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5-26來源:幼兒園學習網
這是幼兒教師教育筆記《戶外活動小風波》,是優秀的幼兒園教育筆記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教育筆記:戶外活動小風波
今天下午的戶外活動,我為孩子們安排了“跳圈比賽”。孩子們興致很高,活像一只只小袋鼠在蹦蹦跳跳,歡樂的笑聲此起彼伏,我被孩子們的歡快氣氛感染了,不由自主的加入到活動中。孩子們看見老師和他們一起跳一起玩,更起勁了,都在盡情的跳啊唱啊。
突然,“哇”的一陣哭聲傳來,跟著傳來孩子們七嘴八舌的爭論:“我告訴老師去,你把樂樂撞哭了”。
“樂樂別哭了,鴻凱不是故意的,他剛才沒有看見你轉身,你原諒他吧。”“看到我過來,幾個孩子停止了爭論,一起看向我。我走向還在大哭的樂樂說:“樂樂,別哭了,告訴老師剛才是怎么回事,好嗎?”也許是撞疼了吧,樂樂任憑我怎么哄怎么勸無濟于事。正在這時候,凱文和志浩在玩“頂牛角”的游戲,我靈機一動說:“吆,兩只小袋鼠怎么頂起牛角來了,那只袋鼠的牛勁真大呀,來再比一比讓老師和小朋友看一看好不好?”聽了我的話,孩子么哈哈大笑起來,樂樂也不好意思的笑了。于是,孩子們在笑聲中又開始了新的一輪“小袋鼠頂牛角”的游戲。
一場意外的小風波平息了,樂樂最終也沒有告訴我事情的緣由,但我把他的注意力吸引到別的感興趣的地方,讓他快樂起來。把握一個合適的度,不過分的勉強他,這樣不也挺好嗎?
教育筆記:讓每一位幼兒都參與到戶外游戲中來
一、案例背景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健康中指出:保證幼兒的戶外活動時間,提高幼兒適應季節變化的能力。如:每天為幼兒安排不少于兩小時的戶外活動。其中,體育活動時間不少于1小時,季節交替時要堅持。科學的、適合幼兒發展的戶外活動,最能促進幼兒身體機能和運動機能的協調發展,是增強幼兒體質最積極、最有效的手段。本學期開始,幼兒的自主性游戲占據了集體性教學活動。
二、案例描述
描述一:今天天氣不錯,戶外晨間鍛煉的音樂開始播放。小朋友們有意識地收拾好室內桌面操作材料,并拿好自己剛從家里帶來的水杯。保育員阿姨準備了很多擦汗巾和一疊紙巾,和我一起將幼兒帶到了戶外的活動場地。本學期開始,在每次戶外的晨間鍛煉時都會讓幼兒自由選擇五種以內的器械。這給幼兒很大的選擇空間,小朋友們都選擇了揪尾巴、跳圈、拉力器、皮球。唯獨繩子向被人遺忘在角落一樣,無人問津。我想:這樣怎么行呢?我得想個辦法讓小朋友們喜歡跳繩。再說《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強調:對于跳繩技能性活動,不能過于要求數量,更不能機械訓練。中班的孩子是可以嘗試跳繩了。于是,我先拿出一根繩子跳了起來,小朋友被我熟練的技巧而連連稱贊。我乘機對孩子們說:“其實繩子很好玩的哦!”這時,一茜向我靠攏。我彎下腰親切地說:"來,和老師一起跳好嗎?老師每次甩一下繩子,你就雙腳并攏跳一下。”我們倆玩了起來。慢慢地,越來越多的小朋友圍了過來。在小朋友的眼神中,我看到了他們的羨慕。我心中竊喜,小朋友的興趣被我激發了。
描述二:第二天的戶外晨間鍛煉依舊照常。但是今天幼兒對于戶外器械的選擇有別于前一天,繩子很受歡迎。孩子們紛紛圍著我,“老師,我能和你一起蹦跳嗎?”。“老師,昨天晚上我請媽媽和我一起跳了!”。看到小朋友們有了興趣,我就帶領著他們去觀看場地附近的大哥哥大姐姐是怎樣跳繩的,然后鼓勵孩子們大膽模仿練習。
描述三:在后面的幾天里,我看到個別孩子會做上肢搖繩或下肢有節奏的彈跳動作了,但是也有孩子跑過來告訴我:“老師,我不會。有點難!”。針對這一情況,我進行了“手把手”的指導。同時除了講解分解動作示范外,還著重突出動作要點,為讓幼兒將下一步的動作整合奠定基礎。一周下來后,我看到許萌、翁夢妤幼兒已經基本會跳幾下了。
