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6-06來源:幼兒園學習網
這是中班教育筆記《讓孩子成為自己的小主人》,是優秀的幼兒園教育筆記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教育筆記:讓孩子成為自己的小主人
中班的孩子隨著年齡的增長,漸漸的變得懂事了很多,從小班的懵懂漸漸的有了自己的個性,有了自己的主見。從依賴漸漸的變得獨立起來,會自己主動的找伙伴去玩兒,遇到問題自己會商量著解決。根據孩子這一年齡特點,我們也逐步地放手給孩子機會,培養孩子各方面的能力,讓孩子在活動中掌握基本的能力和各種好的習慣,已達到我們所要的目的,逐步地促進孩子身心和諧的發展。
首先,在穿脫衣服方面我們盡量放手交給孩子方法讓孩子自己動手去做,孩子們漸漸的有老師幫忙到自己掌握方法很快的完成。另外我們根據主題活動循序漸進地培養孩子更多的動手機會和自理能力的培養,養成孩子良好的習慣。
這不根據主題活動,我們讓幼兒自己動手擦小椅子,在老師的引導下孩子們手拿小抹布像模像樣地擦著自己的小椅子,給自己的小椅子全身上下洗個澡,瞬間小椅子變得格外干凈整潔,孩子們看到自己的勞動成果也自豪地抿著嘴笑著,喊著老師你看呢我擦的很干凈,那種喜出望外的成就感只有孩子才會表現出來。
有了第一次的成功我們迎刃而上。隨著天氣漸漸的變冷,孩子由毛巾被換成了絲綿被,怎樣讓孩子小小的手能把大大的絲綿被疊整齊又是一個挑戰。在給孩子鼓勵信心的同時,教孩子折被子的方法,孩子們一次次地疊著,一次次地反復著,由皺皺的像個山丘漸漸的平整地像個小磚塊,孩子們看到自己的成果又笑了,信心十足,又開始驕傲著,這個驕傲值得的。
給孩子每一次自己動手的機會,讓孩子成為自己的主人,這不但鍛煉了孩子的動手能力,也促進了孩子之間的相互友誼,互相幫助的情感。如孩子在疊被子的過程中,兩個人可以互相幫忙,共同完成一件事情。在互相合作的過程中孩子們相互交流著、相會學習著,這種學習更有意義,收獲會更大。所以,孩子的潛能是無限大的,我們不要總覺得孩子小,什么也不會,特別是我們的大人總是越俎代庖,扼殺了孩子的能力。多給孩子機會,讓孩子成為自己的小主人,更有益于孩子的發展。
教育筆記:讓孩子自己處理
一天上午第一節課后,幼兒在分組洗手,準備吃餐點。這時,洗手間突然傳出了哭聲和爭吵聲,原來,婷婷在洗手時不小心把水甩到了陽陽的臉上,把陽陽的衣服也弄濕了,婷婷站在一邊說:“我沒有看見,你哭什么?”陽陽邊哭邊說:“是你有意弄濕我的,我要告訴老師批評你。”這時,點點看見晴晴在哭,忙去拿紙巾,走過來邊用紙巾給晴晴擦眼淚邊說:“陽陽,別哭了,婷婷不是有意的,一會兒讓他給你說對不起。走,咱們去吃餐點吧。”老師看到這一情景,沒有去干涉他們,因為孩子們自己已經把問題處理好了。吃過餐點后,老師找了一塊干的抹布,悄悄交給韜韜,讓他主動給陽陽道歉,并把她的衣服擦擦干。
從這件小事可以看出,幼兒年齡雖小,卻已有了一定的道德準則和美好情感,他們之所以發生爭吵,是因為起初都認為自己有理,這說明他們都有了一定的是非觀念。幼兒這種是非觀念雖然還比較膚淺,但是是很可貴的。在上述事例中,教師只是在認真觀察分析的情況下,對幼兒給予了不露聲色的引導和幫助,這樣更有利于問題的解決,并給了幼兒鍛煉辨別是非能力的機會。
