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5-20來源:幼兒園學習網
這是幼兒園下學期教育筆記《讓愛多一點等待》,是優秀的幼兒園教育筆記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教育筆記:讓愛多一點等待
總是在不停地感嘆時間過得真快,也許是因為和孩子們生活在一起的原因吧,一天一天的看著他們成長,有時也會想到自己。
也許每個人都會對自己剛工作的日子記憶特別深刻。從起初的膽怯,又或是茫然。逐漸到融入進孩子們的世界里,這個過程現在想想會覺得是一件特別快樂的事情。從中我也發現了孩子們都特別喜歡新老師。班里總有一些孩子特別喜歡粘著新老師,跟新老師熱情的講著自己的事情,有時還故意做一些好玩的事情引起新老師的注意。也正是因為這樣,新老師更容易走進、親近孩子,只要多跟孩子聊聊天,逗他們多笑一笑,很快就能跟孩子們拉近距離。可是隨著每天園里生活中的瑣事,漸漸地我們很容易會丟掉一些曾經對孩子的那份耐心。例如:孩子吃飯慢了,穿衣服慢了等等一些事情。往往在這時候我們大人就會有些心急。寫到這里想跟大家分享一下我們班里的一個現象,相信大家也會感同深切的。在初到小班時,班里還有很多挑食的孩子,三餐吃的很不好,幾乎很少吃東西。喂也不吃,一吃就吐。就連喝湯都要把里面的雞蛋挑出來。讓人看了是既心疼又著急。后來我們還開展了一節進餐教育活動,之后在餐后會及時鼓勵孩子,發獎品刺激。終于起到了一點作用,但效果不是特別明顯,時好時壞的。可是進入下學期后,尤其最近,孩子挑食現象很少了,進步特別大。身為老師的我們其實并沒有像剛開始一樣去特別用心關注孩子們的進餐,可能就是在無形中給孩子了一些空間。所以孩子現在的進步讓班里老師特別意外和開心。當然我也在想,也許不僅僅只是三餐,在其它方面我們對孩子也需要多一些耐心的等待,他們一定也會讓我們欣喜。
在這里還想跟大家分享一個小感受。以前班內有一位小男孩,特別淘氣,學習態度也不太認真。但是經常聽到他會自己哼唱一些歌曲。興趣真的是最好的老師吧,當然也需要一雙發現的眼睛。升入大班后,也就是今年的六一,孩子登臺演出了。唱的是京劇《說唱臉譜》看他在臺上表現的特別認真,動作表情一看就特別賣力。聽排練的老師說孩子在這期間生病了還一直在堅持,從來沒有想過放棄。看到他的進步,真的會發自內心的開心啊。孩子這次終于有機會像大家展示自己的才藝了,小家伙心里也一定特別高興。其實每個孩子身上都有一個閃光點,也或許有很多閃光點。可能這些閃光點很普通,但是身為老師的你發現了它的存在,那種快樂,可以說是無法用言語來形容的。
在工作中,愿我們每個人多一雙發現的眼睛,多一顆等待的心,多一份愛去呵護每一個孩子。
教育筆記:老師和小朋友會等待你的進步
跟上學期一樣,我還是帶小班,小班剛進來時孩子情緒波動大,張琪琪,一個可愛又聰明的小女孩,她是我們小班中年齡最小,是八月份生的,當別的小朋友已經適應了一周,差不多都不哭了,她因為上學前一天從床上摔下磕了下嘴唇,第二周媽媽把她送來了,她來了兩周每天不管老師怎么哄,怎么說,每天來園哭,吃飯哭,睡覺哭,每次哭都至少要哭四十分鐘以上,第二天、第三天、整整兩周孩子不會自己吃飯要老師一口口喂飯,不肯睡覺,不肯上廁所,不肯坐小板凳(喜歡坐地上),要外面玩滑滑梯,碰到這樣的孩子,有時候我也會想這么愛哭的小朋友孩子不要來上學了,哭的大家都沒法上課了,可是剛面對家長信任的眼光時,我覺得自己當時的想法真的很幼稚 ,我們幼兒老師有時候遇到這些孩子會沒有耐心或是抱怨,的確帶這樣的孩子也會非常累,幾乎是要一對一,但如果我們放棄了孩子,那么就等于放棄了孩子成長的機會,孩子之間存在著個體差異,琪琪年齡小更要老師付出更多的愛心和關懷,當然對她各方面的要求也應該降低一些。針對孩子不愿意上幼兒園我們也應該采取一些實際行動,首先還是應該花大量時間和家長溝通,讓家長知道孩子的表現,并及時鼓勵孩子進步,讓家長配合堅持送孩子來園,取得家長的理解、信任和配合。琪琪總是想到回家我可以根據孩子特點創設一個溫馨舒適的娃娃家,里面的東西盡量做到仿真,讓孩子有家的感覺。另外也創設了娃娃醫院、表演家等角色家讓孩子喜歡上幼兒園,有東西吸引孩子,另外我還讓孩子在《找朋友》、《我的朋友》、《認識老師》中認識朋友、熟悉老師,讓孩子能主動找到朋友玩,與老師建立親密感,從而減少分園焦慮。
相信琪琪和其他小朋友一樣,也會高高興興上幼兒園,老師和你的朋友會一起等待你的進步!