三、案例分析
1、 這學期放手讓幼兒自由選擇戶外器械,很大程度上發揮了幼兒的自主性。
但當出現某一種器械無人問津的時候,老師應該立即采取相應的舉措,就案例中的描述一我采取了將自己當做幼兒游戲的玩伴,置身于中。通過師幼的互動形式來吸引幼兒參與自己所不喜歡的游戲項目。其實讓孩子學會跳繩不僅鍛煉了身體更重要的是磨練了自己的意志。
2、俗話說:“興趣時最好的老師!”。在案例的描述二我看到了孩子們的興趣點有所激發,因此順水推舟,去觀察大班的哥哥姐姐怎么跳繩的。然后鼓勵孩子嘗試,從而更加有的放矢地采取有效措施,真正促進幼兒身心全面發展。
3、在案例的描述三我從觀察中了解到幼兒的興趣點,但是在練習跳繩的過程中幼兒覺得有難度產生了畏難情緒。我發現這一情況后采取了多種形式的示范:模仿、分解練習及有針對性地手把手,再根據了幼兒的興趣點循序漸進予以指導,去發現每一位幼兒的“最近發展區”。正如《指南》所指出:教師要充分理解和尊重幼兒發展進程中的個別差異,支持和引導他們從原有水平向更高水平發展。按照自身的速度和方式達到《指南》所呈現的發展階梯。
四、案例反思
1、《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指出:幼兒園要重視幼兒的動作發展,在戶外體育活動中鍛煉幼兒的平衡能力、動作協調、靈敏、具有一定的力量和耐力。向現在的讓幼兒自由取器械是一個很好的舉措,但是我發現老師在制定計劃時每周之間的器械是沒有聯系的。是否可以根據幼兒對游戲活動的興趣在每周提供的戶外器械上來個銜接。尤其對于拍球、跳繩的運動項目是需要經常地、堅持不段地練習、改進,才能使幼兒逐漸學會。
2、安全意識記心中:安全第一是幼兒園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活動好動,會玩愛玩是孩子們的年齡特點。在每一次開展戶外活動時教師必須清點好人數,并進行安全教育。在活動中還要隨時根據幼兒的身體狀況調整運動量。幼兒期身體正處于初步的發育階段,只有適量的運動量,才會使幼兒的身體承受合理的生理負荷,促進生長發育。同時,在戶外活動時,必須保教結合,隨時會出汗的幼兒放好擦汗巾,避免冷風吹入導致感冒!
3、戶外游戲活動中蘊含了大量的學習機會,孩子們喜歡戶外體育游戲,更喜歡不斷挑戰自我。借用最近網絡十分火爆的詞語:“且運動且珍惜!”老師們,讓我們珍惜和孩子每一次獨處的時間,讓幼兒在游戲中體驗快樂,體驗成長。
教育筆記:戶外活動小風波
今天下午的戶外活動,我為孩子們安排了“跳圈比賽”。孩子們興致很高,活像一只只小袋鼠在蹦蹦跳跳,歡樂的笑聲此起彼伏,我被孩子們的歡快氣氛感染了,不由自主的加入到活動中。孩子們看見老師和他們一起跳一起玩,更起勁了,都在盡情的跳啊唱啊。
突然,“哇”的一陣哭聲傳來,跟著傳來孩子們七嘴八舌的爭論:“我告訴老師去,你把樂樂撞哭了”。
“樂樂別哭了,鴻凱不是故意的,他剛才沒有看見你轉身,你原諒他吧。”“看到我過來,幾個孩子停止了爭論,一起看向我。我走向還在大哭的樂樂說:“樂樂,別哭了,告訴老師剛才是怎么回事,好嗎?”也許是撞疼了吧,樂樂任憑我怎么哄怎么勸無濟于事。正在這時候,凱文和志浩在玩“頂牛角”的游戲,我靈機一動說:“吆,兩只小袋鼠怎么頂起牛角來了,那只袋鼠的牛勁真大呀,來再比一比讓老師和小朋友看一看好不好?”聽了我的話,孩子么哈哈大笑起來,樂樂也不好意思的笑了。于是,孩子們在笑聲中又開始了新的一輪“小袋鼠頂牛角”的游戲。
一場意外的小風波平息了,樂樂最終也沒有告訴我事情的緣由,但我把他的注意力吸引到別的感興趣的地方,讓他快樂起來。把握一個合適的度,不過分的勉強他,這樣不也挺好嗎?
