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5-27
這是《燕歌行并序》原文及教案,是優秀的教學案例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樂府 高適 燕歌行并序
開元二十六年,客有從御史大夫張公出塞而還者, 作燕歌行以示適,感征戍之事,因而和焉。
漢家煙塵在東北, 漢將辭家破殘賊。 男兒本自重橫行, 天子非常賜顏色。
摐金伐鼓下榆關, 旌旆逶迤碣石間。 校尉羽書飛瀚海, 單于獵火照狼山。
山川蕭條極邊土, 胡騎憑陵雜風雨。 戰士軍前半死生, 美人帳下猶歌舞。
大漠窮秋塞草衰, 孤城落日斗兵稀。 身當恩遇常輕敵, 力盡關山未解圍。
鐵衣遠戍辛勤久, 玉筋應啼別離后。 少婦城南欲斷腸, 征人薊北空回首。
邊庭飄飖那可度? 絕域蒼茫更何有? 殺氣三時作陣云, 寒聲一夜傳刁斗。
相看白刃血紛紛, 死節從來豈顧勛。 君不見沙場征戰苦? 至今猶憶李將軍。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初步了解盛唐邊塞詩派
過程與方法:引導學生體會和思考詩歌所表達的思想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樹立正確的愛國精神
教學重點 深入理解作品所表達的復雜感情和主旨
教學難點 了解邊塞詩的特點和風格
教學手段 多媒體輔助教學
教學過程
一、導入課文(視頻:《英雄》中的戰爭場景)。
同學們正值青春年少,激情澎湃,都懷有滿腔的愛國熱情,有濃厚的崇拜英雄的意識,仰慕那些決戰沙場、建功立業的將領。但是怎樣看待和理解戰爭,什么是真正的英雄,是我們應該進行深入思考的問題。今天,我們來學習唐代最熟悉戰爭和了解戰爭的詩人高適的邊塞詩《燕歌行》。
二、為什么說高適是最熟悉戰爭、最了解戰爭的詩人呢?
唐代文人多熱衷于功名,渴望施展自己的才華和抱負,從軍邊塞為國立功,成為能文能武的國家棟梁。高適常常隨軍赴邊塞,多次為邊塞戰爭的勝利歡欣雀躍,也每每目睹士兵的艱辛,為戰禍連年感慨萬分。今存有《高常侍集》十卷。
三、聽錄音,整體感知全詩。
1.放錄音。聽第一遍,掃清字詞。
2.再讀一遍。聽第二遍,思考問題:戰爭勝負如何?
四、分析詩歌主旨。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從不同的角度來分析,得出的結論可能有差別。我們來看一下這場戰爭因何而敗。
假如你是士兵——
蕭條 自然條件惡劣
憑陵 敵人來勢兇猛
風雨 天氣惡劣
將領輕敵 恩遇
尋歡作樂 美人帳下猶歌舞
假如你是將領——
士兵 軍心不穩 (戰役地點)
高適的感情傾向是怎樣的?(提問)
戰士軍前半死生 美人帳下猶歌舞(凄涼的心境)
死節從來豈顧勛 至今猶憶李將軍(李廣難封 )
五、找同學陳述戰爭的經過(感情傾向)。
出發——戰敗——被圍——苦斗
白天戰斗 晚上聽到凄涼的打更聲
六、從這首詩來了解邊塞詩,聯系所學歸納總結。
內容:建功立業;戰爭艱苦,征人思婦離愁別緒;邊塞風光。
特點:格調雄渾豪放慷慨悲涼,境界闊大,雄奇壯美。
人物:高適 岑參 王昌齡 王翰
七、拓展賞析《出塞》
八、小結
盛唐的邊塞詩意境高遠,格調悲壯,像雄渾的軍號,一聲聲吹得歷史都熱血沸騰。
盛唐的邊塞詩人視野開闊胸懷激蕩,充滿了磅礴的氣勢和一往無前的英雄主義精神。他們唱出了時代的最強音。
九、作業
搜集整理邊塞詩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