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4-04來源:幼兒園學習網
這是教師大班教養筆記《午睡之前做個約定》,是優秀的幼兒園教育筆記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我班的宸明很調皮,中午從不乖乖睡覺。在床上,他的小手總是忙個不停,而且身子總翻來覆去,使床發出“咯吱咯吱”的響聲。每天我總要費很大的精力去哄他睡覺。
又到午睡時間了,聽完故事后活動室鼾聲輕輕地響起,我來回地巡視著,幫孩子們蓋好被子,小心地掖好被角。走到宸明床前一看,那小家伙又在床角里摳著什么。我走過去輕聲對他說:“宸明,睡覺的小朋友才聰明,快睡吧。”他“乖巧”地點點頭,閉上了眼睛。
過了幾分鐘,只見宸明的身子正翻來覆去,時不時嘴里還故意發出鼾聲。我走到他旁邊,低聲說:“宸明,你今天睡得好,我就獎你個大棒點,還在奶奶眼前表揚你,好不好?”他又笑瞇瞇地點點頭。
可是沒多久,他又在擺弄自己的那雙鞋子,一只摞在另一只上面,像在蓋高樓。為了不讓他干擾其他孩子,我決定采用“鎮壓政策”。于是,我第三次來到宸明旁邊,還沒等我說話,他就笑嘻嘻地跟我說:“宋老師,我們來拉勾,拉了勾我就睡覺。”說完還主動地伸出了小手。看著他那期待的眼神,我伸出手跟他拉起勾來,最后還刻意用大拇指蓋了一個“印章”說:“蓋了章一百年都不能變,快睡吧。”“好的,我一定睡。”說完他立即轉身躲進被子閉上了眼睛。這次宸明一會兒就睡著了。
以后,在午睡之前我都會跟宸明拉勾做個約定。經過這件事,我認真思考起來:孩子也有自尊心,也有自己的想法和處事原則,只要我們尊重了他們,很多事情就能簡單和諧地解決。一次拉勾讓一個調皮的孩子變得如此乖巧。之后的很多時間,我都會放下教師的身份輕松地與孩子交流。只有尊重幼兒,平等相處,師生關系才會和諧,我們的教育工作才會更加順利地進行!
教育筆記:“培養大班孩子的傾聽習慣”的幾點感悟!
大班是孩子在幼兒園至關重要的一年,這年也被稱為過渡年。大班過后孩子們即將開始小學生活,因此大班的一些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非常重要。好習慣養成了,到小學收益多多,好習慣沒養成,到小學就很難再去培養。在眾多學習習慣培養上,我認為傾聽習慣很重要,因此我在一日生活中比較注重這方面的培養。以下是我從教多年來的幾點感悟:
首先,教師的語言很重要。不管在生活環節還是教學環節,教師的語言一定要簡練,干脆,不要出現拖拉,沒有意義的語言。當孩子聽到一些沒意義的問題或激不起他們思考的問題時,他們就很容易發生注意力轉移。因此我們要在有限的時間里(孩子們注意力最集中的時候)創設有意義的問題,讓孩子們的思路一直跟著老師前行
其次,教師的眼神很重要。很多時候為了不影響大部分孩子的注意力,我經常會通過眼神的傳達來提醒分心的孩子。當然這需要教師和孩子之間日積月累的默契配合。
再次,教師的適時停頓很重要。教學活動時,當一個問題引起孩子共鳴的時候,他們經常會控制不住開始討論,這個時候,我會留一些時間讓他們自由發揮一會,沒過一會,孩子們自然會回到老師的思路上。所以也提醒新老師,面對孩子“控制不住”的時候不要心急,要給他們一些時間。
最后,教師與孩子的關系很重要。我們經常聽到教師與孩子的關系要平等,這不是一句空話,事實上,當教師真的把孩子當成朋友,尊重孩子的時候,孩子們也會尊重老師,甚至崇拜老師,我們知道,當一個人有了自己的崇拜對象的時候,他的思想就會被對方影響,對方的一言一行對當事人來時就更具帶動作用。我們還愁孩子們在你上課的時候不認真聽嗎?
