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6-03來源:幼兒園學習網
這是幼兒園教育筆記《孩子,不能拿別人的東西》,是優秀的幼兒園教育筆記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教育筆記:孩子,不能拿別人的東西
案例背景:
值周中,雨雨與涵涵都是每天最晚的孩子,兩個人雖然不是同一個班級,但是已經非常的熟悉。
那天,涵涵手里拿著小玩具與小卡片在玩,突然之間哭了起來,并向我求救:“老師,雨雨搶我的玩具”,經這么一說,我的注意力集中在雨雨身上,并代表涵涵問:“你拿了涵涵的玩具,是什么呀”“是小飛龍”涵涵搶著說,雨雨聽我問,回答說:“我沒有了”,我奇怪了,為什么孩子說沒有了,于是追問:“你拿過沒有,你現在把它放到哪里去了”雨雨回答:“我丟了,我找不到了”,涵涵看不過去了,接著說:“東西還在他的口袋里”。我把事情調查到這里,我已經知道了事情的來龍去脈,憑著多年的教學經驗,估計問題出在雨雨身上,我看涵涵這么難受,憑著自己的力量是討不回來玩具了,于是,我幫助涵涵討:“雨雨,你找一找能把玩具找出來的,我給你一點時間”我等了一會兒,結果雨雨還是告訴我,沒有找到玩具,我第二次更加嚴肅地說:“你找找口袋,口袋里一定在,要不要我找呀”,隨即雨雨馬上拿出了搶來的玩具,原來有2個小玩具。事情是平息了,但是帶給我的是思考。
案例反思:
雨雨長得高高大大,涵涵長得矮矮小小,以上是以強欺小行為導致的搶玩具事件。雨雨以搶的方式把玩具占為己有,涵涵在保護不了自己玩具情況下,只有向老師求救,為此讓老師了解了雨雨的另外一面。
從老師介入后,大多數孩子會主動把玩具交還給對方,但是案例中又碰到孩子撒謊,由此推斷,孩子膽子大,很喜歡玩具,已經發生過類似的事情若干次了,所以對于老師的質問若無其事,心想蒙混過關。誰知老師一追到底,只能交出自己搶的戰利品了。
在孩子的日常交往中,孩子的交往問題普遍存在,如果老師忽略以上類似的搶玩具事件,或許會更加助長雨雨這樣的行為。在雨雨瞬間撒謊事件如果忽略教育,也許會有若干次更大的撒謊事件出現,所以作為老師,就是要抓住教育的瞬間、教育的點滴、教育的契機,隨時隨地對孩子進行教育。
案例措施:
1、 適時進行溝通教育
針對雨雨的行為,我把雨雨叫到旁邊對其進行了談心活動,提出了幾個問題:你認為你今天做的對嗎?錯在哪里?假如別人搶得玩具你的心情會怎么樣?你如果想要玩具怎么辦?你以后看到別人在搶玩具你會怎么做?通過孩子的回答,老師適時的補充教育,理清了孩子心中如何想要玩具的做法,同時告訴孩子如何正確與別人交往,做一個正直、人人喜歡的人。
2、 分享玩具,分享快樂
在與雨雨交談中,孩子提出了:我問涵涵要玩具,涵涵不肯怎么辦?我針對這個問題,對涵涵進行了“分享玩具,分享快樂”的教育,我跟涵涵說:你有這么多小玩具,雨雨很想要,他搶是不對,你可不可以跟好朋友一起分享呀!在我再三的教育下,涵涵終于把小玩具給了雨雨,雨雨高興的接過玩具,我馬上見縫插針對雨雨教育:這樣多好呀!搶不是解決問題的辦法,好玩具一起分享,多開心呀!
