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6-11來源:幼兒園學習網
這是幼兒園教育筆記《面對孩子的爭吵》,是優秀的幼兒園教育筆記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教育筆記:面對孩子的爭吵
一次我組織幼兒畫“美麗的春天”的主題畫。孩子們都在安靜的畫著,卻有兩個小朋友不知為什么事情爭吵起來了。我走過去一問,才知道,胡煜和吳英為了對畫面的背景涂什么顏色有不同的意見才吵起來。胡煜認為,畫面上的小朋友穿的是黃衣服,所以背景的顏色應該是紅色的才好看。而吳英認為,黃色配綠顏色才好看。我看到其他小朋友都有參與進來的意思,就決定自己先不插手這件事情,看看他們是怎樣解決的。
于是出現了一幕有趣的現象。只見兩位小朋友因為爭執不下,就問起身邊的小朋友是什么意見。小朋友就自發討論起來。有的說,黃顏色配紅顏色好看,有的認為,黃顏色配綠顏色好看。又是一個不見分曉!這時,毅毅小朋友站起來說,“這樣吧,讓他們倆都畫出來看誰的好看,不就知道誰說的對嗎?”于是,爭吵的兩位小朋友不再爭吵,畫了起來。一會兒工夫畫好了,比一比都說,都挺好看的。我見時機已到,我就拿著兩幅畫對小朋友們說,這兩幅畫呀,都挺好看的。一幅是紅配黃,組成了一幅艷麗的美,另一幅是綠配黃,組成了和諧的美。孩子們一聽,,都立刻高興地拍起手來。接著我又表揚了小朋友們,告訴他們以后有了不同的意見,就應該用討論的辦法來解決。
從這一件事情中,我認識到,當幼兒之間有了爭執時,教師完全可以讓幼兒通過討論甚至爭論來解決問題。這樣既能鍛煉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也培養了他們勇于當眾發表自己意見的能力,何樂而不為呢。
教育筆記:面對孩子間的打架
早晨,孩子們都在玩桌面玩具,突然欣欣哇哇大哭起來,我連忙跑過去一看,是思平和欣欣在爭搶玩具發生了沖突,思平正拿玩具打欣欣,我生氣的大喊:“思平,你在干什么?”思平大聲的說:“是欣欣搶我的玩具。”于是我把他倆叫到我跟前,我生氣的對思平說:“思平,玩具是大家一起玩的,你怎么可以隨便打人?” 思平眼睛牢牢盯著我,一句也不吭,顯得很不服氣。“趕緊向欣欣道歉,說對不起。”思平停頓了幾分鐘后才跟欣欣說:“對不起。”欣欣說:“沒關系。”我看到思平道歉了,就溫和的對思平說:“以后不許打人,聽見了嗎?”思平點點頭。“好了,去玩吧。”
通過這次事情我認為:我是及時有效地阻止了幼兒的打架行為,而且仔細想想兩個人都有錯,但是我調解時的問話是指向攻擊幼兒,使攻擊的幼兒認識到打人是錯誤的,然后讓他通過道歉來彌補過錯,取得對方的諒解。事情到此為止,沒有再深入下去。教師關注的是被攻擊的幼兒以及教給攻擊的幼兒“打人不對”的道德觀念,但沒有教給他們體現這種道德觀念的合適的途徑。沒有體現尊重兒童個性、力求公正的觀念。其實,幼兒打架不一定全是壞事情,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如果幼兒只懂得進攻或只懂得退縮,對其個性發展都是不利的。打架在一定程度上能夠使攻擊者和被攻擊者學會調節自己的行為,獲得有益的經驗。攻擊者遭到同伴抵制和老師的批評,認識到自己不被同伴接受時,就會反思、調整自己的行為,與同伴建立良好的合作關系。被攻擊者通過反擊,成功地阻止了別人的“進攻”,當再有人侵犯他時,他就不會退縮。如果我們教師在調解過程中注意教給幼兒運用合適的方式與他人交流,指導幼兒面對沖突時用正確合理的方法加以解決,幼兒一旦面臨類似情況就會運用已有經驗進行處理,否則便有可能重蹈覆轍,也無法獲得相應的解決問題的經驗和技能。
