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5-23
這是五年級語文下冊《5、古詩詞三首》教學設計,是優秀的教學案例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一、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4個生字,會寫7個認識的字。理解“弄”“怪生”“相媚好”“亡賴”等詞語在詩句中的意思。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古詩詞。默寫《牧童》,能用自己的話
表達詩詞的意思。
3.想象詩詞描寫的意境,體會作者的感情,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并在說的
基礎上改寫成短文。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理解詩詞意思,體會詩詞意境,練習感情朗讀。
教學難點:體會作者用詞的生動傳神,感悟詩詞中童年生活的快樂、田園生活的溫馨,受到美的熏陶。
三、教學準備:1.了解詩人的生平。2.收集有關宋詞的資料。3、課件
四、教學時間:3課時
第一課時 介紹詩人,激發興趣 大家聽說過“八仙過海”的故事嗎?誰知道“八仙”是哪八個人?今天我們要學習的這首《牧童》相傳就是八仙中的“呂洞賓”寫的。呂洞賓到底是不是神仙我們不知道,但歷史上確實有呂洞賓其人,他原名叫做“呂巖”,是唐代人。呂巖考過科舉,做過縣令。后來唐代暴發了黃巢領導的農民起義,時局動蕩,呂洞賓就帶家人躲入山中修道。最后不知去向,傳說他已經得道成了神仙。
二、初讀古詩,整體感知
1.自由讀古詩,讀通順,讀流利。
2.小組齊讀古詩、互評、互相正音。
(注意強調“蓑”字的讀音和寫法)
3.再自由讀詩,把不理解的詞語勾畫出來。
4、學生反饋并質疑。(師適時板書并回答學生的質疑)
鋪,鋪開。
弄,逗弄。
飽飯,吃飽了飯。
蓑衣:棕或草編織的外衣,用來遮風避雨。
臥月明:躺著觀看明亮的月亮。
三、再讀古詩,交流學習
1.再讀古詩,利用工具書和學習資料進行“小組學習”。
(給學生充足的時間進行自主學習,交流討論。)
2.根據學生回答,教師適時小結出各詩句的意思:
青草像被誰鋪開在地上一樣,方圓六七里都是草地。
晚風中隱約傳來三四牧童聲悠揚的笛聲。
牧童放牧歸來,在吃飽晚飯后的黃昏時分。
他連蓑衣都沒脫,就愉快的躺在草地上看天空中的明月。
3. 精讀詩句,理解詩意,領略詩境,領悟詩情
A.“草鋪橫野六七里,笛弄晚風三四聲。”你感受到了什么?
感受到孩子是那么的悠閑自得、怡然而樂,感受到的是一種野趣。
帶著自己的感受讀讀這兩句。
B.“歸來飽飯黃昏后,不脫蓑衣臥月明。”說說詩句的意思和感受,然后感情朗讀。
可以感受到孩子的心情是那么的舒暢,他的生活是那么無憂無慮,非常愜意。
C.你的腦海中出現了一個怎樣的牧童呢?從哪里看出來的?
是一個可愛、自由自在、無憂無慮的小牧童。
D.如果你就是牧童,你會在月光下想些什么?做些什么呢?
4.全班齊讀此詩。
四、想象畫面,體會情感
1.教師配樂朗讀,學生閉目想象。
2.學生反饋,把所想象到的畫面說給大家聽。
3.學生配樂朗讀,邊讀邊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4.體會到什么,迅速寫下來,與小組同學交流。
5.全班交流所體會到的思想感情,教師加以引導:
(詩人向往寧靜淡泊,饑來即食,困來即眠,無牽無掛,自由自在的生活。)
五、感情朗讀,背誦古詩
1.自由讀詩,帶著自由自在、無拘無束的思想感情朗讀。
2.比賽讀詩,單個比,小組比,男女生比。(教師適當點撥抑揚頓挫)
3.伴樂,全班一起誦讀全詩。
第二課時
一、激趣導入
上節課我們學習了一首寫兒童的詩,這節課我們還要學習另外一首寫兒童的
詩。和前一首詩有所不同的是,前一首《牧童》只寫了一個小孩子,而這首詩中寫了兩個十分頑皮的小孩子。你們想知道他們怎樣頑皮嗎?想,那我們就一起來學習這首楊萬里寫的《舟過安仁》(板書課題)
二、自讀感知,理解詩句
1.解題:安仁
2.自學詩歌:
(1)自由讀通詩歌。
(2)思考:兩名兒童在船上干什么有趣的事?
