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5-18來源:幼兒園學習網
這是幼兒園教育筆記案例《是誰掐了我的手?》,是優秀的幼兒園教育筆記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教育筆記:是誰掐了我的手?
案例過程描述:
一大早,羅老師就和我說了一個很讓人吃驚的事情:晶晶媽媽昨天打電話給她,說是晶晶整條手臂上都是指甲印痕,說是在搬椅子的時候樂樂掐的。聽了這個消息,我很疑惑,晶晶昨天穿著那么厚的衣服,怎么會掐得全是指甲印的呢?于是,我倆仔細回憶昨天的情況,也沒有想起是哪次搬椅子的時候,樂樂掐了她。雖然沒有當場看見,但當時我們都認定就是樂樂掐的,因為樂樂平時就是個調皮搗蛋的孩子,時常捅婁子,屬于比較“叛逆”,不太聽話的一類孩子。決定一會他來了好好“審問”他。
沒過多久,樂樂來園了,我們把他叫到一旁詢問情況。但不管我們怎么問,他都拼命地說不是他。樂樂平常犯了錯有時候也會抵賴,我心想他又“故伎重演”了,于是就用嚴厲一點的口氣說:“樂樂,犯了錯沒關系,知道自己錯了就好了。你要是做錯事情還撒謊,我們要告訴媽媽,媽媽也不喜歡撒謊的孩子!”他眼里噙著淚水很委屈地說:“真的不是我!”當時的我心里很是惱火,心想明明平時就是個搗亂分子,犯錯還不承認,得和他媽媽好好說一說這事情。羅老師說:“不要著急,一會再問問晶晶。”
幾分鐘后,晶晶走進了教室。我們也是把她叫到一旁,一看她左手上淺淺的好幾個指甲印,看來她昨天還是真是被人掐了,于是我們也向她詢問情況。她的說法和媽媽反應給我們的是一樣的,說是搬椅子的時候樂樂掐的。“你看,就是樂樂掐的吧,他還不承認。”正當我怒氣沖沖地想去批評樂樂的時候,羅老師說再等一等。她又蹲下身子耐心地和晶晶說道:“晶晶,老師喜歡誠實講真話的孩子。你昨天穿著那么厚的衣服,樂樂是怎么掐得進來的呢?”這時,晶晶的說法出現了一百八十度轉彎:“是睡覺的時候掐的。”我更加疑惑了:“睡覺的時候樂樂睡在樓下,你睡在樓上,那么遠他怎么會掐到你的呢?”我們趕緊回想睡在她旁邊的人,排除了右邊的高依雯是睡在另一頭的,我們把睡在她左邊的寧寧叫到了跟前。“寧寧,你看晶晶晶的手臂上這么多的指甲印,是睡覺的時候被小朋友掐的,你知道是誰掐的嗎?”我們一邊問話一邊讓她看晶晶手臂上的指甲印。問話剛一出,寧寧就大哭不止,從她的口中,我們終于知道了原來晶晶手臂上的指甲印是她所為,真相就此大白了。
案例的分析與反思:
晶晶是個能干的孩子,開朗大方是我們對她一致的評價;樂樂是個長得很可愛但性格有些不聽話的孩子,個性十足,調皮搗蛋,非常倔強。我因為一個平常乖巧,而另一個調皮,就不知不覺地偏袒乖巧的那個。在沒有考證事情真相的情況下,就貿然下了自己的結論。晶晶平時很得所有老師的喜歡,殊不知正是我們這種偏見和貿然,沒有公正地對待孩子,錯怪了一個無辜的孩子,給樂樂造成了傷害。
