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5-27
這是《庖丁解牛》教案板書設計,是優秀的教學案例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教學目標
1、積累文中重要的文言知識。
2、了解庖丁高超技藝形成的原因。
3、理解“養生之道”的內涵及其普遍意義,培養運用規律,反復實踐的精神。
教學重點
1.歸納文言要點,分析人物形象。
2. 對莊子之道及其所啟示意義的理解。
教學難點
領會文中蘊含的處世之道,并培養學生敢于實踐、運用規律的精神。
教學方法:誦讀法、師生合作探究法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從“牛人”一詞導入。牛人,網絡用語,指非常厲害,常用來夸贊別人。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一個牛人寫的,另一個和牛相關的牛人的故事。
二、整體感知
1、“牛人”莊子
①先請一學生介紹莊子,及曾學過的莊子的文章。
說說看莊子牛在哪里
②師補充,投影,其人之牛——據說楚王曾以千金相邀其為相,被其拒絕。
其文之牛——魯迅“其文則汪洋辟閹,儀態萬方,晚周諸子之作,莫能先也”(《漢文學史綱》).
郭沫若“以思想家而兼文章家的人,在中國古代哲人中,實在是絕無僅有.”(《莊子與魯迅》)
其文善用寓言與比喻,想象奇特,構思奇巧,富于浪漫主義色彩。
(課后可看:配套讀本P73頁,《馬蹄》篇,出自《莊子》)
2、學生自由讀,注意字音與斷句。
師生共同找出需要注意的字。如通假字,等等。
3、學生齊讀,思考問題
“牛人”庖丁“牛”的表現在哪里?
三、合作探究
1、“牛人”庖丁
接上面問題,庖丁的“牛”的表現——解牛。(第一自然段)(怎么描寫解牛的場面的?)
動作:手觸、肩倚、足履、膝踦
聲音:砉、騞
評價: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經首》之會
庖丁之“牛”-----舞蹈化、音樂化。技藝非常高超與嫻熟。
2、“牛人”成長史
思考:庖丁是如何成長為解牛的“牛人”的呢?請學生找到其過程
明確:
始解牛時----所見無非全牛
三年之后——目無全牛
方今之時——以神遇而不以目視,依乎天理,因其固然
(天理、固然,古今異義詞)
在庖丁的職業生涯中,有一樣東西也見證著他的成長,那就是——刀
明確:
族庖——月更刀——割也
良庖——歲更刀——折也
而今——十九年刀刃若新發與硎——以無厚入有間,游刃有余
(翻譯 “彼節者有間---若新發于硎”句)
小結:牛人成長的不易
3、庖丁為何能成為“牛人”?
①學生交流發言。(可能談及:熟能生巧、實踐、規律等等)
②庖丁怎么說?
“臣之所好者道也,進乎技矣。”
請學生翻譯。重點明確“道”---規律
結合課本看庖丁的做法:目有全牛----目無全牛-----游刃有余
不懂規律----認識規律-----運用規律
③庖丁為何能堅持十九年不失手?(或直接問:作為一個達到游刃有余境界的人,庖丁對待解牛的態度怎么樣呢?)
明確:“怵然為戒,視為止,行為遲。”(省略句)
非常的謹慎
小結:庖丁之所以牛的原因
四、深入探討
牛人的啟示
1、探究“養生之道”
文惠君通過庖丁的話悟得了“養生之道”,那么“養生之道”指什么?
注:此養生非專指身體。《莊子養生主》云“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養親,可以盡年。”
請學生探究討論(可進一步追問,牛比喻成什么?刀比喻成什么?)
師歸納分析 牛比喻復雜的社會,刀比喻人
分析:人在復雜的社會中要像庖丁避開肯綮一樣,避開矛盾,游刃有余的在各種矛盾的縫隙中生存,像保護刀刃一樣來保護自己。
2、探究“人生之道”
這則故事給你什么啟示?
3、做個牛人不簡單
總結庖丁的牛、莊子寫文的牛,愿大家上了學習了本文之后都能成為牛人或者走在成為牛人的路上。
板書設計
庖丁解牛
目有全牛----目無全牛-----游刃有余
不懂規律----認識規律-----運用規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