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6-04來源:幼兒園學習網
這是幼兒園教育筆記2篇,是優秀的幼兒園教育筆記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幼兒園教育筆記:把教育轉化成游戲3篇
(一)
在帶班過程中我還利用有創造性的語言游戲擴大幼兒的語言交流機會,增進同伴之間的友好相處,創造溫馨的交流氛圍,提高語言及情感的表達能力。
例如:《我有一只可愛的小動物》,起初此游戲的誕生是由于班上來了一名愛哭認生的女孩兒,我為了撫慰她“受傷的心”,調節她失落的情緒,便拉起她的雙手和她即興做了這個游戲:我邊說邊和她互動:“我有一只可愛的小花貓”,她說:“喵、喵、喵!”“我有一只可愛的小花貓”,她說“它也喜歡我!”“我有一只可愛的小花貓”她說:“她想出去跑跑步!”“我有一只可愛的小花貓”,她說:“它累了要睡覺!”我和她一起學小貓喵喵叫;說到“它喜歡我!”這句話時我就把她摟過來拍拍背;說到“出去跑跑步”時,我就和她手拉手轉了個圈兒;說到“它累了要睡覺!”時,我就把她摟在了懷里輕輕地拍;很快她的情緒穩定了,很快這個游戲也在孩子們的生活中流行起來……
我提示孩子們可愛的小動物可以換小狗、小鴨等等,自然后面的話也要隨之改變。比如“汪汪汪”、“嘎嘎嘎”。比如:小鴨她說,她想下河去游泳,孩子們會變換語言內容,創造性的改編,還會和小伙伴們做著各種適合語言內容的親密動作。孩子們在游戲中體驗著創編、改編的樂趣,體驗著同伴之間體貼、親密,體驗著模仿的幸福與滿足。
(二)
我經常在帶幼兒活動時利用手指游戲滿足幼兒熱衷于游戲的年齡特點和需要,完成注意的分散游離到轉移集中即由動到靜的過渡。
例如《手指謠》:一根手指點點,兩根手指剪剪,三根手指彎彎,四根手指叉叉,五根手指開花,花開在肩膀上,花開在頭頂上,花開在后背不見了。“點點”、“剪剪”、“彎彎”、“叉叉”、“開花”這些動作既充滿了童趣,又不過分張揚,最后過渡到花不見了,孩子們也隨之安靜、踏實下來。
又如《小鳥和小田鼠》:小鳥小鳥住在大樹上,小田鼠小田鼠住在大樹下,喇叭花喇叭花爬呀爬,喇叭花變成了小電話,小鳥、小田鼠講著悄悄話:小朋友們快快安靜啦。
這首手指游戲很具形象性,適于動作模仿,邊說兒歌邊模仿小鳥煽動翅膀,模仿小田鼠躡手躡腳,模仿爬爬的藤蔓,模仿“小電話”,最后和身邊的小朋友小聲說一句悄悄話——“小朋友們快快安靜啦。”都在實現著幼兒模仿的愿望,使幼兒在安靜下來的同時心理上得到滿足感。
當然還有許多類似的手指游戲,可以用來集中幼兒的注意,可用在課前安靜過渡,可用在老師講要求之前,還可以作為餐前安靜活動。手指游戲是快樂的,滿足了幼兒動、說、表現的欲望;手指游戲是安靜的,它使各種情緒狀態的幼兒逐漸恢復平靜;手指游戲是神奇的,它比大聲的說:“安靜啦!”“看這里!”“聽我說!”管用的多。
(三)
《綱要》中指出:“幼兒園應以游戲為基本活動,通過各種活動促進幼兒的發展。幼兒教師應保障幼兒游戲的權利,為幼兒提供充足的游戲條件,尊重幼兒的游戲意愿,使幼兒在游戲中獲得自身的滿足和發展。”