教育筆記:面對孩子的爭吵
一次我組織幼兒畫“美麗的春天”的主題畫。孩子們都在安靜的畫著,卻有兩個小朋友不知為什么事情爭吵起來了。我走過去一問,才知道,胡煜和吳英為了對畫面的背景涂什么顏色有不同的意見才吵起來。胡煜認為,畫面上的小朋友穿的是黃衣服,所以背景的顏色應該是紅色的才好看。而吳英認為,黃色配綠顏色才好看。我看到其他小朋友都有參與進來的意思,就決定自己先不插手這件事情,看看他們是怎樣解決的。
于是出現了一幕有趣的現象。只見兩位小朋友因為爭執不下,就問起身邊的小朋友是什么意見。小朋友就自發討論起來。有的說,黃顏色配紅顏色好看,有的認為,黃顏色配綠顏色好看。又是一個不見分曉!這時,毅毅小朋友站起來說,“這樣吧,讓他們倆都畫出來看誰的好看,不就知道誰說的對嗎?”于是,爭吵的兩位小朋友不再爭吵,畫了起來。一會兒工夫畫好了,比一比都說,都挺好看的。我見時機已到,我就拿著兩幅畫對小朋友們說,這兩幅畫呀,都挺好看的。一幅是紅配黃,組成了一幅艷麗的美,另一幅是綠配黃,組成了和諧的美。孩子們一聽,,都立刻高興地拍起手來。接著我又表揚了小朋友們,告訴他們以后有了不同的意見,就應該用討論的辦法來解決。
從這一件事情中,我認識到,當幼兒之間有了爭執時,教師完全可以讓幼兒通過討論甚至爭論來解決問題。這樣既能鍛煉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也培養了他們勇于當眾發表自己意見的能力,何樂而不為呢。
教育筆記:面對個性要強的孩子
今天的美工活動提供了漂亮的彩紙,讓幼兒邊看圖示邊折青蛙。溫馨拿了一張紅色的蠟光紙坐了下來,他邊看著圖示邊開始照著樣子開始折,只見他把正方形的紙對折了一下,變成了一個三角形,還很仔細地角對角、邊對邊看了又看,一個整齊的三角形折好了。接著就把兩只角往上折,由于昊昊折的幅度小了,兩個角沒有露出來,他折好后對著圖示比了比,覺得不是滿意,有放在桌子上進行修改。可是他還是一樣沒有把角露出來,就這樣昊昊一直在嘗試著。
昊昊是個個性要強的孩子,平時有事都不愿意說,特別是在活動中,遇到困難就悶著頭,自己一個人,也不叫老師、同伴,如果硬要幫助他就會發脾氣,也不聽。這不在這次的游戲中遇到困難也想一個人解決。想對于昊昊的這一性格,作為老師不能夠一味地插手,直截了當地幫起解決,可以讓旁邊一起游戲的會折的小朋友提醒他,使其感受不到是刻意的。
孩子要強是一件好事,但太過了就會適得其反。昊昊的這一性格不光是在幼兒園在家也是,自己認定的事就會一股腦地做下去。我抽時間與他媽媽進行了交談,其實昊昊小時候是不這樣的,也很依賴大人,可自從有了弟弟后,昊昊什么事情都是一個人完成的,也不需要別人的關心、幫助。為此我就提醒家長在家就要顧及孩子的感受,讓孩子感到爸爸、媽媽對其的關心。我們老師在幼兒園也會關注孩子,給予適當的關愛,讓孩子融入到集體活動中去。
教育筆記:面對挑食的孩子
杰杰小朋友在吃飯挑食這一問題上比較嚴重,怎樣才能讓他在愉快、輕松的情緒下把飯吃飽、吃好呢?如果一味的喂,他的依賴性就越強,哪天不喂他吃了,他就干脆坐那里不吃了;光靠一味的“催”吧,這樣又會讓他覺得反感,影響他的進食的質量,甚至會引起假裝性的嘔吐,把吃進去的飯全部吐出來。真是愁死我了!但是有天晚上在網上看到一個事例,說一位老師把用孩子咀嚼的聲音比作唱歌,最后孩子改掉不挑食的壞習慣。于是我就活學活用。