這樣的安排,目的告訴孩子要別人的玩具不是只有搶或者偷偷的拿才是解決的方法,更好的才是別人送給你的,這樣的玩具才是最珍貴的,不但代表著友誼,更多體驗的是快樂。
3、 聯系班級老師跟蹤教育
從雨雨的搶玩具表現讓我回想起前一天,雨雨曾跟我說:有東西忘在班級中,然后出來后,一直在吃糖。當時我沒有追究這件事情,現在兩件事件碰在一起,我就想到前一天他也是在撒謊。于是,我跟他們班老師取得聯系,把自己親身經過一五一十的向班級老師匯報,并要求老師跟其家長取得聯系,把孩子的不良行為抹殺在萌芽狀態。
教育隨筆:幼兒園孩子也厭學,家庭教育還得注意方法
孩提時代健康的心理對人的一生都將產生積極的作用。但記者從市廣濟醫院心身科了解到,我市出現心理問題的低齡兒童逐漸增多,究其原因在于家長不恰當的教育心態。
據了解,前來尋求心理治療的孩子大多集中在6-10歲之間,小的還在幼兒園,大的不過三四年級。這些孩子的心理問題主要表現為厭學、不合群。林林(化名)今年6歲,是幼兒園大班的孩子,每到周一她就會出現各種“狀況”,不是肚子痛就是頭疼,有時還會出現劇烈的嘔吐,家長帶著林林四處就醫但收效甚微,隨后到心理醫生處就診,心理醫生經過咨詢發現,林林患的是“心病”,這些癥狀都是為了逃避上幼兒園而產生的。而才10歲的舒舒(化名)癥狀更為嚴重,才二年級的小男孩卻有著非常強的統治欲望,自我評價很高,最崇拜的是希特勒,但因為行為乖僻,同學們都不喜歡和他交往,舒舒為此產生了強烈的厭學情緒。據中國心理評估專業委員會委員、市廣濟醫院主任醫師梅其一介紹,和以往相比,類似林林、舒舒的病例近年來有明顯增多趨勢,今年已經有近200個孩子在該院接受了心理咨詢等治療。
梅其一介紹說,家長缺乏良好的心態是形成孩子心理問題最根本的原因。來就診的孩子家長普遍存在兩大問題,首先是過度教育,即所謂“孩子動一動,家長跳一跳”,家長高度介入孩子的生活學習,使孩子失去自我嘗試、自我判斷的機會,適應環境的能力得不到鍛煉;其次是家長過度追求完美,“必須”、“應該”這樣那樣做,但社會現實本身并沒有“標準答案”,所以孩子常常在現實生活中碰壁、飽嘗挫敗感,不合群、厭學等心理問題就會產生。
心理專家對此也給出了“藥方”:家長在教育孩子過程中平和的心態很重要,首先應當教會孩子“從眾”,即在不壓抑孩子個性的前提下,首先要培養孩子的行為符合大多數人的行為規范,適應社會現實;其次要做到適當放手,這樣教育孩子才能使他們更好地適應現實環境,成為一個健康、快樂的人。
教育筆記:哼,你敢拿小朋友我的東西!!!
今天的第二個活動是音樂課,開始的時候哲哲學的挺認真的,在大家一起唱歌的時候,他的聲音唱得很響亮,老師還表揚了他。下面的活動老師請小朋友分角色演唱,他開始開小差了,小手一直在桌子下面動來動去,老師提醒了幾次,還是這樣。等到下了課,我走過去,想要看看他究竟在玩什么,坐在他旁邊的李欣怡動作很快地拿出了一個小汽車給我。這時的哲哲急了:“這是我的,還給我。”“先放在老師這兒。”“不行,老師不能拿小朋友的東西的。”“誰叫你上課的時候就玩,而且,小朋友不能從家里帶東西來的。”我把小汽車放到了我的桌子上。“哼,你敢拿小朋友我的東西!!!”我好大的驚訝,同時也被他的語氣給弄得哭笑不得,“哼,我明天不來了。”他的小臉紅紅的,小嘴翹起。
每次學習新的知識,哲哲總是很投入的,學得也很認真,因而他的領悟力較強,無可非議他是個聰明的孩子。但是他一學會,就喜歡做小動作。而老師一收他的玩具,他的小嘴里蹦出來的話真是脫口而出,而且這幾句話根本就不是這個年段孩子說的話,所以我在開始聽到的時候,感覺很好笑,包括小朋友聽到了也都哈哈地笑起來。也許就是我們的笑聲,仿佛就是在縱容他,他有些得意,接下去又重復了這幾句話,直到看到老師的臉變了樣,沒了笑容,他才開始收斂起來。