本學期開學后,孩子們明顯活躍多了,仿佛有著說不完的話和使不完的力氣,加之處于大班下半學期了,孩子們不同程度地出現了浮躁情緒,紀律和常規出現了波動,面對年齡大、個子高、人又多的局面,我反復思考決定用“游戲”這一“法寶”來重獲幼兒的穩定與發展。
開學初用“娛樂性游戲”創造一種輕松愉悅的情境,增加了生動的樂趣,使幼兒積攢一個假期的情感得以自由體現:
例如:“傳手絹”和“你對你的鄰居滿意嗎?”“傳手絹”的游戲進行時,大家坐在椅子上,把兩只手放在背后,一個挨一個小心地互相傳遞,當鼓聲停止時,手絹就停止傳遞,由帶頭人猜手絹在誰手中,猜對了,就由被猜中的人表演一個節目,沒猜中就由猜測者表演節目。此游戲的快樂之處在于人與人之間的小心配合,和欣賞節目時的放松與開懷。
“你對你的鄰居滿意嗎?”的游戲進行時,小朋友們都坐在椅子上,只有一個人手拿一塊手絹,站在游戲者外繞行,并且問:“你對你的鄰居滿意嗎?”如果回答滿意,就繼續繞行問別人,如果回答:“不滿意”,就要問:“那你喜歡誰做你的鄰居呢?”新鄰居的名字一說出口,那個就鄰居就要立刻跟新鄰居互換位置。這時問的人要馬上去搶,可以把手里的手絹先投過去,只要手絹先碰到座位,他就算搶到了位子。然后由失去座位的人做帶頭的人,要是帶頭人沒搶到位子,游戲就繼續進行。此游戲的快樂之處在于:動作敏捷地互換座位,快速靈巧地用手帕占座位,問話與答話也能獲得愉快的感受,特別是問完一串的答案都一樣時,孩子們會開心地笑上一會兒……(我們約定好只是游戲,并不代表喜歡不喜歡鄰居。)
又如“擊鼓傳花”。游戲進行時,孩子們圍攏坐好,老師或一名幼兒擊鼓,孩子們依次傳遞準備好的花或手帕,鼓聲停,傳遞停止,花在誰的手中,由誰來表演節目。此游戲的樂趣在于擊鼓有快慢,擊得快要傳得快,擊得慢要慢慢傳,此時孩子們興奮、歡快,隨著鼓聲變慢,也會變得小心翼翼,其間配合默契,眼神與笑容中傳遞著快樂。
以上三種游戲交給孩子們玩會之后,我們會在餐前安靜活動時玩,也有時候在上完教育活動后,作為獎勵玩上一會;后來我發現在活動區時間孩子們會湊到一起,自己組織玩,玩了一次又一次,樂在其中。(如照片:游戲“傳手絹”)
幼兒園教育筆記:幼兒園隨機教育的重要性
隨機教育是教師對孩子的一種十分重要的教育形式。孩子的日常生活中蘊藏著豐富的教育契機,只要教師善于觀察、捕捉,并且運用得當,就可以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軒軒是一個非常活潑的小男孩,每天都能看到他快樂的身影,聽到他響亮的說話聲,軒軒有一個小缺點,就是愛隨便講話,不管什么時候總是管不住自己。今天午休起床后,小朋友們照例上完廁所后,開始吃午點。每次都是軒軒和嘉嘉最先吃完。(因為他倆醒得早,起床音樂一響,就很快起床了。)于是兩人就坐在小椅子上聊起來,在一旁還在吃點心的孩子,也忍不住邊吃邊聊,結果本該安靜用餐的環境又吵雜起來。看到這種情況我沒再像往常那樣維持秩序,而是把軒軒叫道我跟前對他說:“軒軒你先吃完了,現在你來當小老師看著小朋友們吃東西好嗎?你知道吃午點時小朋友們應該怎么做嗎?”“安安靜靜地吃,吃東西時不能說話。” 軒軒使勁點點頭說到。“那好,你自己要做到了才能當老師哦!”
