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5-23來源:幼兒園學習網
這是幼兒教師教育筆記《讓孩子來創設區角環境》,是優秀的幼兒園教育筆記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教育筆記:讓孩子來創設區角環境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環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應通過環境的創設和利用,有效地促進幼兒的發展。要使區角游戲能深入、高質量的開展起來,使幼兒的創造能力、思維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合作能力等在區角游戲中得到全面的鍛煉和提高,必須為幼兒創造適宜他們自主活動和自我表現的游戲和區角環境,充分體現“以幼兒為本”的教育理念。
那么,區角環境是否影響了幼兒選擇游戲呢?先讓我們來看看孩子是怎么游戲的吧。
實錄一:
新學期的第一次區角活動開始了,孩子們紛紛找到自己喜歡的區角。美工區、益智區和生活區都是一些新鮮的材料,有幾個孩子一進去就感到很驚喜。語言區空空無人,因為新學期開始,老師還沒安排小朋友帶一些自己的書來。娃娃家,小吃店,家樂福超市和小醫院都是新的裝飾,幾個孩子進去玩得也都很開心。特別是小舞臺被老師裝修了一番,特別美,幾個孩子都驚呆了,一直在“啊啊啊”地叫著。
從上面一個實錄我們可以得出:第一、幼兒在選擇區角是最先考慮的并不是環境,而是區角內的游戲材料;第二、幼兒對于區角的新裝飾(即環境)是感興趣的,他們甚至是感到了驚喜。
于是,我們嘗試著對每一個區角都做一些“小裝修”,比如:閱讀區新增加了書柜,并且加入了紗布做裝飾和隔斷;小吃店、超市、醫院的橫幅做了修改,里面的材料做了些調整。
這一次我們主要觀察幼兒在新的區角環境會發生些什么。
實錄二:
閱讀區里開始活動啦,孩子們一進去就感到了閱讀區有了變化,他們都高興地圍在一起商討論起來。過了兩三分鐘,有的孩子拿起架子上的書看起來,還有的還在繼續討論。小小的閱讀區里偶爾有一點小聲音,但是不一會兒就都是嘩嘩地翻書聲了。
實錄三:
銘銘是個稱職的小醫生。小醫院剛開門,她就準備好了,拿起聽診器,先給另外一個醫生李張豪看看病吧!過了一會又給昨天看病的娃娃家里打電話:“喂?你好,我是陳醫生,你們娃娃的身體怎么樣了?”當得知娃娃身體還有點不舒服時,陳醫生主動提出來要來看望。
咚咚咚,“你好!我是陳醫生,我來看看娃娃!”“你好!陳醫生!”爸爸蔣佳成熱情地歡迎陳醫生。于是陳醫生又給娃娃檢查了一下身體,配了一點藥,囑咐爸爸要好好照顧娃娃,然后就回到了自己的醫院里,繼續給別的病人看病。
通過這兩次的觀察我們不難發現:一、新的環境給了幼兒新的刺激,他們在環境中很明顯地更投入。對于自身所處的新環境,他們能很快適應并融于游戲中。二、有了新的環境還不夠,也要有新的材料投入進去,幼兒與材料相互互動,才能更好地開展區角游戲。
幼兒是區角游戲的主人,我們除了要為幼兒創設一個寬松、和諧、豐富多彩的游戲環境,更要讓幼兒真正成為游戲的主人。為此,我們嘗試讓幼兒參與環境設創,通過“你想布置什么”、“怎么布置”、“需要哪些材料”等問題,讓幼兒展開討論。
實錄四:
陳雅妍說:“我們可以給區角活動設計一點標記放在筐的外面,這樣子很好看?!敝熘峦f:“小吃店我們可以多做一點新的好吃的?!?楊子賢表示可以再開一個理發店,就可以給女小朋友設計發型了。楊添宇和殷子燏表示可以把幾個區角換一換位置。
我們都知道,幼兒參與環境創設遠比教師獨立完成要花費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因為這需要教師與幼兒共同商量、共同制作、共同擺放,有時甚至要反復進行多次調整,才能達到滿意的結果。大班幼兒的游戲經驗豐富,反饋出的結果也較多樣化,讓他們來參與到環境創設中,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區角游戲活動是幼兒園一日活動的重要環節,是幼兒自我學習,自我探索,自我發現,自我完善的活動。安定、適宜的環境對幼兒進行區角游戲是必不可少的。我們教師要努力為不同層次的孩子提供參與創設環境,體驗成功的機會,讓孩子在合作學習中學會明確地分工,學會有效的溝通,在探究性學習中,學會獨立、自主地發現問題,通過觀察、比較、交流等活動,促進孩子個性和社會性和諧發展。
教育筆記:讓我們的孩子多一點愛心
十月份是我們的愛心主題教育?!笆裁词怯袗坌牡谋憩F?”對于孩子來說,愛心就是孩子那種內在的、天然的善良,它是樸實和美好的。
但是,當看到剛入園的這群小娃娃他們的種種表現時,不禁讓我有種深深的焦慮,愛心教育真的是勢在必行啊!