教育筆記:大班幼兒合作能力的培養
新學期開學,幼兒角色游戲的過程中我們仍舊延續中班時角色分配的辦法:從材料箱中找出自己想要扮演的角色道具:帽子、領結、頭巾等戴上即可上崗了,而沒有拿到角色道具的就去做顧客或客人。游戲中發現:從中班開始約定俗成的角色標記讓孩子們已經形成習慣,一直以來孩子們在角色分工中沒有矛盾產生。
但是,這樣一種沒有矛盾發生的角色分配形式適合大班幼兒嗎?從《上海市學前教育課程指南》中我了解到:在相互交往中,大班幼兒開始有了合作的意識,并有一定的合作水平。由此可見,對于大班這一年齡段來說,正是培養幼兒合作能力的大好時機。而怎樣讓大班幼兒更好地進行合作,提高合作的水平呢?針對幼兒角色游戲中角色分配的行為表現,我有了以下教育策略的調整。
情景一:
“今天,你想玩什么游戲?”星星、佳佳等能力強的幼兒說出了游戲的名稱,于是,我請這幾個孩子自由選擇游戲伙伴,商定游戲角色。星星、佳佳等孩子召集了需要的幾個角色人員后,指派角色了:“你做爸爸、你做媽媽……”、“我做廚師、誰做點心師、誰做服務員”……
分析:
看似是孩子們自己在確定游戲的角色,但卻是某幾個主角的行為,能力強的幼兒扮演了“組織者”、“指揮者”,致使其他的孩子成了其游戲的“隨從者”。雖然,有的小組也在按意愿分工,但是這一過程中沒有矛盾產生,協商的機會少,不利于幼兒合作能力的培養。
情景二:
將各游戲區材料分布于各處,我說道:“找到自己想玩的游戲區材料,想一想這個游戲需要幾個角色,大家一起商量分配好角色再玩。”聽到老師的指令,孩子們各自找到了自己想玩的游戲區。但是,矛盾發生了,“人太多了,你是慢來的,你走吧!”后來的孩子悻悻地離開了。“多了一個,我們倆‘石頭剪子布’。”輸的孩子離開了。也有幾個孩子堅持要參加自己選定的游戲,不愿退出,大家僵持在那兒,老師出面解決:“想想辦法,能不能增加一個角色呢?”“那你做收銀員吧!”接下來,“我做點心師”,“我做服務員”……孩子們很快分配好了角色。
分析:
這次游戲中,有了孩子們自主分配角色的過程,但是,隨即也出現了很多矛盾,因為都是意愿選擇游戲,一些熱門游戲的參加者就比較多,怎樣解決角色人數限制的矛盾呢?游戲中,有的小組以后到者退出為規則,有的小組以猜拳形式定人數,也有的小組能力較弱,或碰到固執的同伴不肯讓,只好由老師出面協調。
雖然,孩子們協商解決矛盾的能力還比較弱,需要老師的指導,但是游戲中協商解決問題的過程不正是合作能力培養的契機嗎?相信,為幼兒創設溫馨和諧的游戲情境,提供充分的與同伴自由交往合作的機會,經過一段時間,幼兒的協商分工、合作游戲的能力一定會越來越強的。
教育筆記:大班幼兒責任意識的培養
幼兒責任感的形成是大班幼兒社會性發展的重要內容。《綱要》中在對社會目標的制定中,有這樣一條目標:能努力做好力所能及的事,不怕困難,有初步的責任感。重視人的全面發展,重視兒童完整人格的培養和個性的充分發展,不僅是21世紀教育的重要內容,也是當今世界各國教育觀現代化的重要目標和共同趨勢。尤其是現在的幼兒們,基本大多都是獨生子女,對于責任意識比較淡薄,尤其是對于老師平時交代的一些任務,總會看到是那么固定的幾個孩子積極的完成,而另外那些孩子總會尋找各種借口,“我奶奶忘記給我拿了。”“我昨天去鄉下了。”“我媽媽說我們家沒有的。”……似乎這些都是家長該做的事情,和孩子們無關。因而,對于大班現年齡段地幼兒,幼小銜接的一個重要內容也是對于孩子責任意識的培養。