小朋友們聽到老師的話也都安靜了下來,就這樣一直到小朋友們都吃完了午點,軒軒表現得很好,一句話也沒說,真的像個小老師呢。
可見老師的隨機教育在一日活動中起著重要作用,我想只要我們老師做個有心人,抓住身邊的教育機會,隨時進行教育,對培養幼兒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等方面都會起到一定的催化作用。
幼兒園教育筆記:把教育轉化成游戲3篇
(一)
在帶班過程中我還利用有創造性的語言游戲擴大幼兒的語言交流機會,增進同伴之間的友好相處,創造溫馨的交流氛圍,提高語言及情感的表達能力。
例如:《我有一只可愛的小動物》,起初此游戲的誕生是由于班上來了一名愛哭認生的女孩兒,我為了撫慰她“受傷的心”,調節她失落的情緒,便拉起她的雙手和她即興做了這個游戲:我邊說邊和她互動:“我有一只可愛的小花貓”,她說:“喵、喵、喵!”“我有一只可愛的小花貓”,她說“它也喜歡我!”“我有一只可愛的小花貓”她說:“她想出去跑跑步!”“我有一只可愛的小花貓”,她說:“它累了要睡覺!”我和她一起學小貓喵喵叫;說到“它喜歡我!”這句話時我就把她摟過來拍拍背;說到“出去跑跑步”時,我就和她手拉手轉了個圈兒;說到“它累了要睡覺!”時,我就把她摟在了懷里輕輕地拍;很快她的情緒穩定了,很快這個游戲也在孩子們的生活中流行起來……
我提示孩子們可愛的小動物可以換小狗、小鴨等等,自然后面的話也要隨之改變。比如“汪汪汪”、“嘎嘎嘎”。比如:小鴨她說,她想下河去游泳,孩子們會變換語言內容,創造性的改編,還會和小伙伴們做著各種適合語言內容的親密動作。孩子們在游戲中體驗著創編、改編的樂趣,體驗著同伴之間體貼、親密,體驗著模仿的幸福與滿足。
(二)
我經常在帶幼兒活動時利用手指游戲滿足幼兒熱衷于游戲的年齡特點和需要,完成注意的分散游離到轉移集中即由動到靜的過渡。
例如《手指謠》:一根手指點點,兩根手指剪剪,三根手指彎彎,四根手指叉叉,五根手指開花,花開在肩膀上,花開在頭頂上,花開在后背不見了。“點點”、“剪剪”、“彎彎”、“叉叉”、“開花”這些動作既充滿了童趣,又不過分張揚,最后過渡到花不見了,孩子們也隨之安靜、踏實下來。
又如《小鳥和小田鼠》:小鳥小鳥住在大樹上,小田鼠小田鼠住在大樹下,喇叭花喇叭花爬呀爬,喇叭花變成了小電話,小鳥、小田鼠講著悄悄話:小朋友們快快安靜啦。
這首手指游戲很具形象性,適于動作模仿,邊說兒歌邊模仿小鳥煽動翅膀,模仿小田鼠躡手躡腳,模仿爬爬的藤蔓,模仿“小電話”,最后和身邊的小朋友小聲說一句悄悄話——“小朋友們快快安靜啦。”都在實現著幼兒模仿的愿望,使幼兒在安靜下來的同時心理上得到滿足感。
當然還有許多類似的手指游戲,可以用來集中幼兒的注意,可用在課前安靜過渡,可用在老師講要求之前,還可以作為餐前安靜活動。手指游戲是快樂的,滿足了幼兒動、說、表現的欲望;手指游戲是安靜的,它使各種情緒狀態的幼兒逐漸恢復平靜;手指游戲是神奇的,它比大聲的說:“安靜啦!”“看這里!”“聽我說!”管用的多。
(三)
《綱要》中指出:“幼兒園應以游戲為基本活動,通過各種活動促進幼兒的發展。幼兒教師應保障幼兒游戲的權利,為幼兒提供充足的游戲條件,尊重幼兒的游戲意愿,使幼兒在游戲中獲得自身的滿足和發展。”
