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5-22來源:幼兒園學習網(wǎng)
這是幼兒園上學期教育筆記《讓他有點兒事干》,是優(yōu)秀的幼兒園教育筆記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教育筆記:讓他有點兒事干
大吼是今年九月份來到我們班的,他活潑好動,也很聰明,但是好動這一點卻讓我特別頭疼。
情景一:早晨來園后,別的幼兒都在安靜的聽老師講故事,大吼一會兒去娃娃家看看,一會兒去玩具區(qū)瞧瞧,一會兒又去擺弄一下蒙氏教具,一會兒再去整理一下進區(qū)卡片和盒子……
情景二:戶外活動時,其他幼兒都在排隊滑滑梯,大吼一下沖進隊伍,搶先去玩,完全不顧被他撞到的孩子。當老師找他談話后,他就自顧自的跑到花池邊找蝸牛,好像有點兒生氣的樣子。
情景三:上課間操,小朋友一個跟著一個走,他就前擁后擠的把一部分孩子推到在地上,當聽到有小朋友給他告狀時,他就沖上去推這個小朋友。
針對他的這些行為,我找他談過幾次,但是效果甚微。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觀察,我發(fā)現(xiàn)大吼的秩序感特別強,整理教具時都是按照我最初的排列順序。于是,我在全班小朋友面前,鄭重的邀請他來當老師的小助手,請他幫助我來整理蒙氏教具。果然,他很高興的接收了任務(wù)。不一會兒功夫,他就把蒙氏教具整理的井然有序,就連美工區(qū)的材料都擺放的整整齊齊的。我趁熱打鐵,在集體面前表揚了他,并且邀請他繼續(xù)當我的小助手,讓他有點兒事干,減少他的好動和攻擊性行為。
教育筆記:老師請您走慢點兒
為了安全,每次戶外活動我都要求孩子們排好隊跟著老師一起下樓??擅看闻抨犻_始時隊伍還很整齊,或者是說排在前面的孩子整齊,而隨后后面的孩子就會亂糟糟地沒有秩序。為此我總要在排隊之前費很大的功夫強調(diào)排隊的規(guī)則,然而情況并未有所好轉(zhuǎn)。
直到有一天孩子的一句話,才讓我找到了事情的真正原因。
這天像往常一樣,強調(diào)了如何排隊下樓后,我在前面帶著小朋友們往樓梯口走。開始時我會時不時地回頭看看孩子們的情況,一切都很有秩序。到了樓梯口,我用同樣的速度邁開步子就下樓,只聽緊跟其后的帆帆一邊很賣力氣地下著樓一邊情不自禁地發(fā)出了一聲抱怨:“老師請您走慢點兒!我都跟不上了!”雖然聲音很小,但我還是聽到了。我停下腳步,回頭看著孩子們下樓的情況,這才發(fā)現(xiàn):有的孩子很努力地要跟上最前面的孩子,無奈自己的動作不是很靈活;而跟在后面的動作發(fā)展較好的孩子看到最前面的孩子跟著老師跑著下樓,就很興奮地超過隊伍跟著跑起來。于是就有了這種情況:下樓慢、手扶欄桿的孩子后面跟著一隊遵守紀律但很著急的孩子,樓梯間跑著一些速度快但不遵守規(guī)則的孩子。
我叫住正跑得興奮的哲哲問:“你為什么不排好隊?”他說:“曹哲走得太慢,跟不上前面的小朋友!”我又小聲問王一凡:“是不是老師走得太快了,你們跟不上?”他點了點頭。這下我才明白為什么每次下樓前再三強調(diào)要排好隊一個一個下樓,而下樓時又會出現(xiàn)很多的“不遵守者”。
我及時調(diào)整步伐與速度,走走停停,不斷觀察后面孩子的情況,這樣動作慢的孩子能跟上,動作快的孩子也不用著急,隊伍自然而然也就整齊了。
我們常說要蹲下來看看孩子的世界,了解孩子看到的,同樣,我們也要放慢腳步,用孩子的速度來走路!這樣我們才能知道孩子的成長路線,從孩子的角度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
老師們,你放慢腳步了嗎?
