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6-09
這是《黃河頌》課后反思,是優(yōu)秀的教學案例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黃河頌》光未然創(chuàng)作于1939年,硝煙彌漫,烽火燃遍我中華大地……那是個特殊的時代。本節(jié)課結合一則有影響力的抗疫情新聞引入、抗戰(zhàn)有關歷史知識,地理相關黃河知識。體現語文課堂與多學科交融。具體亮點以下:
1.現在我們正處于全國上下抗擊新型冠狀肺炎關鍵時期,所以我設計由抗擊新冠疫情新聞引入。這樣引入吸引學生,牽動學生的心。
2020年 2月11上海歌劇院院長許忠同時擔任指揮和鋼琴演奏,攜手澳大利亞歌劇院交響樂團,在悉尼歌劇院共同奏響《黃河》鋼琴協奏曲第二樂章《黃河頌》,以此鼓勵正在抗擊新冠疫情的中國人民,祈愿疫情早日平息。
2.吟讀黃河頌歌、探究黃河精神。為了引導學生在讀中體會作品傳達的情感。我詳細介紹了《黃河頌》的創(chuàng)作背景,講述歷史抗日戰(zhàn)爭我們遭受的屈辱,1939年到延安后創(chuàng)作了歌頌中華民族精神的組詩《黃河大合唱》。經冼星海譜曲后風行全國。
1931年,日本帝國主義侵占了東北地區(qū);1937年,日本帝國主義侵略了我國的華北地區(qū)。面對亡國滅種的危機,1938年抗日戰(zhàn)爭全面爆發(fā),全國掀起了抗日救亡的高潮,許多進步作家藝術家也積極地投入到抗擊日本帝國主義的斗爭中來,他們通過自己創(chuàng)造的形象反映現實斗爭激發(fā)全國人民的抗日熱情。1938年11月武漢淪陷后,詩人光未然帶領抗敵演劇三隊,從陜西宜川縣壺口附近東渡黃河,轉入呂梁山抗日根據地。途中親臨險急流、怒濤漩渦、礁石瀑布,目睹黃河船夫們與狂風惡浪搏斗的情景,聆聽了悠長高亢、深沉有力的船夫號子。次年1月抵達延安后,醞釀并寫出了《黃河大合唱》組詩。此詩即為組詩八章中的第二篇。介紹這些以后,誦讀學生很到位。
3.從地理知識,認識黃河。
“頌黃河”這一環(huán)節(jié)也有明顯的外部標志,這就是文中反復出現的“啊!黃河!”。這句話將內容劃分為三個層次。第一層:歷史貢獻 ; 第二層:地理特征;第三層: 自然特點。
我認識的黃河:黃河是中國第二長河,世界第五長河,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被譽為中國的“母親河”。黃河長達5464千米。從高空俯瞰,它非常像一個巨大的“幾”字。上、中游分界點是內蒙古自治區(qū)的河口鎮(zhèn),中、下游分界點是河南省的舊孟津。黃河源于青藏高原巴顏喀拉山,在山東省東營市墾利縣注入渤海。干流貫穿九個省、自治區(qū),分別為:青海、四川、甘肅、寧夏、內蒙古、陜西、山西、河南、山東,注入渤海。年徑流量574億立方米,平均徑流深度79米。
多學科融合推動語文課文,更需要學生提前查閱相關資料,豐富知識來滿足語文課堂的新要求,這樣無形中學會了閱讀的方法,更提高了語文課堂的高效性。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