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5-17來源:幼兒園學習網
這是幼兒園教育筆記《教師面對無法溝通的孩子》,是優秀的幼兒園教育筆記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教師教育隨筆:面對無法溝通的孩子
我們班的韋**小朋友是布依族,他聽不懂漢話也不會說漢話,而且經常非常調皮搗蛋的。經常惹事,在繪畫活動時他自己的畫筆不用總是去搶其他小朋友手里的畫筆;游戲活動時總愛拿自己手里的呼啦圈去敲打別人;在每次游戲活動時總是大吼大叫的;而且有個壞習慣總是把衣角放在嘴里嚼;每次在進餐的時候,他總會用手去抓其他小朋友碗里的菜;而且他總是把自己碗里的飯菜弄得滿桌子、滿地上的。每次在游戲活動后老師叫排隊回教室他非要跑得遠遠的讓老師去拉他;每天睡覺的時候他都不睡一直翻來覆去的,被子總是被他弄得縮成一團。
不管他是什么樣的,我還是慢慢教育他、教他學簡單的漢話。我也多次和他家長溝通過,請家長在家里多用漢話和他交流。每天來我這里告他狀的接連不斷,他來我們班半年了一直這樣,語言不同成了我們之間溝通的障礙,真的很讓我頭疼。
教育筆記:面對個性要強的孩子
今天的美工活動提供了漂亮的彩紙,讓幼兒邊看圖示邊折青蛙。溫馨拿了一張紅色的蠟光紙坐了下來,他邊看著圖示邊開始照著樣子開始折,只見他把正方形的紙對折了一下,變成了一個三角形,還很仔細地角對角、邊對邊看了又看,一個整齊的三角形折好了。接著就把兩只角往上折,由于昊昊折的幅度小了,兩個角沒有露出來,他折好后對著圖示比了比,覺得不是滿意,有放在桌子上進行修改??墒撬€是一樣沒有把角露出來,就這樣昊昊一直在嘗試著。
昊昊是個個性要強的孩子,平時有事都不愿意說,特別是在活動中,遇到困難就悶著頭,自己一個人,也不叫老師、同伴,如果硬要幫助他就會發脾氣,也不聽。這不在這次的游戲中遇到困難也想一個人解決。想對于昊昊的這一性格,作為老師不能夠一味地插手,直截了當地幫起解決,可以讓旁邊一起游戲的會折的小朋友提醒他,使其感受不到是刻意的。
孩子要強是一件好事,但太過了就會適得其反。昊昊的這一性格不光是在幼兒園在家也是,自己認定的事就會一股腦地做下去。我抽時間與他媽媽進行了交談,其實昊昊小時候是不這樣的,也很依賴大人,可自從有了弟弟后,昊昊什么事情都是一個人完成的,也不需要別人的關心、幫助。為此我就提醒家長在家就要顧及孩子的感受,讓孩子感到爸爸、媽媽對其的關心。我們老師在幼兒園也會關注孩子,給予適當的關愛,讓孩子融入到集體活動中去。
教育隨筆:當你面對孩子時
孩子到了小班的年齡了,似乎不如以前聽話了,想干什么,就非堅持,若是阻攔他,他就發脾氣,著實讓人費心。不過,家長若能正確處理,孩子發脾氣的可能性就會相應減少,對孩子的將來也有一定益處。
一、要讓孩子做自己能做的事情,家長莫要過多干涉.
