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6-10
這是《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教案,是優秀的教學案例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教學目標:
1、 認識“促、憶、異”等8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
3、學習借助注釋理解詩意,體會詩歌的感情,激發和培養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
4、 通過反復吟誦至背誦,感受詩歌優美的音韻,完整的意境和蘊含其中美好的感情。
設計理念:
1、感受詩的韻律美,培養學生對學習古詩的興趣。
2、 以讀為本,熟讀成誦。
教學難、重點: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體會詩中的感情。
教學方法:
學生自主學習、小組合作交流
教學準備:
1、制作包含有圖片、文字、朗讀、動畫的電子演示文稿。
2、學生搜集描寫秋景或表達思念家鄉的古詩,讀讀背背。
3、課前查閱這兩首古詩及作者的有關資料。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1、幻燈播放歌曲《九月九的酒》片斷,讓學生欣賞。
2、同學們,剛才欣賞到的是一首很好聽大家又非常熟悉的歌曲,叫什么名字?你覺得這首歌唱出了什么?(九月九日重陽節,出門在外的人思念家鄉親人的感情)
3、這種思鄉之情不僅在現代人的流行歌曲中能聽到,在古人的詩詞中也能讀到。同學們,以往我們已經學過不少古詩,誰能說說,在我們學過的古詩中有哪些表現了思念家鄉的感情?(葉紹翁的《夜書所見》,李白的《靜夜思》)齊讀。
4、今天,我們將認識唐代另一位詩人王維,也是在九月九日寫的一首很有名的詩,再次感受一下這種濃濃的思鄉之情。
二、理解題目,簡介詩人
1、板書課題。齊讀課題。理解題意,這個題目有點長,我們要把它讀懂,先得了解其中幾個詞語的意思。重點抓住“九月九日”“憶”“山東”幾個詞語。
(1)九月九日:指農歷九月九日重陽節。師:重陽節又是什么節?(生:老人節、登高節)
(2) 憶:想念,思念。
(3) 山東是指的什么地方?(古時候指華山以東的地區,并非今天的山東省。在這里專指華山以東,作者家鄉蒲州。)
2、是誰在思念親人?課前老師讓同學們收集有關王維的資料。誰來說說你對王維有了哪些了解?
3、王維為何要思念家鄉的親人?他是怎樣表達自己的思鄉之情的?下面就讓我們一起走進這首古詩,深入地體會。
三、初讀古詩,疏通字詞
1、生自由讀古詩幾遍,將字音讀準確,句子讀通順。
2、抽生朗讀,師生評議,糾正錯誤。
3、生齊讀。
4、同學們,一首古詩不僅要讀正確讀流利,還應該讀出點詩味來。
5、下面就讓老師來讀每句詩的后三個字,同學們讀前四個字,聽清楚了沒有?師生分工讀。讀得不錯,下面咱們換一下,老師讀前面四個字,同學們讀后面三個字,看看怎樣。再次分工讀。
6、是呀,同學們已經讀得有些詩歌的韻味了,如果配上點音樂,一定更有一番韻味。請同學們聽一下配樂朗讀。播放幻燈,這段配樂有兩遍,第一遍同學們認真聽,第二遍可以跟著小聲地讀。
7、讀得真不錯,現在我們大家一起來朗讀一遍,爭取讀得更好。
四、回顧方法,讀懂詩意
1、同學們,一二年級我們已經學過不少古詩了,同學們回顧一下,把一首詩的意思讀懂弄明白,都有哪些好辦法?
2、生歸納,師小結。
3、下面就請同學們用這些方法,再次走進古詩的字里行間,想想每句話的意思?并把不懂的詞語劃上記號,馬上交流。
4、同桌互說,小組討論。
5、這首詩,你讀懂了什么?誰能把詩的意思用自己的話給大家說說?
6、生發言,師適當引導補充。
五、品味詞句,感悟詩情
1、詩我們已經反反復復地讀了好幾遍了。那么,讀到現在,這首詩給你最深的感受是什么,誰能用一個詞語概括一下?(這首詩給你的感覺怎樣?)[思念;憂傷;孤獨]
2、那么,你是從詩的哪些字、哪些詞語感受到的?請同學們拿出筆,再次默讀全詩,把給你印象深刻的字詞做上記號,并想想你是怎樣從中體會到詩人的情感的?
3、生研讀,批劃,思考。
4、我們現在按順序說,首先第一句,誰來說說,
(1)“獨在異鄉為異客”
A、重點抓住“獨”“異鄉”“異客”。你是怎么從中體會到詩人的這種情感的。
B、師相機補充王維寫這首詩的背景資料。
C、請將這種孤獨之感讀出來。
(2)生說“每逢佳節倍思親”
重點抓住“倍思親”“每逢”“佳節”幾個詞談體會。
A、“倍思親”是怎樣地思念親人?你從中感受到什么?