教育筆記:老師相信他會主動承認錯誤
中午散步回來后,有孩子跑過來跟我說,“老師,班牌被人弄壞了?!边€沒等我反應(yīng)過來,孩子們就爭著說,“是濤濤弄壞的。”“不是我,不是我!”濤濤漲紅著臉連忙解釋著?!八鲋e,我們都看見了。大家嚷嚷著,濤濤則是不停地搖著頭。教室里亂成一團。見此情景,我把班牌拿了過來,發(fā)現(xiàn)班牌的字和圖畫給掉了。我用膠水把字和畫重新貼好?!澳銈兛?,班牌又修好了吧。老師相信那個不小心弄壞班牌的小朋友會偷偷地告訴我的,老師相信他。”
雖然我心里猜到是濤濤做弄壞的,但是我沒有直接說出來,因為我相信他是個誠實的好孩子。
午睡時間到了,我坐到了濤濤的床邊,示意他快點睡覺。但是他沒有像往常一樣安靜地入睡,而是很忐忑不安地看著我。“怎么了,身體不舒服嗎?”“老師,是我弄壞的,但是我不是故意的……”濤濤低著頭,一只手緊緊地抓住我的手,我能感覺到他的手心在出汗?!皠偛爬蠋焼柕臅r候你怎么不承認錯誤呢?”“因為他們會笑我的,而且我也只是想像曹孝波一樣拿著班牌走一下,可是有東西掉了。”“你能承認錯誤老師很開心,沒事的,東西壞了可以修補,但是老師希望你以后可以主動承認錯誤,老師不會怪你的。”濤濤使勁地點點頭。
其實很多時候孩子是在無意中做錯事,這時他會有逃避,害怕的心理。如果我們在眾目睽睽下讓他們承認錯誤,反而會引起幼兒的抵觸心理;反之如果我們能加以正確引導,不僅可以保護孩子的自尊心,還能讓老師正視自己的過失,形成某種良好的品質(zhì)。不由得想起前斷時間吳老師的講座——“培育相信文化”。老師對孩子的信任,相信孩子能主動錯誤,收到了良好的反映。
教育筆記:讓他有點兒事干
大吼是今年九月份來到我們班的,他活潑好動,也很聰明,但是好動這一點卻讓我特別頭疼。
情景一:早晨來園后,別的幼兒都在安靜的聽老師講故事,大吼一會兒去娃娃家看看,一會兒去玩具區(qū)瞧瞧,一會兒又去擺弄一下蒙氏教具,一會兒再去整理一下進區(qū)卡片和盒子……
情景二:戶外活動時,其他幼兒都在排隊滑滑梯,大吼一下沖進隊伍,搶先去玩,完全不顧被他撞到的孩子。當老師找他談話后,他就自顧自的跑到花池邊找蝸牛,好像有點兒生氣的樣子。
情景三:上課間操,小朋友一個跟著一個走,他就前擁后擠的把一部分孩子推到在地上,當聽到有小朋友給他告狀時,他就沖上去推這個小朋友。
針對他的這些行為,我找他談過幾次,但是效果甚微。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觀察,我發(fā)現(xiàn)大吼的秩序感特別強,整理教具時都是按照我最初的排列順序。于是,我在全班小朋友面前,鄭重的邀請他來當老師的小助手,請他幫助我來整理蒙氏教具。果然,他很高興的接收了任務(wù)。不一會兒功夫,他就把蒙氏教具整理的井然有序,就連美工區(qū)的材料都擺放的整整齊齊的。我趁熱打鐵,在集體面前表揚了他,并且邀請他繼續(xù)當我的小助手,讓他有點兒事干,減少他的好動和攻擊性行為。
教育筆記:讓幼兒學會分享
午餐后,我們讓孩子們看圖書,可是問題出現(xiàn)了,陽陽哭著跑來告訴我說,“老師,我的書被別人拿走了……”沒過一會兒,娜娜也跑來告狀某某小朋友搶走了她的書。我們無數(shù)次的告訴孩子書本是大家一起分享的,可是效果一直不好,矛盾總是會出現(xiàn)。
中午,我拿出了一本色彩鮮艷的繪本,假裝津津有味地看了起來,眼尖的家家看見了,連忙跑過來問道,“老師,你在看什么啊?”說話間,好幾個孩子都擁了上來,他們都被我的繪本給吸引了。子涵很想翻開我的繪本自己看看,很可惜被我阻止了。子涵急了,“老師,給我看看嘛……”還有幾個孩子也說道,“我們也想看……”我故意趾高氣揚地說道,“不給你們看!”“那我問你借!看著孩子們渴望看到繪本的樣子,我故意說,“如果我不借給你們看,你們心里怎樣想的呢?”“你不給我們看,我們不開心?!薄拔乙膊桓吲d!”于是我說道,“那你們從家里帶來的書本如果不借給別的小朋友看,他們會開心嗎?”經(jīng)我那么一問,孩子們議論開了,陽陽說,“書本需要一起分享。”寶寶也說我?guī)淼臅窘o其他小朋友一起看。
看著孩子們互相分享書籍,我的心里很高興,同時也對孩子們的這一現(xiàn)象進行了分析:
1、分享是幼兒不容易做到的事情。對幼兒來說,分享就是不能獨占,是把自己的東西給了別人,容易產(chǎn)生被剝奪的感受。所以經(jīng)常出現(xiàn)孩子們不肯把書籍借給別人看的情況。
2、幼兒需要通過實踐體驗,使分享成為自愿的行動。通過一個實踐體驗,讓孩子們知道了分享的重要意義。
相信在接下來的活動中,我們的孩子會把更多的東西和小朋友一起分享!