小班的孩子想自己干事情,是其獨立意識增強的表現,家長應該表示支持,“事屬可行,就讓他行”。孩子想干什么,只要沒有害處,就可以讓他自己來,家長及時加以指導。他想開電腦你應該告訴他如何使用,并帶他開一開,試一試(注意:電源開關要放在孩子放不到的地方,大人不在時最好切斷電源),雖然他做的不如你好,還可能出點小亂子,但是孩子通過動手不僅增長了知識,而且由于得到了滿足,也不至于發脾氣了。
二、制止孩子做不應做的事,要注意方式,不要強硬制止。
小班孩子分辨對錯的能力還很差,常常會不由自主地做出不合情理的事情,家長要加以制止,但不要總是強硬地阻攔(強硬地這不準那不許往往使孩子產生對抗心理),可以講清簡單的道理或采取轉移注意力的辦法,找些他平時喜歡的玩具(或其他物品)、講個有趣的故事來將其注意力吸引過來。如果這樣還不奏效,你不妨將其抱到別處,在保障其安全的情況下,下下狠心暫時離開他讓他獨自發泄,待平靜下來,再曉之以理;不能做的事情,不論怎樣,家長也不應答應。這樣他就會逐漸地放棄自己的無理要求,變得聽話了。
總之,小班的孩子,要尋找符合其年齡特點的教育手段,達到既滿足了孩子需要,又教育了孩子的目的。
教育筆記:面對孩子“無禮的要求”
隨著我們班孩子年齡的增長,我們認為應該讓孩子養成懂禮貌的習慣。因此在平時的日常教育中,我們三位老師都會注意對孩子進行禮貌教育。比如,早上來園后,我們都會要求孩子在看到老師后,說“×老師,早上好!”;當不小心碰到別人或者惹哭了某個小朋友時,我們都會要求孩子看著對方的眼睛,說“×××,對不起。”;如果別人送好吃的東西給他,我們都會要求孩子向對方,說“×××,謝謝!”等等。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不僅對孩子提出了很多禮貌方面的要求,有時也會提出其它的要求,比如,走路時不要跑;搬椅子時一定要貼緊身體不要碰到別人;吃飯時不要講話,專心吃飯,等等
最近,我通過觀察孩子們的日常交流活動以及在與家長的交談中,發現孩子們出現了以下幾個現象。
現象一:我們班的一名小男孩,他性格開朗、活動,喜歡和教師親近。當我們發現他做錯什么事情后,我們都會要求孩子禮貌地向對方道歉,說:“×××,對不起?!弊罱绻覀儾恍⌒挠信龅剿?,他總會對我們說:“向我道歉,說對不起。”我們總會哭笑不得的問他,我們怎么他了,如果事情真是如此,我們就會向他道歉。他現在如果不小心碰到別人都會很主動的向別人道歉。還有,有時我們一起坐好時,如果自己不小心沒有按照自己的要求坐好,孩子們也會不留情面的說:“老師,你沒有小腳并齊?!钡鹊取?吹竭@些,我有時會想,面對孩子的這些要求,我們會堅持多久?
現象二:孩子之間在交流時,如果有孩子走路時跑了,有的孩子就會像老師那樣,說:“走路不能跑。”如果讓某個小朋友來做小班長,他就會像模像樣的當起小老師,要求小朋友如何坐好,提出的要求和老師提出的要求完全一樣??粗⒆拥臉幼樱袝r我就會想他們怎么會模仿的這么的像呢?看著他們仿佛看到了自己的樣子,突然就會很害怕,害怕自己是否會有什么不適的行為會被孩子無意識的模仿,從而影響到他們。
現象三:在和家長交談時,無意間說到了吃飯,家長反映,在家里吃飯時,他們一說話,孩子就會說:“吃飯不能說話?!笨倳笕胰税察o、專心的吃飯。
這些細小的現象,在我們成人看來并不起眼,可是仔細想來卻是教師教育的一種反饋,是反應我們教師教育成果的一種方式。這樣對我們就自然地提出了要求,以下是我想到的兩點。
第一,嚴格要求自己的行為。教師是孩子學習的榜樣,我們對孩子提出怎樣的要求,這些要求同樣應該拿來要求自己。不然我們拿什么來說服我們的孩子。所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本驼f明了這一道理,作為成人的我們都做不到這些簡單的要求,又有什么資格去要求我們的孩子呢?這就需要我們時刻嚴格要求自己做到“為人師表”。
第二,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行。面對孩子善于模仿的特點,作為教師的我們,應該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行,盡量做好的模仿范例,不要做一些不好的行為,影響到天真可愛的孩子,從而使孩子在不自知的情況下,讓孩子學到了一些不正確的言行。
教師教育隨筆:面對無法溝通的孩子
我們班的韋**小朋友是布依族,他聽不懂漢話也不會說漢話,而且經常非常調皮搗蛋的。經常惹事,在繪畫活動時他自己的畫筆不用總是去搶其他小朋友手里的畫筆;游戲活動時總愛拿自己手里的呼啦圈去敲打別人;在每次游戲活動時總是大吼大叫的;而且有個壞習慣總是把衣角放在嘴里嚼;每次在進餐的時候,他總會用手去抓其他小朋友碗里的菜;而且他總是把自己碗里的飯菜弄得滿桌子、滿地上的。每次在游戲活動后老師叫排隊回教室他非要跑得遠遠的讓老師去拉他;每天睡覺的時候他都不睡一直翻來覆去的,被子總是被他弄得縮成一團。
