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5-21來源:幼兒園學習網
這是幼兒園下學期教育筆記《由荷葉引發的思考》,是優秀的幼兒園教育筆記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教育筆記:由荷葉引發的思考
磊磊這幾天在練習乒乓顛球的時候很認真,因為是這學期新教的乒乓動作技能,有些孩子因為動作協調能力弱所以有些跟不上腳步,可磊磊并沒有因此而放棄。
今天,磊磊仍舊在練習“小青蛙跳荷葉”,可是小青蛙總是會掉下來,磊磊看看我,一臉的無奈有些無助,我鼓勵他:“你的小青蛙可真調皮,總是喜歡跳到地上去做游戲,有什么好辦法可以讓它跟乒乓板做游戲呢?”磊磊很肯定的告訴我:“把他粘在乒乓板上就不會跳到地上去了!”“可是粘住它的話它就動不了了,還怎么做游戲呢?你再想想我們平時顛球念的要領。”磊磊很疑惑的看著我,陷入了沉思中,然后我就去指導其他的孩子顛球,過了一會兒,當我再轉回來再看磊磊時,他已經能顛三兩個球了,我為他的堅持不懈感到高興。
磊磊雖然一開始沒有學會顛球,但他有一股不氣餒、堅持不懈地精神,我覺得這是當前孩子們要學習的精神。在磊磊沒有領會顛球要領時,只是一味地嘗試和練習,在與老師的交談后,記起來平時在與小朋友學習顛球時一直念的動作口訣,這讓磊磊有些恍然大悟的感覺,在堅持的練球和嘗試中,磊磊的耐心戰勝了挫折,終于初步地掌握了顛球的技巧。
在這個案例中,讓我有一個思考,那就是在平時的顛球練習中,有許多的孩子在面對困難時不能做到磊磊的耐心和堅持。在抗挫力好的孩子面前,我們給與鼓勵和表揚,并讓他繼續保持這種做事堅持不懈的精神。當面對抗挫力不好的孩子時,我們又該如何教育呢,這是我在磊磊身上陷入的思考。在面臨顛球總是失誤的孩子時,我覺得及時的疏導是非常必要的,幫助孩子分析失誤的原因,找出失敗的根源,當然鼓勵也非常重要,孩子對認清了失敗,但老師若不及時鼓勵孩子的自信心,孩子就會產生自卑的心理,從而放棄學習時間長了就會越來越軟弱。孩子們都希望得到老師更多的鼓勵和表揚,所以也都會以磊磊為榜樣,從而自我培養堅持不懈的精神,提升自信和自我的抗挫能力。
教育筆記:由“哭臉”引發的思考
案例背景:
在“我自己”主題活動中,涉及到讓幼兒認識自己的五官,知道五官是身體上的五個寶。五官對于孩子們來說,并不陌生,但要正確地說出口、眼、耳、鼻的名稱以及在臉部的正確位置和作用,需要通過學習,加以鞏固。
案例描述:
在開展《貼五官》活動時,我首先讓幼兒照照小鏡子,看看鏡子中小臉蛋上五官的位置。孩子們拿著鏡子興奮的不得了,幾個調皮的孩子還不停的對著鏡子做著鬼臉,玩得不亦樂乎。
待收起鏡子后,我開始示范并講解五官所在的正確位置貼及五官的方法,很快的一個笑臉娃娃就做好了。欣宜說:“老師,我要做一個哭臉娃娃。”我馬上將笑臉娃娃的嘴角朝下,讓孩子看,這些可愛的孩子們馬上拍起了小手,這是我們班孩子對老師的表揚方式。我正為孩子們對我的鼓勵感到滿足時,突然,悅悅大聲地說:“老師,你貼錯了,哭的時候眉毛不是這樣子的!”我猛地一愣,孩子們也突然靜下來,她接著說道:“剛才我照鏡子時也看到了,不是這樣子的。”然后我才恍然大悟,趕緊將眉毛倒著貼好。
案例分析與措施:
一、表揚孩子的正確觀點