而晶晶可能平時被夸得多了,害怕被老師責備,所以就把錯誤推給樂樂。慶幸的是在羅老師的努力下,終于弄清楚了真相,我也沒有再一次嚴厲地去批評樂樂。但第一次的嚴厲的詢問,足以給孩子造成一定的心理負擔,傷害了自尊心的孩子,以后對老師還會再那么毫無保留地信任和依戀嗎?對這個班集體的信賴和熱愛,還能如初嗎?我想,不公正地對待孩子,會阻礙一個良好的班級的建立和管理。想了這些,我趕緊把事情的真相告訴了樂樂,表示了歉意。
分析這個案例,我得到了以下的體會,作為班級管理者我們應當:
一、應公正、正確、客觀地評價、欣賞每一個孩子。
在幼兒園班級這個集體中,作為班級管理者的老師,就像孩子的媽媽一樣。孩子們都渴望得到老師的關注與贊賞,教師一次點頭、一個微笑、一句表揚就如同一場知時節的好雨,賦予幼苗向上的信心和生長的力量;而老師一個嚴厲的眼神,一次小小的訓斥,就會如閃電暴雷一樣劈在孩子幼嫩的心靈,造成傷害。如果教師把欣賞的目光、成功的機會只投向個別幾個孩子的身上,對調皮搗蛋或者不那么聰明伶俐的孩子冷淡甚至忽視,那么,作為“陪襯品”的其他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必然會受到重創,對老師對班級的情感也會隨之淡化,這樣對一個班集體的凝聚力是極為不利的。因此,這就要求我們教師要以公正的態度對待每一個孩子,給每個孩子以發展的機會。
二、應尊重幼兒的人格和權利。
幼兒年齡雖小,但與成人一樣具備了人格,享有自己的權利。如果孩子在這個集體中連最起碼的權利和人格都得不到尊重,那這個班集體對他有何意義?
三、應有正確的教育評價觀,堅持正確的價值取向,改變橫向比較的方法。
橫向比較對于孩子無疑是有百害而無一利的,個體之間本就有差異,性格都有不同,乖巧的、安靜的、活潑的、調皮的……而我卻在心里不由自主地拿樂樂和晶晶比較,因為晶晶比較乖而樂樂比較頑皮就認定樂樂是肇事者。如果一味橫向比較,對建立一個和睦、穩定、溫馨的班集體是很有害的。
四、以發展的眼光看待每個幼兒,充分肯定每個幼兒的長處。
每個孩子都是一個不斷發展的個體,身為幼兒教師,應當善于發現每個孩子的進步,捕捉每個孩子的閃光點。其實,樂樂一直在進步,雖然還是會在上課時吵,會打人,但是,他的進步也是點點滴滴,數不勝數的。我們作為老師,應當看到他的進步,而不是固守著他的缺點,生活老師甚至也因為他平常的搗蛋而沒有及時站出來替他表明清白。作為老師,作為孩子的保護人,我們卻在不經意間傷害了孩子。
五、以寬廣的胸襟欣賞、接納孩子。
這就是我們所說的要寬容孩子的過錯,允許幼兒嘗試錯誤。俗話說“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對于自制力十分有限的幼兒而言,有缺點、有過失是在所難免的。作為一名教師,我們不僅要看到孩子的可愛之處,還要接納孩子的不足,樂樂確實是一個很調皮的孩子,但他也有很多可愛之處,笑起來特別甜,參加活動也很積極,很能說會道。這并不是一個一無是處的孩子,不能因為他平常經常干“壞事”就認定他次次都會干“壞事”。以寬廣的心去接納孩子,愛孩子,才能真正營造一個和諧的班級,建立溫馨的家園。
教育筆記:小兔吃饅頭嗎?
