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5-14來源:幼兒園學習網
這是幼兒教師教育筆記《幼兒習慣的培養》,是優秀的幼兒園教育筆記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人的行為總是一再的重復,卓越不是單一的舉動,而是習慣?!比说钠返禄旧鲜怯闪晳T組成的,而習慣體現在細節之中,細節決定成敗。
最近,覺得班級里孩子特別容易興奮,生活習慣也存在不穩定的狀況:放學時,孩子們急著排隊,椅子歪歪扭扭地靠在墻邊;洗手時,手都沒有甩干,卻跑出去擦毛巾,弄得地上都是水;喝水時,你爭我搶吵鬧聲一片,有的孩子則倒滿整整一杯水,弄得“水花四處飛濺”;排隊時,吵吵鬧鬧的好一陣子停不下來……
這些現象的出現,一方面可能與孩子臨近畢業情緒變化多有關,而更多的是良好習慣的培養,因為幼兒的習慣容易出現反復、拖拉、敷衍、放任等現象,因此好習慣的培養要常抓不懈。西方著名教授曼恩對習慣的培養作過這樣的比喻“習慣仿佛是一根纜繩,只要我們每天給它纏上新的一股,要不了多久,它就會變得牢不可破?!?/p>
面對孩子的這些狀況,我與搭班曹老師商量:雖然孩子即將畢業,但是習慣還是要繼續培養,于是我們就采取了一個措施:一周一個好習慣,針對某一方面習慣不好,進行專項訓練,反復強化。
于是,這一周的“喝水洗手”習慣培養就開始了:在進行談話教育、教師進行檢查、隊長職責落實、及時進行表揚和批評等一系列舉措后,每天教師就圍繞這兩項進行專門的教育和培養,每個環節兩個教師密切落實。短短的一周后,效果馬上就顯現了,孩子們喝水洗手的習慣就好轉了,而我們下一步的生活習慣也將進行落實,但是這些習慣的養成也決不是一周的事情,必須日積月累地練,練到非常熟,再也丟不了,也便成了習慣。
有人說,兒童的心田是一塊神奇的土地。播種了一種思想,便會有行為的收獲;播種了行為,便會有習慣的收獲;播種了習慣便會有品德的收獲;播種了品德,便會有命運的收獲。從細微之處入手,培養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可謂是“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p>
教育隨筆:幼兒行為習慣的培養
在我們的周圍有人如廁,搶占廁位,不能做到依次排隊等候;有人隨地吐痰,不講衛生等等。這些不良的行為表現出一個人的素養差。要想提高全民素質,就要從幼兒時期抓起,注重幼兒行為習慣的培養。
幼兒養成教育對幼兒教育非常有必要性和長遠性。在實施過程中,教師要學會使用合理指令,限制幼兒某種行為。例如:明確給出幼兒要求:“用紙巾擦,別用袖子?!弊層變好鞔_知道什么是對的行為什么是錯的行為。教師定出標準,給出方法讓幼兒去做,讓幼兒懂得和養成一些良好的習慣。但是, 老師同樣必須要樹立良好的榜樣。例如:老師提出要求“小朋友們飯前便后要洗手”。老師要先教會幼兒正確洗手的方法,在幼兒洗手時,老師可以在一旁觀察,誰洗的正確,誰洗的不正確。同樣老師也應該做出榜樣,飯前便后必須按要求洗手,從而達到教育的一致性。讓幼兒感知到這是每個人都必須做到的事情。
其次,教師也要善于發現孩子們的閃光點,以幼兒中的榜樣作用激勵所有的孩子。如:“某某小朋友洗的真干凈啊!老師可喜歡你這雙干凈的小手啦?!边@樣,其他小朋友為了讓老師同樣喜歡,也會將自己的小手洗得干干凈凈。通過這樣的方法,會使幼兒逐漸養成良好的習慣,達到習慣養成的目的。
教育筆記:培養幼兒好的飲食習慣
挑食的幼兒會引起肥胖,貧血,成長遲緩等疾病,所以從小就要培養幼兒健康飲食的好習慣,均衡營養,才能健康成長。我班的小杰就很挑食,不管是葷菜還是蔬菜,只要是他不吃的,他寧肯吃白飯,也不嘗一口。與家長了解情況,知道家長也很頭疼,沒有辦法。經過我的觀察,發現他葷菜里喜歡吃糖醋的或紅燒的。于是我就會在他喜歡的菜時多盛一些飯給他,并且表揚了他;在他不喜歡的菜時,就先少盛些飯,耐心的告訴他這些菜的營養,對他身體的重要性,鼓勵他從吃一口,到吃兩口,一口一口增多,讓他對自己有了信心。經過一段時間后,有一天小杰的家長來對我說“老師添的飯菜他都會吃掉的”。我也見機與家長溝通,希望家長配合老師一起糾正幼兒的壞習慣。