教育筆記:老師,他搶玩具!
事件背景:
在現(xiàn)代獨生子女家庭中,成人對孩子的要求一呼百應(yīng),寵愛和忍讓溢于言表,讓孩子無形中形成了“自我中心”的心理定勢,對于剛進入集體生活的小班孩子而言,獨特的年齡特征,薄弱的分享意識,有限的自控能力,貧乏的語言交往經(jīng)驗加劇了他們爭搶玩具現(xiàn)象發(fā)生的頻率。
事件回顧:
我班天天小朋友活潑、開朗,小班第一學期以來,他經(jīng)常和別人發(fā)生爭搶玩具現(xiàn)象。
晨間桌面游戲時,孩子們玩著自己喜歡的玩具,不一會兒,傳來天天和小雅的吵鬧聲——“這是我的!”“我要玩這個!”……見搶不到玩具,小雅跑來:“老師,天天搶我玩具!”教師尋求原因:“天天,有沒有搶玩具?”天天似乎察覺到老師知道了什么,隨即抱手大哭,玩具扔滿地。小雅亦大哭:“我不要和他一起玩玩具!”
幼兒典型性表現(xiàn)分析:
正如《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語言領(lǐng)域中,(一)傾聽與表達內(nèi)的子目標“3.愿意表達自己的需要和想法,必要時能配以手勢動作”(簡稱Y12x3)一樣,天天和小雅都是有主見的幼兒,他們能用清楚、簡潔的語句表達自己的想法及意愿,如果遇到自己喜歡的、想要的東西,往往不會考慮別人的因素,而是從自己的角度出發(fā),尤其是天天這種類型的孩子,搶得玩具后即會形成“我得到就可以了”的想法,便造成了一些幼兒之間爭搶玩具、東西等的事件。
教師下一步指導策略:
在幼兒園的各項活動中,游戲是占有特殊地位的重要活動,是幼兒園環(huán)境相互作用的重要方式,是幼兒獲得快樂的原動力。然而,受3-4歲幼兒年齡特征、家庭及社會等因素的影響,使幼兒在成長過程中形成了以自我為中心的行為習慣,很少從他人的角度去關(guān)心、體貼別人。
1.能力的訓練
對于天天這樣總是去搶別人玩具的孩子,需要更多的關(guān)注和訓練來增強他們的移情能力和同伴交往策略。我們可以用交換訓練、分享訓練等方式來達成。交換訓練時,用他特別喜歡的玩具進行訓練,只能拿另一樣玩具交換才能得到,無論怎么撒嬌哭鬧,不交換的話就不給玩;分享訓練時,用他特別喜歡的玩具與他分享,然后讓他分享自己喜歡的玩具。在交換、分享訓練的同時,需要教給孩子物權(quán)的概念,即別人的玩具要別人同意才能玩,交換比搶更有效。
2.情緒的管理
對于存在扔玩具、哭鬧、打人等行為問題的孩子,除了要進行交往策略訓練(交換訓練、分享訓練等)以外,還需要對孩子進行情緒管理的訓練。對其扔玩具等行為多加引導,強化他們的積極情緒表現(xiàn)和相應(yīng)的行為,多進行移情訓練,如問他們“如果是你摔地上,疼不疼啊?”“你挨了打,疼不疼呀?”等等,幫助他們敢于承受沒有得到玩具的失落感,并鼓勵他們撿起扔掉的玩具、道歉等等。通過積極關(guān)注孩子的行為表現(xiàn),幫助他們在交往中不斷提高移情能力和同伴交往策略,讓他們適應(yīng)不同的環(huán)境。
3.規(guī)則的制定