教育筆記:讓孩子正確面對挫折
一次晨間談話時,我問了孩子這樣一個問題:“遇到困難時,你會怎么辦?”令人驚奇的是,許多孩子的答案都很雷同,“找警察叔叔”、“找爸爸、媽媽或老師”……幾乎沒人說到會自己想辦法來解決。當然,孩子尚小,能想到請人幫忙未嘗不可,但如果我們不加以正確引導,久而久之會使孩子產生一種依賴心理,甚至不敢獨自面對困難與挫折。目前這種普遍存在的現象可能正是我們過分“甜蜜”的幼兒教育所結下的“澀果”吧。
我們都知道,當一個人的需求得不到滿足時,他往往會產生沮喪、失意或緊張的情緒反應,這就是挫折感。面對挫折,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態度。有的人會退縮不前,有的人卻能輕松面對、積極克服。這種差異主要來自一個人的精神面貌,以及在這一方面的經驗積累和心理準備。現在的孩子都是獨生子女,他們大多吃不起苦或受不得一點委屈,遇到一點點小事也會產生過激的心理和行為反應,這正是因為他們缺乏挫折教育方面的鍛煉。幼兒期是個體個性形成的關鍵期。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有意識地讓孩子受點“苦和累”,受點挫折,讓孩子品嘗一點生活的磨難,讓孩子懂得人生的道路是坎坷的,并學會從挫折中接受教育,培養他們吃苦耐勞的精神,培養他們的獨立意識和應付困難的勇氣,使孩子具有應付困難的心理承受能力,是十分必要的。只有從小讓孩子接受一定的挫折鍛煉,才能使孩子學會以積極的態度來面對生活中的各種問題。
如何讓孩子正確面對挫折,不僅是我們學校要研究和解決的課題,也是家長們所面臨的重要問題。對此,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是這樣做的。
一、讓孩子直面現實,耐心引導。
著名心理學家馬斯洛說:“挫折未必總是壞的,關鍵在于對待挫折的態度。”而挫折教育的出發點和歸宿,也正是引導孩子在經歷挫折的過程中培養孩子獨立的意識和堅忍不拔的品質。我們作為孩子的啟蒙老師,在幼兒個性的形成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生活中,挫折無處不在。可以說,挫折伴隨著孩子成長的每一步。當孩子在生活和學習中遇到困難時,我們鼓勵孩子面對困難,并進行耐心、細致的引導。比如,我們在區域活動中提供看圖譜折紙后(讓孩子根據圖示自己探索所折物品的步驟),有些孩子遇到不會折的地方就想放棄了,這時,我們就會及時地給予孩子鼓勵和引導,我們會對他說:“看不懂沒關系,我們一起慢慢研究。老師像你們這么大的時候也不會折的,學了以后就會了。相信你們肯定能行!”有了老師的鼓勵和引導,孩子就不會在困難面前輕言放棄了。我們在讓孩子直面現實的同時,還有意識地引導孩子以積極樂觀的心態看待現實中的不如意。比如,有一次Amy哭著告訴我,Jack和Shning不跟她好了,原因是剛才他們兩個說悄悄話不讓Amy知道,而Amy認為自己是他們的好朋友,所以很想知道他們究竟說了什么。原來是孩子在交往時失敗了,了解原因后我耐心對她說:“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小秘密,來,他們不告訴你也沒關系,相信Jack和Shning真的有什么秘密的事要說,不能讓別的小朋友知道,我們不去勉強他們,好嗎?來,老師和你一起想個更好的辦法,玩得更開心。”我們總是鼓勵孩子積極主動地去努力改善現實,使事情向好的方向發展。