哲哲小朋友是家中的獨生子女,出生以來萬千寵愛集于一身。當一個可愛的寶寶降生到家庭里時,父母及其爺爺奶奶等視其為掌上明珠,長輩們高興的心情無以言表,長輩抱著“孩子是寶”的觀念,十分寵愛自己的孩子,一切事情為其代勞,對孩子呵護有佳,在家中對孩子的行為不加限制,哪怕孩子有任性行為,長輩們都會給予一定的妥協,這樣就強化了孩子任性意識。
哲哲是個聰明的孩子,他很會看老師的臉色做事,因而當他的幾句話,老師笑了,他越發得意,但當他發現情況不對時,馬上調整了自己說話的腔勢。哲哲平時的動手能力較弱,而嘴巴很會說話,我發現,這與他的家庭教育有很大的關系,家里媽媽、外婆兩個人不分白天黑夜的照顧他,該他做的事情都幫他做了,所以小手的能力較差,但他的強項是說話,不管什么話他都要學,而且學的很快,學了馬上用起來。因而,老師、家長在他的面前說話更應該留意,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給孩子一個良好的榜樣。
教育筆記:孩子,不能拿別人的東西
案例背景:
值周中,雨雨與涵涵都是每天最晚的孩子,兩個人雖然不是同一個班級,但是已經非常的熟悉。
那天,涵涵手里拿著小玩具與小卡片在玩,突然之間哭了起來,并向我求救:“老師,雨雨搶我的玩具”,經這么一說,我的注意力集中在雨雨身上,并代表涵涵問:“你拿了涵涵的玩具,是什么呀”“是小飛龍”涵涵搶著說,雨雨聽我問,回答說:“我沒有了”,我奇怪了,為什么孩子說沒有了,于是追問:“你拿過沒有,你現在把它放到哪里去了”雨雨回答:“我丟了,我找不到了”,涵涵看不過去了,接著說:“東西還在他的口袋里”。我把事情調查到這里,我已經知道了事情的來龍去脈,憑著多年的教學經驗,估計問題出在雨雨身上,我看涵涵這么難受,憑著自己的力量是討不回來玩具了,于是,我幫助涵涵討:“雨雨,你找一找能把玩具找出來的,我給你一點時間”我等了一會兒,結果雨雨還是告訴我,沒有找到玩具,我第二次更加嚴肅地說:“你找找口袋,口袋里一定在,要不要我找呀”,隨即雨雨馬上拿出了搶來的玩具,原來有2個小玩具。事情是平息了,但是帶給我的是思考。
案例反思:
雨雨長得高高大大,涵涵長得矮矮小小,以上是以強欺小行為導致的搶玩具事件。雨雨以搶的方式把玩具占為己有,涵涵在保護不了自己玩具情況下,只有向老師求救,為此讓老師了解了雨雨的另外一面。
從老師介入后,大多數孩子會主動把玩具交還給對方,但是案例中又碰到孩子撒謊,由此推斷,孩子膽子大,很喜歡玩具,已經發生過類似的事情若干次了,所以對于老師的質問若無其事,心想蒙混過關。誰知老師一追到底,只能交出自己搶的戰利品了。
在孩子的日常交往中,孩子的交往問題普遍存在,如果老師忽略以上類似的搶玩具事件,或許會更加助長雨雨這樣的行為。在雨雨瞬間撒謊事件如果忽略教育,也許會有若干次更大的撒謊事件出現,所以作為老師,就是要抓住教育的瞬間、教育的點滴、教育的契機,隨時隨地對孩子進行教育。
案例措施:
1、 適時進行溝通教育
針對雨雨的行為,我把雨雨叫到旁邊對其進行了談心活動,提出了幾個問題:你認為你今天做的對嗎?錯在哪里?假如別人搶得玩具你的心情會怎么樣?你如果想要玩具怎么辦?你以后看到別人在搶玩具你會怎么做?通過孩子的回答,老師適時的補充教育,理清了孩子心中如何想要玩具的做法,同時告訴孩子如何正確與別人交往,做一個正直、人人喜歡的人。
2、 分享玩具,分享快樂
在與雨雨交談中,孩子提出了:我問涵涵要玩具,涵涵不肯怎么辦?我針對這個問題,對涵涵進行了“分享玩具,分享快樂”的教育,我跟涵涵說:你有這么多小玩具,雨雨很想要,他搶是不對,你可不可以跟好朋友一起分享呀!在我再三的教育下,涵涵終于把小玩具給了雨雨,雨雨高興的接過玩具,我馬上見縫插針對雨雨教育:這樣多好呀!搶不是解決問題的辦法,好玩具一起分享,多開心呀!