周五的做中學活動《神奇的蛋》需要用到生雞蛋,因而在周四放學前,我和孩子們做了個簡單的交流。“明天我們學本領要用一個雞蛋;這個雞蛋有點特殊,不是以前你們帶的熟雞蛋,而是生雞蛋。生雞蛋和熟雞蛋一樣嗎?”我問。“不一樣的,生雞蛋摔在地上要爛掉的。”曦曦說。“對啊。生雞蛋用力就會壞掉的。”軒軒說。“對啊,生雞蛋是很脆弱的,如果稍微用點力氣,雞蛋會壞掉;如果不小心掉在地上,會碎掉。所以,明天請你們帶生雞蛋來是對你們的一個挑戰。我們來比一比,明天你們中誰會記得要帶一個生雞蛋來幼兒園,而且還是完完整整的將雞蛋帶來。如果你明天成功帶來了,說明你挑戰成功,我會送你們一個任務挑戰成功的標記。”“好的。我肯定會帶來的。”孩子們紛紛相應。
為了看出這次任務有多少孩子能夠記住,我故意沒有在家校互動網上給家長發布消息。第二天,孩子們一個個都來了。這次還真是有很多孩子帶來及生雞蛋,他們有的用紙巾里三層外三層的包的嚴嚴實實的;有些小心的拿在手里面;有些緊張的不時摸口袋,原來是藏在了口袋中……而我則在門口迎接孩子的到來,為帶來了生雞蛋的孩子貼上一個五角星,表示鼓勵。孩子們拿到貼紙后都很開心,驕傲的對著朋友們說:你看,我完成任務了。
其實從上面這個片段可以看出,對于孩子們的責任意識的培養還是需要使一些小“手段”——使用物質獎勵以及強調任務的重要性,挑戰性。現在大班的孩子喜歡挑戰,有一種“從眾感心理,別人要干什么我也要這樣做;尤其是讓他們和別人比一比的時候,他們比誰都起勁,誰都不愿讓這誰,;所以就可以僅僅抓住孩子的這一個年齡特點,通過和他人得比試,引起孩子愿意主動承擔任務的意識,從而逐漸培養孩子的責任意識。另一方面,必要的物質鼓勵可以為孩子帶來任務成功的喜悅感和滿足感。孩子喜歡鼓勵,鼓勵教育一直是幼兒園的必修課。當孩子得到老師的鼓勵、肯定后,他對完成任務有著快樂的感受,原來我只要完成了老師的任務,會的到表揚和鼓勵,那么我下次一定也要好好地聽老師的任務,再接再厲,繼續完成。如此的周而復始,孩子的責任意識得到了很好的培養和提高。最后,在某些任務中,教師可以告訴孩子這項任務的難度系數,引起孩子想要挑戰的欲望,在完成后孩子得到的不僅僅是成功感,同時孩子挑戰感,了解再難得任務只要我愿意挑戰,那也是可以完成的。這樣,對于今后孩子入小學,在學習過程中遇到難題不怕,勇于挑戰的精神也是有一定的培養和促進作用。
因而,不要小看了“拿雞蛋”這類簡單的日常生活中的任務,滴水穿石、鐵棒成針,靠的都是一日一日的不斷練習,因而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可以多給孩子一些任務,以此不斷培養他們的責任意識。
午睡中,孩子們會發生各種各樣的事,午睡風波,提醒我們做為教師要時刻關注孩子,隨時處理午睡中出現的問題,孩子在午睡中大哭,這時老師的關愛,一個笑臉,一次擁抱,幾句撫慰的話,會改變孩子的現狀,教師要做一個有心人,時刻關注孩子的變化,讓他們在老師的關愛下健康的成長。
每次午睡總有幾個小朋友哭著喊著要媽媽,好不容易孩子們都躺下了,可哭聲仍此起彼伏。老師在孩子們身邊巡回,哄哄這個,哄哄那個,終于寢室里安靜下來。
