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6-02
這是《醉翁亭記》課堂教案,是優(yōu)秀的教學案例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一.導入
歐陽修,唐宋八大家之一。唐宋八大家有誰?唐代有柳宗元、韓愈,宋代有歐陽修、三蘇、王安石、曾鞏。唐宋八大家是指散文方面的成就,其中宋代歐陽修之外五家均為歐陽修的門人。這篇《醉翁亭記》就是這位宋代散文領袖人物的代表作之一,今天就讓我們好好地去感受經(jīng)典。請大家自由朗讀。
二.研讀
1.學生朗讀畢,問:讀過之后,感受到文中那些字詞出現(xiàn)頻率較高?
(也、者、而、之、樂、醉、太守……)
400字左右的散文,出現(xiàn)了這么多的也、者、而,有何作用呢?不妨比較一下。(出示PPT1)感受虛詞帶來的舒緩的語氣和悠閑的情態(tài)。
師范讀,注意虛詞的停頓、語調(diào)的變化。生齊讀,前后感受比較。
2.在《樂記·樂本紀》中有這么一句話:
其哀心感者,其聲噍(jiāo聲音急促)以殺;
其樂心感者,其聲啴(chǎn聲音和緩)以緩。
可以大概說說這句話的意思嗎?
心中感到悲傷的人,他的聲音急迫短促。
心中感到快樂的人,他的聲音舒展和緩。
我們已經(jīng)讀出了文字間的舒展和緩,我們是否觸摸到作者內(nèi)心的快樂了呢?我們再次通過朗讀感受一番。
(PPT2—PPT3)
3.說到“樂”,剛才大家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它是出現(xiàn)頻率最高的實詞。現(xiàn)在就請大家速讀課文,說說作者到底都“樂”在何處,并畫出有關的語句。
學生可能會找出:山水之樂、人之樂、禽鳥之樂、宴酣之樂、太守之樂。
可合并為太守之樂(山水之樂人之樂)
4.先來分析山水之樂。
山水記風景,文章中描述了怎樣令人陶醉的風景呢?(PPT5)
(1)一日之景重點分析“云歸而巖穴暝”一句。
“日出”一句讓人快樂并無爭議,“云歸而巖穴暝”一句描繪了怎樣的畫面?
傍晚煙云聚攏山谷顯得昏暗。如何是快樂的感受?從字詞入手品賞。
試著將“歸”改成“聚”體會不同。與“日出”一句的清澈明朗的感覺不同,歸,于朦朧之中體現(xiàn)山水亦有情,讓人心生溫暖之意。
(2)一年之景重點分析“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兩句。
春夏兩季并無爭議,秋冬兩季典型的景致是:蕭瑟、肅殺、寒冷,凋蔽。有詩云:自古逢秋悲寂寥。此處,你可以感受到作者什么樣的心情?
秋高氣爽,明凈而又舒朗。一“落”一“出”,全無水枯之荒涼,盡顯發(fā)現(xiàn)之樂趣。(PPT6-PPT7)
5.分析人之樂。
概括第三段都寫了哪些快樂?
滁人游也太守宴也眾賓歡也太守醉也
文中具體是怎樣描述的呢?
你能感受到快樂嗎?我卻有不同看法。且看:
往來而不絕者,(多)
雜然而前陳者,(亂)
起坐而喧嘩者,(鬧)
頹然乎其間者,(累)
你覺得呢,如果你感受到了快樂,請你從具體的字詞入手,向大家描繪出你快樂的感受。(同桌交流)
例:負者歌于途負者,背著東西的人,負重之人,行于路上,放聲高歌,不
亦快哉!
這是一種怎樣的快樂啊,沒有太守游山,行人免進的牌子,沒有齊整高檔的珍饈美酒,沒有等第輩分的嚴苛規(guī)矩,也無需講究形象體統(tǒng),這種快樂就是輕松自由,無拘無束。
好,我們也自由地無拘束地去讀去感受。(自由讀第三段)(PPT8)
6.這是人之樂,老百姓的樂趣,與太守之樂有何關系?
太守之樂其樂也。
太守的快樂正在于此。
齊讀第四段。
7.太守此時,還有一些不一般的經(jīng)歷。(PPT9-PPT10)
歷史上有好多遭到貶謫的文人:
歐陽修和他們有什么不同?
他們或恐懼,或放縱,或清高。歐陽修卻看淡了個人的坎坷,看重了百姓的幸福,不忘使命,以百姓之樂為己樂。所以,文章中有一句話,我覺得說得并不完整:(PPT11)
學生自由填空。
8.寫作此文是歐陽修才39歲,卻自稱“醉翁”,對這一點,他在給友人的詩中是這樣說的:(PPT12)
面對這樣有為而又灑脫的歐陽修,我只想說,作為老百姓,有福了!
三.布置作業(yè)
幼兒園學習網(wǎng) | 聯(lián)系方式 | 發(fā)展歷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