教育筆記:杯子的風波
“老師,他搶我的杯子”“老師,他也搶我的杯子”聽到孩子們的告狀聲,我的頭一瞬間又大了,轉念一想像今天這樣的告狀不是第一次了,怎樣引導與教育才能使孩子們不出現告狀這一現象呢?
當我靜心坐下來沉思的時候,回想我班孩子是按號碼取杯子喝水,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號碼。這天,我試圖問了幾個孩子水杯的號碼,結果,令我大吃一驚,孩子們居然都忘記了自己的號碼,我推斷可能是因為時間長了孩子們才忘了號碼的。當我問到韓爽的時候,他吞吞吐吐的說五號,正在這時,旁邊的顧佳哭哭啼啼的說:“老師,我的杯子是五號。”我很詫異,詢問原因之后才知道,原來韓爽喜歡五號杯子,因為他五歲,所以就搶了顧佳的五號杯子。我猜想,可能對于中班的孩子來說,老師給他編排的號碼并不感興趣,相反,他們會隨著自己的喜好來選號碼。我為此擔憂,如果孩子們繼續這樣下去,不僅沒給孩子們帶來簡單的取杯子的方法,還會在衛生方面給孩子們帶來不利的影響。
教育策略:中班幼兒正處于秩序敏感期,秩序感不但幫助孩子建立他的心智地圖,也幫助孩子慢慢形成條理分明的思考、邏輯因果的推演。為此,我們應該抓住這一時機及早地對孩子加以正確引導與培養。孩子們正處在具體形象思維階段,與數字相比他們更容易接受形影記憶,為此,我想:何不在他們的小杯子上安一個家呢?
于是我就花了一個小時的時間,把每個杯子都貼上孩子們的照片,這樣孩子們很容易就找到自己的杯子了。從那以后孩子們告狀搶杯子的現象消失了,更令我欣慰的是孩子們在喝水的時候也很有秩序的排著隊。生活中,孩子們會遇到很多類似的問題,只要我們老師用心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用智慧幫助孩子們,就能避免矛盾的發生。
教育筆記:吃糖風波
前幾天大課間排隊時,我聞到一股淡淡的香味,笑著詢問是哪個孩子在偷吃糖果。一孩子指著一男孩,我讓他跑去垃圾桶邊吐了,提醒他們學校可不準吃零食的。心想小孩子難免犯犯饞,用不著上綱上線的。
今天中午,我像往常一樣走進教室,忽然間又聞到了一股香香的甜味。第一反應,肯定又有人吃糖了。于是,我嚴肅地說:“誰吃的?自己站起來吧。”孩子們全都一聲不響地望著我。看見沒人站起來,我也暫時沒有發火,想先把事情擱一下,讓他們好好思考一下。
過了一會兒,當我再次來到教室詢問時,一男孩站了起來,說糖是他吃的。這男孩平時也是個調皮鬼,老喜歡做些奇怪的舉動嘩眾取寵,便也沒有覺得特別奇怪,只是平靜地說:“寫篇說明書給我。”
這男孩做事情非常爽快,一會兒,一篇說明書已在我的桌上:“最近,班級里的女生一直帶糖來吃,有時候在下課或體育課上吃。今天早上,我走進教室,蔣宇豪就塞給我一顆糖,還給了其他人一些。我低頭一看,發現他的課桌上竟然有一大堆糖。我隨手把糖放在口袋里,過了上午三節課,吃完午飯后,我覺得沒什么事兒干,就拿出來吃了……”