這樣的安排,目的告訴孩子要別人的玩具不是只有搶或者偷偷的拿才是解決的方法,更好的才是別人送給你的,這樣的玩具才是最珍貴的,不但代表著友誼,更多體驗的是快樂。
3、 聯系班級老師跟蹤教育
從雨雨的搶玩具表現讓我回想起前一天,雨雨曾跟我說:有東西忘在班級中,然后出來后,一直在吃糖。當時我沒有追究這件事情,現在兩件事件碰在一起,我就想到前一天他也是在撒謊。于是,我跟他們班老師取得聯系,把自己親身經過一五一十的向班級老師匯報,并要求老師跟其家長取得聯系,把孩子的不良行為抹殺在萌芽狀態。
教育筆記:給孩子機會,孩子能做好的
幾年沒帶班的我這個學期又重新踏上了帶班的旅程。我們班是英語實驗班,大部分孩子是上學期中班轉過來孩子,還有一小部分新生。孩子們到了一個新環境異常興奮,甚至有些躁動。所以一開學我們班的常規比較差,其他方面的表現都不是很好。這可把我急壞了。和孩子們講道理、制止孩子們不對的行為……這些都得不到很好的效果。有一天我突發靈感,對其中一名平時表現不太好的孩子進行一番鼓勵:“你們看,他現在做得多端正啊,老師相信他以后可以表現得更好的!”沒想到這個孩子當時就做得直直的,后來其他方面的表現都有了一定的進步。我將這個方法用到了很多孩子身上。有些孩子吃飯慢、拖拖拉拉,我就會在全班面前表揚鼓勵他,給他以信心,孩子吃飯也就逐漸吃得好了。有些孩子回家總愛玩電腦游戲,我就會給孩子機會,相信他今后可以不再玩電腦,果真家長打來電話說孩子不再沉迷于電腦了。春季的氣溫低,總是陰雨綿綿的天氣,很多孩子早上起不來,我就給全班孩子打氣:“孩子們,從明天起我們來比賽,看哪些小朋友早上能早早起來上幼兒園,我相信每個孩子都是最能干的!”從那以后,遲到的孩子越來越少了。現在我們班的常規在一天天的變好,孩子們的表現也在一點點進步,真讓人欣慰。
是啊,每個人都需要機會,何況是孩子呢?孩子小,容易出現小錯誤,我們應該孩子機會,相信孩子可以做好,讓他們更加茁壯成長!
教育筆記:老師,要畫完的,對不對!
