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6-15
這是《記承天寺夜游》預習練習,是優秀的教學案例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一.基礎知識及運用。
1.本文選自《_________》,作者是( )
2.填空:
⑴文章描繪了蘇軾在承天寺夜里見到的,同時也抒發了自己_________的苦悶心情。
⑵描寫承天寺優美夜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翻譯下列句子:
⑴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面對加點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念無與為樂者(思念)B.遂至承天寺(于是,就)
C.懷民亦未寢(睡覺)D.相與步于中庭(共同,一起)
5."月色入戶"意思是__________,這句話運用了_______的修辭手法。
6.文中表現興奮和喜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它與"___________"一句相照應,顯得一起一伏,一沉悶,一活躍。
7.文章"記"的要素是:
時間:_______________地點:_______________
人物:_______________事件:_______________
8.本文的構思角度是()
A、托物言志B、即景生情C、類比象征D、以物喻人
二.閱讀理解、分析。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耳。
9.文中描寫月光的句子是___________,描繪了一個_______的美妙境界。
10.文中表達作者感情的句子是⑴_________________;⑵______________。
11、選出句子閱讀停頓正確的一項()
A.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
B.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
C.但少閑如吾/兩人者耳。
D.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12.對"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一句理解有誤的一項是()
A.哪里都有月夜、竹柏,只是缺少我們兩個這樣的賞月的"閑人"罷了。
B.表現了作者為大自然的美景所陶醉,而產生了異常欣喜的心情。
C.表現了作者在政治上受排擠,心情苦悶,只好去大自然中尋找快樂和解脫。
D.表現了作者超然物外、曠達樂觀的生活態度。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