生活片段一:
自由活動時間,當一個孩子沒看清腳下,不小心摔了一跤時,旁邊圍觀的孩子哈哈大笑,有的說“摔跤了,摔跤了”,有的說“誰叫你不看清楚”,有的說“快起來呀”……孩子們議論紛紛,卻沒有一個人上前扶一下摔跤的那個孩子。
生活片段二:
來園時間,胖乎乎的小顧在奶奶的環抱中來到了班中,“小顧,你怎么還要奶奶抱呀?”孩子理都不理我,趴在奶奶的肩上,賴著還要抱一會兒才肯下來。
看著孩子們的舉動,真的讓我覺得心寒。每個孩子都是淳樸稚嫩的,是非觀念對于小班的孩子來說并不清楚,他們的行為只是下意識的表現。雖然,孩子們都能用語言講述與同伴相處要相互幫助,要愛家人,要關心別人,但是并不能轉化為自己的行動。
我想,在我們實施愛心禮儀教育的同時,應該讓孩子知道“愛心”不僅僅是一個詞語,而是真正懂得這兩個字的背后需要我們有所付出,有所行動。又想,和孩子們朝夕相處在一起的我們,到底應該怎么引導,怎么教育,才能讓我們的孩子在對待身邊的人時,多一點點愛心呢?答案應該是從每一個生活的小細節開始,也是從每一個學習的小點滴開始吧!
十月即將過去,但是對孩子的愛心教育不會停止,它會永遠的延續下去。因為,愛心教育,不是一句空話,不是流于表面的形式,而是飄蕩在我們幼兒園的一首首歌謠,它能讓我們的孩子用一顆顆最真實最誠懇的心,來面對自己的朋友、親人以及周圍生活中的人和事。
教育筆記:讓孩子來創設區角環境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環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應通過環境的創設和利用,有效地促進幼兒的發展。要使區角游戲能深入、高質量的開展起來,使幼兒的創造能力、思維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合作能力等在區角游戲中得到全面的鍛煉和提高,必須為幼兒創造適宜他們自主活動和自我表現的游戲和區角環境,充分體現“以幼兒為本”的教育理念。
那么,區角環境是否影響了幼兒選擇游戲呢?先讓我們來看看孩子是怎么游戲的吧。
實錄一:
新學期的第一次區角活動開始了,孩子們紛紛找到自己喜歡的區角。美工區、益智區和生活區都是一些新鮮的材料,有幾個孩子一進去就感到很驚喜。語言區空空無人,因為新學期開始,老師還沒安排小朋友帶一些自己的書來。娃娃家,小吃店,家樂福超市和小醫院都是新的裝飾,幾個孩子進去玩得也都很開心。特別是小舞臺被老師裝修了一番,特別美,幾個孩子都驚呆了,一直在“啊啊啊”地叫著。
從上面一個實錄我們可以得出:第一、幼兒在選擇區角是最先考慮的并不是環境,而是區角內的游戲材料;第二、幼兒對于區角的新裝飾(即環境)是感興趣的,他們甚至是感到了驚喜。
于是,我們嘗試著對每一個區角都做一些“小裝修”,比如:閱讀區新增加了書柜,并且加入了紗布做裝飾和隔斷;小吃店、超市、醫院的橫幅做了修改,里面的材料做了些調整。
這一次我們主要觀察幼兒在新的區角環境會發生些什么。
實錄二:
閱讀區里開始活動啦,孩子們一進去就感到了閱讀區有了變化,他們都高興地圍在一起商討論起來。過了兩三分鐘,有的孩子拿起架子上的書看起來,還有的還在繼續討論。小小的閱讀區里偶爾有一點小聲音,但是不一會兒就都是嘩嘩地翻書聲了。
實錄三:
