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5-24來源:幼兒園學習網
這是幼兒園教育筆記案例《不要告訴老師》,是優秀的幼兒園教育筆記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教育筆記:不要告訴老師
那天彤彤的奶奶拉著我,小聲地對我說:“彤彤現在真的是很聽你的話,在家也總是重復老師說的話,也按老師說的來做,很希望得到老師的表揚。今天早上有點感冒,所以是我抱著她來園的,事后對我說不要告訴老師。”奶奶的話很自然地讓我想到幾天前組織的音樂活動《乖孩子》,在欣賞與教唱后,我告訴孩子乖孩子都會自己走,不要媽媽抱,希望小朋友每天都能自己走著上幼兒園,做一個乖孩子。其實后來我并沒有特別強調要自己走著上幼兒園,也沒有去詢問什么。奶奶的話告訴了我彤彤把這件事記在了心里。我對他奶奶笑著說,“放心好了,我不會批評他的。”
不要告訴老師,這簡簡單單的一句話讓我看到了許多,想到了許多。
我看到了孩子在懂事,在成長。以前老師沒有說過乖孩子要自己走,覺得讓奶奶抱是理所當然的事情。可老師說過以后,就覺得這樣做不是一個乖孩子了,知道自己錯了,可又不想讓老師知道,破壞他乖孩子的形象,所以才對奶奶這樣說。
我看到了孩子對老師的一種敬畏。每個孩子都渴望被老師夸獎,生怕被老師知道會批評,所以要奶奶隱瞞此事。孩子小,又調皮,怕他們闖禍,所以平時不免有嚴厲之處,讓孩子有敬畏的感覺。看來老師在平時要多表揚孩子,即使是很很危險的舉動,也要注意方法方式,要循循善誘。讓孩子尊敬是一個成功的老師,讓孩子害怕不是一個合格的老師。
我也看到孩子白紙般的心靈。孩子越小,心就越純,你畫什么就是什么,老師說的話就是真理,是不可違背的。這從一個側面也在要求老師,平時說話真的要多多注意,或許老師說過了就忘記,或許在老師眼里只是一句玩話,可孩子就把他當作圣旨一般。也許老師不經意的一句話,就會從此在孩子的心里埋下陰影,影響一輩子。老師擔負的責任真的是很重大。
教育筆記:不要剝奪孩子玩泥的天性
泥土滋養人類,也孕育了人類文化,孩子愛玩泥巴似乎是人類的天性。原本土生土長的農村孩子,卻遠離了鄉土氣息,在家長和老師的“呵護”下,孩子很少沾上一點土珠,就連幼兒園開展的泥工活動也是由橡皮泥代替,時間長了孩子也會厭煩。
一次戶外跳繩活動,一開始孩子們都跳的很認真,除了有兩位男孩子沒有拿繩的,我請他們和其他小朋友輪流跳繩,可是時間一長他們就沒耐心也沒興趣了,兩個人跑到草地邊上。草地上有一個小坑,他們便在那里玩起了泥,慢慢地越來越多地小朋友圍過去了,我也走了過去,一看兩個男孩子玩的手上、衣服上都是泥,臟兮兮的,一時間我生氣地說:“喂,你們在干嗎,看看你們玩的臟死了,快起來!”邊上地孩子都笑了起來,他們兩個覺得受了批評低著頭站起來走了,但沒走多遠他們兩興奮地與其他小朋友交流起來玩泥地樂趣。
這時,我非但沒有生氣,反而腦子里有了一個想法。既然孩子們那么喜歡玩泥,那就滿足一下他們小小地愿望唄。于是我為孩子們準備了一次真正的“泥工活動”。
這次泥工活動,我破例為孩子們準備了粘土,當我課前在準備和泥時,不知不覺的孩子們圍在了我身邊。一個、兩個、三個……泥團擺在了地上。小溪興奮地說:“你們看,老師也在玩泥呢!”我笑著說:“我是跟你們學習的呀,你們喜歡玩,我也玩玩看。”還沒說完,孩子們哈哈大笑起來。我又接著說:“你們要是表現好的話我讓你們也來玩一玩。”孩子們更興奮了,有的高興地跳起來說:“耶!”有的一副懷疑的表情跟邊上的孩子竊竊私語。