本學期開學后,孩子們明顯活躍多了,仿佛有著說不完的話和使不完的力氣,加之處于大班下半學期了,孩子們不同程度地出現了浮躁情緒,紀律和常規出現了波動,面對年齡大、個子高、人又多的局面,我反復思考決定用“游戲”這一“法寶”來重獲幼兒的穩定與發展。
開學初用“娛樂性游戲”創造一種輕松愉悅的情境,增加了生動的樂趣,使幼兒積攢一個假期的情感得以自由體現:
例如:“傳手絹”和“你對你的鄰居滿意嗎?”“傳手絹”的游戲進行時,大家坐在椅子上,把兩只手放在背后,一個挨一個小心地互相傳遞,當鼓聲停止時,手絹就停止傳遞,由帶頭人猜手絹在誰手中,猜對了,就由被猜中的人表演一個節目,沒猜中就由猜測者表演節目。此游戲的快樂之處在于人與人之間的小心配合,和欣賞節目時的放松與開懷。
“你對你的鄰居滿意嗎?”的游戲進行時,小朋友們都坐在椅子上,只有一個人手拿一塊手絹,站在游戲者外繞行,并且問:“你對你的鄰居滿意嗎?”如果回答滿意,就繼續繞行問別人,如果回答:“不滿意”,就要問:“那你喜歡誰做你的鄰居呢?”新鄰居的名字一說出口,那個就鄰居就要立刻跟新鄰居互換位置。這時問的人要馬上去搶,可以把手里的手絹先投過去,只要手絹先碰到座位,他就算搶到了位子。然后由失去座位的人做帶頭的人,要是帶頭人沒搶到位子,游戲就繼續進行。此游戲的快樂之處在于:動作敏捷地互換座位,快速靈巧地用手帕占座位,問話與答話也能獲得愉快的感受,特別是問完一串的答案都一樣時,孩子們會開心地笑上一會兒……(我們約定好只是游戲,并不代表喜歡不喜歡鄰居。)
又如“擊鼓傳花”。游戲進行時,孩子們圍攏坐好,老師或一名幼兒擊鼓,孩子們依次傳遞準備好的花或手帕,鼓聲停,傳遞停止,花在誰的手中,由誰來表演節目。此游戲的樂趣在于擊鼓有快慢,擊得快要傳得快,擊得慢要慢慢傳,此時孩子們興奮、歡快,隨著鼓聲變慢,也會變得小心翼翼,其間配合默契,眼神與笑容中傳遞著快樂。
以上三種游戲交給孩子們玩會之后,我們會在餐前安靜活動時玩,也有時候在上完教育活動后,作為獎勵玩上一會;后來我發現在活動區時間孩子們會湊到一起,自己組織玩,玩了一次又一次,樂在其中。(如照片:游戲“傳手絹”)
幼兒教育隨筆5篇
1、魔力吸引
我帶小朋友到戶外練習整隊,有幾個小朋友走著走著卻停了下來,圍在一起,蹲在地上不知在看什么?任憑我叫喚,她們好象被魔力吸引住了,就是聽不見。我氣急了,心想:剛開學,連一個接著一個走都不會,還要練隊形、做操,一大堆事情要做,這些小朋友可倒好,還給我添亂。我急匆匆地跑過去,剛想叫他們,只聽見孩子們在私語:這是一條小蛇嗎?一鳴馬上糾正說:“不,這是一條蚯蚓”。正當他們議論時,看到我走過來,一鳴馬上拉著我說:“方老師,這是一條蚯蚓,蚯蚓是好的,你告訴小朋友好嗎?”被他這么一說,我突然想發作的脾氣卻緩了下來,看看在地上艱難挪動的蚯蚓,看著小朋友直帶著疑問的小臉我意識到:“這不正是一堂生動的作業課嗎?”于是,我把其他的小朋友也一同叫了過來。大家把蚯蚓
圍了個水泄不通。由于蚯蚓在水泥地上缺水,爬行的速度很慢,好象正尋找著濕潤的土地,我就借機告訴小朋友:“這是一條蚯蚓”。孩子們都自言自語地回答了一聲“噢”再也沒有了剛才的議論。我繼續說:“蚯蚓最喜歡住在潮濕的泥土里,可現在這里都是水泥地,它怎么鉆進去呢?我的話提醒了孩子們,孩子們說:“老師,你把它送回家吧!”
