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6-24
這是九年級上冊《陪侍郎叔游洞庭醉后》教案,是優秀的教學案例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課前熱身:
1、簡介作者
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中國唐朝詩人,有“詩仙”之稱,是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漢族,祖籍隴西郡成紀縣(今甘肅省平涼市靜寧縣南),出生于蜀郡綿州昌隆縣(今四川省江油市青蓮鄉),一說生于西域碎葉(今吉爾吉斯斯坦托克馬克)。逝世于安徽當涂縣。其父李客,育二子(伯禽、天然)一女(平陽)。存世詩文千余篇,代表作有《蜀道難》、《行路難》、《夢游天姥吟留別》、《將進酒》等詩篇,有《李太白集》傳世。公元762年病卒,享年61歲。其墓在安徽當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陸有紀念館。
孟浩然(689-641)唐代詩人。本名不詳(一說名浩),漢族,襄州襄陽(今湖北襄陽)人。字浩然,世稱「孟襄陽」,與另一位山水田園詩人王維合稱為'王孟'。以寫田園山水詩為主。因他未曾入仕,又稱之為孟山人。襄陽南門外背山臨江之澗南園有他的故居。曾隱居鹿門山。
2、寫作背景
《陪侍郎叔游洞庭醉后(其三)》作于乾元二年(759)秋。是年春,李白在流放途中遇赦,他希望被朝廷任用的幻想未實現,因此依然放行于山水。在岳州,他遇到被貶放的族叔李曄,兩人同游洞庭,其心情可以想見。因此,當兩人碧波泛舟,開懷痛飲之際,忽見兀立在洞庭湖中阻擋湘水歸江的君山,就仿佛看到了人生道路上的坎坷障礙,于是情動辭發,寫下了這首紛憤憤不平的絕唱。
《臨洞庭湖贈張丞相》是孟浩然寫給張九齡的一首求職詩。唐玄宗開元二十五年(737),張九齡受李林甫排擠,已由右丞相貶為荊州長史,他便招孟浩然為荊州從事,但孟浩。詩人正是借琵琶女的遭遇共鳴自身天涯淪落的不幸。
學習目標:
1、體會并把握李白詩歌浪漫主義的特征。
2、理解兩首詩所抒之情的異同點。
學習過程:
一、明確目標(學習前知道,學習完明確,一定要看看自己到底掌握了沒有。)
二、課堂探究
《陪侍郎叔游洞庭醉后》詩歌鑒賞
李白
刬卻君山好,平鋪湘水流。
巴陵無限酒,醉殺洞庭秋。
《陪侍郎叔游洞庭醉后三首》是李白的一組紀游詩。它由三首五言絕句組成。三首均可獨立成章,其中第三首,更是具有獨特構思的抒情絕唱。
此詩作于乾元二年(759)秋。是年春,李白在流放夜郎途中,行至巫山,幸遇大赦放還。九死一生,喜出望外,立即“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趕忙返至江夏。李白獲得自由以后,為什么迫不及待地返至江夏呢?“天地再新法令寬,夜郎遷客帶霜寒”(《江夏贈韋南陵冰》),原來他又對朝廷產生了幻想,希望朝廷還能用他。但是他在江夏活動了一個時期,毫無結果,幻想又落空了,只好離開江夏,出游湘中。在岳州遇到族叔李曄,時由刑部侍郎貶官嶺南。他們此次同游洞庭,其心情是可以想見的。李白才華橫溢,素有遠大抱負,而朝政昏暗,使他一生蹭蹬不遇,因而早就發出過“大道如青天,我獨不得出”的感嘆,而今到了晚年,九死一生之余,又遭幻想破滅,竟至無路可走,數十年憤懣,便一齊涌上心頭。