游戲規(guī)則不只是教學的工具、手段,也不只是教學的“候補”,它有著自身的價值。在指導幼兒按規(guī)則游戲時,一方面,必須依據(jù)幼兒的發(fā)展水平來選擇游戲的類型;另一方面,應(yīng)注重恰當?shù)亻_發(fā)、提倡、應(yīng)用“規(guī)則游戲”,以促進幼兒的發(fā)展。如,與幼兒商定區(qū)域游戲規(guī)則:游戲中不爭搶。把游戲規(guī)則以圖片的形式貼在區(qū)域中,幼兒在游戲時會受到墻上游戲規(guī)則的提示,加強自我控制能力,減少爭搶玩具現(xiàn)象的發(fā)生。
4.語言的授與
喜歡聽故事是學前幼兒的共同特點,但由于小班年齡段的幼兒認識水平低,理解能力差,把教育內(nèi)容含在故事情節(jié)當中,他們未必都能理解,我們可以把解決實際問題的具體方法反復地講在故事當中,如,小鳥對小兔說:“你的雨傘借我用一下好嗎?”小兔對小狗說:“你的故事書借我看一下好嗎?”讓孩子知道不斷重復著說類似的話,知道說這樣一句話,別人能夠高興地把玩具給自己玩。在生活中,教師與家長要提醒孩子去使用這樣的語言,并幫助他感受成功,讓幼兒在潛意識中產(chǎn)生搶玩具不對的印象。
5.成人的態(tài)度
小班(3—4歲)幼兒剛從嬰兒期步入幼兒期,一方面,他們不免帶有一些嬰兒的“痕跡”;另一方面,由于身心發(fā)展迅速,他們又開始具有幼兒期的顯著特點。因此,小班幼兒的年齡特征十分突出。搶玩具這一行為是兒童在一定年齡階段會頻繁出現(xiàn),之后會自然而然相對減少的行為。在發(fā)生爭搶行為時,成人對幼兒的態(tài)度會對幼兒后續(xù)的行為產(chǎn)生重要影響,不論是教師的一人對一個班,還是家長的一人對一人,對待幼兒行為的態(tài)度對于幼兒早期行為的養(yǎng)成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比如孩子去搶玩具并發(fā)生嚴重沖突,教師、家長卻不加以制止,這對于孩子來說是一種潛在的變相“鼓勵”。
6.榜樣的力量
愛模仿,是三歲幼兒突出的年齡特征。他們喜歡模仿老師、家長和伙伴。小班幼兒正是在模仿中學習、成長的。模仿可以成為他們的學習動機,也可以成為他們學習他人經(jīng)驗的過程。幼兒的模仿并不是消極被動的臨摹,他們在模仿中同樣有創(chuàng)造,有自己個性與情感的表達。成人首先要理解和接納幼兒不自覺的模仿行為,并挖掘其中的積極因素。教師、家長尊重幼兒的良好愿望與積極建議,與幼兒一起協(xié)商,一起出主意,做到以身作則,成為幼兒模仿學習的榜樣,用行動及語言告知孩子正確處理事件的策略,同時充分利用幼兒同伴群體的資源,給幼兒在游戲中通過模仿向同伴學習的機會。
從發(fā)生矛盾到解決矛盾,從爭搶玩具到分享合作,幼兒的社會交往能力、情緒自控能力在不斷提高,教師、家長應(yīng)減少不必要的過多的指責,讓幼兒樹立正確的是非觀念,學會友好溝通的方法,教育幼兒尊重理解別人才是最重要的。讓我們一起走進孩子的內(nèi)心世界,用心聆聽,用心感悟吧!