活動中,當我把一個個泥團分給孩子們,他們入獲得寶拿著心愛的泥團,那種欣喜的表情一個個呈現在我面前。他們學著老師的樣子揉啊、團啊……,不用做任何的講解。我只是啟發孩子做一件自己喜歡的物品,一會兒功夫,飛機、汽車、房子、各種動物、水果等等展顯在面前。我還帶領孩子們進行了泥塑展示,當讓孩子們把作品擺在泥工區時,楠楠小朋友說:“老師,我還能做很多呢,什么時候在做呀?”小溪懇求說:“老師,再玩會兒吧?”……我無奈的告訴他們:“放學時間到了,我們得回家了,以后泥工活動,我們繼續玩泥巴,好嗎?”看到孩子們那歡呼雀躍勁,是無法用語言來形容。
通過這次玩泥巴,看到了自然資源和民間藝術活動的魅力,不但能給孩子們帶來無窮的樂趣,而且豐富了孩子的知識面,還培養了孩子們的合作精神。
教育隨筆:不要讓“規矩”磨滅孩子的個性
在一些幼兒園,筆者到班級里一看,發現孩子們總是坐得端端正正、整整齊齊,小手背在背后,見到人來,頭都不扭一下。面對此情此景,園長總是向筆者稱贊這些孩子是多么聽話、多么乖。然而,看著這么小的孩子如此整齊劃一地坐在小板凳上,筆者不免擔心起來,這樣的整齊,讓孩子失去了個性,還是不要的好。
每個幼兒,可以說都是一張白紙,教育將會為他們畫上絢爛的色彩,其中也包括孩子的個性。幼兒時代,孩子都是活潑好動的。面對一個班二三十個孩子,教師要讓他們整齊劃一,實屬不易,需要經過嚴格和長期堅持的訓練,這個訓練過程,對孩子來說恐怕是一道十分難過的坎。
一些家長也向筆者反映,說孩子去了幾天幼兒園就不愿意去了,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在幼兒園要接受整齊劃一的訓練,孩子坐不住。受到教師批評后,便對幼兒園產生了恐懼心理,不愿意去上幼兒園了。
讓孩子從小養成良好習慣,對他們的健康成長十分有好處。但如果為了整齊劃一的坐姿,對孩子進行嚴格訓練,筆者認為,可能有些違背孩子的成長規律。事實上,幼兒園里主要以活動為主,一切教育活動都以游戲來體現,真正需要孩子整齊劃一坐在那里聽課的時間很少。但為什么一些幼兒園要對孩子進行如此訓練呢?目的就是滿足一些家長的要求,還有就是給上面來的領導參觀時看。這種帶有功利性的訓練,對孩子個性培養十分不利。
個性培養,是教育工作的一個重要使命和責任。筆者認為,最好的開始就是從孩子的幼兒時代啟動。在幼兒時代,由于孩子心智發展遠未成熟,是否聽話、是否乖都不重要。幼兒教育工作者對孩子表現出來的不同個性和特點,都應該包容并認可。教師應根據幼兒的實際情況,通過游戲等活動進行適度引導。
幼兒園教師對孩子的要求多了,規矩多了,孩子的成長就不會快樂,就會影響他們的未來發展。筆者認為,要求幼兒園的孩子整齊劃一,是“小學化”傾向的表現,無外乎就是讓孩子們多聽教師講知識,這種違背幼兒教育規律的做法,是應該予以糾正的。
也許,在許多人看來,幼兒整齊劃一的坐姿問題,是個小事,不值得這樣上綱上線,但筆者認為,從長遠看,這卻是大事,是事關一個孩子健康成長的大事,怎能不認真對待和高度關注呢?也許,在教師看來,孩子聽話、很乖,管理起來方便、簡單,不用那么費勁,也不用花那么多心思,想那么多辦法。但筆者認為,雖然管理起來簡單了,但孩子磨掉的個性卻永遠找不回來了,這損失,往往是難以彌補的。
學前教育要尊重幼兒成長規律,這話說起來輕松,但做起來實屬不易:一方面,取決于幼兒園的辦園理念;另一方面,取決于幼兒教師的整體素質。為此,筆者呼吁,有關部門應加大幼兒園的師資隊伍建設,加強培訓,切實提高幼兒教師素質,確保學前教育能夠按照幼兒的成長規律來辦。這樣一來,培養孩子的個性就能有所保障了。
教育筆記:不要告訴老師