教育筆記:孩子進餐中的“小文化”
案例一:小班剛開學沒多久,我發現我班有幾個孩子的進餐存在著或多或少的問題,新來的莫子睿小朋友進幼兒園前他爸爸說:“他吃飯很不好。”我問:“他什么菜不吃。”他爸爸說:“他什么菜都不吃。”進幼兒園后,一到吃飯時間,他看見飯菜就哭。老師喂他吃他不張嘴巴,張開了嘴巴,飯菜一進嘴里,他就惡心要吐。在下午的游戲時間,我收集了一些進餐好習慣的故事,講解了每種菜和飯的營養,讓他知道了樣樣食物有營養,樣樣吃身體好的道理。為了讓他能逐漸習慣吃菜,我讓保育員先給他盛菜,在集體進餐前就先喂他吃一點菜,而后再讓他自己吃白飯。在嘗試性地吃了一段時間菜后,我讓他進餐時一口菜,一口飯自己吃了。但他吃飯時菜吃的慢、吃的少,我們要不斷督促。
我們與家長溝通了多次,家長說現在在家菜也開始吃了,但說到讓他自己動手吃飯時,家長只是笑。看的出,家長非常溺愛他,在家拿他沒法子。聽他自己說,在家吃飯仍然是媽媽喂。
案例分析:
莫子睿在我們采用了多種方法教育引導后,有了明顯的進步。先吃不喜歡的食物有二個好處,一是肚子餓時會不擇食,二是即使不愛吃要吐,吐出的也就是一點點他不愛吃的東西,不會把所有的食物都吐出。現在,在幼兒園里,莫子睿樣樣飯菜都能吃,也能自己動手吃飯了。但由于家長的溺愛,他在家長吃飯仍然是有家長喂的。家園的合作力度不夠,使得他進餐時依賴性還比較大。
案例二:
丹丹,是我們班個頭最小的一個小朋友,開學來,由于新的生活老師對她的進餐習慣不是很了解,她的進餐質量又有所下降,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于是我及時與生活老師進行了溝通,告訴阿姨丹丹每次盛飯需先量少些,這樣她就不會有為難情緒,這樣少量的一碗吃完,她在我們的鼓勵下還會添第二碗。別說,只是在“量”上做了小小文章,可卻讓孩子很受用。
但丹丹年齡小,自控能力差,沒多久她又開始挑食了。當葷蔬菜都在時,她擋不住葷菜對他的誘惑,總是先挑自己喜歡吃的葷菜吃。葷菜吃完,肚子也不再餓了,不太愛吃的蔬菜和飯也就吃的慢了。我采用的了留一部分葷菜在后面的方法,就是針對了她愛吃葷菜,又擋不住葷菜誘惑的特點所采用的手段,也起到了引導的作用。
案例分析:
開始時,在進餐前先讓他們吃一些他們不習慣吃或平時不吃的食品,吃的量逐漸增加,在他們自己正式進餐后,只引導他們再吃一點他們不習慣吃或平時不吃的食品,但并不強求,幫助他們逐漸適應吃各種食物。在以后的進餐過程中,根據情況,對挑食嚴重的把他們最愛吃的留到最后再給他們吃,保證他們樣樣飯菜都能吃。在采用了這二種方法后,幼兒真正開始作到了樣樣飯菜都能吃了。
實施措施:
葉圣陶先生說過:好習慣的養成,一輩子受用,壞習慣的養成,一輩子吃它的虧,想改也不容易,可見良好習慣養成的重要性。在進餐習慣的培養中,我們不妨這樣做一下:
1)通過講道理,告訴幼兒食物的營養價值。
2)進行個別輔導,對那些實在不會自己吃飯的幼兒,先喂,幫助他們學會自己吃飯的要領,然后慢慢過渡讓他們自己吃,而后再提出更高要求。
3)榜樣示范法根據小班愛模仿、愛表揚的特點,利用集體的氛圍感染,用情緒感染他們,為他們樹立榜樣。教師可以在開飯時特意聞聞菜說:“哇,好香”,并作出很陶醉,很想吃的樣子。