從這一事件中,可以看出悅悅平時是個觀察仔細的孩子,在平時生活中對于表情的變化,五官的樣子也隨之變化有一定的認知。而且,在多數幼兒都認同的情況下,她沒有隨聲附和,卻敢于大膽說出自己的想法,作為小班幼兒確實難能可貴。于是我大大的表揚了悅悅,并向孩子們道歉說:“對不起,老師太粗心了,悅悅說得對,當我們生氣、難過、哭泣的時候,除了嘴巴有變化,眉毛眼睛都會有變化,這里我們可以將眉毛倒過來貼,你們看,這樣的哭臉是不是更加形象了呢?”孩子們似懂非懂的點了點頭。
二、隨機拓展,進一步感知
同時,我覺得這也是一個很好的教育契機,于是,我又分別向孩子們表現了高興、生氣、發怒、哭泣、難過時的表情,讓孩子們來說說所看到的不同的表情,五官表現出的不同變化。小班的孩子最喜歡看表演,而現在所展示的又是真人版的,這下孩子們的學習興趣被激發了,一個個都搶著說,我又用簡筆畫的形式將人的喜怒哀樂表現出來,讓幼兒再一次有了真真切切的感受。盡管這個活動時間拖延了很久,但是孩子們的積極性非常的高漲。
三、自我反思
對于悅悅大膽的指出我的錯處,盡管是在這些小不點面前,我也感到很羞愧,但是我并沒有掩飾自己的錯誤,而是正面對待這個問題。同時我也進行了自我反思,對于犯這樣的低級錯誤,正是因為之前對這個活動缺少充分的準備,很多時候有太多的隨意性。在以后的活動中,應該認真對待,細細斟酌,盡量讓每一個活動有效的開展。
幼兒教育筆記:一句“是誰推的你”引發的思考
欣欣小朋友,我們班最漂亮的小姑娘,可也是智商最低的一個孩子,并且肢體動作發展也不協調。因此自上大班后,每天上下樓梯成了她艱難的問題。我們只得領著她或攙著她,后來又讓能力強的孩子領著她一起上下樓。一學期后,欣欣的肢體協調度有了提高。想到馬上入小學了,她遲早要獨立的,應該讓她多鍛煉。與家長溝通后,他們也非常贊成我們的想法,并且對我們這么長時間以來對欣欣的特殊照顧表示非常感謝。
我們叮囑了欣欣上下樓的注意事項:要扶著欄桿或墻壁慢慢下,并讓她跟在隊伍后面,看著欣欣每天上下樓,雖然動作不是很輕盈,但總算能獨立了。
可今天下午放學我們走在樓梯上時,一個老師在前面,我就跟在欣欣的后面,看著欣欣安全到達底層,離地面還有兩個小臺階,我便放心的跟上了隊伍,可就在這兩個小臺階上,我轉頭的一剎那:“老師,欣欣倒了,”說話的是跟在欣欣后面的另一個班級的孩子。只見欣欣倒在地面上,我趕緊過去,把她扶起,看她有沒有受傷,這時,欣欣的爺爺也飛快的跑了上去:“是誰推得你?快說啊,是誰推得你?”接二連三的質問讓欣欣沒回過神來,我當時也不敢確定,因為另一個班級的孩子緊跟在后面。“是他自己倒得,誰也沒推她,”孩子們回答。我檢查了欣欣的全身,也許是因為欣欣的速度太慢,很幸運一點沒有受傷。這時我才注意到了欣欣的另一只鞋子還在臺階上,原來是欣欣的鞋帶開了,不小心踩到了鞋帶上,才絆倒的。當時看到欣欣沒事,我才松了口氣,慶幸有驚無險。可欣欣的爺爺好像還有些懷疑:“是誰把你推倒的?”欣欣好像領會了意思:“是我自己倒得。”看得出,這時欣欣的爺爺有些不好意思了,我連忙道歉:“實在對不起,都怪我沒看好欣欣,讓她摔倒了。”
望著欣欣爺爺遠去的背影,我有些不解:孩子摔倒了,欣欣爺爺跑上去連看都沒看有沒有受傷,關心的卻是:是誰把她推倒的?難道說責任問題比孩子受傷還重要嗎?我相信我們的孩子也不會有這樣的行為,假如真有,我們也絕對會教育他們的。也多虧欣欣是誠實的,如果孩子稍微有些夸張,加上家長的引導,那緊挨著他走路的孩子可就倒霉了。