3.檢查學生自學情況:指名讀詩(重點指導“篙”“棹”的朗讀)
4.自讀理解,借助課后注釋或結合插圖理解詩句意思,劃出不理解的詞語、句子。
5.小組合作學習,交流已讀懂的詩句、解決不理解的問題。(老師巡回指導)
篙:撐船用的竹竿或者木桿。
棹:船槳。
怪生:怪不得。
遮頭:為頭部遮擋住風雨。
使風:借助風的力量。
6.匯報交流,小組指派代表交流,疏通整首詩的意思。
(一只小漁船里坐著兩個小孩子,他們收起了劃船用的篙和槳,而撐開了一把傘。難怪他們會在沒有下雨的時候打傘,原來是想借助風的力量來駛船。)
三、再讀感悟,以畫悟情
1.自由讀詩,邊讀邊在腦海中想象詩歌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
2.品讀詩句,入情入理。
“一葉漁船兩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讀了這兩句,你好像看到了什么?
“怪生無雨都張傘,不是遮頭是使風。”理解詩句意思,從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引導學生從“張”“使風”等動作感受兩個孩子淘氣可愛、天真頑皮。
3.請學生描述畫面,引導學生把想象的畫面說具體、說生動。
4.你們一定也曾做過調皮的事,那么你和小伙伴在做的時候會說什么呢?想象把想對兩個頑皮的孩子說的話寫在下面。
5.匯報展示
6. 交流:你喜歡他們嗎?詩人喜歡嗎?為什么?
四、感情朗讀,背誦古詩
1.感情朗讀,帶著頑皮、喜愛的情感自由朗讀古詩。
2.通過賽讀、評讀等多種形式讓學生讀好這首詩。
3.誦讀古詩。
五、拓展活動
你還知道哪些描寫兒童的詩,請讀給大家聽聽
六、布置作業
1.有感情地背誦古詩。
2.選擇其中一首古詩,可自創一幅圖畫,也可改編成一首小短文。
3.結合想象:兩名兒童在船上說些什么?他們會有什么感受?
第三課時
一、背誦古詞,感知古詞。
1、課前背誦詞:《憶江南》、《漁歌子》、《長相思》
2、同學們背誦了很多詞,對詞也應該不陌生吧!說說吧,你都了解哪些詞
的知識?
二、自主朗讀,感受詞韻
1、聊了那么長的時間的詞,咱們今天也來學習一首詞,它的詞牌名叫清平樂
出示課件清平樂指名讀。
2、除了有詞牌名之外,這首詞還有一個題目,叫村居。
出示課件:清平樂·村居
3、誰來念一念。如果詞牌與詞的題目之間,稍稍停頓了一下,念起來會更好聽,再次讀課題。
4、那么,詞人辛棄疾筆下的“村居”是怎樣的畫面?下面,讓我們跟隨著辛棄疾的腳步走進這“村居”。
出示整首詩。先請同學們自由朗讀這首詞,注意把詞里的每個字音讀正確。
5、指名讀,其他同學注意傾聽,他有沒有把字音讀正確了。
6、重點解決詞里的兩個字的讀音。
亡剝
7、再指名讀整首詞,要求讀準詞里的每一個字音。
8、同學們,讀詞光讀正確,這還遠遠不夠,還得讀出詞的味道和節奏來,師范讀,生總結讀詞的經驗。
9、再指名讀,讀出詞的節奏和韻味來。
三、品讀賞析,感悟詞境。
(一)想象畫面,感悟詞境
1、同學們,通過剛才我們有滋有味地讀,你的眼前出現了哪些畫面?請對照插圖,選擇其中的一幅來說一說,
2、從哪兒看出這是兩個老人?(白發)
這兩個老人一個是老奶奶,一個是老爺爺。
詞中哪個字是老奶奶(媼)、老爺爺(翁)你怎么知道?
(二)品讀詞句,進入詞境
1、同學們多么了不起,透過這些簡潔的文字,發現了這么多畫面,那么,將我們剛才所描繪的這一幅幅小畫面組合在一起,就組成了村居生活的大畫面,下面就讓我們走進這幅畫面,走進畫中的人,好嗎?
2、來,咱們先來看看畫中的小兒子,詞中怎么說的,
指名讀“最喜小兒無賴,溪頭臥剝蓮蓬”
①讓我們將目光聚焦在這個“臥”字上,看圖,這里的“臥”是什么意思?
(趴、躺)把“趴或躺”送進詞句中,說感受,
②還是“臥”好,一放進不僅讀起來有韻味,而且還留給我們無限的想象空間。
③請大家看圖,看那小兒子趴在那里,兩只小腳丫翹起來,你能展開想象的翅膀,讓這畫面動起來嗎?
