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6-03來源:幼兒園學習網
這是幼兒園下學期教育筆記《切忌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的孩子》,是優秀的幼兒園教育筆記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教育筆記:切忌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的孩子
藝術坊活動內容是制作向日葵作品,第一課時先要在圓圓的草甸子上用顏料刷上圖案,第二課時是裁剪花瓣并裝訂到草甸子上。
孩子們開始選擇不同顏色的顏料刷甸子,YY拿著筆先蘸了黃色,刷在中間圓心處當“花心”,接下來選擇了橙色小心的沿著圓心一圈圈往外刷,最后選擇了紅色刷在草甸子的最外側。
甸子的一面刷完后,聽到老師說另一面也要刷,但是可以刷不同的圖案時,YY想了想,選擇了紅色畫“花心”,再用紫色沿著“花心”向外發射畫了三條曲線,因為顏色很淺,她又小心的描了幾筆,看顏色變深以后,才用白色畫了外圈,整個形狀有點像大風車的感覺。
兩面的圖案都畫好后,YY小心的捧著甸子,將它放到了報紙上,然后一邊看著自己的甸子一邊輕輕的對旁邊的同伴說:“我畫了兩面不一樣的花紋,你覺得好看嗎?”
首先,從YY的作品來看,她關注到了兩面甸子上不同圖案的運用,第一面選擇了同心圓的畫法,雖然比較簡單,但是顏色用了相近色的漸變;第二面她畫出了大風車的形狀,這兩次的圖案繪畫能發現YY比以前的操作多了一些自己的想法,并且樂意通過畫筆表現出來。
其次,從YY的操作來看,她繪畫時的小心翼翼,從淺到深的描畫,都說明她很在意自己的作品。
再次,從YY與同伴的交流來看,她有了主動與他人交談的意識,也希望與大家分享自己的想法,渴望得到他人的肯定。
結合這次的案例,讓我想起了網絡研修第二單元中胡亞萍老師在“《指南》社會領域的理解與實踐”課堂上講到的“尊重幼兒發展的個體差異”中的一段話“既要準確把握幼兒發展的階段性特征,又要充分尊重幼兒發展連續性進程上的個體差異,支持和引導每個幼兒從原有水平向更高水平發展,按照自身的方式和速度到達《指南》呈現的發展‘階梯’,切忌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的孩子。”理解、接納孩子的個體差異,再給予相適應的引導教育,這才是因材施教,有針對有目的的教育。
教育筆記:耐心教育孩子
今天早上孩子們戶外活動結束后,在回教室的路上,有一位幼兒不小心溜倒了,堯堯看見,馬上來了精神,他不是去拉他,而是趁勢也滑了下去,后面一些孩子也學樣倒下去,使得最下面的小朋友哇哇大叫,我連忙過去把孩子們一個一個拉起來。剛回活動室,超超小朋友拿出自己的小人書在看,堯堯也很喜歡看書,他拿起書翻翻這兒翻翻那兒,嘩啦!把書給撕壞了,超超馬上報告老師:“宋老師!堯堯把我的書撕壞了。”他一臉的無辜地話,“不是啊!我翻翻它就壞了。真的把我氣壞了,我剛要發火,可轉念又一想:堯堯是我班一個聰明可愛又調皮好動的孩子。平時的他,臉上一直是笑嘻嘻的,而在他感興趣的活動中都是一臉的專注,有時很可愛,但是有時也會很調皮。如果老師批評他,他就會一聲不吭,或者趕忙道歉。但過不了多久,他多動的毛病又要犯了,喜歡動別的孩子,有時甚至來點惡作劇,搞點小破壞,經常有小朋友告狀。每個孩子都是一塊玉,一塊未經雕琢沒有成型的玉。在他幼小的時候,如果我們的正確引導,加上有效的教育,那么他就會閃閃發光。我們老師要以愛、耐心來關注幼兒,了解他的內心尊重他的個性,用寬容的心來對待孩子,相信只要我們努力,堅持,只要我們家園配合,每個孩子都是好孩子。
于是我輕輕的把堯堯叫到我身邊耐心的教育起了孩子........
