生齊讀)
師:這四條絲瓜的確很神奇,讓我們驚訝,那么發現這四條神奇絲瓜的人呢?在這些絲瓜的生長過程中,他們的心情又是怎樣的呢?
生:擔心,真是替它擔心。
生:我又擔心起來。
生:我又犯了擔心病。
師:他為什么要擔心呢?他的擔心有用嗎?擔心和神奇之間又有怎樣的關系呢?
生:他的擔心是沒有用的,因為他所擔心的事一直沒發生過。
生:因為他越擔心,越說明絲瓜的神奇。
生:事實上也不用擔心,只是用擔心來襯托絲瓜的神奇罷了!
師:太好了,現在我們一起來分角色朗讀一下,體會一下是不是這樣。
師:女生感情細膩,讀表示擔心的語句;男生感情奔放,讀表示神奇的語句。注意根據老師的提示語來讀,要讀出重音。(師生共同朗讀)
師:有這種味道嗎?
生:有!師:太棒了!課文寫季先生的擔心就是用來襯托絲瓜的神奇!文章只寫了絲瓜的神奇嗎?
生:還寫了瓜秧的神奇。
師:哪些地方寫了瓜秧的神奇呢?
生:第2至4小節。生:過了不久,絲瓜突然長了出來,而且日益茁壯成長。
生:最后竟從一樓爬上了二樓,又從二樓爬上了三樓。
生:這樣細的一根秧竟能在一夜之間輸送這樣多的水分和養料,供應前方,使得上面的葉子長得又肥又綠,爬在灰白色的墻上,一片濃綠,給土壤增添了無限活力與生機。
師:真是太神了,你們有沒有發現這幾個句子都有一個“竟”字?能說說這個字的意思嗎?生:想不到的意思。
生:表示驚訝。師:作者驚訝的心情跟神奇又有什么關系?
生:襯托。
師:很好!一起將表示瓜秧神奇的句子讀出來,注意重讀三個“竟”字,注意讀出驚訝的語氣。(生齊讀)
師:真行!瓜秧的神奇都讓你們讀出來了,是啊,瓜神奇,瓜秧也神奇,作者的心情有驚訝,又有擔心,讀到這里,你能不能說說這是一篇什么體裁的文章?
生:記敘文。
生:散文。
師:為什么呢?生:它有一條明確的線索。
師:是嗎?誰能說說看以什么為線索呢?
生:以神奇的絲瓜為線索。
生:以絲瓜的生長過程為線索。
生:以作者的感情為線索。
師:好極了,一下子找了這么多條線索,誰能說說他們找得有沒有道理呢?
生:我覺得以“神奇的絲瓜”為線索好,絲瓜的生長過程只寫了一部分。
生:我覺得第三個回答不太好,應該用“以作者的感情變化為線索”比較好。
師:何以見得?
生:因為開始只是玩玩而已,之后是對它有了興趣,惦記著它,然后是擔心,接下來是吃驚,最后是百思不得其解。
師:你真是太聰明了!確實,這是一篇蘊意深刻的散文。大凡散文都能從原文中找出最能體現中心的句子,你能從課文中找出最能揭示絲瓜神奇的句子嗎?
生:最后一句。
師:讀出來。
生:(讀)而絲瓜則似乎心中有數,無言靜觀,它怡然、泰然、悠然、坦然,仿佛含笑面對秋陽。師:找得真準確,這幾個含“然”的詞語有什么區別?(板書:怡然、泰然、悠然、坦然)是不是重復?(生查字典,討論)
生:怡然,指心情愉快的樣子。
生:泰然,指安定自若的樣子。
生:悠然,指悠閑自在的樣子。
生:坦然,指平靜無顧慮的樣子。
師:你們能將這四個詞跟文中的內容聯系起來嗎?
生:我認為寫瓜秧的神奇可以用怡然。
生:我認為寫窗臺上那兩個猛長的瓜也可以用怡然。
生:我認為寫第一個不再生長的瓜應該是泰然。
生:我認為悠然用在平躺著的那個瓜最合適。
生:我認為第一個不再生長的瓜不該用泰然,而該用坦然,最后寫的那個垂直在那里的瓜才該是泰然!
師:說得太好了!絲瓜真是神奇,它們怡然、泰然、悠然、坦然,像人一樣有思想,真是太有意思了!那絲瓜真的有思想嗎?
生:不是,這其實是植物的一種本能。師:絲瓜沒有思想,那有思想的是誰呢?
生:人,季羨林。師:對,為什么我們眼中的絲瓜是普通的、平凡的?為什么我們不覺得這神奇,而季羨林覺得它神奇呢?想了解季羨林嗎?
生:想!師:那我們一起來看看有關他的資料吧。(分發講義)(生自由閱讀講義)
師:悟出點什么了嗎?
生:我感悟到了他知識的淵博。
生:我覺得他很神,80多歲的人了,還有那么多的作品問世。
生:我覺得他對自然、對身邊一切都有著特別的愛。
生:我覺得他懂的東西太多了,他太有思想了。
生:他是著名的國學大師、梵文學家,他對“佛”很有研究。
師:你們能從課文中看出來嗎?
生:能。百思不得其解,徘徊在絲瓜下面,像達摩老祖一樣,面壁參禪。
師:何為“參禪”?
何為“達摩老祖”?
生:(查字典)佛教徒冥想領會佛理叫參禪。師:何為“達摩老祖”?
生:不解!師:那么佛教創始人是誰?
生:釋迦牟尼。師:達摩老祖面壁參禪,十年自省悟得禪理。你們知道佛學有些怎樣的禪理呢?
生:阿彌陀佛。生: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生:苦海無邊,回頭是岸。師:大家可能還不知道禪理中有一個核心思想就是一切隨緣,季老先生能在德國學成后毅然回國,能在“文革”動亂中完成《牛棚雜記》,無論是順境、逆境,總是“心中有數,無言靜觀,它怡然、泰然、悠然、坦然,仿佛含笑面對秋陽”,這一切都像什么?
生:一切隨緣。
生:像他豁達的人生態度。
師:很好!現在我們把最后一段齊讀一下,看看能不能找到這種感覺。(生齊讀)
師:找到了嗎?生:找到了。
師:很好!課文表現的就是這種態度,豁達、隨緣,表現了作者對新生命的創造力的無限贊美。(板書:豁達隨緣)師:親愛的同學,今天老師和你們一起感悟了絲瓜的神奇,感悟了季老先生的神奇,感悟了生命的神奇。通過學習這篇課文,你從中得到什么啟示呢?
生:我不能改變環境,但我可以改變自己,讓自己適應環境。
生:對任何事都不要斤斤計較,要大度一些。
生:不管有多大的困難,我們都要想辦法去解決,積極地去面對,決不悲觀。
生:如果需要作自我犧牲,只要對別人有幫助,我也愿意。
師:說得太好了!我們將這四位同學的發言一起來組織一下,怎么樣?
生:好!師:老師和你們一起組織,看看誰組織得好!
師:同學們,老師組織好了,我來拋磚引玉吧!我們的啟示:犧牲個人利益不是痛苦,不是喪失,不是剝奪,而是愛心的流露,善意的升華,美德的弘揚。我們不能改變環境,但我們可以改變自己,適應環境。不管何時,不論何地,我們應始終保持一顆豁達、隨緣的心。同學們,老師組織得好不好?
生:好!
師:那我們一起來朗讀一下吧!(生齊讀)
師:非常棒,太有激情了!老師很想聽聽你們的啟示,可惜來不及了,下課鈴馬上就要響了,課后再交流吧!說不定我們還有更多的啟示。謝謝大家!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