讀到這兒,我馬上意識到這已經不是一顆糖的事兒了,看來,有必要好好了解一下。六年級的孩子,如果讓他們自己站起來說已然不大可能,唯一的辦法就是讓他們每人寫一篇文章,主題是“班中的糖味”。
于是,我請孩子們放下手頭的作業,拿出周記本來,平靜地說:“本周的周記主題為‘班中的糖味’,可以寫自己的事,也可以寫自己看到的現象,請你們立即動筆書寫,馬上交給我。”孩子們已然明白了我的心意,知道今天老師一定有點生氣了,對這吃糖事件將進行一次徹查。
我知道,這班孩子整體不錯,都不會弄虛作假。只要他們的文章一上交,這次吃糖風波就可以了解得清清楚楚,然后再有的放矢地教育,效果一定會更好。孩子們的筆“刷刷刷”地書寫著,我也氣定神閑地批閱著作業。
半個小時后,周記本陸陸續續地交起來,我也一本一本耐心地欣賞著。看著看著,我不由地笑了,這些孩子,平時讓他們寫篇周記愁眉苦臉,現在有了親身經歷,那真叫一個神速,而且感情豐富真摯細膩,讓我這個語文老師感慨萬千。摘錄幾段文字:
“現在,班里涌起了一股吃糖風波。而且,有些同學已經開始把糖拿來做交換,似乎成了我們要求別人做事的條件。”
“也許很多人覺得學校里的飯菜都很無聊,所以開始帶一些糖果來提提味。當然,我也不例外。我看見別人都在吃糖,心中萌生一種占小便宜和得過且過的心理。有一次,我看見蔣媛媛在給別人糖,便伸手討了一顆。只見他很大方地給了我一顆,令我激動不已,使我總想馬上吞了他,盡情享受它帶給我的美味。終于在那天中午,我發現老師們都去吃飯了,便找了個空檔,趁教室里人不多的時候,我就立即把糖紙剝開,狼吞虎咽般地把它吞了下去。為了不讓別人發現,我死死地抿住嘴,然后蹲下身子,等待著糖慢慢融化。但心里卻開始惴惴不安,怕有人發現后告訴老師。隨著時間的流逝,我嘴里的糖被我吃完了,但我還在回味著之前的糖味,心里卻又涌起了一股莫名的惆悵。”
“我猶豫了好久,終于把糖塞進了嘴里,可味道卻不甜了,反而還有一絲苦味,澀澀的,心里也浮起一絲內疚,特別不是滋味。現在我明白了,吃糖要在家吃,不要帶到學校里來,違反了學校的規定,這是不應該的。老師,我舉手投降了,以后再也不把糖帶入學校。班里的糖味快消失吧,吃糖風波也該過去了。”
“老師,我看到好些同學都在吃糖,但我沒有吃,因為我知道在學校里不能隨便吃糖。”這樣表明自己清白的全班只有四個同學,而且我也相信那四個同學,心里真的有點感動。
帶著幾分欣喜幾分無奈讀完孩子們的周記,我開始請孩子們停筆坐好。孩子們乖乖地望著我,有幾分緊張幾分內疚,開學以來,老師還沒有怎么嚴肅批評過他們,這一次的事件不知會讓老師發多大的火。
望著他們那一張張早已承認錯誤的小臉,我發現自己早沒了一開始的惱火。羅曼羅蘭曾說過:一個人一生要做點錯事,做錯事就是長見識。古人也曾說過,人非圣賢,孰能無過。從古到今的圣人,哪個沒有一點過錯?更何況我們的小學生,他們對于是非、對錯的觀念還不是那么清楚明白,我們當老師的有何理由不換一個角度去看待他們呢?