教育筆記:一把鑰匙開一把鎖
磊磊是個聰明的小朋友,但是吃飯習慣很差,不僅很挑食,而且還很懶,不肯動手自己吃,每天總是需要很多很多次提醒或者喂給他吃,很晚才吃完,很傷我們的腦筋。
有一次我便留心觀察找出答案。我發現當其他小朋友都在吃飯的時候他總是在發呆,或者左顧右盼,換句話說吃飯的時候注意力不夠集中。于是我便想了一個辦法,跟好朋友比賽。剛開始他還很有興趣,但是兩分鐘過后他的注意力就轉移了,注意力不在吃飯上,而是注意力放在了競爭對手上,一直說話,“我吃的很快的,你吃的很慢?!薄拔彝肜锏谋饶闵佟保@樣一來,這個辦法就沒用了。接著我便一直在他旁邊鼓勵他:“吃很大很大的一口,兩口就能吃完了”還做了一個很大的手勢,結果,他卻接著我的話說“我爸爸捉到了一個很大的螃蟹……”這樣這個方法也失效了。最后我想了一個辦法,數數,我來數數他來吃,這樣,他很快就吃完了。
每個幼兒都有不同的個性,對其他幼兒有用的方法對顧磊就未能起效,越是與他交談越是激起他的交談欲,對于顧磊這樣的性格,要明確的告訴他怎么做,間接啟發的方法反而分散了他的注意力。幫助他培養起正確的飲食習慣首先要幫助他集中注意力,積極與家長合作,盡量減少在他就餐時分散他的注意力,可以適當的輔助給予紅蘋果的方式進行鼓勵幫助他養成良好的習慣。
教育筆記:切忌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的孩子
藝術坊活動內容是制作向日葵作品,第一課時先要在圓圓的草甸子上用顏料刷上圖案,第二課時是裁剪花瓣并裝訂到草甸子上。
孩子們開始選擇不同顏色的顏料刷甸子,YY拿著筆先蘸了黃色,刷在中間圓心處當“花心”,接下來選擇了橙色小心的沿著圓心一圈圈往外刷,最后選擇了紅色刷在草甸子的最外側。
甸子的一面刷完后,聽到老師說另一面也要刷,但是可以刷不同的圖案時,YY想了想,選擇了紅色畫“花心”,再用紫色沿著“花心”向外發射畫了三條曲線,因為顏色很淺,她又小心的描了幾筆,看顏色變深以后,才用白色畫了外圈,整個形狀有點像大風車的感覺。
兩面的圖案都畫好后,YY小心的捧著甸子,將它放到了報紙上,然后一邊看著自己的甸子一邊輕輕的對旁邊的同伴說:“我畫了兩面不一樣的花紋,你覺得好看嗎?”
首先,從YY的作品來看,她關注到了兩面甸子上不同圖案的運用,第一面選擇了同心圓的畫法,雖然比較簡單,但是顏色用了相近色的漸變;第二面她畫出了大風車的形狀,這兩次的圖案繪畫能發現YY比以前的操作多了一些自己的想法,并且樂意通過畫筆表現出來。
其次,從YY的操作來看,她繪畫時的小心翼翼,從淺到深的描畫,都說明她很在意自己的作品。
再次,從YY與同伴的交流來看,她有了主動與他人交談的意識,也希望與大家分享自己的想法,渴望得到他人的肯定。
結合這次的案例,讓我想起了網絡研修第二單元中胡亞萍老師在“《指南》社會領域的理解與實踐”課堂上講到的“尊重幼兒發展的個體差異”中的一段話“既要準確把握幼兒發展的階段性特征,又要充分尊重幼兒發展連續性進程上的個體差異,支持和引導每個幼兒從原有水平向更高水平發展,按照自身的方式和速度到達《指南》呈現的發展‘階梯’,切忌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的孩子?!崩斫?、接納孩子的個體差異,再給予相適應的引導教育,這才是因材施教,有針對有目的的教育。
教育筆記:愛睡覺的孩子
超超是個愛睡覺的孩子。自孩子入園以來,無論哪一個下午,超超這個孩子必趴在桌上睡一覺。特別是冬天,天氣冷,孩子睡著了會感冒,我只好讓他起來站一站,但他站著也是晃來晃去。
為了這件事,我曾有過不少的設想,孩子為什么能睡覺?是老師上課時不能引起孩子興趣,導致孩子睡覺?還是孩子晚上睡覺太晚,而導致孩子打盹呢?