當我把這條無力的蚯蚓放入潮濕的泥土時,它像是渾身有了力氣,朝著軟軟的土里一點一點地鉆進去了。我趁機說:“這個辦法倒是簡單,可蚯蚓有自己的本領,只有靠自己努力得到的東西才是最好的呀”。孩子們點點頭,似乎似懂非懂,在觀察中,孩子們的問題也不斷提出來:“蚯蚓吃土嗎?它不吃飯嗎?”“它怎么跟蛇一樣是長的?”“蚯蚓是好的還是壞的?”“要是不小心被人踩斷了怎么辦?”在我與孩子們的一問一答中,孩子們流露出對老師的無限敬佩之情,好奇心獲得了滿足。
2、回歸大自然
憨態可掬的小蝌蚪也“住”進了我們班中的自然角。小朋友們可喜歡啦,常常不時地去觀察,嘰嘰喳喳地討論著它們的模樣與變化。經過了一段時間之后,小蝌蚪在小朋友們的驚喜聲中長出了兩條后腿,這著實讓孩子們高興了好幾天,“小蝌蚪變成了小青蛙了”!但幾天后,小青蛙開始變得不愛動彈。小朋友們不解地問:“老師,這是怎么回事呀?”于是,我告訴他們,青蛙愛吃活的昆蟲,不動的小蟲子或者米飯什么的,它都不愛吃。有的孩子聽了我的話之后,開始變得憂心忡忡,他們琢磨著怎樣才能使小青蛙變回原來的樣子。我告訴孩子們:“雖然你們對小青蛙很關心,喂它們吃的,又和它們說話,可是它們不習慣生活在這樣的環境里,它們喜歡在大自然中自由自在的生活。只有讓它們回到原來生活的地方,它們才會快樂,才會長得健壯。”有的小朋友聽了忙說:“那咱們快點把它們送回小河里去吧!”在一個晴朗的日子里,我和小朋友們一起外出散步,特意把小青蛙帶了去。在幼兒園北邊的小河旁,小朋友們將小青蛙輕輕地放到了岸邊說:“小青蛙,你走吧,我們把你送回了家,快去找你的朋友吧。”小青蛙像是聽懂了孩子們的話似的吃力地蹬著后腿,跳進了小河,慢慢地游向遠方。小青蛙自由了,回到了大自然的懷抱。望著它們遠去的影子,我的心也輕松了很多。
孩子們的心是純潔、善良的,在這么一件小事中,足以見到那顆顆可貴的同情心。熱愛生命,熱愛自然,親近自然,這正是我們老師所要向孩子教育的目的。
3、最佳寶寶
新學期剛開始,孩子們學習的積極性不高,上活動東張西望、亂說亂動,不能夠專心聽講。他們的舉動影響了課堂秩序,從而導致小朋友們對學過的知識不能夠準確掌握。我不想讓一個幼兒掉隊,就分別對他們進行了個別輔導,但效果并不理想。
今天我讓孩子們背一背前兩天學的兒歌《我家有幾口人》。我發現有一半多的幼兒能夠準確無誤地背誦兒歌,另外一小部分幼兒的背誦情況參差不齊,有的只會背誦幾句、有的是記不住兒歌的開頭,只要一提醒就會想起來,有的是記不清兒歌的前后順序。看到這種情況,我有些猶豫,重新背吧,會背的幼兒會沒有興趣,不背吧,還有的幼兒不會。就在我猶豫的時候,靜靜小朋友的話傳入了我的耳朵:”老師,雯雯不會背,我來教他吧。“這句話提醒了我,何不利用孩子們的好勝心……。于是我就對全體小朋友們說:”今天我要請小朋友們來當小老師,這個小老師要先到我這來背誦,過關的就可以去教不會的小朋友了。咱們看看哪個小老師當得好,哪個小朋友學得好,最后我們要評選出優秀教師和最佳寶寶。”
我的話音剛落,會背的小朋友爭先恐后的舉手,有的小朋友邊舉手,邊跑到了我的跟前,唯恐我叫不到他。我認真的檢查了他們的背誦情況。小老師當的認真,不會背的小朋友也加足了勁認真的學,也準備下次來當小老師。教室里呈現出濃厚的學習氛圍,不再出現打鬧的現象。快下課的時候,我和小朋友們一起評選出了“優秀教師“和“最佳寶寶”,并為他們頒發了獎品。為靜靜小朋友頒發了一個“最佳創意獎”的獎品。孩子們拿到了禮物,開心極了!
通過這件事,使我感悟到,孩子們的舉動也能使我們得到啟發,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在平時的工作中,要和孩子做朋友,走進他們的世界,放下架子,這樣孩子才敢和你說出自己的想法和知心話。
4、純真
班上調皮的孩子很多,其中屬于傳昊個子長得最高,個性最倔強。因此,也是我們老師的“頭疼”孩子。早上自由活動時,無意中聽到于傳昊特自豪地說:“我最厲害了!”陡然聽到這話,一時我也沒有多想。中午午休時,我又回想起他的話來,華華這孩子調皮,霸道,好勝。因為從小在農村奶奶家長大,被奶奶寵壞了,父母也管教不了,其父母的管教方式也過于粗暴,不聽話就打!是不是孩子產生了逆反心理呢?再說說他與小朋友的關系。只要他不欺負小朋友,就能很好地與他們相處,因為他很會玩。他說他最厲害,是因為他個高力氣大,一般孩子不敢惹他,這也助長了他的霸道。他欺負小朋友也無非是為了想要別人手中的玩具或別人擋了他想看的東西之類不順他意的事情。
其實,他也有他的優點,樂于幫助那些班上年紀小一些的小朋友,在老師的鼓勵下也能表現得很棒!再說他現在不是比以前進步了好多嗎?不再隨意的欺負小或許,他說他厲害也只是一個孩子一時無意識的童言。不過真的讓我不敢疏忽。很多的時候,我們總用成人的眼光看孩子,要求孩子,總覺得孩子太調皮,其實我們應該走進孩子的心里,細細地去讀懂他們!