二、給孩子創設情境,提供機會。
美國教育家杜威指出“教育即生活”,我們必須把眼前的生活融合為一——“從做中學”。讓幼兒參與到各種活動中,體驗生活、經歷挫折。
現在的一個家庭大多只有一個孩子,我們在利用自然情境進行挫折教育的同時,還注意有意識地創設一些情境和機會,讓孩子得到各方面的鍛煉。比如,請孩子把自己好玩的玩具、喜歡吃的東西帶來與大家分享;讓孩子去別的班級借東西、還東西;發牛奶、分餅干、分發操作材料時,故意讓一些孩子最后得到,讓他們學會等待,等等。當然,我們在給孩子提供鍛煉機會的同時都注意適度適量,不能因難度太大而使孩子喪失信心,并且及時引導孩子總結經驗,鼓勵孩子進一步努力。
三、為孩子樹立榜樣,積極暗示。
孩子在幼兒期最喜歡模仿,也最容易受暗示。在挫折教育方面,我們做到身教勝于言教。有些家長在對待孩子的問題上特別受不得挫折,生怕孩子有個三長兩短。孩子一咳嗽,就急著要送醫院、掛鹽水;孩子碰到一些困難,家長比孩子還焦慮不安。久而久之,弄得孩子也很敏感,稍微有點小毛病,就這也不舒服,那也不舒服,一點都不能忍受;稍微有些不如意,就覺得委屈。這是家長自身的言行暗示的結果。因此,我們及時和這些家長溝通、聯系,讓家長為孩子樹立榜樣,積極暗示。
要使孩子對挫折有更強的承受力,我們要首先冷靜、客觀、積極地對待生活中的各種事情,即使遇到了很大的麻煩和困難,也不輕易在孩子面前表現出消極喪氣的樣子,更不會夸大事實或失去理智,而是盡量以平和的語氣告訴孩子,并互相寬慰、互相鼓勵。比如,在一次戶外游戲活動時,Cathy不小心摔了一交,膝蓋上的皮都擦破了,滲出了絲絲血跡。Cathy當時正想裂開嘴巴哭出來,我忙上去平靜地對她說:“不要擔心,老師和你在一起,我們到保健室去檢查檢查,涂點藥水,包扎一下就會好的。”老師這種冷靜、不怕困難的態度和寬慰的語言給了孩子很好的暗示,使孩子自然而然地學會怎樣坦然地對待挫折,怎樣勇敢地面向未來。
四、教孩子合理運用心理防衛機制。
有些挫折的產生無法通過個體的努力來阻擋、回避的,這時候就要教孩子運用一些“精神勝利法”來進行自我安慰、自我解脫,以保持健康的心理狀態。“吃不到葡萄就說葡萄酸”或“自己的檸檬最甜”的“合理化”策略,就是一種很有效的心理防衛機制。當孩子在客觀上無法達到某一要求而受挫折時,我們就幫助孩子尋找自我安慰的理由,來減少或消除由挫折引起的緊張不安。比如我班的Crace小朋友在這次的騎自行車比賽中,由于自行車的問題(自行車前輪的鋼絲斷了兩根),再加上比賽時孩子過分緊張而沒能獲獎,Crace就獨自一人蹲在一旁輕輕抽泣,我們發現他的情緒變化時,及時地安慰他:“其實你騎得很快、很好,你知道嗎?當時老師比你更緊張呢!這次失敗了,沒關系,下次還有機會!”