4)座位安排法。將吃飯慢的孩子安排在吃得好,又能吃的孩子一起,這樣,他們看到自己周圍的同伴吃得這么香,受到感染和鼓舞。
5)逐漸加量的方法。有些幼兒從小就不吃某種食物,對這類幼兒采用“逐漸加量”的方法。
6)物質鼓勵法。對偏食、剩飯的幼兒有點進步馬上給予鼓勵,發給孩子一朵小紅花,小貼畫、小卡片等,調動幼兒的積極性,促使幼兒改正偏食和剩飯的不良習慣。
7)教師一定要講吃飯的禮儀,比如:腳怎么放?手怎么放?不要吃得太響等
8)最后就是一個環境營造,在進餐時選擇一些輕音樂作為背景。
教育筆記:讓孩子成為科學活動中的主人
在我的頭腦里我認為孩子從小就是小小科學家,每次的科學活動孩子們都是那么充滿好奇心,他們善于觀察、發現、探索。孩子們對生活的好奇,對現象的關注,對探索活動的熱衷是他們的天性,更是他們接觸生活,認識世界的途徑。所以在這節科學課中我采用了以“四動”: 手動和心動、人動和他動的原則,支持、協助、引導幼兒學習探索科學的奧秘,讓孩子們都成為科學活動中的主人。
一、手動和心動這次活動我把教室變成了實驗室,投放了大量的實驗材料及實驗用品。
采用了情景導入的方式把只有在動畫片里看到的博士爺爺請到了教室,讓孩子們身臨其境把自己都變成小博士親自動手操作、實驗。根據幼兒的生活經驗設計教學活動,在科學活動中通過幼兒具體操作并運用相關的方法獲得科學知識、掌握科學的方法與技能。
如第一個環節:孩子們了觀察了解實驗材料,我通過提問:“你能用什么方法來看出它是什么材料”?孩子們就用了“眼看、鼻聞”的方法來了解實驗材料。那是不是每一種實驗材料都能用這兩種方法來觀察出它是什么?不是的。孩子們積極開動大腦說出了用“嘴嘗、手摸”的方法。孩子們自己認識實驗材料、用品,更激發了他們想自己動手操作的欲望。第二個環節:孩子們以實踐、操作進行實驗自己選擇實驗材料進行實驗。在活動中,幼兒第一次嘗試操作實踐,發現有些物質會溶解于水,而有些物質不會溶解于水。接著,孩子們提出了有些物質放進水中變小了還沒有溶解如“白糖”,這時候我們就應當實地化的進行教學,這時老師與幼兒的互動對話就尤為重要。在對話中,教師通過“穿針引線”尤其是提問來引導幼兒討論,促使幼兒的探索不斷進行下去讓孩子們逐步深入。再通過比賽的方式:“孩子們老師給你們2分鐘的時間看看誰的白糖最先溶解”。這時孩子們就會運用各種方法來解決問題,思考也就必在其中了。通過第二次嘗試實驗,幼兒了解通過用力的攪拌可以加速物質的溶解。在這個過程中,動用了二次實驗操作,幼兒通過自己動手發現了溶解中的秘密。在實踐操作中,其實并不是要強求幼兒了解科學活動的結果,而是培養幼兒在科學活動中的嘗試精神。
二、人動和他動
其實人動就是指人與人之間的互動。他動就是讓幼兒與周圍環境互動。在溶解的實驗操作中,每個孩子都選擇了不同的材料進行實驗。當他們把各自的材料放進水中后孩子們觀察到的現象并不是一樣的,這時孩子們就會看看身邊的小朋友問問:你用的是什么?她用的是什么?通過幼兒與幼兒、幼兒與教師互動交流,討論幫助幼兒澄清自己的思路,也可以從其他孩子那里獲得自己未曾注意的觀點,促進概念的理解,或者通過大家的討論,來解決自己的認知沖突,調整自己的觀念。如在第二環節中:有一個孩子選擇了米、奶粉放進水中,奶粉溶解了水變成了白色而米則沉在水中看不見了,孩子就誤解為米也溶解了。可是在與同伴交流的時候身邊小朋友的米卻還在水中,這時她就用勺子攪拌發現自己杯子中的米還在,是不能溶解于水的。在第三環節:孩子們體驗溶解的快慢與物質顆粒的大小的關系。我們采用了現場將冰糖敲碎,讓孩子觀察塊狀的冰糖與小顆粒冰糖自行選擇放進水中,大家一起比賽看看哪一種先溶解。孩子們你一句我一句的說著自己發現到的事情。作為老師我們應讓幼兒通過自己的研究去發現事情的經過,以至得到結果,而我們老師不要去干擾他們,讓他們在研究中學習,為使他們成為創造人才奠定最初的基礎。