5、幼小的心靈
發現放在講桌上的圖形不翼而飛了。是誰拿走了呢?我趁機和小朋友們說:“今天,我們班來了一位新同學(在課余時間我用橡皮泥捏的孫悟空)孫悟空可是有火眼金睛,他一眼就會認出是誰拿走的。”就在這時,銳銳那驚恐的目光使我猛然意識到,是他拿去了。如果此事處理不當,將會在孩子幼小的心靈上留下創傷,于是,我連忙用和藹的語氣說:"老師知道了,圖形寶寶是想到小朋友身上玩一玩。孫悟空,快把這個小朋友帶給我們看看吧。"我這么一講,大家的興趣來了,小朋友也跟著一齊喊起來。這時銳銳小朋友紅著臉說:"圖形是我太喜歡它了,就把它拿來了,老師還給你”。我說:"既然你這么喜歡它,老師送給你,你是個誠實的孩子,孫悟空一定愿意和你做朋友的。大家說行嗎?小朋友們都高興得拍著手說好!這時,我才松了一口氣!
教育隨筆:幼兒園孩子也厭學,家庭教育還得注意方法
孩提時代健康的心理對人的一生都將產生積極的作用。但記者從市廣濟醫院心身科了解到,我市出現心理問題的低齡兒童逐漸增多,究其原因在于家長不恰當的教育心態。
據了解,前來尋求心理治療的孩子大多集中在6-10歲之間,小的還在幼兒園,大的不過三四年級。這些孩子的心理問題主要表現為厭學、不合群。林林(化名)今年6歲,是幼兒園大班的孩子,每到周一她就會出現各種“狀況”,不是肚子痛就是頭疼,有時還會出現劇烈的嘔吐,家長帶著林林四處就醫但收效甚微,隨后到心理醫生處就診,心理醫生經過咨詢發現,林林患的是“心病”,這些癥狀都是為了逃避上幼兒園而產生的。而才10歲的舒舒(化名)癥狀更為嚴重,才二年級的小男孩卻有著非常強的統治欲望,自我評價很高,最崇拜的是希特勒,但因為行為乖僻,同學們都不喜歡和他交往,舒舒為此產生了強烈的厭學情緒。據中國心理評估專業委員會委員、市廣濟醫院主任醫師梅其一介紹,和以往相比,類似林林、舒舒的病例近年來有明顯增多趨勢,今年已經有近200個孩子在該院接受了心理咨詢等治療。
梅其一介紹說,家長缺乏良好的心態是形成孩子心理問題最根本的原因。來就診的孩子家長普遍存在兩大問題,首先是過度教育,即所謂“孩子動一動,家長跳一跳”,家長高度介入孩子的生活學習,使孩子失去自我嘗試、自我判斷的機會,適應環境的能力得不到鍛煉;其次是家長過度追求完美,“必須”、“應該”這樣那樣做,但社會現實本身并沒有“標準答案”,所以孩子常常在現實生活中碰壁、飽嘗挫敗感,不合群、厭學等心理問題就會產生。
心理專家對此也給出了“藥方”:家長在教育孩子過程中平和的心態很重要,首先應當教會孩子“從眾”,即在不壓抑孩子個性的前提下,首先要培養孩子的行為符合大多數人的行為規范,適應社會現實;其次要做到適當放手,這樣教育孩子才能使他們更好地適應現實環境,成為一個健康、快樂的人。
幼兒教育筆記2篇
幼兒教育筆記:老師,我們拉勾勾
我班的軒軒小朋友一星期沒來幼兒園上學了。平時她來的時候,總是在我身邊轉來轉去的,照著機會就跟我說話,一天到晚總有嘰嘰喳喳的聲音,這一不來,還真有點想她,小朋友們也特別的想念她。