通過和家長的溝通,事情終于明了:原來超超就是個覺特多的孩子,在家看著電視或玩著電腦,照常睡著,晚上早早的睡也是如此,家長說拿他也沒辦法。
孩子覺多,對于病理來說雖然沒有什么大礙,但這樣會養成孩子的不良習慣,影響孩子的正常學習。針對這一情況,每到下午的時候,我就安排一下動手活動或者室外的小游戲,讓孩子們既動手動腦,又讓孩子們全體參與,(也讓家長想一些好方法引起孩子興趣)
通過一段時間的活動,睡覺的、有點兒調皮的孩子都能安靜的、積極地參與到活動之中。
教育筆記:切忌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的孩子
藝術坊活動內容是制作向日葵作品,第一課時先要在圓圓的草甸子上用顏料刷上圖案,第二課時是裁剪花瓣并裝訂到草甸子上。
孩子們開始選擇不同顏色的顏料刷甸子,YY拿著筆先蘸了黃色,刷在中間圓心處當“花心”,接下來選擇了橙色小心的沿著圓心一圈圈往外刷,最后選擇了紅色刷在草甸子的最外側。
甸子的一面刷完后,聽到老師說另一面也要刷,但是可以刷不同的圖案時,YY想了想,選擇了紅色畫“花心”,再用紫色沿著“花心”向外發射畫了三條曲線,因為顏色很淺,她又小心的描了幾筆,看顏色變深以后,才用白色畫了外圈,整個形狀有點像大風車的感覺。
兩面的圖案都畫好后,YY小心的捧著甸子,將它放到了報紙上,然后一邊看著自己的甸子一邊輕輕的對旁邊的同伴說:“我畫了兩面不一樣的花紋,你覺得好看嗎?”
首先,從YY的作品來看,她關注到了兩面甸子上不同圖案的運用,第一面選擇了同心圓的畫法,雖然比較簡單,但是顏色用了相近色的漸變;第二面她畫出了大風車的形狀,這兩次的圖案繪畫能發現YY比以前的操作多了一些自己的想法,并且樂意通過畫筆表現出來。
其次,從YY的操作來看,她繪畫時的小心翼翼,從淺到深的描畫,都說明她很在意自己的作品。
再次,從YY與同伴的交流來看,她有了主動與他人交談的意識,也希望與大家分享自己的想法,渴望得到他人的肯定。
結合這次的案例,讓我想起了網絡研修第二單元中胡亞萍老師在“《指南》社會領域的理解與實踐”課堂上講到的“尊重幼兒發展的個體差異”中的一段話“既要準確把握幼兒發展的階段性特征,又要充分尊重幼兒發展連續性進程上的個體差異,支持和引導每個幼兒從原有水平向更高水平發展,按照自身的方式和速度到達《指南》呈現的發展‘階梯’,切忌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的孩子?!崩斫?、接納孩子的個體差異,再給予相適應的引導教育,這才是因材施教,有針對有目的的教育。
教育筆記:換種教育孩子的方式
隨著孩子的年齡增長,他們的睡眠時間也隨之減少了。每天中午午睡總有幾個孩子躺在小床上翻來覆去睡不著,下午活動時他們精神明顯不足、精力不充沛,而且只要值班老師稍不留神,就會給這些不睡覺的孩子提供可乘之機。他們會打擾旁邊的小朋友,從而會擴大他們的陣容。經常我會告訴他們:“小班的弟弟妹妹都睡了,你們是他們的榜樣,他們要向你們學習的,所以你們快睡覺吧!”剛升入大班時,他們還有這種自豪感,可是時間一久,這一招就失效了。
這天中午孩子們躺下后,以秀秀為首的小搗蛋又要開始和我做午睡斗爭了,秀秀和小宇作為班級里不睡覺的典型代表,真可謂是我們班午睡的風向標。他倆睡了,其他小朋友都睡得很香,他倆不睡覺其他小朋友也跟著不睡覺。這時我悄悄地走過去提醒他倆穿好衣服到對面的小班看看他們的午睡情況。他們看到小班的弟弟妹妹在被窩里睡得特別香,感覺很不好意思,回到教室后很快就睡著了。
大班的幼兒的自尊和自強意識已經達到了一個比較敏感的時期,他們的社會情感有了一個很大的提升,其實孩子的潛意識里都有要好好睡覺、好好表現、爭當好寶寶的概念,通過跟小班弟弟妹妹的對比讓他們的自尊意識得到了強烈的沖擊。所以教育的過程中不僅要表揚為主,同時也要通過對比觀察等方法讓幼兒對自身有一個清醒的定位和認識,只有這樣才能更好的教育幼兒。
