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6-06
這是《詩詞曲五首》教案,是優秀的教學案例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教學目標:
1、 背誦并默寫五首詩詞曲
2、 理解這五首詩詞的思想內容,體會作者抒發的思想情感
3、 品味詩歌的意境美和深邃的哲理美
教學重點:
誦背詩詞曲,并能默寫,領會詩意,體會作者所描繪的意境和表達的情感。
教學難點:
對每首詩中名句的理解,運用不同的表現手法來提高詩詞強烈的藝術感染力。
教學過程:
導入:有位哲人說:“腹有詩書氣自華”。如果一個人肚子里有許多“墨水”,名篇佳句,爛熟于心,言談舉止之中自然會透出一股股書卷氣,讓人感覺他的閱歷,以及他非凡的氣度,感受到他有著多高的文化品味。所以我給大家提個建議,多讀古詩我們的墨水、氣質也會日漸進。今天,我們學習《詩詞五首》。(理由:通順,引出本節課的授課內容)
粗讀,感知全詩
1、聽錄音,要求學生正音正字。生齊讀。抽兩三名學生朗讀,同桌進行點評。指導朗讀技巧。(把握節奏,注重平仄,找準重音,情感自然)
2、學生自讀并思考:(理由:自讀,品位的會更充分,理解的會更透徹些)
A、畫出押韻的字。
B、分析這五首詩是什么體裁的古詩。
C、找出其中的對偶句,體會其特點。
明確:
課
題
內
容
《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赤壁》
《過零丁洋》
《水調歌頭》
《山坡羊 潼關懷古》
畫出押韻的字
身、人、春、神
銷、朝、喬
經、星、萍、丁、青
天、年、寒、間、眠、圓、全、娟
路、躇、土、苦
體裁
七言律詩
七言絕句
七言律詩
詞
元曲
對偶句
沉舟側畔千帆過,
病樹前頭萬木春
山河破碎風飄浮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
《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細讀,探究詩中情語
師引導:“詩”是抒情色彩較濃的一種文體,要想體會作者的情感及當時的意境,就必須反復朗讀,下面就請同學們在反復朗讀的基礎上,談談五首詩分別流露出什么樣的思想感情?
學生自由發言。 (師:下面我們激勵的來看一下《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這首詩)(理由:環節間缺少過渡銜接)
師生共析探究:
1、《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標題寫了幾個方面的內容,并說說理由。
2、你能說出本詩運用的兩個典故?
3、如何理解“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所蘊含的哲理(學生自己討論解決,后集體交流補充)
師引導明確:詩人堅定的信念和樂觀的精神躍然紙上。
5.請同學們將這種情感通過吟詠來表達。(師要做必要的示范和指導)尤其是注意結尾
的兩
句要讀出上揚的語氣,節奏要明快,有力度。
品讀詩中的妙筆:
師:古人對語言的錘煉極為講究,所謂“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其實都是一個“吟安一個字,捻斷數莖須”的結果,劉禹錫、杜牧、蘇軾都是其中典范。如“沉舟”“病樹”,比喻自己,是抒發詩人的身世之感,但其中包含的事物新陳代謝的哲理,新生事物無比美好,社會總是向前發展的。
詩中還有這樣的妙筆,你能找出一些嗎?交流師生共同評價。
《赤壁》
細讀悟詩理:
1、師:思考《赤壁》開頭為什么從一把很不起眼的折戟寫起,這樣寫有何作用?
要點提示:這一把折戟與古代戰爭有聯系,很自然地引起后文對歷史的詠嘆。
這兩句的作用主要不在于作為詩的引導,它本身也蘊含著強烈的意念活動。沙里沉埋著鐵戟,點出此地曾有過歷史風云。折戟沉沙而仍未銷蝕,又發歲月流逝物存人非的感慨。凡是在歷史上留下過蹤跡的人物、事件,常會被無情的時光銷蝕掉,也易從人們的記憶中消逝,但又常因偶然機會被人記起。正由于發現了這把鐵戟,使詩人無法平靜,因此他要磨洗并辨認一番,發現原來是“前朝”——三國赤壁之戰時的遺物。從而為下文鋪墊。
2、師:全詩最精彩的詩句是什么?(并讓學生說說找的理由。理由:看學生是否是真的理解了)如何理解抒發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明確是久為人們傳誦的末二句議論感慨
有誰能給大家講講關于“赤壁大戰”的故事?
生交流與周瑜有關的故事。
例:萬事俱備,只欠東風。周瑜打黃蓋。
3.選擇你喜歡的方式來背誦這首詩,可進行男女組背誦比賽,評出優異者.和同桌合作共同檢查。
《過零丁洋》
悟詩中人品:
1.指名朗讀,學生讀,全班齊讀,疏通詩意。
(1)學生有感情地朗讀,想一想你眼前出現的是一個怎樣的詩人形象?
(2)分組討論:詩人是一個怎樣的人?
(3)全班交流,把握情感,學習詩人憂國憂民,決心以死明志為國捐軀的豪情壯志。
2、閱讀思考探究:
1)這首七言律詩首聯寫了個人和國家的哪幾件大事?
師引導明確:一是在他21歲時,因科舉走人仕途;二是在國家危急存亡的關頭,起兵勤王抗元。
(2)頷聯上下兩句有何聯系?都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
明確答案:國家山河分裂,局勢危急,個人命運也動蕩不安,暗示國家命運和個人命運緊密相連。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
(3)頸聯中的“惶恐”“零丁”有雙層含義,請談談有哪兩層含義。
同桌交流后師生共明析:一是兩個地名,另一層意思是寫出了形勢的險惡和境況的???。
(4)尾聯是千古傳誦的名句,抒發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請同學們談談中國歷史上“留取丹心照汗青”的事例。
要點提示:表明詩人舍身取義,以死明志的決心,充分體現了他的民族氣節。
岳飛、鄧世昌、朱自清、聞一多等等。(學生能談多少談多少,不宜作統一要求。)
3、指導學生朗讀,讀出詩人的豪情壯志,讀出詩人的堅決。(理由:只有讀出了感情才能理解詩人的情感)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