那天彤彤的奶奶拉著我,小聲地對我說:“彤彤現在真的是很聽你的話,在家也總是重復老師說的話,也按老師說的來做,很希望得到老師的表揚。今天早上有點感冒,所以是我抱著她來園的,事后對我說不要告訴老師。”奶奶的話很自然地讓我想到幾天前組織的音樂活動《乖孩子》,在欣賞與教唱后,我告訴孩子乖孩子都會自己走,不要媽媽抱,希望小朋友每天都能自己走著上幼兒園,做一個乖孩子。其實后來我并沒有特別強調要自己走著上幼兒園,也沒有去詢問什么。奶奶的話告訴了我彤彤把這件事記在了心里。我對他奶奶笑著說,“放心好了,我不會批評他的。”
不要告訴老師,這簡簡單單的一句話讓我看到了許多,想到了許多。
我看到了孩子在懂事,在成長。以前老師沒有說過乖孩子要自己走,覺得讓奶奶抱是理所當然的事情。可老師說過以后,就覺得這樣做不是一個乖孩子了,知道自己錯了,可又不想讓老師知道,破壞他乖孩子的形象,所以才對奶奶這樣說。
我看到了孩子對老師的一種敬畏。每個孩子都渴望被老師夸獎,生怕被老師知道會批評,所以要奶奶隱瞞此事。孩子小,又調皮,怕他們闖禍,所以平時不免有嚴厲之處,讓孩子有敬畏的感覺。看來老師在平時要多表揚孩子,即使是很很危險的舉動,也要注意方法方式,要循循善誘。讓孩子尊敬是一個成功的老師,讓孩子害怕不是一個合格的老師。
我也看到孩子白紙般的心靈。孩子越小,心就越純,你畫什么就是什么,老師說的話就是真理,是不可違背的。這從一個側面也在要求老師,平時說話真的要多多注意,或許老師說過了就忘記,或許在老師眼里只是一句玩話,可孩子就把他當作圣旨一般。也許老師不經意的一句話,就會從此在孩子的心里埋下陰影,影響一輩子。老師擔負的責任真的是很重大。
幼兒教育案例:播種童真 收獲快樂
案例背景:
時光飛逝,轉眼間我在幼兒園已度過了9年。在這9年中,我由孩子們口中的姐姐變成了阿姨,令人感慨。閑暇之時,回味這9年時光,恍惚在眼前,耐人尋味。
這9年來我不斷總結,不斷尋找與孩子更好的溝通方法,不斷尋找更有利于他們成長的教育方法,其實找到了最重要的東西,那就是:微笑,寬容,耐心和愛心,那就是要發現每個孩子的優點。孩子的心就像那潔白的羽毛,是那樣的一塵不染,那樣的可愛。他們的調皮、他們所犯下的錯誤,只是他們在成長中不可缺少的音符。在錯誤中他們會懂得什么是對的,什么是錯的,他們是多么聰明的小家伙!當我們經歷過成長的風風雨雨,親歷過人情冷漠的時候或許我們對自己的那份童真早已忘卻了,也就忽略了孩子那雙純真的眼睛。所以當他們的調皮撞在我們心情煩躁的“刀口”上時就會引發我們心中的怒氣,變成可怕的“獅子”讓孩子感到顫栗。其實孩子是上帝派給我們的可愛天使,他們是歡樂的傳播者,想想我們所丟失的童真,你怎么忍心再去剝奪孩子快樂的權利呢?。
案例描述:
畫面一——
記得在一次繪畫活動中,忽然,一位小朋友大聲叫起來:“宋老師,快來看,李卓遠在亂畫…”。經他這么一叫,許多小朋友都圍了過來,“哈哈,魚怎么會長腳?魚又不會走路,真是個小笨蛋……。”孩子們在嘰嘰喳喳的說個不停。我走過去一看,原來他真的畫了一條長了腳的魚。經這么一喊,本來就靦腆的他頓時羞紅了臉,這時我急忙支開了圍觀的小朋友,等大家安靜下來,我告訴他們說“李卓遠是用了擬人的手法,就像我們看的動畫片,有很多的地方都用到了擬人的手法”。經我這么一講,小朋友們都不再笑他了。
事后,我問他為什么會給魚畫上腳,他得意地說:“我擔心河水會用完,到那時候不長腳的魚就會給干死。”說完,就笑了起來
畫面二——
馬上要過元旦了,孩子們帶了許多五顏六色的氣球到幼兒園,準備裝扮我們的活動室。早上來到幼兒園,我在抽屜里找到了幾種不同顏色的汽球,于是開始了我的活動。我向孩子們提問:“宋老師手上拿的是什么呀?”孩子們紛紛回答:“是汽球!”“是什么顏色的汽球?”“紅紅的!”“那我把它吹大好嗎?你們一起為我喊‘加油!’”