反復思慮后,我平靜地講述著:“心理學家做過這樣一個實驗,給一些小孩子每人一些糖果,告訴他們如果在工作人員回來前吃掉,他們就不能獲得更多的糖果;如果在工作人員回來后再開始吃,他們就可以獲得更多的糖果。結果,二十年后再次跟蹤調查,那些能暫時控制自己欲望的孩子所取得的成就更大。我想,今天的吃糖事件也是給了大家一次警醒的機會,當我們面對誘惑時,該怎樣做才是最好的。從大家的文章中,老師已明白了大家以后的做法。糖,的確很甜蜜,讓我們感知了生活的美好。如果說,在合適的時間,如上學路上,回家時,星期天時,你所享受到的甜蜜一定會是雙份的,因為你已懂得了在合適的時間享受美好人生。”
孩子們若有所思地聽著,目光中多了點堅毅,臉上也開始綻放笑容。我想,上帝都難免犯錯,何況是孩子們呢?面對錯誤時,我們老師要思考如何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讓學生更快地從本質上認識錯誤,改正錯誤,從而促進學生個性的發展。有些時候,訓斥是乏力的,道理是多余的,我們需要換一種方式,換一種心態,笑對孩子們的錯誤,妥善解決,也許收到的效果會更好。我相信,這一次吃糖風波一定會在孩子們的心中留下美好的印記,在他們的成長道路上留下一絲甜蜜。孩子們,老師期待著你們早日明理懂事,善待錯誤,茁壯成長。
后來,一孩子在周記中寫道:“這次吃糖風波一定在同學們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長大后想起來,一定會覺得很有趣,再吃糖時,一定會有不一樣的感覺。”我想,面對孩子的錯誤時,我們的方法真的可以有很多,這一種,或許也是孩子們最能接受的。
班級孩子多,經常會出現“丟”這“丟”那的現象,說是“丟”,其實一般情況下就是短時間的找不到,或是和別的小朋友弄串了,再不就是沒有帶到幼兒園,印象中卻是在幼兒園里,結果也認為是“丟”了,總之,這各種“丟”經常給我們老師的工作增添一些“色彩”,但不管孩子們“丟”的是什么,老師們都會盡心盡力查找原因,最終讓這些各種“丟”變得水落石出。開學沒幾天就發生了一件“丟鞋子”事件,娜娜媽媽剛給孩子買的粉色小皮鞋不見了,班級老師通過詢問其他孩子及家長、把班級里和娜娜一樣的鞋子拍成照片發微信……,可就是找不到娜娜的粉色小皮鞋,事情進展的有些緩慢,平時少言寡語的娜娜媽媽有些著急了,她說不管怎樣一定要找到孩子的這雙鞋,即便是鞋子被人穿舊了我們拿回來放在家里也要找到,實在不行就調一下幼兒園的監控。娜娜家里條件非常好,不可能因為一雙鞋子去為難老師,這其中一定有什么原因。最終在老師的努力協調下,娜娜的鞋子終于找到了,原來是另外一名和她穿一樣鞋子的小朋友穿錯了。
事情到這里其實可以告一段落了,但究竟為什么一雙鞋子讓家長如此糾結,后來在與娜娜媽媽交流中得知,原來,娜娜是朝鮮族,朝鮮族有一個習慣,孩子的鞋子是不能丟的,如果丟了就會不吉利。針對這一說法,就工作多年的我來說也是第一次聽到,看來,我們在工作中穩中求細,家長的事情無論大小,我們都要放在心上,同時我們更要尊重少數民族的習慣,遇到問題要在第一時間去解決處理好,只要這樣,才能得到家長的信任,以及對今后工作的支持。
《幼兒園大班教育筆記3篇》:幼兒園大班教育筆記第1篇老師要多思考孩子的感受這天早上,我在打掃衛生時,李明小兄弟姐妹的母親跑來對我說:“老師,你把李明領進來好嗎?”我驚奇地問:“李明在哪?
《幼兒園小班保育筆記200篇》:幼兒園小班保育筆記第1篇 小班保育筆記簡短(1): 午睡室里的故事 每一天在組織孩子午睡時,總有那么幾個小朋友磨磨蹭蹭地好長時間也不躺到床上,安靜下來。而已經躺在床上
《大班范文教育筆記200篇》:大班范文教育筆記第1篇 大班教育筆記(一): 感受孩子們的變化 這天是星期一,孩子們早上來園時都能興高采烈地,主動地向教師、阿姨問好,不象小班時需要大人提醒,幾個新來的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