這是小兒子動的時候,可是“臥”有時還指很安靜的樣子,例如:休息、睡覺就臥,那么再仔細看圖,小兒子“臥”在溪頭剝蓮蓬時的神情,也許是一動不動,雙眼盯著那蓮蓬,剝得是那樣的專注,再送小兒子一個詞,(專心致志、聚精會神、全神貫注、旁若無人……)
④哇,這個“臥”可真是神來之筆,透過它,一個怎樣的小兒子躍然在我們眼前,(天真活潑、活潑可愛、自由自在、無拘無束、悠然自得……)讓我們好好讀讀這句話吧!
⑤“無賴”聽起來好像在責備,怎么這么稱呼?
這話聽著好似責備,實則更喜歡你,喜歡到極點。難怪這對翁媼會最喜……
再讀這句話。
⑥難道中兒、大兒就不喜歡嗎?那為什么說最喜小兒無賴?
3、學習“醉里吳音相媚好,白發誰家翁媼”
①能擁有這樣天真、懂事、孝順的三個兒子,真是三生有幸,作為他們的父母,一定會感到欣慰、幸福的是嗎?
②讀一讀詞中描寫他們父母的句子。
③這句話哪個詞意思不懂?理解“醉、吳音、相媚好”
④是啊!你們看,老倆口三兩杯酒下肚,微帶著醉意,話就開始多了起來,他們會說什么呢?
⑤大家想象真美妙,也許翁媼坐在一起,什么也沒說,你的眼睛看著我,我的眼睛望著你,不管怎么樣,他們老兩口給我們的感覺真是___________。
(恩恩愛愛、親密無間、幸福美滿、甜蜜和諧……)
⑥用詞章里的一個詞來說就是___________板書:相媚好
⑦這一“媚”讓我們陶醉了其中,就讓我們美美地讀詞的上半闕吧!
4、學習“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①指名讀,這句在寫什么?青青草是什么意思?從哪兒看出來小草茂盛的樣子?板書:青青草
②除了看到溪邊的小草,你還會看到什么?聯系插圖
③哇,好美的畫面啊!那藍藍的天,白白的云,淙淙的水,青青的草,能送給這樣的鄉村一個詞嗎?
④同學們,居住在如此清新秀麗,風景如畫的鄉村,真是一種享受,難怪醉里的翁媼會如此的相媚好,讓我們在美美地讀詞上半闕。
四、提煉“醉”字,漸入詞境。
1、同學們,此時,你覺得這里的“醉”僅僅是指老兩口喝醉了嗎?
——他們都陶醉了。
2、探討,是啊!陶醉了,可是讀書要聯系上下文,從詞的上片那句“茅檐低小”你讀到了什么?——他們家生活條件并不好,很貧困。
3、是啊!生活并不富裕,可為什么老兩口還那么樂乎乎的,還陶醉了呢?老兩口到底“醉”在哪兒?
——為三個可愛、懂事、孝順的兒子而醉
——為他們之間如此相親相愛而醉
——為他們能生活在清新秀麗的環境里而醉
——為他們一家人能和諧、溫馨、幸福、美滿地生活在一起而醉。
……
4、是啊,生活貧困不算什么,重要的是心里快樂,幸福,心里有多美,日子就有多美,古人說得好“心安茅屋穩,性淡菜根香”,怪不得老兩口都陶醉。
5、那么陶醉的只是翁媼一家人嗎?還有誰?詞人辛棄疾也深深地陶醉了,連我們也醉在其中了,這真是“沉醉不知歸路”,讓我們把這種感受送到詞里美美地讀出來吧,齊讀全詞。
五、介紹背景,感概詞情。
1、同學們,學習了這首詞后,我們被這寧靜、祥和的鄉村生活深深陶醉了,同時,也讓我們記住了這首詞的作者,辛棄疾,板書:辛棄疾你們一定很想了解這位了不起的詞人吧!那就讓我們一起走進歷史的隧道,回到宋朝去看看詞人波瀾壯闊的一生。
2、出示課件,簡介詞人
3、讀了這段資料,你了解到了什么?
4、那么《清平樂·村居》是詞人在什么樣的背景下寫出來的,課件出示“宋金時期的形勢圖”師簡介當時的歷史背景。
5、在這樣的背景下,詞人辛棄疾怎么能寫下“相媚好”的詞章呢?他想借這首詞表達什么呢?
6、是啊!國家興亡,匹夫有責。所以辛棄疾一生都為抗金不懈努力,他希望以匹夫之責,精忠報國,讓大宗江山,永遠這樣如詩如畫,人民生活永遠安康,雖然被罷官免職,隱居度日,但是依然沒有放棄對這種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讓我們把詞人的這份心聲融入到我們的朗讀在中去吧!齊讀全詞。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