汽球漸漸地變大變圓了,此時孩子們高興地手舞足蹈。有的拍手、有的踏腳,還有為我喊“加油!”的。然后,我又請孩子們觀看了“汽球跳舞”。因為汽球一漏汽,它會有一股推力使它在空中旋轉。只見“噓”的一聲,紅汽球在空中旋了幾圈,飛到了孩子們的椅子下,他們驚訝地張著小嘴,眼睛緊緊地盯著汽球,就在汽球落地的一剎那,教室里傳來了一陣歡呼聲!
接著,我想讓孩子們學習辯認顏色,我又選擇了一只藍汽球,重新開始了游戲,還讓孩子們學說“藍色”、“藍汽球”、“我喜歡藍色”、“藍藍的天空”……此時,我又發現汽球上印了一個笑臉標志,于是,我靈機一動,向孩子們展示:“你們看,汽球娃娃的嘴巴彎彎的,它在笑呢!”我們也笑一笑好嗎?看誰笑的開心!一瞬間,教室里一片歡聲笑語:賀昱坤咧著嘴巴哈哈大笑;宋科達笑得眼睛都瞇成了一條線;掛著眼淚的潘雨佳也露出了小白牙……這幫小家伙真可愛,說哭就哭,說笑就笑。就這樣,在歡聲笑語中孩子們度過了一個快樂的早上。
畫面三——
春天來了,孩子們帶來了好多小蝌蚪,放在我們活動室的自然角,這下可熱鬧了,我也借此機會讓孩子們仔細的觀察小蝌蚪的成長過程。這對于在城市中生活的幼兒來說也是很難得的。
可高興了沒幾天,問題就出來了:一是沒有食物可以喂蝌蚪,二是由于雙休日的兩天沒有及時換水,好多蝌蚪都壯烈犧牲了,這讓我心理感到很難過,這下子好事可變成壞事了。
過了一天,我找了個機會和孩子們交談:“小蝌蚪在我們這里已經住了好幾天了,我們都很喜歡他,可是一點東西都沒給他吃,你們知道他吃什么呀?”孩子們七嘴八舌地說了起來。我馬上抓住機會說:“對呀,小蝌蚪長大以后本來可以為我們吃掉許多害蟲,可他住在我們這里卻要餓肚子了,多可憐呀。我們怎么辦呢?”郭鎧寧接過我的話說:“還是放走它吧,讓它去吃害蟲。”面對這樣的提議,我立即鼓動起來:“郭鎧寧說放了他,同意的請舉手!” “好啊!”孩子們都興奮地舉起手來。“那我們把它放哪兒呢?”“放草地上”、“放小河里”。
案例反思:
于是我把小蝌蚪分給了孩子們,讓他們放學后和媽媽一起給它們找一個新家,雖然孩子們依依不舍,但他們還是愉快地送走了小蝌蚪,同時也給孩子們上了生動的一課其實,對孩子永遠要愛多于索取,只要我們用心去感受你身邊孩子帶給你的不同驚喜,你都會有意外的收獲。微笑會讓孩子覺得你是太陽;愛會讓孩子對你產生信賴;寬容會讓孩子變得輕松。讓我們試著用童真去體會孩子的世界,你一定會有很大的收獲!
