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5-25
這是《燈下漫筆》隨筆設計,是優秀的教學案例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燈下漫筆》之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靜,向來是讀不懂魯迅先生的作品的,可這次我深深的領會到了魯迅所想要表達的意思,也明白我們身上所肩負的重任。
在《燈下漫筆》中,說道“但我當一包現銀塞在懷中,沉甸甸的覺得安心,喜歡的時候,卻突然起了另一思想,就是:我們極容易變成奴隸,而且變了之后,還萬分喜歡。”魯迅首先以換銀錢這一事件為切入口,從而得出由鈔票貶值引出對“人”的價格貶值的深度思考。
在封建社會幾千年的歷史中,勞動者絲毫沒有實現過人的價值,“將人不當人” 恰恰就是就是封建地主和資本家對待被剝削者的一貫做法,所以在這樣將人當牛做馬的封建社會里,老百姓們連最基本的“人”的價格都達不到。這是非常令人悲哀和痛心的,而這也正是中國人幾千年來的生存狀態,在習慣了當牛做馬的日子,即便不是奴隸也得成為奴隸。這大概也有亂世的因素在發揮著作用,想來沒有爭取到過人的價格的中國人很難決定自己的命運,而魯迅正是在這種普遍現象中向人們傳達著他們必須要努力崛起從而當家作主的意愿。
隨后魯迅又對中國的歷史本質進行思考和反思,最終得出結論是對于中國的百姓來說,只存在過兩種時代:一、想做奴隸而不得的時代;二、暫時做穩了奴隸的時代。面對這兩種時代,我深深的為國人的愚昧無知而感到同情和悲痛,中國國民在這幾千年的發展進程中,始終是“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的,他們肯定也是希望改變這樣一種現狀的,但又不知道該從何做起,而魯迅也是迫切希望結束以上兩種時代,創造前所未有的人民當家作主的第三種時代。因而,魯迅先生并不絕望,他立足現實,寄希望于將來。他指出,中國人要改變數千年來當奴隸做牛馬的命運,就必須要“創造這中國歷史上未曾有過的第三樣時代”——國民堂堂正正地做人,享受民主和自由。
看來魯迅《燈下漫筆》整篇文章所要突出的唯一中心,那就是希望青年人能夠創造出中國歷史上未曾有過的第三樣時代,從這里我們就要對中國的歷史進行深刻的反思和剖析,我們要明確的知道封建主義的民族奴隸心態是中國人民悲慘命運的根由,所以我們一定不能重走國人的悲劇之路,一定要鏟除掉國人那種根深蒂固的奴性思想,要努力做到解放思想,摒棄掉做奴隸的心態,魯迅先生最終吐露心聲,呼吁青年掃蕩食人者,讓蒙昧無知的心靈獲得重生,在革命先行者的引導下,拋卻奴性,重拾尊嚴,這正是希望所在呀!
的我們擺脫了從前的封建愚昧,不做誰的奴隸與順民,中國人民只為做一個真真正正的有價值的人而活著。沉淀了兩千多年的奴性,最終也會徹底從我們華夏兒女的血脈中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勇于創新和打破常規的創新精神,在當今的社會發展中,我國的綜合國力在不斷的增強,國際社會地位也在不斷的提高,要使社會達到魯迅先生所說的“第三樣時代”,要達到一個社會經濟繁榮發展、社會文明越來越進步的和諧興盛的社會,一個真正的烏托邦,作為當代的青年大學生,我們就必須做一個剛正不阿的人,努力擔當起創造歷史的重大責任,要有強烈的民族責任感和獨立的民族意識,始終保持著清醒的頭腦,為我國的社會繁榮發展做出我們最大的努力。而魯迅的文章一直都像一把冰冷的利劍,能夠刺穿我們愚昧無知的大腦,讓我們始終銘記自己的使命,為中華的偉大復興而奮斗。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