通過欣欣爺爺的問話,我想到了現在的許多家長,特別是比較調皮一些的孩子。家長每當接上孩子,便是一頓質問:今天小朋友又打你了嗎?又拿你的東西了嗎?大班的孩子還好,年齡較小的孩子,本來現實與想象就容易混淆,讓家長這么一問,就會極力的回憶與家長問話有關的事情,然后會順口說出一些在園與他有關的孩子:哪個孩子打我了,誰拿我彩筆了?也許是不存在的事,讓家長這么一問,正好強化扭曲了事實。無形中給孩子的心靈蒙上了陰影,在幼兒園做的沒一件好事。
同樣的問話,會有不同的效果,比如接上孩子后:今天在幼兒園開心嗎?和誰玩了?老師教你們做什么游戲了?……這么一問,孩子會認真回憶在幼兒園所做的每一件事,既提高了孩子的記憶力,還使孩子的口語能力得到了發展。
所以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家長一定要以正面的、積極的方式去引導孩子,孩子長大后才會以正面和積極的方式對待他人,思考人生。相反,如果孩子從小接觸的是反面的、惡意的言辭,他將來也會以負面的、消極的方式來看待生活中的人和事。所以為了孩子的健康成長,請家長一定要注意引導孩子的方式。
教育筆記:由“我要加班”引起的思考
游戲時間過半,帶班老師發出了換班的信號。可是五分鐘過去了,“超市”里飾品柜臺的柴靜小朋友還是沒有離開崗位,并正和前來交接班的朱允文小朋友鬧著別扭,嘴里還帶著哭腔說著“我要加班嘛,你讓我在一邊幫你吧”可是朱允文卻并不讓步,說“不行,我和XX是上晚班的,你現在下班了,就得出去!”。
“換班”是我們班在組織幼兒游戲時,為了能更好的促進幼兒各大智能的平衡發展而制定的規則。這一規則使孩子們在游戲中既能體驗“工作”的樂趣和責任感,同時也能在“下班”后有更多機會去其他區域互動游戲,最大程度的促進孩子們在一次活動中得到不同角色的游戲體驗。可是今天的柴靜怎么了?平時一直樂呵呵的小臉蛋此時卻帶著哭樣。這時,我放下疑惑,把柴靜擁在懷中,輕聲地和她交流:原來,昨天游戲時她也是在飾品柜臺工作,因為昨天班中有小朋友請假,該區域晚班的角色正好空缺,于是,她就很自然地“加了班”。她覺得加班很開心,可以讓自己把各種漂亮的小飾品擺得整整齊齊、漂漂亮亮。她還說她最喜歡在沒有客人的時候在這里穿項鏈、設計耳環。她說她又想出了一個大家沒見過的耳環馬上想設計出來,所以,今天她還想繼續加班。看著孩子執著的小臉和期待的眼神,我應允了孩子的加班要求,并要求孩子能自己用語言說服朱允文同意讓她“加班”。
看著柴靜的小臉由陰轉晴,我慶幸自己沒有用老師的威嚴和游戲規則去簡單的處理孩子“要加班”的事件。游戲是幼兒內在動機的活動,不受活動以外的目標控制,活動的目的就在于活動本身,因而是自由的,是符合自己意愿的一種活動,這才是游戲的本質。在現實工作中,我們為孩子們創設豐富多樣的游戲環境、游戲材料花了很多時間,可是游戲指導中,老師們卻很少有精力去細致觀察孩子們在游戲中的表現,往往過多地去關注幼兒在游戲中的遵守規則的情況、材料使用情況等。過多的關注了幼兒在游戲中的認知發展價值,而忽視了幼兒在游戲中的情感發展價值,遠離了幼兒游戲的本真需求。但愿在今后的游戲指導中,我們能更好的關注幼兒游戲的本質,使幼兒園的游戲有名有實。
教育筆記:給孩子獨立思考的空間