不管他是什么樣的,我還是慢慢教育他、教他學簡單的漢話。我也多次和他家長溝通過,請家長在家里多用漢話和他交流。每天來我這里告他狀的接連不斷,他來我們班半年了一直這樣,語言不同成了我們之間溝通的障礙,真的很讓我頭疼。
現實生活中,一些年齡相仿的兒童一起玩,為了爭一樣玩具或在角色游戲中爭一個角色而發生爭吵,是很常見的。然而,有很多家長卻不分青紅皂白,要么把別家的孩子訓斥一通,要么拉回自己的孩子批評一頓,告誡以后不要跟那個同伴玩,其實,做家長的卻不知道,爭吵對于兒童個性心理的發展往往也是有益的。
一、孩子之間的爭吵可以促進兒童社會化的發展。
爭吵的產生既是兒童成長過程的產物,也是兒童社會化發展的一個重要內容。兒童在家庭這個小天地內,通常處于特殊的地位,尤其是三口之家中,父母的過度保護,抑制了兒童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使孩子逐步形成以我為中心,唯我獨尊的性格。當步入社會群體中時,孩子原有的行為方式受挫,不善于理解別人,也不會主動、熱情地關心別人,這樣就很容易同小伙伴發生爭吵。在爭吵過程中,他會逐漸明白要不斷地調節自己的行為,遵守約定俗成的活動規則,才能協調與他人的關系,保證活動的順利開展。通過爭吵,他才學會廠怎樣站在別人的立場上看待自己,評價自己的言行舉止。這時,兒童就開始理解和體諒他人,在社會化進程中有了飛躍。
二、孩子之間的爭吵有利于發展兒童的自我意識
兒童的自我意識是在交往中發展起來的。兒童以同伴為鏡子,從別人那里發現了自己。可是,獨生子女在家庭中沒有兄弟姐妹與其交往,與其爭吵,缺乏競爭的對象,沒有爭吵的體驗,因此,往往缺乏對自我的充分認識。他們在“自我中心”的家庭中.不知天高地厚,不知自己力量的限度,也不知自己存在的價值。同伴間的爭吵,叮以使獨生子女改變這一狀況。他們通過互相爭吵,競爭,從對方對自己的評價或者攻擊中了解自己,了解自己與他人的區別。在這點上,同伴作為競爭對象為兒童認識自我提供了參照物。
三、孩子之間的爭吵是兒童學習處理人際關系的有效時機
孩子之間的同伴關系是一種在平等地位上的協調關系,孩子之間的爭吵反映著協調關系的暫時障礙。這種暫時的不協調必然會迫使他們或者堅持自己的意見,或者放棄自己的意見,或者接納別人的意見來修改自己的意見,最終達到與同伴協調。這實際上是一個練習過程,日積月累,他們就能學會如何與別人協調,這一技能的掌握不僅是眼前,也是將來處理好人際關系的關鍵。
四、孩子之間的爭吵可以培養兒童自己解決爭端的能力
孩子們交往中發生的爭吵,絕大多數最后都是他們自己解決的。在一般情況下,家長不必過多干預,也不要去充當裁判員和調解員,要相信孩子自己有能力處理好。即使一時解決不了,暫時分手,不久他們又會到一起玩。如此反復,孩子們就會懂得,同小伙伴相處要互相尊重,共享玩具和歡樂,要互相配合行動,不然就會失去小伙伴。當然,事后家長可以給孩子講解與人交往中應注意的事項,目的在于引導孩子正確處理人際關系。
五、孩子之間的爭吵還能夠鍛煉兒童的意志力
意志行動是與克服困難相聯系的。在有些家庭里,由于父母親的過分保護和溺愛,孩子從小就在缺乏困難與障礙的環境中生長,缺乏克服困難的機會,意志力得不到應有的鍛煉。因此,這些孩子缺乏毅力,缺乏忍耐、自制和堅持下去的精神。孩子走出家庭,與伙伴之間的對立和競爭,就自然而然地形成了種種交往障礙,這些障礙正好為兒童的意志發展提供了克服困難的條件。
既然孩子之間的爭吵對兒童個性心理的發展有著積極的意義,家長們對此就大可不必大驚小怪,而要正確對待。當然,一味鼓勵孩子的爭吵,會使孩子喪失協作精神;一概不允許孩子爭吵,又會使孩子變得膽小、孤僻。舍棄這兩個極端,加以正確的引導,這樣才對兒童的發展有利。
《幼兒園托班教育筆記3篇》:幼兒園托班教育筆記第1篇語言是人們進行交流和溝通的工具,兒童時期是語言發展的時期,也是最迅速的時期,因此,發展孩子口頭語言是培養孩子接受一切教育的出國留學認為小班語言教
《幼兒園音樂課聽課筆記40篇》: 第1篇、小班音樂大雨和小雨教案反思 活動目標: 1、進一步熟悉歌曲,能用強弱不同的力度演唱。 2、大膽嘗試用聲音、動作、樂器來表現大雨和小雨。 3、積極參與音
《幼兒園聽課筆記40篇大班》: 第1篇、小班數學星星找朋友教案反思聽課記錄 活動目標: 1、喜歡參與數學游戲活動,并能遵守游戲規則。 2、在游戲中觀察,比較發現兩顆星星之間的相同之處,并樂意表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