這天早上華籽汐小朋友剛進班級門就說:“顧老師,今天軒軒要來幼兒園了!”“咦,你怎么知道的?”我欣喜若狂,“我在幼兒園門口碰到了她媽媽,她媽媽說的!”不一會兒,只聽到樓道里傳來了哇哇直哭的聲音,我隨聲音看去,哎呀,正是軒軒呢!軒軒媽媽向我反映:“她身體好多了,只是一周沒來幼兒園,又有些抗拒了!不想來幼兒園了!”簡短地交流以后,軒軒媽媽離開了教室,我立即走到她身邊注視著她,熱情地說:“呀,軒軒來了,你的病好了嗎?老師都想你了!”并請輕輕地在她臉上撫摸了一下。她一下子抬起了頭來,高興的答應了一聲,停止了哭聲,笑了。
第二天,早上進來軒軒情緒仍然有些不好,但媽媽走后,她就很開心了,在區角活動時,她正好在醫院里扮演護士,這是她最喜歡的活動,我順勢來到醫院要求護士給我掛水,邊掛水邊和軒軒聊起了天,并且兩人用拉勾勾的方式約定明天開開心心上幼兒園。接下來的幾天,軒軒的情緒一直比較高昂積極,再也沒有哭泣的現象。
孩子是敏感的,特別希望得到老師的關愛,就連一聲問候,也會使她們感到老師是喜歡他的。由此我想到,作為一名幼兒教師,應更加細心一些,不能忽視孩子的情感,要珍惜愛護她們天真的心靈。
幼兒教育隨筆:必要時,要學會冷落孩子
現在有的家長在孩子發脾氣時,馬上去哄他,結果孩子越鬧越兇。但你如果只管干你的事。注意不要看他,他會慢慢平靜下來,即使你只是瞥了他一眼,他也會受到鼓舞繼續鬧下去。這是最見效的方法。氣頭上的孩子,大人的說教、摟抱都不會奏效。只要你沉住氣,就是不理孩子。孩子最終會停止哭鬧。
也可以和他說:“你不哭了咱們再一起做游戲吧。”不要多說。如果孩子哭鬧的更厲害也不必介意。必要時把這話重復一次。
孩子不再發脾氣時,若無其事地歡迎孩子回來就行了,孩子不發脾氣時必須表揚他,但要注意說話方式。孩子發起氣時是為了引起你的注意,或是他心情不好。為此應教孩子用正確的方法獲得你的注意和表達他的沮喪情緒。示范給孩子正確的做法,告訴他你碰到困難時是怎么做的。不要冷落孩子,孩子表現時,更要關注他,給以表揚。
幼兒園繪本教學觀摩教研筆記
伴隨著威海入冬的第一場初雪,我們繪本教學觀摩教研也在四樓多媒體教室如火如荼地進行著……。盡管窗外凜冽的寒風肆虐、紛飛的雪花起舞,但絲毫不影響大家專注教學觀摩的情緒。此時二輕園教師與第二學區的拉手園的老師們,以飽滿的熱情共同學習了繪本教學的新方法。
首先為大家呈現的是叢麗靜老師的《屋檐下的臘八粥》,此情此景與現在的天氣境況不謀而合,不僅僅為孩子也為老師生動的講解了關于中國傳統文化的習俗。迎梅老師的《拉不開的門》故事在層層遞進中得到升華,充分調動了大家探索的欲望以及怎樣打開大門的積極性,在觀察中學會思索,原來事物還有另外一面。張琳老師的《沖鋒槍》緊緊抓住了中班幼兒的年齡段特點,在快樂教學中讓孩子體會到與人分享的快樂。張譯方老師的《青蛙鼓》結合了小班幼兒的特點,游戲與教學相結合,讓孩子們懂得在適當的場合應該用恰當的方式與人溝通交往。
付瑜老師的《小貝挖寶》將整個活動推向高潮,不僅僅是孩子,老師也被小貝執著的精神所吸引所感動,教師幽默詼諧的言談,孩子們積極踴躍的發言著實讓人為之感動。梁敏老師的《雞在晚上看不見》讓孩子們在觀察中體會到一些簡單的生活常識以及要改掉挑食的習慣。王雯老師的《我先,我先》通過圖文并茂的形式讓孩子感知一些行為習慣對他人的影響。整個活動孩子們伴隨著輕松歡快的音樂走場入場,在舒暢的音樂聲中翻閱書籍,這畫面,如癡如醉。
課程結束后,大家暢所欲言,第二學區的教師也為大家提出了很多寶貴的意見,由衷的感受到此次繪本觀摩教研如春風復蘇了大地,陽光消融了冰雪。我們堅信只要大家對繪本熱情持續下去,就會迎來二輕園繪本教育教學燦爛的明天。
