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6-05
這是《21、太陽》學練導教案,是優秀的教學案例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教學目標:
1.運用“一邊讀,一邊想”的方法,讀懂每個自然段,從而理解課文內容。初步了解太陽的特點,太陽和人類的密切的關系,激發學生學習自然科學的興趣。
2.學習本課生字詞。初步體會數字說明和比較說明的作用和方法。學習使用“如果……就……”造句。
3.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最后一個自然段。 教學重難點:
引導學生運用“一邊讀,一邊想”的閱讀方法,讀懂課文,了解太陽和人類的密切關系。 教材解讀:
《太陽》是一篇科普短文,文章采用了列數字、打比方等說明方法,介紹了太陽相關的一些知識,說明太陽和人類有著非常密切的關系。 選編本課的意圖是為了讓學生在課文學習中增長自然知識,學習用聯系的眼光看待自然界,激發學習自然科學的興趣。同時接觸說明事物的方法,初步學習閱讀說明文 學情分析:
三年級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獨立識字能力,他們可以通過查字典、問伙伴等各種方式識記文中的生字生詞,再說本課的生字不多,學生完全可以進行自主合作學習來完成。本年級段的學生應以提高獨立閱讀感悟能力為重點,所以在教學中以引導學生認識太陽,理解太陽與人類的密切關系作為教學重點。學生在科學課及課外科普讀物中對太陽等有關科學知識有一定的了解,對本課的學習學生會有很高的學習熱情。 學生學練過程 組織引導過程
1、說幾個含有“日”的成語或四字詞語。
(旭日東升 日落西山)
2、了解后羿射日這個神話故事
(1)、出示課文第一段前兩句(學生自由讀)
(2)、說一說:這段話主要講了什么故事?(指名說)
理解:寸草不生
1、逐節朗讀1—3自然段,引導學生把每個自然段分別讀成一個字“遠”、“大”、“熱”。( 讀書,把一段話讀成幾個詞,甚至是一個字,這是一種本領。)
2、同桌一起讀4—8自然段,把他讀成一句話。
3、理清文脈:
遠、大、熱是在寫太陽的——特點,后面課文介紹了太陽與我們人類的密切關系。
學習課文(l-3自然段)
(一)、遠
1、自由朗讀課文第一自然段。
出示句子:“太陽離我們有1. 5億公里遠。到太陽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3500年;就是坐飛機,也要飛二十幾年。這么遠,箭哪能射得到呢?”
(1)、1.5億是個數字,從數的進位感受1.5億是個相當大的數字。讀句子
(2)、“1.5億公里遠”到底有多遠?課文中怎么說?指名讀。
(3)、用我們熟悉的“步行”和“坐飛機”來舉例子,男女生分讀。
(4)、3500,二十幾,這些也都是在列數字
。
(5)、朗讀。課文用列數字、舉例子的方法,讓我們更形象地感受到了“遠”。
2、聽老師讀。教師故意落下“差不多、幾”這幾個詞。
沒有辦法考證,沒人知道,所以用上這幾個詞,這樣表達更加精確。(朗讀句子,感受科普文表達的精確性。)
3、了解這段話先講什么?再講什么?(這段話從傳說引出,再說明實際情況,中間用一個什么詞語來說明實際情況(“其實”))
朗讀第一自然段。
(二)、自由讀“大”、“熱”的語段,看看課文是怎樣來介紹的?讓學生動筆劃劃句子,談談感受。)
交流:
1、大——“一百三十萬個地球才能抵得上一個太陽”
理解“抵”——“頂”,我們生活在地球上,對我們而言,地球非常大,我們不可能走遍地球的每個角落,然而,130個地球才能抵得上一個太陽,這樣一比較,更顯出太陽的大,這種方法就叫作比較。讀句子。(列數字)
2、熱——“太陽的溫度很高,表面溫度有六千攝氏度,就是鋼鐵碰到它,也會變成汽;中心溫度估計是表面溫度的2500倍。”(列數字)
(1)、表面溫度:6000攝氏度,聯系生活體驗。(炎熱的夏天一直想呆在空調房里吃冰棍,不敢出家門一般只有39°c左右,開水很燙手也只有100°c,)6000度呢,連鋼鐵……
(2)、點撥——“估計”,太陽溫度太高了,人們無法進行測量,所以是大概的數。
(3)、讀句子。
(4)、“太陽會發光,會發熱,是個大火球”。(打比方)讀課后的相關資料。
(三)、理清三者間的關系:
1、這二自然段話寫了“大”,還寫了什么?“大”與“遠”的聯系。讀句子(因為……所以……)
2、用同樣的句式說“遠”與“大”的關系。如:太陽是個大火球,因為太遠,所以感覺不到那么熱了。
(1)同桌之間認讀生字。
(2)重點指導“抵”、“氏” 、“繁”、“蔬”等字的書寫:
A、讓學生比較“抵”、“氏”兩個字,強調“抵著”的“抵”需要底下點的支撐;姓氏的“氏”可沒有一點。
B、“繁”字用拆字法,“每”、“攵”、“系”去掉一撇組成,上寬下窄。
C、“蔬”字是形聲字,蔬菜是植物,“蔬”字是草字頭。
(3)讀寫詞語:差不多 估計 繁殖 莊稼 預防
并用“差不多、估計”這兩個詞語說話。
1、用上“舉例子、列數字”的說明方法,自由說說太陽的特點。
2、用上“因為……所以……”說說“大”“遠”“熱”之間的關系。
學習課文第4-8自然段
學習過渡句:太陽雖然離我們很遠很遠,但是它和我們的關系非常密切。課文的哪一段話最能說明關系密切?