B、“每逢佳節倍思親”歷來被稱為寫思鄉之情的絕妙好句,廣為傳誦,特別是因這這個“倍”字用得很傳神,老師略作改動,你們看看可不可以:
每逢迎佳節倍思親
每逢迎佳節就思親
讀一讀,比較一下有什么不同。
C、還能體會到平時也思念家鄉,過節時思念得更加強烈。
D、為什么到了重陽節,就會比平時更加思念親人呢?
E、誰知道重陽節都有哪些習俗?好,我們一起來看投影。
F、當時長安,就是現在的西安,是唐朝的首都,相當于今天的北京城,十分繁華,想一想,那里的人們過重陽節該是怎樣的一幅熱鬧情景?
然而,王維卻只能怎么樣呢?來,讀一遍,把“倍”字讀得突出強調點。
G、“每逢”,你從這個詞體會到什么?
H、“佳節”只是指重陽節嗎?還有哪些節日也能稱作佳節呢?(事先讓學生知道有哪節日)兩年了,這么多的節日,王維一次次地看著別人全家團聚,自己卻眼巴巴地望著,他該是多么地思念家鄉?多么地孤獨憂傷。
I、請把這種感情讀出來。齊讀。
5、不僅僅是王維,千百年來,從古至今,不知有多少人,為了上學,為了工作,為了自己的理想,和王維一樣,背井離鄉,漂泊在外,所以這兩句詩也就成為了千古傳唱的佳句。當你的爸爸媽媽為了掙錢在外地打工,每到過年過節,他們不禁會吟誦起,讀……;你的哥哥姐姐為了求學在外地上大學,每到過年過節,他們也會吟誦起,讀……;在世界各地的華人華僑,中華兒女,每到過年過節,他們也會吟誦起……
6、帶著滿腹的孤獨憂傷,17歲的王維一個人登上長安近郊的高山,向東遠眺,遙望家鄉,思念親人。(出示課文插圖)
7、學習后兩句“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A、重點抓住“遙知”“少一人”“遍”
B、你覺得詩中的“兄弟”只是指的王維的哥哥和弟弟吧?還應該有誰?
C、王維在離家之前,那時候,過重陽節,他會怎樣過呢?該是怎樣一幅情景呢?誰來想象一下。
D、可現在,一切都只成為了美好的回憶,只有王維只身一人,無依無靠,冷冷清清,他該是多么地孤獨呀,請將這種感情讀出來。
8、此時此刻,此情此景,想一想,王維最想對家鄉的親人們說些什么呢?
(2)作者離家那么遠,他又怎么會知道,他的家人會在這天去登高呢?(猜想的、以前在家肯定經常是這么做的)
(3)作者的家人一起去登高,他們的心情怎么樣?(遺憾、失落,少了一人啊,這也是家人的心聲)
(4)既然作者這么想家,家里的人也這么想他,他為什么就不回去呢?(一是路途太遠,二是可能當時還沒有功成名就,我們可以想像一下當時他們離別的情景以及對話)
六、品讀詩歌,讀出意味
1、這首詩大家已經讀懂了,你能不能把我們感受到的情感帶進去,將這首詩完整地讀幾遍?把詩的味道讀出來。
2、抽生讀,配樂。
3、這首詩讀好了,瑯瑯上口,有人還將它配上了音樂當作兒歌唱,大家愿不愿意聽。第一遍聽,第二遍跟著小聲唱。
七、古今結合,拓展延伸
的確,思鄉是古老中國文學一個永恒的主題,縷縷情思是對家鄉、對親人割不斷的片片真情啊!讓我們穿越時光的隧道,走出王維時代,來到現代,來到一位臺灣現代詩人身邊,他的名字叫余光中,欣賞一下他為我們帶來的一首膾炙人口的思鄉名詩《鄉愁》。
1.聽課件錄音。
2.我們也來讀一讀吧,想一想詩人不同時期為誰而愁。
3.誰能在讀了詩以后談談其中的一點?
4.指導感情朗讀。
結束語:不知不覺間把我也帶進了這濃濃的鄉愁中,今后無論走到哪里,同學們都不要忘記親人,不要忘記故鄉。月是故鄉明,回家的感覺真好!
八、書寫生字:
1.出示生字:憶、異、逢、佳、信、遙、遍、插,組詞朗讀。
2.說說這些生字寫時要注意些什么。
3.練寫生字,或互相評點。
九、課后作業:
課后以敘述的口氣,把這首詩編成一個小故事,講給同學和家長聽。
附板書設計: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倍思親
獨在異鄉——————兄弟登高
少一人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