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6-23
這是《形狀與抗彎曲能力》聽課記錄,是優秀的教學案例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一、復習導入
上節課我們學習了什么?(指名回答)
二、學習新課
1、出示課件:生活中各種形狀的材料的圖片。
2、為什么生活中要用不同形狀的來建呢?跟抗彎曲有什么作用呢?
(請學生猜想: 有或沒有)
3、現在我們就用實驗來證明一下吧。
請學生翻開書本了解做實驗的步驟。
4、小組代表上臺領實驗材料。(墊圈和各種不同形狀的紙)
5、學生和老師一起討論做實驗的步驟。
6、課件出示實驗步驟:
A、折紙時保持長度不變。
B、架空的距離都控制在12厘米。
C、從中間擺放墊圈。
D、以所折的形狀變形導致紙張到桌面為準。
E、在實驗記錄表上記錄測試結果,并從數據中發現規律。
7、學生動手操作(以組為單位)教師巡視。
課件出示實驗表格,學生在小組里面完成。
8、請小組派代表上臺匯報實驗結果(表格),教師根據匯報課件板書。
全班齊讀實驗結果
9、學生在課本找出答案。
課件出示:通過實驗探究,你知道了什么?
三、知識拓展。
1、出示瓦楞紙,讓學生說說這是什么?
2、出示課件瓦楞紙在結構上有什么特點?
請生猜想:這樣的結構有什么作用?
四、師生一起總結。
評課記錄
郭老師這節課課前準備很充分,材料、PPT、板書設計都做了精心的設計。思路清晰,步驟完整,能夠放手讓學生自己去探索,學生在做實驗的過程中也能夠及時的發現問題,及時予以糾正。做到科學的公平實驗,以實證來解決問題。板書很好是體現了量之間的變化關系。但個別小環節就不太理想了。
不足之處有以下幾點:1、語言的表達不夠清晰,一些引導性的語言說得不夠準確。2、表格數據的填寫和后面數據的分析脫節了,實證的效果不明顯。3、瓦楞紙的展示比較容易理解,放在引入的地方會更好。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