孩子們的睡態非常可愛,有的小腳不甘寂寞,我才把他的小腳放到被子里,孩子隨后又把小腳伸出來,好像故意在和我抗議,有的張著小嘴,有的在夢中咂著小嘴,好像在品嘗什么東西,有的一翻身,扭頭就摟住旁邊小朋友的胳膊,還有的睡的正好,忽然就坐起來,又突然躺下,正當我欣賞的起勁時,時韻舟突然哭著找奶奶,我又開始哄他,他好不容易安靜下來,趙佳祺又被吵醒了,她哭著說:“我想找媽媽。”她中午睡覺老是哭著找媽媽,她媽媽每天都在書包里裝上吃的,我就拿給她,他就不哭了。可今天她哭的聲音越來越大,我拿好吃的來她也不要,還是哭個不停,我把嘴巴湊到她的耳朵邊對她說:“別哭了,把小朋友都吵醒了,我會生氣的。”她好奇的看著我說:“你為什么生氣啊?”我笑著對她說:“如果小朋友都不睡覺,下午就沒有精神,。就不能認真上課了,小腦袋也會不聰明的。”她想了想說:“老師,你拍拍我。”“我拍拍你,你還哭嗎?”她搖了搖頭。我拍著她的小屁股,她又睡著了。很多孩子在家里都是拍著睡的,在幼兒園里,老師同樣要扮演媽媽的角色。孩子渴了、餓了、累了都要找她的“媽媽。”
有首兒歌說的好:“幼兒園是我家,老師愛我我愛她,老師夸我好寶寶,我親老師像媽媽。”作為一名幼兒教師,生活在一群天真活潑的孩子中間,隨時會讓你感到無比的幸福和快樂。讓我們一起走近孩子,體驗、感受孩子們帶來的幸福與快樂吧
我班的宸明很調皮,中午從不乖乖睡覺。在床上,他的小手總是忙個不停,而且身子總翻來覆去,使床發出“咯吱咯吱”的響聲。每天我總要費很大的精力去哄他睡覺。
又到午睡時間了,聽完故事后活動室鼾聲輕輕地響起,我來回地巡視著,幫孩子們蓋好被子,小心地掖好被角。走到宸明床前一看,那小家伙又在床角里摳著什么。我走過去輕聲對他說:“宸明,睡覺的小朋友才聰明,快睡吧。”他“乖巧”地點點頭,閉上了眼睛。
過了幾分鐘,只見宸明的身子正翻來覆去,時不時嘴里還故意發出鼾聲。我走到他旁邊,低聲說:“宸明,你今天睡得好,我就獎你個大棒點,還在奶奶眼前表揚你,好不好?”他又笑瞇瞇地點點頭。
可是沒多久,他又在擺弄自己的那雙鞋子,一只摞在另一只上面,像在蓋高樓。為了不讓他干擾其他孩子,我決定采用“鎮壓政策”。于是,我第三次來到宸明旁邊,還沒等我說話,他就笑嘻嘻地跟我說:“宋老師,我們來拉勾,拉了勾我就睡覺。”說完還主動地伸出了小手。看著他那期待的眼神,我伸出手跟他拉起勾來,最后還刻意用大拇指蓋了一個“印章”說:“蓋了章一百年都不能變,快睡吧。”“好的,我一定睡。”說完他立即轉身躲進被子閉上了眼睛。這次宸明一會兒就睡著了。
以后,在午睡之前我都會跟宸明拉勾做個約定。經過這件事,我認真思考起來:孩子也有自尊心,也有自己的想法和處事原則,只要我們尊重了他們,很多事情就能簡單和諧地解決。一次拉勾讓一個調皮的孩子變得如此乖巧。之后的很多時間,我都會放下教師的身份輕松地與孩子交流。只有尊重幼兒,平等相處,師生關系才會和諧,我們的教育工作才會更加順利地進行!
午睡前的小秘密
午睡是幼兒園一日活動中的一個活動環節。最近一段時間午睡上床前的幾分鐘總是讓我感到非常地頭疼,孩子們這邊嘻嘻哈哈,那邊說說笑笑,一會兒告狀聲又此起彼伏,總是幫著這個,提醒那個,但還是有幾個磨磨蹭蹭的孩子還在擠眉弄眼。可是根據幼兒的生理、年齡特點午睡有益幼兒的身心健康。從醫學保健角度分析:幼兒睡眠時,身體各部位和腦及神經系統都在進行調節,氧和能量的消耗最少,利于恢復疲勞,內分泌系統釋放的生長激素比平時增加3倍。所以,睡眠的好壞直接影響著幼兒的生長發育、身體健康、學習狀況。長期這樣可不行,我該怎樣做呢?