這次的美術活動是讓孩子們涂長頸鹿和小樹,這對于已經是中班的孩子來說,這不是件困難的事情。可對于我們班的一個孩子來說,他的情況讓我感到好奇。他就是我們班的——涵涵小朋友。
每做一件事情時他總會在我旁邊,一個問題問上無數遍,才罷休。哈哈,這次的美術游戲他也不例外了。拿到了紙張的孩子們都子那安安靜靜、仔仔細細的在那涂起了顏色。不一會兒,涵涵他拿這張涂了一點點的紙給我看了:“老師,我涂好了”說著就把紙塞給了我,我一看涵涵只涂了幾片葉子就拿上來給我看了,第一次,我讓涵涵畫完了再給我看。等過了不久,涵涵又舉著他的畫來到了我面前:“老師,是不是都要畫完的啊!”我對這他點點頭,告訴他畫完了給我看看。他鄭重的點了點頭,開始我以為他真的知道了,可到后來我才知道我錯了,他還是在一如既往的跑過來,把那張沒畫完的紙一起帶給我看看,并問著同一個問題——老師要畫完的對不對!這樣來來回回,他等到大多數小朋友都畫完了,他還沒有畫完。其實涵涵畫的畫并不是畫的不好,只是他在那一味的跑上來問同一個問題,浪費了很多可以畫完的時間。
這次我等到了他畫完了給我看,我說:“涵涵畫的很漂亮啊!就是有點點慢了。涵涵你能告訴我你知道圖要畫完了給老師的,你怎么總是沒畫完就給我了呀!”他低著頭輕輕的說:“我看到有小朋友把畫拿上來了,我急,我也就把畫拿給你看了。”我摸摸他的頭告訴他以后不用管別人畫的快不快,只要你畫完了交給我看看,就好了,你今天速度畫的慢了,老師等你,不用再著急的,知道嗎?涵涵點了點頭,下去了。
教育筆記:多點耐心,多點堅決,少點任性
現在的孩子大多數都是獨生子女,是家里的寶貝,含在嘴里怕化了,往往是好幾個大人圍著一個孩子轉。往往對孩子更是有求必應。在超市、商場里,我們不難看到這樣的場面:
孩子拉著大人的衣襟,嘴里不斷地說:“給我買這個玩具吧,我要買嘛!不買,我就不和你玩了,不理你了。”在孩子無休止的糾纏下,大人最終只好無奈的答應:“好好,買,行了吧?”孩子破涕為笑。
當孩子達不到自己的要求時就又哭又鬧,有的家長感到無奈,只得依從;還有的家長采取強硬的措施,置之不理或強烈批評。這些措施久而久之就會形成孩子的任性行為,將會對個人的身心健康成長產生嚴重影響。因此,當孩子提出不合理的要求時,應采取正面的方式,和孩子講道理,如給孩子講清楚這樣做不對,為什么不對,應該怎么做才是對的。從而幫助孩子提高辨別是非的能力。這樣孩子才能逐漸形成清晰的是非觀念,采取正確的行為。通過寒假時間我學習了有關書籍,我覺得可以采取以下方法,來解決幼兒的任性。
第一,事先說明法。在已經掌握孩子的任性行為規律后,可事先和孩子講清楚,“約法三章”,提早預防孩子的任性行為的發生。如帶孩子到朋友家玩,就要先和孩子講好 :“到了阿姨家,不能沒有禮貌的到處亂跑,吵到阿姨。否則就不帶你去。”
第二,磨練法。有的時候,孩子被家長慣壞了,連穿衣服、穿鞋子都要父母幫助,當孩子遇到困難時,不要立刻趕去幫忙,可以采取暫時不管,給孩子提供磨煉的機會,讓孩子自己去想辦法處理解決難題、克服困難,從而鍛煉孩子的自己動手能力、獨立思考能力,增強孩子的意志和獨立意識,發展良好品質,養成樂于助人、關心他人的好習慣。
第三,置之不理法。當孩子提出不合理的要求時,若不滿足,孩子會哭鬧不止,任性撒潑,以達到讓父母“投降”的目的。這時可對其置之不理,不要急著去哄他、安慰他讓孩子“盡情”哭鬧,當他明白這樣不管用時,在給與及時的說服教育。
第四,轉移注意法。當孩子任性起來,非要這個那個,可以設法把他的注意點轉移到其他事物上,從而忘記那些不合理的要求。如帶孩子逛超市時,孩子非吵著買一個玩具娃娃,但是家里已經有很多玩具娃娃,這時就可以說:“那邊還有跟好玩的,我們去那邊看看。”把孩子引開然后再和他講道理,但是這需要一些時間和耐心。
第五,反向激勵法。根據孩子的年齡特征,利用孩子的好勝心理,可激發他們的自信心去克服任性,如孩子生病了非常害怕吃藥,說藥太苦了。這時可以說:“你不是最喜歡警察叔叔嗎?警察叔叔最勇敢了,連壞人都不怕,吃藥更不怕了。那你能做到和警察叔叔一樣勇敢嗎?”