科學活動就應該打破以前的只注重活動的結果,而對活動的過程的輕視。每次活動只要幼兒在活動中沒有得出結果,就認為活動沒有成功,忽略了幼兒在活動中的興趣、操作學習及求真的態度,以及其它能力的培養。作為年輕一代的老師我們要加強幼兒情感態度的培養,更要把培養幼兒的自信心、主動性、創造性和責任感以及重視孩子探究知識的過程和方法放在首位,讓孩子成為科學活動中的主人。
中班教育隨筆:讓孩子學會承認自己
上中班了,孩子們上學的積極性也越來越高了。大部分孩子能在集體生活中感受到快樂,并肯定自己的成長。特別是班里來了一位男老師(徐老師)之后,孩子們似乎一下子在籃球中找到了運動的快樂。我們的徐老師會轉身拍球、三米投籃、手指轉球,這些本領可讓小朋友們羨慕了。這不,經過徐老師一段時間的指導,大部分孩子球技也越來越好了。唯獨,文文小朋友在小伙伴玩球時,她卻躲在一旁失落,每次玩球,她只是抱著球遠遠地蹲坐那里,因為她不會拍球。后來一段時間,她索性因此而怕上幼兒園了。
一天,在外婆的苦口婆心下。文文好不容易來到了幼兒園,但見了老師和小朋友在玩拍皮球就哭著想逃跑了。我見機“抓住”文文的,可她卻在我的懷里亂扭亂跳。一個不小心撞到了我的下巴,將我的嘴唇擦破了皮。見我流血了了,文文也下意思的聽了下來。這時,我看著她,輕輕地說:“文文,你是不是不會拍球啊?但是,翁老師發現你還有許多很棒的本領的,比如:你在整理東西、講衛生、講故事等方面都表現很好,還有記性也超級棒哦!”這時,她肯定地點點頭。我接著說:“那你是不是要把這些本領每天都帶來幼兒園讓小伙伴們學習學習呢?”她接著點點頭。“哦!看來文文是個愛分享的孩子,那你一定要來幼兒園,我們每天都會等你的!”她再次用力地點點頭。看著文文對自己的肯定,我想明天上幼兒園她一定不會再哭了。果然,第二天一早來上幼兒園時文文開心地和我打招呼了,還激動得把我叫成了徐老師呢!也許她做夢也想讓自己變得像徐老師那樣能有本領,把皮球玩得更好吧。文文,加油!我和徐老師都期待你的成長。
教育筆記:讓孩子成為自己的小主人
中班的孩子隨著年齡的增長,漸漸的變得懂事了很多,從小班的懵懂漸漸的有了自己的個性,有了自己的主見。從依賴漸漸的變得獨立起來,會自己主動的找伙伴去玩兒,遇到問題自己會商量著解決。根據孩子這一年齡特點,我們也逐步地放手給孩子機會,培養孩子各方面的能力,讓孩子在活動中掌握基本的能力和各種好的習慣,已達到我們所要的目的,逐步地促進孩子身心和諧的發展。
首先,在穿脫衣服方面我們盡量放手交給孩子方法讓孩子自己動手去做,孩子們漸漸的有老師幫忙到自己掌握方法很快的完成。另外我們根據主題活動循序漸進地培養孩子更多的動手機會和自理能力的培養,養成孩子良好的習慣。