(通過最后一段話的學習,輻射到4—7自然段)
(一)、自學4—8自然段,課文哪一句話最能說明太陽和我們的關系密切?“一句話,沒有太陽,就沒有我們這個美麗可愛的世界。”
(二)再讀4—8自然段,聯系相關的內容,用自己的話談談你對“一句話,沒有太陽,就沒有我們這個美麗可愛的世界。”的理解。
(為學生的表達搭建平臺)
如:有了太陽,植物才能發芽,長葉,開花,結果……
有了太陽,動物才能生存,繁殖……
有了太陽,人類才能舒適的生活……
(觸摸第四自然段的構段方式,正反兩方面描寫。)
有了太陽,才能形成風雪雨露……
有了太陽,可以防治疾病……
一句話,有了太陽,才有
如:如果沒有了太陽,植物就不能發芽,長葉,開花,結果……
如果沒有了太陽,動物就不能生存,繁殖……
如果沒有了太陽,人類就不能舒適的生活……
如果沒有了太陽,就不能形成風雪雨露……
如果沒有了太陽,就不能防治疾病……
一句話,如果太陽,就不會有
(三)理清4-8自然段的關系。
(四)再次朗讀第八自然段,先正面再反面與最后總結。反義詞:光明—黑暗,溫暖—寒冷。
(五)積累:地球上的( )和( ),都是太陽送來的。如果沒有太陽,地球上將到處是( ),到處是( ),沒有( ),沒有( ),自然( )。一句話,沒有太陽,( )。
說明方法:(舉例子、列數字、打比方、作比較……)
(1)、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必須背誦最后一段)
(2)、課外閱讀有關太陽的知識,可閱讀書籍,也可網上測覽。
(3)、練習寫《太陽的自述》。
第一課時
一、導入課題,激發閱讀興趣
早上,旭日東升,把陽光和燦爛帶給大地;傍晚,日落西山,勞動了一天的太陽要到西山后面去休息了。
《后羿射日》是一個古老而又美麗的神話故事。我們今天要學習的課文《太陽》是一篇科普說明文,與這個神話故事在寫法上完全不一樣。課文給我們介紹有關太陽的哪些知識呢?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三、了解太陽的特點,體會說明方法
我們知道太陽離我們居住的地球很遠很遠,那到底有多遠呢?作者是用什么方法把它說清楚的呢?請從課文中找出句子讀給大家聽。
板書:列數字
(板書)兩個例子之間用“;”
板書:列數字
根據學生回答,隨機點撥)
小結:作者在介紹太陽的特點時,運用了作比較、列數字、打比方、假設等說明方法,把太陽“遠、大、熱”三個方面的知識說得很具體、通俗,具有很強的說服力,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我們今后在說明事物時要注意學習運用這些方法。
四、鞏固識字、指導書寫
第二課時
一、復習鞏固
二、感受太陽與我們的密切關系
前面的4-7自然段是具體說明,第8自然段是總結。前面的自然段是具體舉例子說明太陽與我們人類的密切關系。
三、總結全文
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嗎?
2、正因為太陽那么大,溫度又那么高,距離我們那么遠,才能給地球帶來光明和溫暖,才會有我們美麗可愛的世界。推薦《妙不可言的位置》一文。
四、作業:
練習設計:
1、積累:
地球上的( )和( ),都是太陽送來的。如果沒有太陽,地球上將到處是( ),到處是( ),沒有( ),沒有( ),自然( )。一句話,沒有太陽,( )。
2、用上“因為……所以……”說說“大”“遠”“熱”之間的關系。
課后反思:
《太陽》一課為說明文,課文較為枯燥,學生不易產生興趣,因此在教學中我注意了幾下幾點:
1、激發學生讀書的情趣。新課標提出讓學生成為教學過程的主體,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在學生自主學習,自我感知、感受、感悟課文內容的基礎上,每節課要有充分的讀書時間。課上在老師的指導下,為學生創設了情景,通過多種形式的讀,激發了學生的情趣,在讀中感悟。課堂中體現了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生師互動的多方位的課堂結構。
2、聽說讀的能力有機結合,促語文能力協調發展。本節語文課不是單一的說與讀,而是讀說結合,在讀中感悟,并有意識培養學生讀出自己的感受,并與他們交流,正確表達自己的體會,讓讀與說有機結合,使學生口語表達能力得以發展與提高。
3、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在 課件的使用上,運用太陽圖片和太陽活動錄像,使學生更深刻地體會到太陽的大、熱、遠這些特點,使他們的形象思維得以發展。太陽與地球的關系,文中表述的較概括,學生不易理解,這時多媒體的運用,使文字具體化、形象化、生活化,使學生切實感受到太陽對地球的重要性。
4、知識的拓展激發學生自主探究的興趣。課外知識的適當介入,使學生學習不僅僅局限于書本,而是與生活實際和自己所了解的內容相聯系,同時也激發了學生對大自然探究的興趣,使學生的目光由課內投向課外。
以上四點的體現,使學生學得容易,教師教得輕松。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