第六,態度堅決法。一旦說:“不”,就要堅持到底。家長的言行直接影響著孩子的選擇。若是對孩子妥協,就要為此付出代價,縱容了孩子動輒就以哭鬧進行要挾的壞脾氣。因此,要避免在公共場所發生親子之間的沖突,家長應態度堅決。
總之,對孩子的任性行為耐心疏導,不可時而放松,時而抓緊,憑自己的沖動情緒來對待。家長對孩子提出的要求可以讓孩子接受,并有信心的做到。當孩子感到家長的態度是堅決的,孩子的那種“我為主”、“滿足我”、“我想要”的自我中心想法會慢慢消失并伴之以良好的教育。孩子是家長的寶貝為了孩子更加健康的成長,我們一起耐心對待幼兒的無理取鬧,減少幼兒的任性,我們一起加油!
這次的美術活動是讓孩子們涂長頸鹿和小樹,這對于已經是中班的孩子來說,這不是件困難的事情。可對于我們班的一個孩子來說,他的情況讓我感到好奇。他就是我們班的——涵涵小朋友。
每做一件事情時他總會在我旁邊,一個問題問上無數遍,才罷休。哈哈,這次的美術游戲他也不例外了。拿到了紙張的孩子們都子那安安靜靜、仔仔細細的在那涂起了顏色。不一會兒,涵涵他拿這張涂了一點點的紙給我看了:“老師,我涂好了”說著就把紙塞給了我,我一看涵涵只涂了幾片葉子就拿上來給我看了,第一次,我讓涵涵畫完了再給我看。等過了不久,涵涵又舉著他的畫來到了我面前:“老師,是不是都要畫完的啊!”我對這他點點頭,告訴他畫完了給我看看。他鄭重的點了點頭,開始我以為他真的知道了,可到后來我才知道我錯了,他還是在一如既往的跑過來,把那張沒畫完的紙一起帶給我看看,并問著同一個問題——老師要畫完的對不對!這樣來來回回,他等到大多數小朋友都畫完了,他還沒有畫完。其實涵涵畫的畫并不是畫的不好,只是他在那一味的跑上來問同一個問題,浪費了很多可以畫完的時間。
這次我等到了他畫完了給我看,我說:“涵涵畫的很漂亮啊!就是有點點慢了。涵涵你能告訴我你知道圖要畫完了給老師的,你怎么總是沒畫完就給我了呀!”他低著頭輕輕的說:“我看到有小朋友把畫拿上來了,我急,我也就把畫拿給你看了。”我摸摸他的頭告訴他以后不用管別人畫的快不快,只要你畫完了交給我看看,就好了,你今天速度畫的慢了,老師等你,不用再著急的,知道嗎?涵涵點了點頭,下去了。
《小班教育筆記3篇》:小班教育筆記第1篇 在幼兒園這個大家庭中,每一個孩子都有權利與身邊的小伙伴交朋友。但有時,你會發現一些性格內向、不擅于交朋友的孩子常常會被身邊的小伙伴忽視,那么作為
《小班下學期教育筆記200篇》:小班下學期教育筆記第1篇 小班教育筆記大全(二十一): 走進每個孩子的心靈 今日,我和往常一樣懷著一份好心境走近了教室,準備開始著一天的工作。看見蔣涵鈺一臉苦惱地坐
《幼兒園閱讀聽課筆記40篇》:幼兒園閱讀聽課筆記40篇第1部分1、導入活動:師:小點心師傅坐好了嗎?小手洗干凈了嗎?放在膝蓋上藏好.2、看一看:師:桌上有什么?(餅干)(1)師拿一塊圓餅干:它是什么形狀?(圓圓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