教育隨筆:把快樂的美術游戲還給孩子
畫畫是孩子的天性,而兒童的世界是純真的,天馬行空的,更多的是依靠直覺和豐富的想象力來繪畫,而教孩子畫畫很難,要不要范畫、要不要示范,范畫用多少、示范到哪一步,教得不恰當,孩子們則畫得千篇一律,沒有了想象力,或者不敢大膽畫,畏畏縮縮,根本失去了快樂畫畫的樂趣。
還記得中班時,班上一大半的孩子都不敢下筆畫畫,經常提筆發呆,一次活動下來,一張紙上還是白白的,水彩筆也干了。即使畫了畫的孩子,有很多的作品畫面的布局不太合理,顏色搭配不協調。班上真正享受畫畫的孩子,掰著手指頭我也數得出來,大部分的孩子在畫畫的過程中并不快樂,我經常聽到孩子對我說他不會畫。因此,我改變自己的教學方法,在區域游戲中,循序漸進地提高孩子畫畫水平。在組織孩子們畫《好朋友的臉》時,我使用了在大圓上添畫的形式,降低孩子的繪畫難度,孩子們只要添畫眼睛、鼻子、嘴巴等五官,再畫上好朋友的發型就能完成作品。開始時,孩子們討論了好朋友的長相、發型等特點,在七嘴八舌的自由討論中,孩子們眉開眼笑,滔滔不絕。奧博說:“我的好朋友是恬恬,她的臉圓圓的、皮膚白白的,有兩個小辮子。”,小穎說:“我的好朋友是茅茅,他的皮膚黑黑的,眼睛大大的,頭發硬硬的,他笑起來甜甜的。”,當我說我要畫我的好朋友,請他們觀察是班上的誰的時候,所有的孩子都目不轉睛地看著我畫,最后揭示是諾諾,孩子們都露出了會心的微笑。畫畫并不是為了畫而畫,給孩子們營造美的氛圍后,他們快樂極了,便自然而然地投入到繪畫活動中了。
到了大班,根據繪本《變色鳥》我開展了一次自由線描畫游戲。我使用了情境導入的教學策略,我扮演白鳥媽媽,講述了鳥媽媽吃不同的果子后,羽毛變色的故事。孩子們在我的帶領下,開始玩“吃果子變色”的游戲,我的范畫示范就變成這樣,鳥媽媽吃了紅果子,白白的羽毛上就出現了紅色的花紋,吃了黃果子就出現黃色的花紋。通過變色游戲,孩子們用水彩筆在鳥寶寶白白的羽毛上畫下了許多形狀、顏色各異的花紋裝飾。孩子們的作品五彩紛呈,孩子們畫好了就來問我:“媽媽,你看我的羽毛美嗎?”“美!”,在嘰嘰喳喳的問答后,孩子們心滿意足地交來一只又一只的變色鳥,想象力和創造力在潛移默化中得到了提升。孩子們繪畫的效果變得好多了,他們也慢慢地愛上了畫畫這件事情,每次畫完畫交給我時,都露出了滿意的微笑。一次又一次的美術游戲中,我們就像麥田里的守望者,激發著孩子們發現美、感受美、表現美的情趣,讓孩子們體驗自由表達和創造的快樂。與此同時,我也深切地體會到與孩子共同成長的快樂。
孩子的作品更多的應該帶有他自己的想象力和創造力,要注入靈性,而不是模仿機械的作畫。在繪畫游戲《彩色樹林》中,我采用讓孩子運用各種形狀和線條來設計樹林的開放式教學方式,鼓勵孩子大膽想象作畫,作畫前就有很多孩子討論著自己等會設計的樹林,有的要設計蘋果樹林,有的設計愛心樹林,還有的想設計三角形樹林。孩子們暢所欲言,勇敢地說出自己設計的樹林。當畫畫不再千篇一律、不再是孩子的所擔心的煩惱后,孩子的心態在面對美術創作是平和的、愉悅的,這樣或許能給孩子的發展帶來更多的啟發。
《大班教育筆記大全3篇》:大班教育筆記大全第1篇 在孩子們自由活動的時候,我都會或坐著大椅子上或站在教室的中間看著孩子們游戲。沒過多久,孩子們游戲的聲音就會越來越響,有的嘻嘻哈哈,有的竊竊私語
《幼兒教育讀書筆記3篇》:幼兒教育讀書筆記第1篇 回顧自己以前的教學過程中也曾想“約束”孩子。當孩子們說話時覺得他們太吵了,希望他們安靜。可是這種“約束” 對孩子們沒有
《中班教育筆記200篇3篇》:中班教育筆記200篇第1篇 新學期開始了,我們中班迎來了6名新生。為了讓他們更快的適應新環境,同時讓新生和老生更快的融入到一齊,第一周我們并沒有進行過多的教學活動,大部分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