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6-09
這是七年級下冊語文第7課《土地的誓言》教后反思,是優秀的教學案例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從教10來年,一直以“上好每一節課”來要求自己,課堂效果始終左右著我的情緒,真可謂“讓我歡喜讓我憂”。每每上完一節較為滿意的課,我會滿面春風走出教室,內心充溢著一種成功的喜悅;當然,也會因為一節課留下了些許遺憾而倍覺感傷。為此更加有感于課前充足準備的重要性。
所謂的上課之前做足準備,其實指的就是課前充分的備課,不僅備好教材教法,更要對學情和學法做以周密的考慮。如果沒有很好重視學生的生本地位,課堂很難收到預期的效果。現在我就列舉我自身的一個教學案例來談一談這方面的感受。
昨天按照進度,我們要開《土地的誓言》一課,從一分鐘的深情導入,到每一個環節,每一個問題的設置,再到學生具體活動的安排都做了周詳的考慮,可是在第一個班上完課后,卻有一種悵然若失的感覺,顯然這節課的課堂效果并沒有達到我所預設中良好效果。學生沒能夠深入理解文本,在情感上也未曾達到和作者產生共鳴。課后回到辦公室,靜下心來反思,找尋癥結所在。后來我發現問題出在我忽略了課文本身的特點,并且缺乏必要的學情分析。
《土地的誓言》是一篇近似于散文詩的抒情散文,文中有著太多鮮明的意象,排比鋪陳手法廣泛運用于其中,字里行間都充溢著作者強烈的情感。不可否認這是一篇極好的文章,但是解讀起來卻有難度。另外,這篇文章寫于特定的時代,有著時代的深刻內涵,對于當今生活在和平年代,遠離家國之痛,民族之恨的學生們來說,很難一下子進入情境,深刻體味到作者的那種透徹心扉的痛楚和振聾發聵的呼告中所傳達出來的強烈的愛國情。考慮到這些情況,我暫緩第二班對于這篇課文的講解,迅速調整了教學思路。
首先,前置作業的調整。由原來的課上給學生一段背景材料,改為讓學生自己去搜集“九一八”事變的相關資料,加深對那段歷史的了解與體悟,課上組內2分鐘交流,然后班上談感受,進一步觸摸那段慘痛的歷史,背景的充分了解拉近了學生與文本的距離,有助于學生解讀作者的熾熱的愛國情。
其次,增加了背景音樂和圖片的渲染。不是每篇語文課文都需要借助多媒體手段,但是這篇文章卻有很大的必要。學生談及對那段慘痛歷史的感受時,伴隨的是一段感傷的音樂和震顫人心靈的畫面;品味富饒、美麗、充滿生機的家鄉的那部分文字時,則伴隨的是歡快、輕柔的背景音樂。這無疑起到了情境的熏陶和渲染作用,利于更好的把握文字所傳達出來的情感。
再次,解讀課文的過程中穿插具體的朗讀指導。語文課需要有朗朗的讀書聲,
解讀這篇課文時除了默讀,瀏覽篩選文字外,我還安排了三個朗讀環節。第一段描寫家鄉事物時是滿懷熱愛和自豪之情的朗讀;第二段描寫家鄉景物時的是那種深情、輕柔的朗讀;第二段結尾抒發對土地的誓言時的則是語氣堅定、激情澎湃的朗讀。適合具體情境的朗讀很容易讓學生與作者產生情感共鳴,真正融入情境,感同身受,也激發其內心深處的愛國情。
在充分考慮文本特點和學生接受能力的前提下進行了如此思路調整,經過第二個班的上課實踐,感覺收效較好。不禁再次感嘆教師上課一定要做足準備再出發,在反思中不斷完善自我。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