這不根據主題活動,我們讓幼兒自己動手擦小椅子,在老師的引導下孩子們手拿小抹布像模像樣地擦著自己的小椅子,給自己的小椅子全身上下洗個澡,瞬間小椅子變得格外干凈整潔,孩子們看到自己的勞動成果也自豪地抿著嘴笑著,喊著老師你看呢我擦的很干凈,那種喜出望外的成就感只有孩子才會表現出來。
有了第一次的成功我們迎刃而上。隨著天氣漸漸的變冷,孩子由毛巾被換成了絲綿被,怎樣讓孩子小小的手能把大大的絲綿被疊整齊又是一個挑戰。在給孩子鼓勵信心的同時,教孩子折被子的方法,孩子們一次次地疊著,一次次地反復著,由皺皺的像個山丘漸漸的平整地像個小磚塊,孩子們看到自己的成果又笑了,信心十足,又開始驕傲著,這個驕傲值得的。
給孩子每一次自己動手的機會,讓孩子成為自己的主人,這不但鍛煉了孩子的動手能力,也促進了孩子之間的相互友誼,互相幫助的情感。如孩子在疊被子的過程中,兩個人可以互相幫忙,共同完成一件事情。在互相合作的過程中孩子們相互交流著、相會學習著,這種學習更有意義,收獲會更大。所以,孩子的潛能是無限大的,我們不要總覺得孩子小,什么也不會,特別是我們的大人總是越俎代庖,扼殺了孩子的能力。多給孩子機會,讓孩子成為自己的小主人,更有益于孩子的發展。
教育筆記:讓孩子做自己的主人
在課堂上,總能見到這樣一個場面:一部分幼兒踴躍地舉手發言;一部分幼兒眼巴巴地看著老師,很希望老師提問卻不舉手;還有一部分幼兒坐在椅子上沉默不語。教學之余,我經常想:同樣是同齡的孩子,為什么語言表達能力有那么大的差別?為了能更好地鼓勵幼兒勇敢地在集體面前表達自己的意愿或想法,充分指導、肯定他們的發言,幫助他們樹立自信心,克服不敢在集體中發言的畏懼心理。
在與孩子們相處的日子里,我們大二班兩個老師設計不同的游戲與活動引導其他不怎么敢在集體面前表現的孩子參與進來,孩子們的表現能力都有了較明顯的提高。在此同時,我們努力抓住每一個隨機教育或與孩子談心的機會,讓孩子們知道我們不只是他們的老師,還是他們的好朋友,其他的小伙伴也一樣愿意做他們的好朋友!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大部分幼兒在集體中表現自己的欲望都有所增強,語言表達能力也提高了不少。只有一位小朋友仍像是躲在一個的自己小空間里,他就是盧妍希。希希很少說話,可以一天不跟老師交流,也不與小朋友一起玩耍,性格顯得有些孤僻。老師向他詢問一些事,他則表現出一副不知所措的表情,不知如何回答老師,也拿不定主意該不該回答教師的問題。希希與人交往的能力很讓我擔心!于是,我們找到了家長,向他們詢問了希希在家的日常表現。希希媽媽說,希希在家很乖,很聽話。我們建議希希媽媽在家也創造一些鍛煉希希社交能力的機會:如外出時與孩子比賽誰最有禮貌,主動向他人問好;比賽誰最勇敢能自己去問售貨員買一些東西等等。但還沒說完,媽媽就說:“他哪敢呀?他從來不都與陌生人說話的!”聽了家長的話,我們意識到了問題的所在:正因為家長過度的愛護與幫忙,孩子完全沒有了自主意識:——少了家人的提醒,孩子就不知如何獨立去面對陌生的人、陌生的事情、陌生的問題!如果一直這么下去,孩子的未來將變成怎么樣?他該如何面對學業的難題?如何掌握生活的技能?他會與人交往嗎?這些難道是家長們期望看到的嗎?孩子真的是從一開始就不愿意與他人交往嗎?還是一直以來孩子的心聲已由父母家人的過度愛護所“代言”?為了孩子的將來,我們真誠地呼吁家長們:把孩子的發言權還給孩子吧,讓孩子做自己的主人!