挫折教育的過程是一個循環往復的過程,不是一朝一夕的刻意行為。我們應培養幼兒直面挫折的意識,培養幼兒承受挫折的能力,引導幼兒走出挫折的困惑,使孩子在經歷挫折時,能主動地對待挫折,在挫折的磨練中造就自己堅強的性格,讓孩子的耐挫能力隨著知識經驗的積累和各種能力的提高而增強。
教育筆記:多給他一點的關愛
睿然是我們蓓蕾班特別活潑可愛的孩子,小小的眼睛,高高的鼻梁,看上去很討人喜歡。可他又是典型的調皮大王,搗亂鬼。在與小朋友的游戲時特別容易發生沖突,小朋友們都不喜歡跟他交往。在我的觀察中,瑞然其實特別喜歡與小朋友交往,也樂意與他們一起游戲。每次在區域活動中,他都積極的參加,他特別喜歡表現自己,總希望得到老師的關注。
但他與人交往的方法不是很恰當,所以經常導致一些不愉快的事情發生。在幼兒園一日生活中,睿然免不了要被小朋友告狀:玩玩具的時候,他總是不斷的下座位,和別的小朋友搶玩具,而在搶玩具的時候不小心又碰到了旁邊的小朋友,所以,我聽到的就是:“老師,瑞然搶我的玩具”“老師,他碰到我了。”針對這種情況,我就有意識的去接近他,多關注他,摸一下他的頭,給他一個會意的微笑,與他交談,鼓勵他與小伙伴要搞好團結,互相謙讓,有玩具大家玩,學會與小朋友共享快樂。瑞然小朋友的繪畫比較有創意,在活動時,我有意拿著他的作品向小朋友進行展示,進行表揚,引導孩子們向他學習。慢慢的,瑞然小朋友的笑聲多了,小朋友們都愛跟他玩了。
教育筆記:讓愛多一點等待
總是在不停地感嘆時間過得真快,也許是因為和孩子們生活在一起的原因吧,一天一天的看著他們成長,有時也會想到自己。
也許每個人都會對自己剛工作的日子記憶特別深刻。從起初的膽怯,又或是茫然。逐漸到融入進孩子們的世界里,這個過程現在想想會覺得是一件特別快樂的事情。從中我也發現了孩子們都特別喜歡新老師。班里總有一些孩子特別喜歡粘著新老師,跟新老師熱情的講著自己的事情,有時還故意做一些好玩的事情引起新老師的注意。也正是因為這樣,新老師更容易走進、親近孩子,只要多跟孩子聊聊天,逗他們多笑一笑,很快就能跟孩子們拉近距離。可是隨著每天園里生活中的瑣事,漸漸地我們很容易會丟掉一些曾經對孩子的那份耐心。例如:孩子吃飯慢了,穿衣服慢了等等一些事情。往往在這時候我們大人就會有些心急。寫到這里想跟大家分享一下我們班里的一個現象,相信大家也會感同深切的。在初到小班時,班里還有很多挑食的孩子,三餐吃的很不好,幾乎很少吃東西。喂也不吃,一吃就吐。就連喝湯都要把里面的雞蛋挑出來。讓人看了是既心疼又著急。后來我們還開展了一節進餐教育活動,之后在餐后會及時鼓勵孩子,發獎品刺激。終于起到了一點作用,但效果不是特別明顯,時好時壞的。可是進入下學期后,尤其最近,孩子挑食現象很少了,進步特別大。身為老師的我們其實并沒有像剛開始一樣去特別用心關注孩子們的進餐,可能就是在無形中給孩子了一些空間。所以孩子現在的進步讓班里老師特別意外和開心。當然我也在想,也許不僅僅只是三餐,在其它方面我們對孩子也需要多一些耐心的等待,他們一定也會讓我們欣喜。
在這里還想跟大家分享一個小感受。以前班內有一位小男孩,特別淘氣,學習態度也不太認真。但是經常聽到他會自己哼唱一些歌曲。興趣真的是最好的老師吧,當然也需要一雙發現的眼睛。升入大班后,也就是今年的六一,孩子登臺演出了。唱的是京劇《說唱臉譜》看他在臺上表現的特別認真,動作表情一看就特別賣力。聽排練的老師說孩子在這期間生病了還一直在堅持,從來沒有想過放棄。看到他的進步,真的會發自內心的開心啊。孩子這次終于有機會像大家展示自己的才藝了,小家伙心里也一定特別高興。其實每個孩子身上都有一個閃光點,也或許有很多閃光點。可能這些閃光點很普通,但是身為老師的你發現了它的存在,那種快樂,可以說是無法用言語來形容的。
在工作中,愿我們每個人多一雙發現的眼睛,多一顆等待的心,多一份愛去呵護每一個孩子。
教育筆記:教孩子學會等待
佳藝小朋友是前幾天剛入園的一個小姑娘,剛過兩周歲半,每天都哭鬧著要找媽媽。