早晨,xx小朋友帶來了一只兔子,對于這位小客人的到來,孩子們表現出了極大的興趣,以致于對那一向充滿誘惑的美味早餐都失去了興趣。我好不容易才把他們勸上了位,答應他們吃完早餐可以去看兔子。 今天的早餐,孩子們吃得異常的快,都圍在小兔子旁邊看。“它的毛真白!”“它的眼睛是紅色的呀!”“它的耳朵怎么這么長呢?”“看,小白兔吃青菜了。”“小兔子還會吃蘿卜。”“小兔子還吃饅頭呢?”“騙人,它不吃饅頭。”“我沒騙人。不信,問老師。”……一時之間,孩子們圍繞兔子的食物爭論了起來,并讓我做評判。 我走過去,讓這場“戰爭”暫時得到了平息。“小兔子到底會不會吃饅頭呢?請你們回去和爸爸媽媽一起找找資料,看看正確的答案是什么?再看看它除了吃青菜和蘿卜,還會吃什么?”第二天,孩子們帶來了搜集到的各種資料,有的還帶來了饅頭、面包,我決定親自通過實驗讓孩子們有更直觀的認識。我把小兔子放在孩子們的中間,把饅頭掰碎了,放在籠子里,只見,小兔子迅速跑到饅頭邊,小嘴巴啪嗒啪嗒吃了起來,孩子們看了都興奮地叫了起來:“它真的吃饅頭呀!”通過“實驗”孩子們清楚的得到了答案。之后,借助他們搜集的資料,孩子們知道了小兔子不僅吃青菜、蘿卜、饅頭,它還會吃剩飯、面包等。通過小小的實驗,孩子們對小兔的喜愛程度更加深了,對小兔的食性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雖然這只是一件小小的事情,但是它卻給了我很大的觸動。讓我對幼兒和自己進行了新的認識和思考。
一、重新思考了教師的教育技能。
綱要中指出,幼兒園教育活動的內容應遵循“既貼近幼兒的生活來選擇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和問題,有助于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這就需要我們從孩子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主動觀察了解幼兒的學習興趣和需要,從中挖掘有教育價值的,能促進幼兒發展的興趣點,并以此為依據開展相應的主題活動。當幼兒對小兔的食性感興趣時,作為教師捕捉到了這一興趣點之后,應該以一位引導者、支持者的身份推動幼兒按他們的邏輯與方式進行有意義的探索,讓孩子通過自己的嘗試去發現問題的答案,幫助他們提升經驗。以往,談到教師的技能技巧水平,我們考慮更多的是彈、唱、跳、畫。在主題活動的研究中,我越來越體會到,在新課改背景下,我們必須要轉變自己的角色定位,必須要形成新的教育教學行為。當今的幼兒教師,應該具有觀察、分析、解度幼兒行為的能力;具有提升、整合幼兒經驗的能力;具有創設環境、材料,對幼兒發展提出挑戰的能力,等等。教師只有具備了這些教育技能,專業水平才能真正提高,幼兒的發展才能真正得到保證。
二、重新認識了幼兒。
隨著主題活動的開展,我發現自己的教育觀也在不斷轉變。在意大利瑞吉歐教育思想的影響下,我驚喜的發現:幼兒不僅僅是一個有能力的學習者,更是一個有能力的思考者、思想者!他們有自己分析事物的邏輯,有獨特的解決問題的方式,更有成人無可比擬的大膽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教師應該相信幼兒有能力解決自己的問題,在活動中,應給予更多的探索時間,使每個個體的自主探索欲得到滿足。幼兒“100種語言”就是他們的思想!就是他們征服世界的方式!重新認識幼兒:從“容器”到有能力的學習者,再到有能力的思想者,在這一過程中我們會獲得更多、更好的教育靈感和教育智慧。
“小兔吃饅頭嗎?”在和孩子們的相處中,你會發現他們有太多諸如此類的問題,而這些看似平凡的小問題卻都是幼兒自我探索,主動學習的契機。讓我們為孩子們的發展創造更廣闊的空間,真正的成為孩子們學習的合作者、支持者!
教育筆記:請等一等再說好嗎?
