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4-04來源:幼兒園學習網
這是幼兒小班教養筆記《我不吃手了》,是優秀的幼兒園教育筆記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在幼兒園里,幼兒吃手的現象時常發生,我班波波小朋友經常吃手,看到這種現象我們老師非常著急,常常提醒他不要把手放在嘴里,可是事與愿違你越是不要他吃手,他卻越是吃的更厲害了,好像是故意跟我們對著干似的,真讓我們感到不知所措。
當我不得不重新審視我們所采取的教育方式時,我忽然發現我們都犯了一個極大的錯誤,那就是我們始終都只是不停的提醒波波不要吃手,而這種做法只能是對其錯誤做法的不斷強化。因此我們的這種做法非但不能糾正他的錯誤行為,反而會使他更加忘不掉“吃手”這件事。
認識到了這一點后,我及時改變了教育方法,變強化缺點為強化優點。即在波波不吃手的時候(哪怕是只有一分鐘的時間)我就會馬上對全班小朋友說:“小朋友,我發現波波現在真的長大了,變成大哥哥了,你們看他現在都不吃手了,對嗎?”波波聽到我表揚他,便沖著我高興的笑起來,同時把他那剛剛抬起想要放進嘴里的手指又拿了下來。就這樣在我一次又一次淡化缺點、強化優點的教育過程中,波波吃手的次數變得越來越少了。
一天,波波一見到我便撲到了我的懷里興奮地說:“老師,我在家也不吃手了。”看到波波一天天在進步,看到家長眼里流露出信任的目光,我的心里感到了無限的欣慰。
教育筆記:小班幼兒常規培養隨想
四年后我又開始帶小班了,對于帶了兩年大班的我來說還真是有點不適應。不過讓我慶幸的是自己的寶寶和他們同齡,這讓我有了些許信心。還有在一個月的相處后,孩子們帶給了我許多的驚喜,家長給了我極大的鼓勵,讓我能更好的投入到工作中。
前兩周我們以穩定幼兒情緒為主,所以對他們在常規上并沒有細致的要求,但也是在這兩周中孩子是最自然的呈現出自己的常規狀態。工作中我也深深體會到了良好習慣的養成對孩子來說在他們以后的學習、生活中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我利用這兩周時間仔細觀察了每個孩子,通過觀察初步了解孩子在常規上的表現,并針對表現進行分析和思考,為以后的工作提供依據。有了觀察的基礎,我也就能有目地的開展工作了。
首先,以生活活動為切入口,用多樣的形式和語言引導幼兒。
對于幼兒來說,空洞的說教是無用的,理解必須建立在已有經驗的基礎上。如幼兒洗手后經常不擦干,針對這個問題,正巧這段時間感冒生病的幼兒較多,我就把洗手說成給小手洗洗澡。我說:“小手洗過澡,不擦干會生病的。”由于有了關于感冒的生活經驗,幼兒對我的話理解很快,有的幼兒邊擦手邊對我說:“不擦干,小手就該咳嗽了。”
常規培養建立在幼兒充分的自身體驗上,便于幼兒理解并自覺地遵守,理解之后更有利于發揮幼兒的主動性。
其次,關注個別幼兒的常規培養。
觀察后發現我們班的孩子模仿能力很強,這也是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他們在與同伴的互動中很愛模仿他人,看見別人這樣做了,他也會去做。而我們班中有幾個孩子比較頑皮也很活躍,規則意識較差,他們的行為往往會引來其他孩子的模仿。因此,我在工作中更加關注他們常規的培養,不斷的提醒他們,當他們進步是也及時的表揚。在班中積極樹立好的榜樣,對好的行為及時的,有時是夸張的進行表揚和贊許,讓幼兒能模仿好的行為和習慣。
最后,重視家園配合。
培養幼兒常規要重視家園配合。特別是小班,初入園時,家長擔心幼兒的生活起居。針對這樣的情況,我利用家長早、晚接送孩子的機會、在QQ家長聊天群里經常幫助家長了解幼兒園,對家長提出有關教養幼兒的具體要求,如初步培養幼兒的自理能力和良好習慣等,讓家長在家中也要培養幼兒飯前洗手、飯后漱口、擦嘴、洗手等習慣。做好了家園配合,才能培養良好、穩定的常規。