教育筆記:讓孩子們成為自己的主人
帶著幾分喜悅,帶著幾分遺憾,我與孩子們一起告別了中一班,共同步入了在園生活中值得珍惜的最后一年的大一班。
在這一年里,是孩子們從幼兒園邁向小學的一個銜接過程。需要孩子們在學習習慣、心理品質等諸多方面適應這一質的飛躍。為了幫助孩子們實現從幼兒園到小學的過渡,找到幼小銜接的結合點,我在開學初查閱了有關學前教育等有關書籍,并與大班組的老師一起了解孩子在生如小學后將要面臨的困難。
我想:送給孩子們最好的禮物就是幫助他們在任務意識、規則意識、獨立意識、自我決策等方面做好準備。
開學第一周,是我們園規定的安全教育周,我并沒有白白浪費這一周的時間,在此期間,我教會了幼兒如何在發生火災的時候應該如何作、如何逃生怎樣自救等等,并和大二班的小朋友一起進行了消防演習。讓幼兒真正感受到火災發生以后步能慌張而是想根據火情打消來采取相應的措施。雖然幼兒這一周并沒有教課,但是幼兒掌握了最基本的火災逃生方法。在這一周里還讓幼兒時刻感受到:我是大班的大哥哥大姐姐了,我已經長大了,我能行,我能干,我能照顧好小中班的小弟弟妹妹,也讓重返幼兒園的小朋友感受到來自于集體和同伴的思念和期待。
進入學前班了,在環境上和中小班就有了很大的區別,首先在桌椅上就有著明顯的不同。大班孩子需要使用課桌椅而且是每人一個座位,這和小學是一致的。所以需要安排他們的座位。為了保證和尊重每一個孩子的要求讓他們不會為了位子而難過。我先根據孩子的男孩女孩、大小個子來進行選擇座位,可是這樣也存在著弊端,那就是難免有一輛個淘氣的孩子成了同桌。再加上我班的男孩女孩嚴重的失調,女孩才14個而男孩卻多達17個。這樣在座位上必然有幾個男孩是同桌。考慮到各方面的因素,最終找到了一個非常合理坐次。首先,按大小個子來進行,矮個子的必然是往前坐,高個子往后坐這樣小朋友之間就不會因為前面孩子高個子而遮擋了他的視線;再次就是要把著一個男孩一個女孩成為同桌的原則,多出來的幾個男孩子把比較乖巧的男孩成為同桌;最后一個原則就是讓能力強的孩子和能力弱的孩子成為同桌,并告訴幼兒,大家要互相幫助,不要讓哪一個幼兒掉隊。
座位分配好了以后有根據座位班全班分成了八大組,每組四個人,四個人要齊心合力使自己組共同進步。為此我還專門為孩子能設計了一個評比欄,就是為了促進孩子們各個方面都能進步,不管哪個孩子在哪一個方面有了進步我都要及時的進行獎勵,給他一朵小紅花,并告訴他們只要你們組每人都有了一朵小紅花的花,那么他們組就可以得到一朵大的大紅花以資鼓勵。讓孩子們在比賽中學會培養他們的規則意識和競爭意識。
孩子們都是好孩子,他們都有了競爭意識,都希望自己的一組能得到大紅花,所以每次他們組有那個小朋友沒有做好就會有坐好的小朋友來提醒,這樣就生卻了老師的監督而是讓孩子們在不知不覺中學會了相互監督,起到了督促的作用,而我只是旁觀者,及時發現問題及時糾正,讓他們成為真正自己的主人。
《幼兒教育的讀書筆記3篇》:幼兒教育的讀書筆記第1篇 《幼兒教育》是我們幼兒園專門為我們教師訂閱的一冊書。自從我開始幼兒教育的生涯,這書已經伴隨我有好幾個年頭了,我很喜歡。它貼近我們幼兒教師
《教育筆記中班3篇》:教育筆記中班第1篇 如何讓孩子養成自覺學習的習慣? 今天 我主要談談中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問題。要想取得優良的學習成績,除了要有堅韌不拔的毅力、奮力拼搏的精神,還要
《幼兒園教育筆記200篇》:幼兒園教育筆記第1篇1 “小淘氣”的轉變欣欣是我們班有名的“小淘氣”活動課上不光自己有好多小動作,還總是去打擾別的小朋友,孩子們常告他的狀,我多次對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