案例背景:
在活動《我是媽媽的小幫手》的結束部分,為了讓幼兒進一步認識了解自我,大膽評價自我,樹立自信心,我組織幼兒討論:你有哪些優點?你幫媽媽做過哪些事情?孩子們討論非常激烈。
案例描述:
有的小朋友說:我會唱很多歌曲,媽媽說我象小黃鶯,下班回到家聽我唱歌就不感覺累了;有的說:我會講故事,幫媽媽哄小妹妹睡覺;還有的說:我會擦桌子,我經常幫媽媽擦桌子。這時,一向`活潑好動的戚凱把手舉得很高,示意老師叫他。我遲疑了一會兒,說:““戚凱,你說說自己有哪些優點?”“你為什么總是叫我們說優點啊,我爸爸說,每個人都有缺點,我想說缺點,大人有缺點,老師也有缺點,你也有”。說著,他瞥著眼睛,調皮地用手指著老師。孩子們嘰嘰喳喳地議論開了。我頓時一下,笑著說:“我們今天就說優點,說幫媽媽做了哪些事情。缺點以后再說。”“可我爸爸說,每個人都應該知道,自己有優點也有缺點,老師,你有什么缺點啊?爸爸說把缺點改正了還是好孩子。”戚凱得意地說。“我說了,今天就談你幫媽媽做事情的優點,你沒聽到嗎?請坐下去!”我輕輕說道。戚凱撅著小嘴,低著頭,坐下不再說話。
戚凱是一個很聰明但也很調皮的孩子,在活動中,經常會出現一些所謂的“出格”現象。這不,今天他又出格了。因此,當他舉手發言時,我遲疑了一會兒。戚凱認為老師不應該只讓小朋友說優點,也應該說說自己的缺點,并且露出了孩子特有的天真,指出老師也有缺點,由此引起了其他孩子的議論和課堂躁動。
盡管我對戚凱的說法也并非覺得不無道理,然而,我更覺得明明的這一提問與今天的活動主題不相關,所以就沒有給他更多發言的機會。
案例反思:
教師在應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對孩子的所想所為教師應持尊重的態度予以接納。案例中,我面對戚凱提出的問題,沒有給出孩子滿意的答復。雖然這是一個與活動不怎么相關的話題,但是作為老師如果能換一種回答方式,或者說我們先談優點,先談幫媽媽做的事情,等一會兒有時間了再討論每個人的缺點。或者有時間了老師可以組織大家舉辦一次“我的小秘密”討論活動,讓孩子們暢所欲言自己平時不好意思說出的缺點,然后再集體討論并說說你將如何決心改正這些缺點。作為老師,雖然當孩子們問到自己的事情時,可能有點不好意思,但是想想孩子們的天真,再想想自己和孩子們敞開了說話,其實也沒什么。沒有讓孩子充分表達自己的意愿,扼殺了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不僅傷害到孩子的自尊,更撲滅了孩子創造思維的火花;不僅影響戚凱一個孩子,而且全班孩子都會以此為戒,會在他們幼小的心靈里萌發這樣的想法:一切都只能按照老師的要求去做。其實,如果換一種處理方式,也許會起到兩全其美的作用。
處理課堂突發事件前提是要有愛心和耐心。其次是要講究藝術和方法。處理得當會讓你的課堂更加地出彩。當節奏緊,提倡高效的課堂上出現這些“小插曲”時教師應如何妥善處理呢?由于課堂教學中偶發事件往往是事先預料不到的,所以應變時必須因勢利導、隨機應變。其方法技巧應隨著情況的不同而不同,沒有什么統一的可機械照搬的模式。但仔細分析起來還是有一些方法技巧可尋。下面簡單談談一種應變策略暫緩法。
在課堂教學中出現想象不到的“小插曲”時教師不能急慌了陣腳可采取“緩兵之計”暫時“擱置”起來,或是稍作處理留待以后再從容處理的方法。因為在當時幼兒多半處于激動狀態,情緒不穩,很難心平氣和地接受教育。甚至會產生更嚴重的逆反情緒,使局面難以收拾。而老師缺乏充分的心理準備和冷靜的分析,如果貿然進行“熱處理”難免發生失誤或難以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一件事情,不同的處理方式帶來的是兩種截然不同的教育效果。
教育筆記:老師,該怎么辦呢?