教育筆記:淺談小班幼兒的游戲
愛游戲,是孩子的天性。孩子在游戲中能盡情模仿、按自己的意愿進入自由的游戲狀態中,在情感上得到很大的滿足。而更重要是,游戲能促進孩子各種能力上的發展。
剛進幼兒園的小班孩子,由于他們的年齡特點和生活經驗的局限,所以在游戲中的角色意識缺乏,游戲的行為和注意力不集中;孩子在游戲中的隨意擺弄多,與同伴的語言交往少;游戲的內容情節單一、生成新游戲少。針對以上孩子游戲的薄弱點,我們老師可以做到以下幾點來促進小班孩子的游戲水平、豐富他們的語言交往、從而更好地促進社會性情感的發展。
一:創設良好的物質環境
在了解孩子的年齡特點和興趣關注的基礎上,為孩子創設溫馨實用的游戲環境,尤其是一開始材料的投放,太多,會使孩子無從適從,會這里擺弄那里擺弄,不利培養孩子在游戲中的專注性;太少,引不起孩子對游戲的興趣,滿足不了孩子游戲的需要。所以材料的投放必須根據孩子當前游戲水平逐步進入,從簡到難,循序漸進。
二:做好積極的心理準備
其實就是激發孩子對游戲的興趣,可以在平時和游戲前和孩子經常聊聊孩子生活中發生的事情,尤其是有趣的家庭趣事、簡單的生活常識、周邊的小新聞,激發孩子產生游戲的愿望。有了一定的心理準備和感知了一定的生活經驗后,孩子的游戲內容和情節才會逐步豐富,孩子的角色意識也會隨之增強。
三:參與孩子的游戲活動
適時地介入孩子的游戲,老師以某種角色的身份參與孩子的游戲,角色參與的好處,就是教師和孩子完全融入在一起游戲,了無痕跡地影響著孩子的游戲進展,推動游戲內容的增強;適時的、直接的語言引導方法,更能簡單明了地促使孩子明白一些游戲規則、游戲行為的對錯等、及時消除游戲中的不安全因素,從而使游戲沿著良好的方向發展。
除此之外,培養小班孩子在游戲中的關愛行為、謙讓品質、培養對角色的創造性思維發展,來增強孩子與同伴的語言交往,豐富他們的社會性情感,從而在游戲中快樂地成長,給他們的童年留下美好的回憶。
在幼兒園里,幼兒吃手的現象時常發生,我班波波小朋友經常吃手,看到這種現象我們老師非常著急,常常提醒他不要把手放在嘴里,可是事與愿違你越是不要他吃手,他卻越是吃的更厲害了,好像是故意跟我們對著干似的,真讓我們感到不知所措。
當我不得不重新審視我們所采取的教育方式時,我忽然發現我們都犯了一個極大的錯誤,那就是我們始終都只是不停的提醒波波不要吃手,而這種做法只能是對其錯誤做法的不斷強化。因此我們的這種做法非但不能糾正他的錯誤行為,反而會使他更加忘不掉“吃手”這件事。
認識到了這一點后,我及時改變了教育方法,變強化缺點為強化優點。即在波波不吃手的時候(哪怕是只有一分鐘的時間)我就會馬上對全班小朋友說:“小朋友,我發現波波現在真的長大了,變成大哥哥了,你們看他現在都不吃手了,對嗎?”波波聽到我表揚他,便沖著我高興的笑起來,同時把他那剛剛抬起想要放進嘴里的手指又拿了下來。就這樣在我一次又一次淡化缺點、強化優點的教育過程中,波波吃手的次數變得越來越少了。
一天,波波一見到我便撲到了我的懷里興奮地說:“老師,我在家也不吃手了。”看到波波一天天在進步,看到家長眼里流露出信任的目光,我的心里感到了無限的欣慰。
入園三周了,原先一直困擾我們的走樓梯問題,現在也漸漸步入正軌了。每天早上八點開始準備“走樓梯”,下樓做操,經常是大中小班的操我們都做一遍,爬上樓梯小孩子都累壞了。我們在三樓,原本運動量比較少,這下算是補上了。
辛苦的練習,終于還是有成果的。昨天,帶孩子們去樓下玩我是健康小司機的游戲,大家能放開手繞著圓圈走了,后來帶著孩子們去幼兒園里逛了一圈,一起學解放軍,踏步往前走,孩子們興致很高啊,一二一一二一走的很開心!