教育筆記:讓孩子自己解決困難
一天早上的戶外活動,幾個小朋友在玩飛盤。軍軍小朋友不小心把飛盤甩到了操場邊的樹上,飛盤掛在樹杈間,掉不下來了。于是就有小朋友來告訴我,請求我?guī)兔Π扬w盤取下來。樹杈有點高,我用盡全力跳起來也沒辦法碰到飛盤。正當我準備找一根竹桿時,轉(zhuǎn)念一想,何不讓小朋友自己想辦法解決這個困難呢?!鞍パ?,樹這么高,我跳起來都夠不著,你們說怎么辦好呀?”幾位小朋友見我都沒辦法了,顯得有點沮喪。“要不我爬上去吧?”軍軍想了想提議道。“這個辦法是可以。可是,飛盤離樹干有點遠,我們就是爬上去也夠不著啊。況且,爬到樹上去有點危險呀?!蔽抑钢鴺滂荆J真地給小朋友分析“那我們晃一晃這棵樹,把飛盤晃下來吧?!闭f完,他們跑到樹底下,抱住樹干開始用力地晃。我也上前幫忙,但盡管我們使出了勁頭推,大樹也只是微微晃動,并沒有讓飛盤掉下來?!罢嬗憛?我們把樹砍到了!”軍軍有點氣餒。“我們要愛護樹木,不能亂砍樹木?!蔽伊⒖虒娷姾托∨笥堰M行啟發(fā)疏導,“你再想想,一定有其他辦法的。”“我知道了!我們可以拿根棍子把飛盤夠下來!”軍軍激動地大聲說?!斑@個注意不錯!”我趕忙進行了肯定?!翱墒俏覀冞@里沒有這么長的棍子?!蔽姨岢霎愖h啟發(fā)到:“你能不能想到我們班級里有哪些東西可以利用呢?”軍軍想了一會兒,說:“我想起我們班保育員阿姨有一個撣蜘蛛網(wǎng)的桿子,要不我們用它來試試,好嗎?”“那你去問阿姨借來試吧!”我笑著鼓勵道。一會兒,軍軍用那長桿子成功地把飛盤從樹上夠下來了,并為此非常意:“老師,我做到拉!我成功地把飛盤取下來了!”“是啊,你是個愛動腦筋,愛想辦法的聰明孩子?!蔽艺f,“以后我們再遇到困難,也要學會自己想辦法、動腦筋,憑你們的聰明才智一定能把問題解決的。”
通過這件事,我突然意識到,當孩子遇到困難(尤其是生活中瑣碎的小事)時,我們總會下意識地幫助孩子,使孩子喪失了自己面對困難、解決困難的機會。在孩子今后的成長道路上,苦難和挫折是在所難免的,如果孩子不能正確地對待苦難,就會被困難嚇倒,停滯不前。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要學會讓孩子學會自己面對問題,自己想辦法解決問題。
教育筆記:放手吧,讓孩子自己來
案例背景:
孩子能接觸到很多東西,在大環(huán)境的同化下自己所能自學到的新知識也很多,加上家長的重視培養(yǎng),孩子們的知識面很廣,他們自己總感覺幼兒園里老師教的東西是自己已經(jīng)會的,可以不認真對待,或者自以為是。小逸是一個活潑又好動的小男孩,看似有點害羞,其實是一個很樂意積極表現(xiàn)自己的孩子,非常喜歡閱讀,通過父母有意識培養(yǎng),已經(jīng)有了可以自己自學的本領(lǐng),帶給他的是很多同年齡段孩子沒有涉獵到的很多知識,小逸也因此上課并不認真,還會不時插嘴。
案例描述:
這天上午,進行一次數(shù)學活動,小逸保持自己原來的習慣,開始時先聽老師上什么內(nèi)容,發(fā)現(xiàn)前半部分是自己已經(jīng)會的類似數(shù)字相加減的內(nèi)容,小逸開始他的小動作,跟別人說說話,玩玩自己身上的衣服。期間我也提問過他,他回答的還是比較正確的,于是我適當提醒他耐心聽,他在提醒后沒多久又恢復至原來的樣子,根據(jù)之前的經(jīng)驗,小逸經(jīng)常在每次學習時,會說:“我知道,這很簡單?!钡鹊龋€會時不時插嘴,甚至在其他人回答問題時也同時插嘴。所以,理所當然,這次數(shù)學活動,他會覺得比較簡單,看到小逸的表現(xiàn)覺得這是一個好機會,我故意提醒孩子們今天的內(nèi)容由于比較簡單,所以只講一遍,在自己操作時遇到不會的認真聽的孩子老師會解答,如果沒有認真聽的孩子老師不會解答,因為既然沒認真聽就說明都會了,結(jié)果小逸果然沒當回事,但是難點是在之后的講述中教的,在操作過程中,小逸開始覺得有問題不斷問我,我說自己的事情自己解決,老師負責提醒。之后請小逸談?wù)勛约旱母邢耄瑥乃脑捳Z中他也認識到了不努力是得不到本領(lǐng)的。