前段時間6歲男童被殘忍挖去雙眼事件讓我們對兇手的惡劣行徑表示憤慨,他的這種令人發指的行為也在社會上引起了重大的影響。這不,早上入園的佳昊前腳剛踏入教室就迫不及待的把這個重大的新聞告訴老師和小朋友,佳昊把從電視中獲得的信息繪聲繪色地講解給我們,最后還煞有其事的說:“真是太恐怖了!”佳昊的一番演講在班級中的影響很大,孩子們就這個問題展開了激烈的討論,君君說:“這個小朋友多可憐啊,他的眼睛都看不到了,他以后該怎么呢?”婉瑩說:“到底是誰這么壞,太殘忍了!”晴晴說:“他為什么會跟那個人走呢?”就晴晴這個問題,我臨時把今天的安全教育活動定為“不跟陌生人走”。我就我所了解的事情大致給小朋友們講解了一下:斌斌在鄰居家玩耍之后離開,碰到一個“說外地話”的阿姨叫他,說斌斌你上來,斌斌便跟了過去,之后就將他騙至荒地殘忍地用樹枝將雙眼挖去。孩子們聽完后第一個反應就是:“他為什么要跟陌生人走呢?”我立即作出回應:“我們班的小朋友這種安全意識很棒,這就是我們強調的不跟陌生人走,陌生人給的東西不可以要,陌生人跟我們講話不要回應……”“可是老師如果有人問路或者有困難需要幫助怎么辦呢?”我一時無語了,我們一直在強調要做人要有禮貌,助人為樂,互相幫助,可是今天的事情讓我有點難以應對,我只能對孩子們說:“這就要求咱們的小朋友要把安全牢記在心中,遇到陌生人幫忙的時候及時告知家長,不能擅自跟陌生人離開。”
孩子的心靈是純潔,我們教師的每一點付出都會或多或少的影響孩子的言行,在當今社會,我們教師的教育不僅要局限于書本的知識,要根據社會的發展隨機應對,對于孩子的要求也要多元化,目的讓孩子在成長中有自主的想法,有處理事情的應對方法,從而健康快樂的生活。
教育筆記:是誰掐了我的手?
案例過程描述:
一大早,羅老師就和我說了一個很讓人吃驚的事情:晶晶媽媽昨天打電話給她,說是晶晶整條手臂上都是指甲印痕,說是在搬椅子的時候樂樂掐的。聽了這個消息,我很疑惑,晶晶昨天穿著那么厚的衣服,怎么會掐得全是指甲印的呢?于是,我倆仔細回憶昨天的情況,也沒有想起是哪次搬椅子的時候,樂樂掐了她。雖然沒有當場看見,但當時我們都認定就是樂樂掐的,因為樂樂平時就是個調皮搗蛋的孩子,時常捅婁子,屬于比較“叛逆”,不太聽話的一類孩子。決定一會他來了好好“審問”他。
沒過多久,樂樂來園了,我們把他叫到一旁詢問情況。但不管我們怎么問,他都拼命地說不是他。樂樂平常犯了錯有時候也會抵賴,我心想他又“故伎重演”了,于是就用嚴厲一點的口氣說:“樂樂,犯了錯沒關系,知道自己錯了就好了。你要是做錯事情還撒謊,我們要告訴媽媽,媽媽也不喜歡撒謊的孩子!”他眼里噙著淚水很委屈地說:“真的不是我!”當時的我心里很是惱火,心想明明平時就是個搗亂分子,犯錯還不承認,得和他媽媽好好說一說這事情。羅老師說:“不要著急,一會再問問晶晶。”
