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6-15
這是《少年王冕》教學后記,是優秀的教學案例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閱讀小說,小學生一般都關注情節,見到環境、景色和物件描寫一般都跳過,或者草草瀏覽而過,一般不會留下什么印象。我小時候閱讀小說也是這樣。可以說,閱讀小說忽略“環境描寫”“景物描寫”和“物件描寫”的不良習慣,在小學生中具有普遍性,是一種通病。小學生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通病?跟我們的閱讀教學沒有能夠教給學生閱讀賞析相關文字的方法和技能有關。所以醫治這個通病的藥方在閱讀課堂教學中。閱讀教學要著力于課內,著眼于課外。
五年級(3)班正好在整班閱讀黃蓓佳的《黑眼睛》。這不長篇小說中,黃蓓佳為了更好地表現艾晚的形象,特意構思了“漳州水仙花”的這個物件,在整部小說中很多次描寫了水仙花。學生在閱讀這部小說時,往往注重艾早、艾好和艾晚的生活情節中去體會任務的形象,不會自覺地關注水仙花這個物件描寫的表達作用。為了改變學生這種閱讀小說忽視“景物描寫”的通病,我關注到了《少年王冕》這篇課文,找到了彼此的對接口。
《少年王冕》一文,選自古典名著《儒林外史》第一回,選進教材有較大的刪節和文字改動,故事情節變得更加通俗易懂了。改動后形成的課文主要是表現王冕的少年時代對母親的孝順,其中表現王冕的勤奮其實也是孝順母親的表現。這點學生完全可以從王冕的做的事和說的話里自主讀懂,幾乎不需要老師講解。實際的教學中也證明了這一點,連王冕“答應放牛”的母子對話中藏著的王冕的孝心,學生也完全能夠分析出來:王冕這是善意的謊言,為了順著母親的想法,以此迎合母親,寬慰母親。只不過學生在遣詞造句上會或略對話中虛詞“呀、實在、只好”在表達母親無奈、傷心、為難的情感的作用的體驗,需要老師點撥。但是學生對課文中關于雨后山中的荷花圖這段描寫沒有給予充分的關注。然而,這恰恰是這篇課文最后價值的教學資源。
我的教學是這樣展開的: 聊人物形象。先自由交流對小說《黑眼睛》中艾早、艾好和艾晚的印象,無痕地過度到對課文中少年王冕的解讀。老師的人物是在學生交流中通過經驗分享和方法點撥,是學生對課文內容理解由淺入深,有片面到全面,由單薄變得豐厚,由模糊變得真切。然后,引導學生梳理自己的閱讀關注點,學生發現自己解讀人物一般是關注人物“做的事”和“說的話”。 引出問題,深入解讀“景物”。老師直接點出學生忽略對“雨后山景圖”這段文字的閱讀。接著分四個層次進行教學。(1)自讀想象,假想拍照取景的游戲,幫助學生讀出文字中畫面,感受到景色的美麗;(2)通過景物的感受讀出景物后面王冕的眼神和內心,從而發現這段景物描寫實質上是在形象生動地表現王冕產生畫荷花的靈感和沖動的內心活動;(3)探討如果王冕那天沒有看到荷花,人生可能會發生什么變化——體會到這幅景色對王冕來說是人生的轉折點,非常重要,所以作者花了很多的筆墨描寫之;(3)聯系王冕成年后的為人性格,發現這里的荷花的描寫其實就是王冕性格的寫照,在這里對小說人物命運的發展有著暗示的作用;(4)既然這幅景描寫那么重要,于是就引導學生發現作者苦心經營文字的功力。(5)背誦這段話。 從課內走向課外。于是,馬上出示《黑眼睛》中的一段關于水仙花的景物描寫,引導學生揣摩景物描寫的內涵——表現艾晚的內心世界。于是布置作業,要求學生重新閱讀《黑眼睛》把所有關于水仙花的描寫找出來,準備開一個讀書會,探討黃蓓佳對水仙花這個物件的構思的秘密。 這個教學設計從課堂教學中學生的反應判斷,是教到學生心里去了。可以說學生從來沒有這樣被小說中景物描寫的表現力這樣影響過。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