案例反思:
小逸雖然已經(jīng)學會了很多實在的知識,了解很多常識甚至是科學常識,能自學書本上的簡單小知識,而且每次的回答都能很精彩,能想到別人想不到的方面。這是本班其他大部分的孩子遠遠趕不上的。但是,在幼兒園里其實真要說學習知識倒不如說學習了一種習慣,如果沒有習慣去支撐這些重要的知識,那么即使孩子都會了,以后也不會進行有耐心的鉆研,只會停留于表面的功夫,小逸的媽媽透露,因為學的較多,小逸有一種極強的自傲和自卑感同存,所以其實小逸在面對自己不在行的知識時,他通常選擇逃避,除非自己已經(jīng)熟悉的知識或技能,小逸媽媽還說,就像拍皮球一樣不會的時候他不會去碰皮球表現(xiàn)出自卑感,但是當自己熟練了,又有一種極強的優(yōu)越感。通過與媽媽的溝通,我更是確定了自己的想法,小逸是一個看似強勢其實很膽怯的孩子,需要成人的引導與增加耐挫能力,現(xiàn)在想來也許上課時的不聽并不是自視甚高而是一種潛意識的逃避。
小逸的不認真來自于孩子的天性同時也來自于對自己的不信任,認為幼兒園教的他都會,沒有必要再學習,但自己不會的又不想嘗試,總認為自己是不會的,想著反正可以有誰會教自己的依賴心理。我想,這樣的情緒也是很容易轉(zhuǎn)移,最終得以消除的。就利用這一次數(shù)學活動對小逸進行現(xiàn)場教育。當小逸提出不會要我教他時,我拒絕他多次,目的讓他自己先去思考,先面對困難。對小逸說:“這堂課你的行為告訴老師你是會的,那么現(xiàn)在讓老師先看看你的本領(lǐng)有多強吧?!币淮蔚囊龑В⒉荒芟∫莸牡钟|心理。于是,我讓小逸先思考畫面內(nèi)容,發(fā)現(xiàn)了哪些東西,然后根據(jù)不同特征,應(yīng)該怎樣分類。小逸最后是通過自己的努力加上我的提點在一點一點的遞進過程中讓自己弄懂了本次活動的內(nèi)容?;顒咏Y(jié)束后,我讓小逸在所有孩子面前講述一下自己的感受,他本來就是一個接受能力極強的孩子,他說道:“不努力的話新知識是不會有的,如果自己不嘗試的話永遠也不知道自己會不會?!碑斎缓⒆拥淖钥啬芰€是不會太好,雖然小逸還是會插嘴講話,但是通過這次經(jīng)歷感覺他也有些不一樣了。
孩子要教師不斷的耐心教育與引導,每個孩子有不同的特點,有時讓孩子自己去發(fā)現(xiàn)往往會比我們不斷的說教好!
《幼兒園教育筆記中班3篇》:幼兒園教育筆記中班第1篇 在幼兒園競賽性游戲活動中,陳宸總是以“這個游戲沒勁”為理由推諉,寧愿在旁邊獨坐也不愿意參與其中。 有一次我組織孩子們在教室內(nèi)
《小班教育筆記3篇》:小班教育筆記第1篇 在幼兒園這個大家庭中,每一個孩子都有權(quán)利與身邊的小伙伴交朋友。但有時,你會發(fā)現(xiàn)一些性格內(nèi)向、不擅于交朋友的孩子常常會被身邊的小伙伴忽視,那么作為
《幼兒園教師讀書筆記500篇》:幼兒園教師讀書筆記第1篇 大班教育筆記(一): 一天在晨間談話的時候,我問小朋友們:“兩天不見了,你們最想誰???”我本以為他們會說最想老師了,但是他們大都卻說:&ldqu
幼兒園學習網(wǎng) | 聯(lián)系方式 | 發(fā)展歷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quán)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