銘銘是個稱職的小醫生。小醫院剛開門,她就準備好了,拿起聽診器,先給另外一個醫生李張豪看看病吧!過了一會又給昨天看病的娃娃家里打電話:“喂?你好,我是陳醫生,你們娃娃的身體怎么樣了?”當得知娃娃身體還有點不舒服時,陳醫生主動提出來要來看望。
咚咚咚,“你好!我是陳醫生,我來看看娃娃!”“你好!陳醫生!”爸爸蔣佳成熱情地歡迎陳醫生。于是陳醫生又給娃娃檢查了一下身體,配了一點藥,囑咐爸爸要好好照顧娃娃,然后就回到了自己的醫院里,繼續給別的病人看病。
通過這兩次的觀察我們不難發現:一、新的環境給了幼兒新的刺激,他們在環境中很明顯地更投入。對于自身所處的新環境,他們能很快適應并融于游戲中。二、有了新的環境還不夠,也要有新的材料投入進去,幼兒與材料相互互動,才能更好地開展區角游戲。
幼兒是區角游戲的主人,我們除了要為幼兒創設一個寬松、和諧、豐富多彩的游戲環境,更要讓幼兒真正成為游戲的主人。為此,我們嘗試讓幼兒參與環境設創,通過“你想布置什么”、“怎么布置”、“需要哪些材料”等問題,讓幼兒展開討論。
實錄四:
陳雅妍說:“我們可以給區角活動設計一點標記放在筐的外面,這樣子很好看?!敝熘峦f:“小吃店我們可以多做一點新的好吃的?!?楊子賢表示可以再開一個理發店,就可以給女小朋友設計發型了。楊添宇和殷子燏表示可以把幾個區角換一換位置。
我們都知道,幼兒參與環境創設遠比教師獨立完成要花費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因為這需要教師與幼兒共同商量、共同制作、共同擺放,有時甚至要反復進行多次調整,才能達到滿意的結果。大班幼兒的游戲經驗豐富,反饋出的結果也較多樣化,讓他們來參與到環境創設中,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區角游戲活動是幼兒園一日活動的重要環節,是幼兒自我學習,自我探索,自我發現,自我完善的活動。安定、適宜的環境對幼兒進行區角游戲是必不可少的。我們教師要努力為不同層次的孩子提供參與創設環境,體驗成功的機會,讓孩子在合作學習中學會明確地分工,學會有效的溝通,在探究性學習中,學會獨立、自主地發現問題,通過觀察、比較、交流等活動,促進孩子個性和社會性和諧發展。
教育筆記:讓游戲適合孩子
案例背景:
民間游戲作為中華民族傳統的游戲,有著廣泛的運用,同時民間游戲能對幼兒成長發展有著很多的教育價值。促進幼兒身體的健康成長。不少民間游戲都具有健身的功能。如抬花轎可促進幼兒手部和腿部力量的發展。還能在游戲中愉悅心情。
案例實錄一:
今天的晨間活動,我選擇了讓孩子玩“抬花轎”的民間游戲,我先和另一位老師示范抬花轎的做法,我邊說邊做:先用自己的右手握住左手手腕,然后再用自己空的那只手去握住對面老師的右手手腕。這樣做好小花轎以后半蹲,再請一個幼兒將自己的兩只腳分別跨進我和配班老師做成的轎中,兩手分別扶住我們的肩。然后我們就抬著幼兒走了起來。孩子們看著我們的表演很好奇也很期待,于是我就讓孩子們兩兩一組,學做互相握手的方法,雖然不是一下子學會的,可幾次以后孩子們掌握了互握手的方法。接著就讓孩子們自己三個一組進行抬花轎,孩子們可高興了,迫不及待的玩起來了,我也隨時注意孩子們的動態,宏宏、皓皓、鑫鑫一組成功了,兩個男孩抬著鑫鑫走著,鑫鑫坐在“轎子”上開心的邊笑邊說:“嚴老師,看我們。”可我也聽到了這樣的聲音:“老師我的手痛到,我的手拉不住了,我們抬不起小朋友……”放眼望去,能像宏宏、皓皓、鑫鑫一組成功的孩子不多。原因何在:孩子小,手部力量達不到能抬起一個小朋友。而宏宏、皓皓是班中屬于又高又大的男孩,所以能抬起小巧的女孩鑫鑫。大多孩子抬轎不成功,也就沒興趣玩了。這次玩“抬花轎”不太成功。