前周我們班提議孩子從家里拿一本書來幼兒園,供孩子們在課余時間自由閱讀,孩子們很喜歡看書,幾個愛聽故事的孩子常常會纏著老師給他們講他們帶來的圖書上面的故事,這件事給了我一個啟發,何不在每天的午睡前給孩子們講故事,讓孩子們有一個穩定情緒的過程,這樣孩子們午睡前的一些興奮情緒會得到控制。因人們的一切活動,包括腦力和體力活動,都受大腦皮質的指揮,如果孩子的興奮情緒得到了大腦皮質有效地抑制,孩子們午睡時就不會再那么吵鬧了。
今天,午睡時間又到了,我請孩子們做好睡前準備工作后馬上上床,安靜做好老師將給你們將故事,誒,別說,孩子們一聽老師要講故事了,上床的動作比平時的要快很多,幾個常要磨蹭的孩子也很快到床上躺好了,安靜地等著老師講故事,于是我就給他們講故事,十幾分鐘后,孩子們漸漸進入夢鄉,一切都是那么寂靜。
觀察時間:每次午睡時間
觀察記錄:
第一次與丙小朋友接觸,你肯定會覺得她是個特文靜的小女孩,可從平時的觀察與了解中發現她非常的活潑、調皮,精神勁特足。就拿每天的午睡來說吧,她總是那個唯一睡不著的孩子。針對這種情況,我對她做了如下觀察:
觀察1:幼兒已經睡下很久,大部分幼兒都沉沉地睡熟了,但我還是不斷地聽到有誰在小聲地哼唱。這是誰呢?循著聲音尋過去,原來還丙小朋沒睡著。
觀察2:幼兒午睡不久就發出均勻的呼吸聲,大部分都沉睡在甜甜的夢鄉中,這時我忽然聽到誰在睡夢中的哭聲,接著就聽到帶著哭腔的告狀聲:“丙小朋掐我!”原來又是丙小朋在睡不著的時候惹事了。
觀察分析:
丙小朋從小就沒有午睡習慣,在幼兒園里時間長了還好,但如果放假回來,便會有很長一段時間睡不著。和她家長聯系,家長反映孩子在家從來不午睡,家長也忙,懶得哄她睡午覺,久而久之便養成了她不愛午睡的習慣。
教育策略:
1、采用“循序漸進”的方式促進其形成良好睡眠習慣。
俗話說得好:“一口吃不成胖子。”而壞習慣也不是一天兩天能改得掉的。對此,在教育丙小朋時我沒有一下子要求她改掉不午睡的壞習慣,而是采用“循序漸進”的方式。她開始睡不著,我就坐在她旁邊,有時拍拍她,有時給她講一首小故事,幫助她睡眠。慢慢地她能睡一會兒了,但不一會兒就會醒,醒來以后就在床上翻來翻去,我就讓她起來做一些安靜地游戲,如看書、做手工等。不讓她覺得睡覺是一件苦惱的事。等過了一段時間我發現她入睡的速度快了、時間也長了。
2、家園配合,共同培養其良好午睡習慣。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指出:家園配合是教育幼兒最好的渠道。如果單在幼兒園午睡,而星期天及節假日在家不午睡的話,那她永遠無法形成良好的睡眠習慣。為此,我和家長聯系,要求家長和幼兒園配合,使孩子能在在家中也養成午睡習慣,這樣不間斷地進行培養、教育,也就慢慢達到了預期的目的。
《幼兒大班教育筆記3篇》:幼兒大班教育筆記第1篇 晚飯的時間到了,晴天看到桌上的大蝦特別高興:“哦!姥姥做大蝦啦!” 等到餐具擺好,大家都坐下后,我將剝好的大蝦放到晴天的餐盤里。可是,晴
《小班吃飯教養筆記30篇》: 第1篇、小班健康活動教案:吃飯不挑食教案(附教學反思) 活動設計背景 班上有些幼兒吃飯時愛吃的多吃,不愛吃的少吃或不吃,還有的幼兒不吃菜,為了使幼兒懂得不挑食的重要性
《幼兒園聽課筆記40篇大班》: 第1篇、小班數學星星找朋友教案反思聽課記錄 活動目標: 1、喜歡參與數學游戲活動,并能遵守游戲規則。 2、在游戲中觀察,比較發現兩顆星星之間的相同之處,并樂意表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