今年又輪到我教小班了,從事幼教多年的我每次輪到教小班,我都會對各種不同性格的幼兒采取一些不同的教育方法,,從小班開始培養他們良好的行為習慣、生活常規,都會認真的去讀每個幼兒,了解他們的性格特征,心理特點,以便進行良好的教育。如有的幼兒好動,有的內向,有的愛吃手指,有的愛打人等,而這次我卻遇到了一個特別膽小的孩子,他怕老師講話大聲,怕小朋友的哭聲,怕孩子的吵鬧聲,怕上廁所沖水的聲音……
一天我上課有一個孩子在里面推桌子,我對哪個孩子大喊一聲,他們跑過來對我說老師你別吼他嘛!我怕。當聽到其他孩子玩時發出高興的尖叫聲,他會跑來給我說:老師,你叫他們別那么大聲嘛!我怕!特別是他怕上廁所沖水的聲音,他上廁所都是逼不住了才緊張的跑來叫老師陪他去,每次看著他那緊張的樣子,我都非常的擔心,一天他又緊張地跑來拉著我的手說:“老師我要上廁所”,我拉著他的小手又一次飛快的跑進廁所,看著他緊張尿完的樣子,我又一次產生了擔憂感,若是讓他這樣怕下去對他的成長是很不利的,此時我靈機一動,我想:試著讓他感受一下沖水的聲音并不可怕,這次他尿完后,我沒有讓他飛快的跑出廁所,我便捏著他的小手對他說:健翔你很怕沖廁所的水聲,是嗎?他點點頭。我告訴他,這水聲一點都不嚇人,我還很喜歡聽呢!這是水在唱歌的聲音,不信你把沖水閘閥打開試試吧!這水會唱著嘩嘩的歌把你拉的尿沖得很干凈,我們的廁所也就不臭了,他鼓起勇氣打開了閘閥,此時我便蹲下來抱著他,對他說:這嘩嘩的聲音很好聽,一點都不怕,你說是嗎?他勉強的說了聲:“是”,我又繼續讓他感受這水聲,我感覺他越來越不怕了,我又一次問他你還怕嗎?這次他勇敢的告訴我:“不怕了”,于是我讓他關好閘閥回到活動室,我便高興地告訴全班小朋友:“我們的健翔已經不怕沖水聲了,而且還覺得嘩嘩的水聲很好聽呢”。從那以后他上廁所就再也不來拉老師了,也不在尿褲子了,而且每次上完廁所他都會自己沖。
現在當你問他,“健翔,你還怕沖水聲嗎?”他會自豪的說:“我不怕了”,看著他那自豪的樣子,我也感到很高興,我想只要我們每一個老師都用心關注每個幼兒,認真的引導他們,相信他們都能健康快樂地成長。
這個學期我又接手了一個新的班級――小一班,班上的孩子平均年齡在三歲左右,由于父母的工作忙,大部分孩子都是由爺爺奶奶帶大的,可想而知爺爺奶奶對孩子的嬌慣程度,在家里什么事情都是由爺爺奶奶一手包辦,就算是孩子能做的事情他們也擔心孩子會做不來,久而久之使得孩子的自理能力越來越差。就拿穿鞋來說吧,現在孩子們雖然都知道要怎樣把鞋穿在腳上,可是卻不知道要怎樣分清左右,這些天來每天下午起床我都會幫助一大半的孩子糾正穿鞋的錯誤,可是一天天這樣糾正,收到的效果卻不明顯,仍然還是有孩子每天都穿反鞋。
這天中午起床,我又像往常一樣站在寢室門口檢查孩子的穿鞋情況,果不其然又有幾個孩子穿反了鞋朝我走來,如果是以前我會直接對孩子說:“寶寶你的鞋穿反了,快換過來吧!”可是這天我突然靈機一動,故作驚訝的指著丫丫的鞋說:“哎呀,丫丫寶貝,你的鞋寶寶怎么在吵架呀?你看它們怎么在歪著頭生氣呢!”丫丫馬上低下了頭發現了我說的事實,對我說:“呵呵,真的,我的鞋子寶寶真的生氣了!”我接著她的話說:“哎呀,鞋子寶寶這么好的好朋友,它們怎么會生氣的呢,丫丫寶貝你趕快幫幫她們,讓她們別生氣了呀!”只見丫丫蹲下身子,坐在床邊脫下了鞋子,把它們換了個邊,在做的過程中還對著鞋子說:“鞋子寶寶,你們別生氣了,好朋友別吵架好嗎?”就這樣丫丫很自然的將反鞋給換了過來,其他的孩子看見了,都低下頭去檢查自己的鞋子有沒有吵架,很多孩子在檢查后發現自己的鞋子寶寶真的在吵架,他們又都趕快的把穿反的鞋子都給換了過來,沒想到一句簡簡單單的話,卻比我每天糾正他們的錯誤來得有用,從那天以后,我每天起床后發現他們把鞋子穿反了就會提醒他們:“快看看你的鞋寶寶又在吵架了呢!”他們會馬上改正過來,有的孩子穿好了還會開心地說:“我的鞋寶寶不吵架了。”
小班的孩子對很多現象都喜歡擬人化,他們覺得生活中的一切都是有生機的,他們會對小花、小草說話;會對積木、玩具對話;會把自己的日常生活用具當成好朋友。所以對小班孩子的教育要依據他們的年齡特征,順著他們的喜好,才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關于小班教育筆記3篇》:關于小班教育筆記第1篇 小班有個孩子叫航宇,一入園就表現出了與眾不同的調皮,他的嘴巴幾乎不用,(活動課老師不論教什么他的嘴總閉得緊緊的),平時也不和小朋友交流;而手的用處
《幼兒園教育筆記大班3篇》:幼兒園教育筆記大班第1篇 幼兒教師的語言技巧語言是教師傳道、授業、解惑的重要工具,幼兒教師主要是通過語言和孩子們進行交流,實施體、智、德、美諸方面的教育,教師在教學
《大班保育教養筆記簡短30篇》:大班保育教養筆記簡短30篇第1部分幼兒教育是啟蒙教育,也是人類奠基的教育,教師要運用智慧教育,合理的制訂內容和方式、方法,及時的給幼兒進行一定的鼓勵,讓孩子們樹立自信心,要讓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