今天的午飯里有胡蘿卜丁,把飯發下去后孩子們都大口大口的吃開了。我發現杰杰卻坐在那里,手捏著嗓子,抹著眼淚,看著盤子里的菜樣子可憐極了,我就問他:“杰杰,你怎么不吃飯呀?”他看了看我,指著盤子里的胡蘿卜。于是我就說:“你喜歡小白兔嗎?”他點點頭。“你為什么喜歡它?”“長的可愛。”“那你知道小白兔最愛吃什么嗎?” “愛吃蘿卜。”“杰杰真聰明,如果你像小白兔一樣也愛吃胡蘿卜,那你也會和小白兔一樣長的很可愛。”他看著我好像有點不相信,我又笑著對他點點頭,我喂了他一口,他張嘴吃了,但是一直含在嘴里不肯無往下咽,于是我就說:“杰杰,你知道嗎,嚼胡蘿卜時發出的聲音可好聽了,咯吱、咯吱像踩在雪地上一樣。”聽了我的話,他高興了使勁的嚼起來,“老師,咯吱咯吱真好聽!”我連忙又喂了他一口菜,他大口大口的嚼了起來,我把耳朵湊在他嘴邊說:“你能嚼給我聽嗎?”他使勁點點頭,大口大口的嚼著,不一會工夫餐碗里的飯菜就全吃光了。
其實吃食物發出的聲音并沒什么特殊的,只是把它加上了形象的比喻,孩子們卻感到很興奮,覺得很有趣,加上側耳傾聽的動作,為了證明自己很能干很厲害,孩子們就會用力咀嚼,多吃食物了!
我們還可以借助班里吃飯很好的孩子,讓他們起榜樣作用,來教育和引導吃飯挑食的小朋友。幼兒進餐時,我們一邊巡飯,一邊可以找到一個榜樣寶寶,如:今天我看到子謙吃飯吃的最棒了,一點也沒有剩下,我真喜歡子謙小朋友,我要大拇指送給他!大家都要向他學習,做個健康、不挑食的好寶寶。這樣一來,一些正在糾結這個蔬菜好不好吃的孩子被激勵了,吃飯的速度就加快了,把不喜歡吃的也硬著頭皮吃下去了。對于這樣的孩子,哪怕是一點點的進步,我們都要注意到,并且能給予鼓勵,他們都會很高興的。這樣調動幼兒的積極性進餐,就會促使幼兒改正偏食和剩飯的不良習慣。
相信在我們的共同努力下,不斷的探究下,孩子們的飲食習慣會越來越好,“偏食、挑食”的現象慢慢的消失,讓孩子們健康、茁壯的成長!
現實生活中,一些年齡相仿的兒童一起玩,為了爭一樣玩具或在角色游戲中爭一個角色而發生爭吵,是很常見的。然而,有很多家長卻不分青紅皂白,要么把別家的孩子訓斥一通,要么拉回自己的孩子批評一頓,告誡以后不要跟那個同伴玩,其實,做家長的卻不知道,爭吵對于兒童個性心理的發展往往也是有益的。
一、孩子之間的爭吵可以促進兒童社會化的發展。
爭吵的產生既是兒童成長過程的產物,也是兒童社會化發展的一個重要內容。兒童在家庭這個小天地內,通常處于特殊的地位,尤其是三口之家中,父母的過度保護,抑制了兒童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使孩子逐步形成以我為中心,唯我獨尊的性格。當步入社會群體中時,孩子原有的行為方式受挫,不善于理解別人,也不會主動、熱情地關心別人,這樣就很容易同小伙伴發生爭吵。在爭吵過程中,他會逐漸明白要不斷地調節自己的行為,遵守約定俗成的活動規則,才能協調與他人的關系,保證活動的順利開展。通過爭吵,他才學會廠怎樣站在別人的立場上看待自己,評價自己的言行舉止。這時,兒童就開始理解和體諒他人,在社會化進程中有了飛躍。
二、孩子之間的爭吵有利于發展兒童的自我意識
兒童的自我意識是在交往中發展起來的。兒童以同伴為鏡子,從別人那里發現了自己。可是,獨生子女在家庭中沒有兄弟姐妹與其交往,與其爭吵,缺乏競爭的對象,沒有爭吵的體驗,因此,往往缺乏對自我的充分認識。他們在“自我中心”的家庭中.不知天高地厚,不知自己力量的限度,也不知自己存在的價值。同伴間的爭吵,叮以使獨生子女改變這一狀況。他們通過互相爭吵,競爭,從對方對自己的評價或者攻擊中了解自己,了解自己與他人的區別。在這點上,同伴作為競爭對象為兒童認識自我提供了參照物。