幾分鐘后,晶晶走進了教室。我們也是把她叫到一旁,一看她左手上淺淺的好幾個指甲印,看來她昨天還是真是被人掐了,于是我們也向她詢問情況。她的說法和媽媽反應給我們的是一樣的,說是搬椅子的時候樂樂掐的。“你看,就是樂樂掐的吧,他還不承認。”正當我怒氣沖沖地想去批評樂樂的時候,羅老師說再等一等。她又蹲下身子耐心地和晶晶說道:“晶晶,老師喜歡誠實講真話的孩子。你昨天穿著那么厚的衣服,樂樂是怎么掐得進來的呢?”這時,晶晶的說法出現了一百八十度轉彎:“是睡覺的時候掐的。”我更加疑惑了:“睡覺的時候樂樂睡在樓下,你睡在樓上,那么遠他怎么會掐到你的呢?”我們趕緊回想睡在她旁邊的人,排除了右邊的高依雯是睡在另一頭的,我們把睡在她左邊的寧寧叫到了跟前。“寧寧,你看晶晶晶的手臂上這么多的指甲印,是睡覺的時候被小朋友掐的,你知道是誰掐的嗎?”我們一邊問話一邊讓她看晶晶手臂上的指甲印。問話剛一出,寧寧就大哭不止,從她的口中,我們終于知道了原來晶晶手臂上的指甲印是她所為,真相就此大白了。
案例的分析與反思:
晶晶是個能干的孩子,開朗大方是我們對她一致的評價;樂樂是個長得很可愛但性格有些不聽話的孩子,個性十足,調皮搗蛋,非常倔強。我因為一個平常乖巧,而另一個調皮,就不知不覺地偏袒乖巧的那個。在沒有考證事情真相的情況下,就貿然下了自己的結論。晶晶平時很得所有老師的喜歡,殊不知正是我們這種偏見和貿然,沒有公正地對待孩子,錯怪了一個無辜的孩子,給樂樂造成了傷害。
而晶晶可能平時被夸得多了,害怕被老師責備,所以就把錯誤推給樂樂。慶幸的是在羅老師的努力下,終于弄清楚了真相,我也沒有再一次嚴厲地去批評樂樂。但第一次的嚴厲的詢問,足以給孩子造成一定的心理負擔,傷害了自尊心的孩子,以后對老師還會再那么毫無保留地信任和依戀嗎?對這個班集體的信賴和熱愛,還能如初嗎?我想,不公正地對待孩子,會阻礙一個良好的班級的建立和管理。想了這些,我趕緊把事情的真相告訴了樂樂,表示了歉意。
分析這個案例,我得到了以下的體會,作為班級管理者我們應當:
一、應公正、正確、客觀地評價、欣賞每一個孩子。
在幼兒園班級這個集體中,作為班級管理者的老師,就像孩子的媽媽一樣。孩子們都渴望得到老師的關注與贊賞,教師一次點頭、一個微笑、一句表揚就如同一場知時節的好雨,賦予幼苗向上的信心和生長的力量;而老師一個嚴厲的眼神,一次小小的訓斥,就會如閃電暴雷一樣劈在孩子幼嫩的心靈,造成傷害。如果教師把欣賞的目光、成功的機會只投向個別幾個孩子的身上,對調皮搗蛋或者不那么聰明伶俐的孩子冷淡甚至忽視,那么,作為“陪襯品”的其他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必然會受到重創,對老師對班級的情感也會隨之淡化,這樣對一個班集體的凝聚力是極為不利的。因此,這就要求我們教師要以公正的態度對待每一個孩子,給每個孩子以發展的機會。
二、應尊重幼兒的人格和權利。
幼兒年齡雖小,但與成人一樣具備了人格,享有自己的權利。如果孩子在這個集體中連最起碼的權利和人格都得不到尊重,那這個班集體對他有何意義?