1、多給幼兒一些機會
一次在投扔東西時,我要求幼兒每人只有三次機會,所以幼兒都非常的買力。歷歷在扔出物體兩次后就對自己有些失望了,我叫他扔第三次時他說;“老師,我不行呀,我不高興扔了。”我一聽后心想,歷歷在體育方面有些差勁,何不多給他一次機會,讓他對自己也有些信心呢。于是我說:“歷歷,我來問問大家,能不能多給你一次機會,讓你能投扔成功。”他聽后點點頭,我就征求了幼兒們的意見,小朋友們都同意他四次扔。歷歷聽見后就更加努力了,在扔第三次的時候幼兒們在一旁給他加油:“歷歷加油、歷歷加油”,孩子們的聲音鼓舞著歷歷,這次他站在起點上,使出全身的力氣扔出去。結果還差目的地一點點,我走上去拍拍歷歷的肩膀說:“你看,進步不少嗎,再來一次一定能成功。”歷歷也很有信心的點了點頭,到了第四次,歷歷吸收上幾次的經驗,一鼓作氣的把手了的物體投扔出去,這一次他總算成功了。
所以在平時的各種活動中,老師應該因人而異。對不同的幼兒要用不同的方法,才能使他們共同和諧的發展。
2.不要忽略幼兒的能力
在計算教學活動中,教師為了使幼兒能把操作材料完成好,往往都要反復告訴他們做時的要求,怎樣做最容易,怎樣做才能全做對。我也不例外。
有一天計算活動的操作材料是要求幼兒涂色,在畫好的圖案上涂色,△上涂紅色,☆上涂黃色,□上涂綠色,最后看看是什么東西,我耐心地向幼兒講解涂色的要求,還告訴他們怎樣做對的簡單方法。比如:用紅色把書上的三角形全部涂完,再接下去涂五角星的顏色。盡管我講的很詳細,簡單方法也告訴他們了,可全做對的小朋友只有一半,其他小朋友或多或少的錯了一兩個地方。我自己覺得很苦悶。第二天來園后,晨晨的媽媽對我說:“張老師,我們家晨晨昨天身體不舒服,所以沒有來,昨天有沒有什么要做的作業讓他補一下吧。”我說:“好的。”過了一會兒我讓晨晨做題目,告訴他什么地方涂什么顏色,然后就讓他做了。過了一會兒我走過去看看他,卻驚奇地發現,他把三角形的地方都點上了紅色點子,五角星上涂上了黃色點子,正方形上涂上了綠色點子,這樣涂色就不容易錯了,到最后他把圖完整的涂好,還告訴我圖上有哪些東西。
這件事讓我感觸很大,有些地方我們只追求結果,而忽略了過程這個重要的環節,有些時候要讓幼兒自己去探索、去發現。可能結果也有些不盡如意,但幼兒也在其中獲得了一些寶貴經驗,這比你老師強灌輸給他們的要好的多吧?
《幼兒園幼兒園聽課筆記40篇》:幼兒園幼兒園聽課筆記40篇第1部分 活動名稱:花手套 班級:小班 活動領域:美術 活動目標:1、讓幼兒嘗試滾畫2、對色彩感興趣,愿意參與活動3、能用合適的語言表達 活動過
《中班保育員教養筆記4篇》:中班保育員教養筆記4篇第1部分善于發現的眼睛 在每個班級里面,我們往往能看到這樣的孩子,一部分幼兒聽話懂事,也有一部分是調皮搗蛋的孩子,這明顯就是兩個截然不同的角色。因
《大班保育教養筆記簡短30篇》:大班保育教養筆記簡短30篇第1部分幼兒教育是啟蒙教育,也是人類奠基的教育,教師要運用智慧教育,合理的制訂內容和方式、方法,及時的給幼兒進行一定的鼓勵,讓孩子們樹立自信心,要讓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