三、孩子之間的爭吵是兒童學習處理人際關系的有效時機
孩子之間的同伴關系是一種在平等地位上的協調關系,孩子之間的爭吵反映著協調關系的暫時障礙。這種暫時的不協調必然會迫使他們或者堅持自己的意見,或者放棄自己的意見,或者接納別人的意見來修改自己的意見,最終達到與同伴協調。這實際上是一個練習過程,日積月累,他們就能學會如何與別人協調,這一技能的掌握不僅是眼前,也是將來處理好人際關系的關鍵。
四、孩子之間的爭吵可以培養兒童自己解決爭端的能力
孩子們交往中發生的爭吵,絕大多數最后都是他們自己解決的。在一般情況下,家長不必過多干預,也不要去充當裁判員和調解員,要相信孩子自己有能力處理好。即使一時解決不了,暫時分手,不久他們又會到一起玩。如此反復,孩子們就會懂得,同小伙伴相處要互相尊重,共享玩具和歡樂,要互相配合行動,不然就會失去小伙伴。當然,事后家長可以給孩子講解與人交往中應注意的事項,目的在于引導孩子正確處理人際關系。
五、孩子之間的爭吵還能夠鍛煉兒童的意志力
意志行動是與克服困難相聯系的。在有些家庭里,由于父母親的過分保護和溺愛,孩子從小就在缺乏困難與障礙的環境中生長,缺乏克服困難的機會,意志力得不到應有的鍛煉。因此,這些孩子缺乏毅力,缺乏忍耐、自制和堅持下去的精神。孩子走出家庭,與伙伴之間的對立和競爭,就自然而然地形成了種種交往障礙,這些障礙正好為兒童的意志發展提供了克服困難的條件。
既然孩子之間的爭吵對兒童個性心理的發展有著積極的意義,家長們對此就大可不必大驚小怪,而要正確對待。當然,一味鼓勵孩子的爭吵,會使孩子喪失協作精神;一概不允許孩子爭吵,又會使孩子變得膽小、孤僻。舍棄這兩個極端,加以正確的引導,這樣才對兒童的發展有利。
“老師,銘銘拿椅子打人”,隨著一聲喊叫,我急忙跑過去,只見銘銘雙手拿著椅子正對嘉奇比劃著,我來不及問清楚就喊了一聲:“銘銘,你怎么能拿椅子打人呢?這多危險吶?”
銘銘斜了我一眼沒說話,但我看出他好象要哭,于是我蹲下來,小聲地、耐心地問他:“為什么?”過了一小會兒他才說,原來,他是看見嘉奇的椅子上的小釘子出來了,他是學著我的樣子幫助嘉奇將釘子釘進去。
平日里,看到孩子們的椅子上的小釘子露出來,我都是找來錘子釘好,如果找不到錘子,我便用這個方法將釘子釘進去,剛才是銘銘想用這個方法幫嘉奇釘釘子,結果嘉奇誤會了。
看來,對這樣不愛表達自己的想法,卻愿意幫助人的幼兒,真是不應該采取單一的說教方法,讓這樣的孩子能夠用語言表達自己心中的想法,加上教師的耐心引導,他將成一名優秀的好孩子。
《小班的教育筆記3篇》:小班的教育筆記第1篇老師要和孩子交朋友以前,每當別人問我當好一名幼兒老師,最基本要什么的時候,我都會毫不猶疑回答:“細心、耐心、愛心。”可此刻我要加上一點:童心
《幼兒園大班教育筆記3篇》:幼兒園大班教育筆記第1篇老師要多思考孩子的感受這天早上,我在打掃衛生時,李明小兄弟姐妹的母親跑來對我說:“老師,你把李明領進來好嗎?”我驚奇地問:“李明在哪?
《幼兒園聽課筆記40篇》:幼兒園聽課筆記第1篇第一篇執筆教師:馬老師 聽課時間:12月4日 聽課老師:本人活動名稱:花手套 班級:小班 活動領域:美術活動目標:1、讓幼兒嘗試滾畫2、對色彩感興趣,愿意參與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