因此當兩人碧波泛舟,開懷暢飲之際,舉眼望去,兀立在洞庭湖中的君山,擋住湘水不能一瀉千里直奔長江大海,就好象他人生道路上的坎坷障礙,破壞了他的遠大前程。于是,發出了“刬卻君山好,平鋪湘水流”的奇想。他要鏟去君山,表面上是為了讓浩浩蕩蕩的湘水毫無阻攔地向前奔流,實際上這是抒發他心中的憤懣不平之氣。他多么希望鏟除世間的不平,讓自己和一切懷才抱藝之士有一條平坦的大道可走啊!然而,這畢竟是浪漫主義的奇思幻想。君山是鏟不平的,世路仍然是崎嶇難行。“何以解憂,惟有杜康”,還是盡情地喝酒吧!詩人醉了,從醉眼里看洞庭湖中的碧波,好象洞庭湖水都變成了酒,而那君山上的紅葉不就是洞庭之秋的緋紅的醉顏嗎?于是又發出了浪漫主義的奇想:“巴陵無限酒,醉殺洞庭秋。”這兩句詩,既是自然景色的絕妙的寫照,又是詩人思想感情的曲折的流露,流露出他也希望象洞庭湖的秋天一樣,用洞庭湖水似的無究盡的酒來盡情一醉,借以沖去積壓在心頭的愁悶。這首詩,前后兩種奇想,表面上似乎各自獨立,實際上卻有著內在聯系,聯系它們的紐帶就是詩人壯志未酬的千古愁、萬古憤。酒和詩都是詩人借以抒憤懣、豁胸襟的手段。只有處在這種心情下的李白,才能產生這樣奇特的想象;也只有這樣奇特的想象,才能充分表達此時此際李白的心情。
李白在江夏時期寫過一首《江夏贈韋南陵冰》,內容也是醉后抒憤懣之作。中有句云:“人悶還心悶,苦辛長苦辛。愁來飲酒二千石,寒灰重暖生陽春。”“我且為君捶碎黃鶴樓,君亦為吾倒卻鸚鵡洲。”此詩的“刬卻君山好”,用意與彼正同。假若我們一定要追問“捶碎黃鶴樓”、“倒卻鸚鵡洲”和“刬卻君山”的動機與目的是什么?即使起李白于地下,恐怕他自己也說不出究竟,可能只會這樣回答:“我自抒我心中不平之氣耳!”
《陪侍郎叔游洞庭醉后》閱讀練習
(一)閱讀詩歌,完成第9、10題。(6分)
陪侍郎叔游洞庭醉后?0?1
李白
刬卻君山好,平鋪湘水流。?6?5
巴陵無限酒,醉殺?0?6洞庭秋。
【注釋】?0?1此詩作于唐肅宗乾元二年(759)秋。侍書郎,指刑部侍郎李曄,時貶官嶺南,行經岳州,與李白、賈至同游洞庭。?6?5刬(chǎn)卻:削去,鏟掉。君山:在洞庭湖中,又名洞庭山、湘山。湘水,即湘江,長江流域洞庭湖水系,是湖南省最大河流。?0?6醉殺:醉得很厲害,醉倒。
9.李白詩充滿想象力,富于浪漫色彩,請跟隨李白,盡情想象,描述詩中“刬卻君山好,平鋪湘水流”的展現的奇異畫面。(2分)
▲
10.“酒”這一意象在詩中常常出現,除本詩 “巴陵無限酒,醉殺洞庭秋”外,又如:
“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陸游《游山西村》
“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范仲淹《漁家傲秋思》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李白《月下獨酌》
請從這四句中任選兩句,結合詩句,分析“酒”在詩中表現的不同情感。(4分)
▲
答案:
9.若能鏟去君山該有多好,浩浩蕩蕩的湘水將毫無阻擋的一路奔騰向前。(意思相近即可)
10.“醉殺洞庭秋”表現了詩人希望借助無盡的酒醉來排遣內心的苦悶失意;“莫笑農家臘酒渾”,體現了村民的質樸熱情,豐收之年的歡悅氣氛;“濁酒一杯家萬里”表現了邊關將士功業未立,歸家無期的惆悵;“獨酌無相親”寫出了詩人的孤獨寂寞。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