案例實錄二:
上次的抬花轎游戲玩的不成功,那難道就這樣放棄這個民間游戲了嗎?傳統的“抬花轎”是兩個人抬一個人,對于幼兒園的孩子來說有點難度。因為孩子的力量達不到。為此,我們也進行了討論,最后得出借助材料進行游戲,那就是用四根竹竿圍成一個方框,中間用牢固的麻繩纏成網形做成一頂“轎子”,孩子玩耍時由四個小朋友握住竹竿的頂端,一個孩子坐在麻繩上。這樣就有兩個人抬一個人變成四個人抬一個人,由原來的兩個人承受一個人的重量變成四個人承受一個人的重量。孩子們看到這個新玩具很驚奇,當老師告訴他們是“轎子”時,就很想試一試了。于是我就和孩子講解了“轎子”的玩法后,他們就自己五個一組玩起來了,這次我聽到了這樣的聲音“老師我們抬起來了,我們也抬起來了,真好玩……”孩子們沉浸在快樂之中。忽然我聽到雪兒一組唱起了“四個朋友抬花轎……”的歌聲,聽到歌聲我表揚了他們。想不到的是,黃夢瑩走到我面前“老師,在中班時我們講過‘大灰狼娶媳婦’的故事,現在我們有轎子了,來表演那個故事吧!”呀!孩子們真聰明,他們把學過的歌曲、故事,根據自己現在玩的情況進行了創編,使“抬花轎”這個游戲又增加了趣味性、情境性??梢哉f用了新材料后孩子們是真正投入到“抬花轎”這個游戲中了。
案例分析:
1、孩子們的第一次玩“抬花轎”可以說是不太成功的,從幼兒實際玩的過程中可看出,傳統的“抬花轎”游戲對于幼兒園的孩子是不太適宜的,這是由于孩子年齡還小,無論是手部的力度還是身體的平衡性,幼兒都達不到。教師是幼兒民間游戲的伙伴,是幼兒的引導者,當孩子玩游戲出現問題時,作為老師就要反思游戲的規則、玩法,材料是否適宜孩子,并找出導致問題的原因,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然后根據幼兒年齡的差異,因地制宜地開展游戲,同時注意調節游戲的難易程度和活動量的大小,以符合幼兒現有的活動水平。
2、孩子們的第二次玩“抬花轎”可以說是玩的不亦樂乎,玩的有新意。這次是在老師為孩子們提供了自制的“轎子”基礎上游戲的,轎子的出現讓孩子耳目一新,激起了孩子游戲的興趣,實際的操作由原來兩個人抬一個人變成四個人抬一個人,降低了游戲的難度,增加了幼兒玩游戲的信心。孩子喜歡游戲了,才能進一步去創新游戲,如孩子會在游戲中加入歌曲,給游戲賦予情境性,進行“大灰狼娶媳婦”的表演。孩子們有如此的變現,歸功于自制的“轎子”。因此材料的適宜是孩子是否能喜歡民間游戲的重要因素之一。
民間游戲有其獨特的魅力吸引著孩子們,它的隨意性,它的情境性給了孩子們很大的想象空間和創造領域,教師應充分地關注并時刻給于支持與鼓勵,如此才能由原來的傳統繼續創新使之傳下去。
教育筆記:老師的鼓勵讓孩子更自信
