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5-23
這是《鄧稼先》公開課教學設計,是優(yōu)秀的教學案例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教學目標:
1.找出文中的直接贊美鄧稼先的語句,探究在記敘基礎上議論、抒情的特點。
2.學習通過對比表現(xiàn)人物的方法。
3.學習鄧稼先熱愛祖國、默默奉獻的優(yōu)秀品質(zhì)。
教學重點:
探究文章在記敘基礎上議論、抒情的特點。
教學難點:
1.本文通過對比表現(xiàn)人物的方法。
2.在記敘基礎上議論、抒情的特點。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二十世紀,中華民族經(jīng)歷著偉大而深刻的變遷:
(1)1842年8月,中英代表簽訂了中國近代第一個不平等條約——中英《南京條約》,其中有這樣一條規(guī)定:英商進出口貨物繳納的稅款,中國須同英國商定。
(2)1860年,英法聯(lián)軍大肆搶劫并燒毀了稱作“萬園之園”的圓明園。
(3)1954年,新中國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國的地位,參加日內(nèi)瓦國際會議。
(4)2003年10月15日,我國首次載人航天飛行成功,楊利偉實現(xiàn)了中華民族的千年夢想。
中國,有著屈辱的歷史,但如今,它已屹立在世界的東方。
中國能在國際上有著顯赫的地位,是離不開一些為祖國做出貢獻的人。今天,就給大家介紹一位在國防事業(yè)上為祖國做出巨大貢獻的人——鄧稼先。
二、整體感悟:
1.播放媒體資源中的課文泛讀,學生思考文章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思想感情。
2.小組合作討論,全班討論交流。
3.教師評議學生發(fā)言,歸納討論意見:
作者熱情贊美鄧稼先為國家、民族建立的功勛,表達了對鄧稼先的崇敬之情。
三、品味研究:
1.從文中找出直接贊美鄧稼先的語句,圈出其中的關鍵語句。
a.瀏覽課文,找語句,圈出詞語。在此基礎上全班討論交流找出的語句。
b.教師集中討論結(jié)果:
第一部分最后一小節(jié),第二部分最后兩小節(jié),第三部分第九、第十小節(jié),第四部分最后一小節(jié),第五部分引用的“五四”時代的歌,第六部分。
2.以第三部分為范例,探究在記敘基礎上議論、抒情的好處:
a.以上語句或語段,大多運用議論、抒情表達方式,因而具有高度的概括力,在表達作者的“至情”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現(xiàn)在,我們通過第三部分的探究來認識這一點。
找出第三部分第九、第十兩小節(jié)中的關鍵詞語,說明這些詞語各自概括了這一部分的哪些內(nèi)容,說一說這樣表達思想感情有什么好處。
b.四人合作小組討論2~3分鐘,然后組織全班討論交流。
c.教師在學生討論過程中評議、肯定:
中國“傳統(tǒng)文化”孕育的——概括并贊美鄧稼先“忠厚平實、真誠坦白、樸實”。
“奉獻精神”,“理想黨員”——概括并贊美鄧稼先“最不要引人注目,沒有私心”。
品格使人們絕對相信他:說服兩派繼續(xù)工作,制成氫彈;說服工宣隊、軍宣隊隊員。
d.作者在敘述鄧稼先的氣質(zhì)品格時,為什么要提到奧本海默?
全班討論,教師歸納:運用對比手法,既可烘托突出鄧稼先“中國人”的氣質(zhì)品格,強調(diào)他跟奧本海默氣質(zhì)品質(zhì)不同;又能肯定他們?yōu)閲夜Τ迹瑢賯ゴ蟮目茖W家。
e.小結(jié):作者在敘述的基礎上議論抒情,使議論抒情的語句內(nèi)涵豐富、情感真摯;對比烘托手法的運用,使敘述內(nèi)容更加具體充實,讓讀者更鮮明地感受鄧稼先中國人的氣質(zhì)品格。這就使第九、第十兩小節(jié)既能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又飽含贊美深情,富有感染力。
3.學生自主選擇其他部分,探究在記敘基礎上議論、抒情的好處。
在征求學生意見的基礎上,著重研究兩三部分即可,不必面面俱到。
四、質(zhì)疑問難:
鼓勵學生提問并參與解答問題。
五、鞏固拓展:
1.全班討論:你認為鄧稼先的那些品質(zhì)值得我們終身學習?
2.敘述你收集的鄧稼先的故事,加上簡要評論,表達你對他的情感。
幼兒園學習網(wǎng) | 聯(lián)系方式 | 發(fā)展歷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quán)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