教育筆記:不要用成人的標準評價孩子的作品
在《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明確指出,“成人應對幼兒獨特的藝術表現給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不能用自己的審美標準去評判幼兒。”
在一次繪畫教學中,我讓孩子們畫《美麗的天空》,孩子們有的畫出了互相追逐游戲的云兒,有的畫出了太陽與月亮的對話,還有的畫出了各星球大戰,更有小朋友把自己的家畫到了天空……總之,孩子們的想象豐富多彩,我正在竊喜這次教學活動的成功,卻看到趙軍杰小朋友在我認為本來畫得非常好非常工整的畫面中,畫出了幾個不規則的圖形,并在這個圖形中用黑色的筆“亂涂”一通,就像是美麗精致的臉上,忽然多出了幾道難看的疤痕,我有些生氣,這么“完美”的一幅畫給他“糟蹋”了。我板著臉問他為什么畫這個,他仰著小臉,很認真的說:“地球人和外星人在交戰,這是他們的炸彈,這幾顆炸彈爆炸了。”聽了他的話, 我的心在顫抖:這就是孩子的思維、孩子的想象,險些就被我無意間給扼殺在搖籃里。隨后對他的創作和大膽表現給予了鼓勵和表揚。
在以往的繪畫教學中,為了追求一個完美、整齊的畫面,我常常會給孩子提供一幅范畫,希望孩子按照自己的要求,很像的畫出與自己范畫相同的作品。這樣做的結果就是:能力好的孩子畫的非常像,但扼殺了他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而能力差的孩子畫的非常“糟糕”,并且他們很羞于展現自己的作品,在很大程度上拘限了孩子的思維。重新學習《指南》后,我很少再給孩子提供范畫,即使提供,也是有針對性的提供。在一次逛超市時,孩子們看到了螃蟹和龍蝦,他們表現出了極大的興趣,嘰嘰喳喳熱烈的討論著,觀察得非常仔細,回來后,我只給他們提供了螃蟹和龍蝦的“照片”,并給他們一個提示:他們在一起會干什么?結果孩子們展現給我的畫面非常豐富:有的畫他們在唱歌、跳舞、開音樂會;有的畫打羽毛球,做操、捉迷藏、手拉手玩游戲;還有的畫出它們在大戰,有輸有贏,旁邊還畫出了搖旗吶喊的小龍蝦和小螃蟹。這些作品讓我看到了孩子是勇于表現、樂于表現的,給了我意想不到的收獲。因此,在幼兒自主表現的過程中,不能做過多的干預或把自己的意愿強加給幼兒。
從這幾案例當中,我深刻體會到《指南》中提出的“了解并傾聽幼兒藝術表現的想法和感受,領會并尊重幼兒的創作意圖,不簡單用“像不像” “好不好”等成人標準來評價孩子的作品。”這句話的含義,它使我知道了怎樣去引導孩子,怎樣去發展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及表現力,要多聽聽孩子的心聲,了解孩子的內心世界;要尊重孩子獨立的人格、遵循孩子時期的發展規律;我懂得了要用孩子的眼光評價孩子的作品——而不是用成人的標準來評價孩子的作品。
“老師老師,他打我!”這樣的聲音每到幼兒園都能聽到,并且是孩子們經常說的話。有的時候是其他孩子一起玩鬧的時候不小心碰到的,有的時候孩子們估計玩鬧的。
今天孩子們正在外面玩集體游戲的時候,就聽見謝**說:“老師,潘**打我!”我便上前詢問:“怎么回事呢?”謝**說:“潘**打我的臉。打了這里。”我便問潘**:“你沒有打人,有沒有打謝**的臉。”潘**堅定的說說:“我沒有打人,沒有。”我便又問謝**:“潘**到底打你臉了嗎?”“打了!打我這里了!”謝**摸著自己左邊的臉堅定的說。這倒讓我犯難了,我便問他們旁邊的蔡**,蔡**就說:“潘**沒有打他。就摸了摸他的臉。”曹**也說:“是的,潘**沒有打謝**,只是摸了摸他的臉。”
這時候我再問謝**:“他打你的臉了嗎?”謝**開始有點遲疑了,小聲的說:“是打了啊。”這時候我便知道潘**是沒有打謝**的,而謝**也不是故意冤枉潘**的,只是他有點分不清楚什么是打人什么是摸人,分不清楚什么時候“惡意”的打人,什么是友好的“摸摸”。
但是在這件事情上,盡管潘**沒有打人,但是他也是無緣無故的去摸其他的小朋友,所以我便告訴潘**,不要隨便摸小朋友,特別是小朋友不喜歡你摸他的時候就不能摸。同時告訴謝**,小朋友摸摸你和打你是不一樣的概念,不是一件事情。
離園時,我正忙著送孩子,雯雯奶奶不好意思地走來,悄悄說道:“夏老師,雯雯回家對我說:“我喜歡老師,老師不喜歡我。”我聽后,腦子迅速回憶日常與雯雯相處的片段:批評她了?沒關注她?沒表揚她?沒給她小獎品?似乎都不是。我馬上靜下心來,對雯雯奶奶說:“真對不起,我的工作不到位,在不經意中讓孩子有了這樣的想法。我過幾天給你反饋好嗎?”家長聽了放心地走了。
第二天早點時,我從雯雯的身邊經過,摸了摸她的頭,沖她笑了笑,她用腦袋使勁蹭了蹭我,開心地咬了一大口餅干,回頭自豪的對旁邊的小朋友說:“夏老師最喜歡我了,她今天摸了我兩次頭,比多多還多呢!”我恍然大悟,原來雯雯判斷老師關愛的標準,就是看老師愛撫小朋友的次數啊!