早晨發生的一件事讓我重新審視了一番我對女兒的教育問題。昨晚在幫女兒準備第二天穿的衣服時,因為天熱就幫她準備了一套短袖的,誰知早晨醒來卻因下雨天氣轉涼了,我就幫女兒又拿了一套長袖的,兩套衣服放在一起,然后下樓干自己的事了,誰知我忙了半天也不見女兒下樓,還傳來了哭聲。于是就問她怎么了,剛開始她怎么也不說,最后搞了一句,媽媽我不知道穿什么衣服,看她那傷心的樣子,我不知道是該批評她還是安慰她,但是換一種角度來看,這也說明我們做家長的失誤,把孩子保護的太好、照顧的太周全了,什么事都舍不得讓她們做,所以導致了今天這種局面。
其實做為家長,我們應盡早放手,讓孩子從小學會自己做主,學會和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現在有許多家長為了不讓孩子吃苦,什么事都舍不得讓孩子做,事事親力親為,以為一切幫孩子準備好了,不需要孩子操一點點心,才算是個盡職盡責的好家長,甚至連吃飯、睡覺、玩耍這些方面都不鼓勵孩子獨立解決,從而導致孩子完全離不開家長,當孩子遇到困難時,家長常常毫不猶豫的就幫孩子把困難解決了,久而久之,當孩子再遇到困難時,自己也不愿意思考,就指望家長父母的幫助,具有嚴重的依賴情緒,長此以往,孩子便沒有思考能力,更談不上解決問題的能力了。
對小班來說,甚至對幼兒園來說,吃飯慢的問題是一個很普遍很普遍的問題,特別是對我們班來說,我們小三班吃飯慢是出的名的,有些孩子是因為吃不下了,我們會請他們倒掉,畢竟硬吃對身體不好。但是有個別孩子卻是還是想吃的,可是吃到了食堂阿姨來拿碗還沒吃完,但是因為是孩子還想吃,還沒吃飽,所以我們只能是等要吃的小朋友吃完了。
但是由于是他們自己吃的很慢,我們不可能每天都是吃到12點的,于是我們便采取鼓勵措施,鼓勵吃得慢的小朋友吃快一點,或是發現他們一點點進步的地方都要去鼓勵他們,“今天吃的快了,希望你明天也能吃得快點好嗎?”用這樣的方法孩子們的進步都比較明顯。
而一些是因為吃不下的小朋友,我們在盛飯的時候會給他們相應的少盛一點,這樣孩子們也能吃掉了。有的孩子我們會請他們先坐上來吃飯,并且同樣用鼓勵的方法,來鼓勵孩子,并且孩子都還小,都喜歡聽好聽的話。
此外,當其他幼兒都吃完時,我們可以安慰這些吃飯慢的孩子們:“沒關系,其他小朋友先去進行其他活動,你們慢慢吃,老師邊收拾教室邊等著你。”這樣也可以消除幼兒吃飯慢的恐懼心理。久而久之,吃飯慢的孩子們也會有所改變,那么我們的進餐就會變得愉快而輕松了。
《幼兒園教育隨筆心得《小班教養隨筆:嘔吐的背后》》:這是幼兒園教育隨筆心得《小班教養隨筆:嘔吐的背后》,在平常的一日生活中,教師應注意可貴的教育細節,用自己的教育智慧來正確引導孩子。讓孩子快樂的度過在幼兒園的每一天,供老師家長們參考。
《幼兒托班教育筆記3篇》:幼兒托班教育筆記第1篇 我們班有個叫李欣洋的小女孩,非常調皮。平時,總有小朋友告她的狀。"老師,李欣洋打我了。""老師,李欣洋搶我的玩具。"……為此,我們不知教
《幼兒園小班教育筆記200篇》:幼兒園小班教育筆記第1篇 小班教育筆記大全(一): 充分發揮晨間談話的功效 晨間談話,顧名思義就是晨間活動時對孩子進行的團體或個人的談話活動。我校幼兒教師充分利用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