你們聽,剛來園不一會兒,就又聽見佳藝的哭聲:“我要找媽媽,我要媽媽!嗚,嗚……”我蹲下身來抱起她:“佳藝不哭,媽媽再過一會兒就來接你了。”“不,我不要一會兒,我要很多會兒……”哈哈,這個小機靈鬼,已經能區分開一和許多,不要少的要多的,可她畢竟還是一個只有兩周半的孩子,不知道等很多會兒要比等一會兒長很多時間。我忍住笑順著佳藝的話語說:“好,我們不等一會兒,就等很多會兒,你先不要哭,要不我們過五會兒就去等媽媽來?”“嗯!”佳藝疑惑地看了看我,點了點頭(看來這小家伙還不理解五會兒的含義)。我掰著手指說:“我們過一會兒,兩會兒,三會兒,四會兒,五會兒,就放學了,媽媽就會來接佳藝。”這下,佳藝好像弄懂了五會兒的含義,高興地又點了點頭。
帶孩子們玩了一會兒轉盤回教室喝水后,佳藝又哭著要找媽媽。我掰著指頭對佳藝說:“佳藝,這才過了一會兒,還有兩會兒,三會兒,四會兒,五會兒,媽媽才能來呢,我們先不哭,好不好?”看著我伸出五個的手指頭按下一個還剩四個,佳藝好像理解似地點頭不哭后又玩玩具去了。在和其他孩子的交往玩耍中,佳藝早已把找媽媽的事情忘記了,每當想起要哭時我就用按下手指頭的方法,提醒她還沒有過完五會兒,所以媽媽還不能來接佳藝,等過完了五會兒,媽媽才能來接她。
第二天,佳藝一來園我就和她約好,過完五會兒媽媽就來接佳藝,老師和媽媽都說話算數,佳藝高興地點頭自己找小伙伴玩去了。
在孩子入園時,面對陌生的環境、老師、小伙伴,孩子的哭鬧是正常的,我們不要粗暴地來禁止,而是要想一切盡可能緩解幼兒壓力的方法,來接納孩子的情緒,讓孩子盡早融入到幼兒園這個大家庭中來。
幼兒園里的慶“六一”文藝演出彩排時,小班平時很懂事、很乖巧的的萌萌很生氣地把頭上的“豬鼻子”與“豬耳朵”拿下,扔到了地上,一動不動地站在舞臺上,嘴巴翹得老高老高,嘴里喊著:“我不跳《豬小弟》了,小朋友都在笑我了”。
這是怎么啦?平時跳“豬小弟”的時候,萌萌做得挺好的呀。彩排完,我微笑著詢問她為什么會這樣?她委屈地告訴我:“吳老師,我又不是豬,他們都笑我干什么呀?”我抱起了她,耐心地說:“小朋友不是笑你丑,只是覺得你扮成小豬,非常可愛、非常好玩,所以才笑的呀。”萌萌聽后似乎領悟了。
六一那天,我們邀請家長來園與小朋友一起歡度節日。萌萌很高興地跟我說:“吳老師,今天我外婆和奶奶都來看我表演了!”借此機會,我當著萌萌的面,跟她外婆、奶奶說道:“萌萌平時很乖的,表演起來特別好,尤其是她演的豬小弟好棒哦!”我轉過臉對萌萌說:“今天奶奶和外婆來看萌萌表演,萌萌可要表現得更好,讓外婆和奶奶看看你有多可愛!”萌萌一個勁地點頭。那天我因有急事外出,沒有能看到小班表演。回園后,老師們向我反映的情況讓我異樣開心——萌萌跳得特別好,給當天來觀看表演的家長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奶奶回家后把萌萌當天的表演告訴了她爸爸媽媽,一家人都為萌萌的表演感到高興。
美國教育家德里克指出:“孩子需要成人的鼓勵,就像植物需要水一樣。”意大利教育家蒙臺梭利也說過:“如果孩子們成長于鼓勵他們自然、順利地發展的環境中,他們會‘突破性’地進入到學習之中,他們將變成自我激勵者,自我學習者。”此事讓我感觸很深:每個孩子都需要老師細微的關注,在他們遇到困惑時更需要老師的悉心呵護,此時老師的一個微笑、一句鼓勵的話都會在他們的心里激起巨大的波瀾。相反,如果他們心理已經承受著挫折感,我們老師還去批評指責,那么他們不就會陷入無望的境地嗎?我們應以一種寬慰的心態去細致地關注孩子們的喜怒哀樂,少一點苛求和責備,多一點關愛和鼓勵,相信他們都會自信地去努力爭取成功的。
《小班教育筆記200篇3篇》:小班教育筆記200篇第1篇 午睡室里的故事 每天在組織孩子午睡時,總有那么幾個小朋友磨磨蹭蹭地好長時間也不躺到床上,安靜下來。而已經躺在床上的小朋友,有的在撥弄著自己
《教育筆記小班3篇》:教育筆記小班第1篇 在班里,往往懂事聽話的孩子會獲得我們更多的關愛,而那些淘氣、愛搗亂的孩子往往獲得的是我們的批評,但仔細追念起來,其實那些淘氣搗亂的孩子,也需要獲得教
《幼兒園中班聽課筆記篇》:幼兒園中班聽課筆記篇第1篇幼兒園聽課評課記錄 聽課、評課是教師在日常教學活動中經常性的不可缺少的教研活動,是促進教學觀念更新、教學經驗交流、教學方法探討、教學藝術展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