孩子們最愛的區域活動開始了。孩子們有的在建構區搭積木、有的在讀書角看書、有的在表演區唱歌跳舞……熱鬧非凡,生機勃勃,到處都是孩子們的可愛的笑臉,就連最內向的軒軒小朋友臉上也樂開了花。由于軒軒小朋友是從外地轉過來的,性格內向,很少與同伴接觸,一日活動中,總覺的這孩子少了些童稚,多了些憂郁,在集體中顯得郁郁寡歡,因此區域活動時,她總是自己躲在一個角落,不愿跟其他的小伙伴一起做游戲,一起參與區域活動,很多的區域活動的內容不會玩。我常用愛的眼光去看她,用溫暖的手去牽她的小手,摸摸她的頭,用寬闊的雙臂去擁抱她,并且讓班里的孩子們都去接近她,跟她做游戲,教她搭積木等。一天,孩子們告訴我:“老師,這是軒軒搭的小橋!,你快去看看呀?!闭孀屓梭@嘆啊!她搭了一座非常漂亮的小橋,于是我高興的抱起她:“你太棒了,繼續努力!”軒軒的眼睛里放出了平時不多見的興奮之光,笑臉也生動起來。我又不失時機的在全班孩子們面前表揚了她,還讓她給大家示范看。從此以后,軒軒時不時不地展示搭建的本領,別的活動也隨之增進,整個人都變了,變得愛說愛笑,活潑自信。
這件事,讓我看到表揚在幼兒教育中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它可以幫助孩子建立自信,形成肯定自己與自我欣賞的良好心態。同時,讓我意識到不管哪一個孩子,都需要愛,需要溫暖,尤其是來到我們集體中,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真誠的伸出援助之手,一切都會變得那么美好!
幼兒教育隨筆:讓孩子自己嘗試
現在的孩子們在家都是大王,家長們普遍反映孩子比較挑食,家家各顯神通,想盡辦法來哄孩子們開心,只為孩子們愿意張口吃飯。想想這是一件多么不可思議的事情,但是卻也是無法改變的事實。造成這些不良風習的源頭在哪里?
現在的家長一味的嬌慣孩子,只要是孩子的需求,家長都盡全力的滿足,這樣就讓孩子養成了不良的習慣。比如,孩子放學到家后就盡情的吃零食,喝牛奶,這樣到了吃飯的時候肚子自然就不餓,哪還愿意吃飯。長此以往,孩子的不良習慣一旦養成就不是那么容易改變的。所以啊,要想讓孩子們好好的吃飯,飯前一定不要給孩子吃零食。
再者說,現在的家長的經濟條件都還可以,經常帶孩子出去吃一些快餐。其實這樣對孩子是沒有什么好處的。比起外面,家中的事物更干凈衛生,而且更有營養。對孩子的生長需要更有幫助。
不過,對于個別愛挑食的孩子來說,也不是完全沒有辦法的。我們可以嘗試變換多種方式來制作不一樣的食物,這樣孩子就會比較新奇,也更愿意嘗試。
好習慣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夠養成的,自然壞習慣也是逐漸積累的。作為老師,我們負責給孩子教育,作為家長應該將老師教育的內容好好實施。不要太溺愛你的孩子,孩子們的成長需要關愛,但是一味的溺愛只會讓孩子越來越不聽話。我們要學會放手,孩子自己的事情讓他們自己想辦法解決。
我們給孩子們準備好之后就讓他們自己嘗試,他們需要成長,需要學習技能,需要學會生活。放手吧,讓他們自己來,他們可以的!
《幼兒教育筆記小班3篇》:幼兒教育筆記小班第1篇配一把心靈的鑰匙幼兒園里常會有一些個性非常突出的孩子,喜歡用自己特殊的方式表達心中的“不想”。也因此常會有老師無可奈何地抱怨孩子的
《幼兒園教育筆記10篇》:幼兒園教育筆記第1篇1 “小淘氣”的轉變欣欣是我們班有名的“小淘氣”活動課上不光自己有好多小動作,還總是去打擾別的小朋友,孩子們常告他的狀,我多次對
《小班教養筆記30篇》:小班教養筆記第1篇小班教養筆記——快樂洗手小班幼兒在洗手的過程中,總會聽到不斷的告狀聲:“老師,他又在玩水!”“老師,誰誰沒有挽袖子”&helli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