三、應有正確的教育評價觀,堅持正確的價值取向,改變橫向比較的方法。
橫向比較對于孩子無疑是有百害而無一利的,個體之間本就有差異,性格都有不同,乖巧的、安靜的、活潑的、調皮的……而我卻在心里不由自主地拿樂樂和晶晶比較,因為晶晶比較乖而樂樂比較頑皮就認定樂樂是肇事者。如果一味橫向比較,對建立一個和睦、穩定、溫馨的班集體是很有害的。
四、以發展的眼光看待每個幼兒,充分肯定每個幼兒的長處。
每個孩子都是一個不斷發展的個體,身為幼兒教師,應當善于發現每個孩子的進步,捕捉每個孩子的閃光點。其實,樂樂一直在進步,雖然還是會在上課時吵,會打人,但是,他的進步也是點點滴滴,數不勝數的。我們作為老師,應當看到他的進步,而不是固守著他的缺點,生活老師甚至也因為他平常的搗蛋而沒有及時站出來替他表明清白。作為老師,作為孩子的保護人,我們卻在不經意間傷害了孩子。
五、以寬廣的胸襟欣賞、接納孩子。
這就是我們所說的要寬容孩子的過錯,允許幼兒嘗試錯誤。俗話說“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對于自制力十分有限的幼兒而言,有缺點、有過失是在所難免的。作為一名教師,我們不僅要看到孩子的可愛之處,還要接納孩子的不足,樂樂確實是一個很調皮的孩子,但他也有很多可愛之處,笑起來特別甜,參加活動也很積極,很能說會道。這并不是一個一無是處的孩子,不能因為他平常經常干“壞事”就認定他次次都會干“壞事”。以寬廣的心去接納孩子,愛孩子,才能真正營造一個和諧的班級,建立溫馨的家園。
教育筆記:你看我漂亮嗎?
林林是一個漂亮的小姑娘,也是我們班一個有點任性的小女孩,有時的所作所為很令人頭疼。可是因為偶爾的一件事,使我充分認識到:沒有教育不好的孩子,有時對孩子的愛才是最好的教育方法。
那天早晨,林林穿了一件白色的紗紗裙,她媽媽還給她扎了兩個漂亮的小辮子。六一兒童節快到了,班級里在熱火朝天地排練舞蹈。女孩子們都認真地搖擺著小腦袋,扎起的小辮在空中劃出好看的弧度。可是林林卻低著頭,一直在摸著自己的衣服。我走到她的面前,她連忙問我:“老師你看我漂亮嗎?”我說:“你今天可漂亮了,像個小公主。如果跳舞跳得好看就更漂亮了,老師也會更喜歡你。”表揚之后,這一天她表現得出奇的乖,每個動作都很認真。一天中我表揚了她好幾次。
孩子都十分在乎老師的態度,不管是調皮好動的孩子,還是性格內向的孩子。有時,老師的一個微笑,一個擁抱,甚至連贊許的眼神,都會讓孩子興奮不已,往往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作為幼兒教師來說,千萬不要吝惜自己的愛,因為:愛,就是這么簡單!
《大班教育教學筆記3篇》:大班教育教學筆記第1篇 人們常說每個孩子都是一本有趣的書,要想讀懂這本書并不容易。只有愛他們的人才能讀懂。每個孩子來自不同的家庭,有著不同的生活經驗和生活環境,他們
《幼兒園讀書筆記300篇》:幼兒園讀書筆記第1篇幼兒教師讀書筆記 第一篇:《給孩子當下的幸福》讀書筆記看這本書時很多次有感動到極致的感覺,就像看一部異常好的電影。電影是虛構的,但這本書記錄的是真實
《幼兒園教育筆記4篇》:幼兒園教育筆記4篇第1部分老師你能幫助我嗎班里的王泓翔小朋友是一個長得又高又胖的小家伙,身上的肉敦敦實實,走起路來挺著大肚子,腳往兩邊撇,手一甩一甩的,很有相撲運動員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