以后的幾天我密切關注雯雯的情緒變化,盡可能多的抽時間和她交流,適時地摸摸她的頭,摟一摟她,告訴她我的感受,也鼓勵她把心中的感受告訴老師。就在我計劃找家長聊聊的時候,雯雯奶奶再一次找到了我,語氣中透著感激:“夏老師,謝謝你這樣細心,雯雯每天回家都興奮得不得了,逢人便說老師喜歡她,特自豪,真謝謝你!”我誠懇地說:“以前是我對孩子關注得不夠,還請您多多諒解。”雯雯奶奶感激地走了,我臉上的紅暈卻久久消退不了,歉疚之情充溢著整個心房……
“我喜歡老師,老師也喜歡我。”如果每一個孩子都能對我產生這樣的感受,我想這該是對我——一名專業幼兒老師最高的獎賞吧,我愿意為得到這種獎賞而努力。
離園時,我正忙著送孩子,雯雯奶奶不好意思地走來,悄悄說道:“夏老師,雯雯回家對我說:“我喜歡老師,老師不喜歡我。”我聽后,腦子迅速回憶日常與雯雯相處的片段:批評她了?沒關注她?沒表揚她?沒給她小獎品?似乎都不是。我馬上靜下心來,對雯雯奶奶說:“真對不起,我的工作不到位,在不經意中讓孩子有了這樣的想法。我過幾天給你反饋好嗎?”家長聽了放心地走了。
第二天早點時,我從雯雯的身邊經過,摸了摸她的頭,沖她笑了笑,她用腦袋使勁蹭了蹭我,開心地咬了一大口餅干,回頭自豪的對旁邊的小朋友說:“夏老師最喜歡我了,她今天摸了我兩次頭,比多多還多呢!”我恍然大悟,原來雯雯判斷老師關愛的標準,就是看老師愛撫小朋友的次數啊!
以后的幾天我密切關注雯雯的情緒變化,盡可能多的抽時間和她交流,適時地摸摸她的頭,摟一摟她,告訴她我的感受,也鼓勵她把心中的感受告訴老師。就在我計劃找家長聊聊的時候,雯雯奶奶再一次找到了我,語氣中透著感激:“夏老師,謝謝你這樣細心,雯雯每天回家都興奮得不得了,逢人便說老師喜歡她,特自豪,真謝謝你!”我誠懇地說:“以前是我對孩子關注得不夠,還請您多多諒解。”雯雯奶奶感激地走了,我臉上的紅暈卻久久消退不了,歉疚之情充溢著整個心房……
“我喜歡老師,老師也喜歡我。”如果每一個孩子都能對我產生這樣的感受,我想這該是對我——一名專業幼兒老師最高的獎賞吧,我愿意為得到這種獎賞而努力。
《幼兒老師教育筆記3篇》:幼兒老師教育筆記第1篇 閱讀是藝術,正因閱讀就是探索的過程。我們透過閱讀來實現一種對應,與我們的生活,與我們個人的經歷、與我們的個人的體驗一一對應。閱讀,說到底,就是以
《幼兒園教師讀書筆記大全30篇》:幼兒園教師讀書筆記大全第1篇幼兒教師讀書筆記篇1:《如何說孩子才會聽,怎樣聽孩子才肯說》讀后感首次接觸這本書,我腦海中浮現的是在組織活動時,我在前面講,孩子在后面講的場景。
《大班下學期教養筆記大全30篇》: 第1篇、大班社會活動快樂端午節教案反思活動目標: 1、了解端午節的名稱、來歷和有關習俗,知道端午節是中國的傳統節目之一。 2、體驗中國民間節目的韻味。 3、鼓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