教育筆記:對幼兒進餐習慣的培養
在每個年級輪流探班一日活動后,我對小班幼兒的進餐習慣印象尤為深刻。在本園中,小班的幼兒年齡最小,他們剛剛進入到集體生活中,在家可能有的家長會用各種物質獎勵哄騙孩子;有的會用威嚇打罵的方式;有的家長更有耐心,干脆追跑喂飯等。這些情況都是在家長口中真實得知的。那么,入園后,孩子的進餐,相信是家長最為關注的問題。
我在兩個小班的一周里,嘗試著運用以下幾種方法,逐步培養幼兒進餐時的良好習慣:
情緒感染法
1、
根據小班幼兒喜模仿的特點,利用集體氛圍的渲染,用情緒感染他們,為他們樹立榜樣。在進餐前,我有意識的吸吸鼻子,夸張的說:“哇,今天的菜好香呀,看,有香菇蒸肉,多香啊!營養很豐富,肯定好吃?!蔽覠崆?、親切的語氣引發了幼兒的食欲,這樣,小朋友也學著我的“饞”樣,動手吃起飯來。
餐前誘導法
2、
有的幼兒挑食,不愛吃香菇,皺起了眉頭,拿著勺子在挑著揀著,這時我想起了園內白雪公主的墻畫。腦子一轉,告訴幼兒:今天早上,老師遇到了白雪公主,她今天一大早去采了很多的香菇,說要送給小朋友們吃,小朋友吃了她采的香菇啊會長的很高,變得很聰明。孩子們一聽,一下子來勁了,都低下頭吃得又快又香。對于小班的幼兒,我利用夸張的動作,有趣的小故事來吸引幼兒進餐的欲望,效果很好。所以在下次再吃飯前,我會利用幼兒愛模仿動畫人物的特點,告訴他們哪種食物是哪個動畫人物愛吃的,從而讓幼兒也愛上這種食物。如海帶骨頭湯時,我會說,美人魚最愛吃海帶了所以才長得這么漂亮······。激勵幼兒吃各種食物,從而保證了幼兒食物均衡有營養。
少盛多添、逐漸加量法
3、
我給幼兒盛飯時,有意不盛的太多太滿,等吃完時再添。因為一次性給幼兒盛太多的飯會讓幼兒有恐懼感,面對太多、太滿的飯菜會加重幼兒的心理負擔,產生畏難情緒。而且孩子對盛飯、添飯很感興趣,每添一次都會很自豪,增加了孩子的信心。有些幼兒挑食,要他一下子改過來是不太可能的,對這類幼兒可采用“逐漸加量”法。如有的幼兒不吃胡蘿卜,開始少給她盛點,以后逐漸增加,讓她慢慢的逐漸適應,教師及時鼓勵:“真棒,再盛點吧!”“今天,你學會了吃胡蘿卜了,真了不起?!崩蠋煼磸凸膭睿て鹩變菏秤?,幫助孩子逐漸改掉挑食的毛病。而不應存在問題,就給一碗白飯幼兒。
4、座位安排法
模仿是幼兒的天性。同伴的榜樣能引起幼兒注意,更能激發幼兒模仿的興趣。進餐時,老師應不厭其煩地為孩子樹立正面榜樣。對不挑食,一口飯一口菜,不掉飯粒,保持桌面、地面整潔干凈的幼兒當作典型榜樣,去教育其他幼兒。同時,教師還要有意識的把進餐表現好的幼兒與偏食、吃得慢的幼兒座位安排在一起,用身邊的榜樣影響帶動他們,使得他們看到自己周圍的好朋友吃得這么香,受到感染和鼓舞,漸漸也吃得快、吃得香了。
經過這次的嘗試,我看到幼兒在進餐時習慣的改善,我希望各班教師能持之以恒,根據本班幼兒的個體差異情況合理運用方法改善及培養幼兒良好的進餐習慣。
“人的行為總是一再的重復,卓越不是單一的舉動,而是習慣。”人的品德基本上是由習慣組成的,而習慣體現在細節之中,細節決定成敗。
最近,覺得班級里孩子特別容易興奮,生活習慣也存在不穩定的狀況:放學時,孩子們急著排隊,椅子歪歪扭扭地靠在墻邊;洗手時,手都沒有甩干,卻跑出去擦毛巾,弄得地上都是水;喝水時,你爭我搶吵鬧聲一片,有的孩子則倒滿整整一杯水,弄得“水花四處飛濺”;排隊時,吵吵鬧鬧的好一陣子停不下來……
這些現象的出現,一方面可能與孩子臨近畢業情緒變化多有關,而更多的是良好習慣的培養,因為幼兒的習慣容易出現反復、拖拉、敷衍、放任等現象,因此好習慣的培養要常抓不懈。西方著名教授曼恩對習慣的培養作過這樣的比喻“習慣仿佛是一根纜繩,只要我們每天給它纏上新的一股,要不了多久,它就會變得牢不可破。”
面對孩子的這些狀況,我與搭班曹老師商量:雖然孩子即將畢業,但是習慣還是要繼續培養,于是我們就采取了一個措施:一周一個好習慣,針對某一方面習慣不好,進行專項訓練,反復強化。
于是,這一周的“喝水洗手”習慣培養就開始了:在進行談話教育、教師進行檢查、隊長職責落實、及時進行表揚和批評等一系列舉措后,每天教師就圍繞這兩項進行專門的教育和培養,每個環節兩個教師密切落實。短短的一周后,效果馬上就顯現了,孩子們喝水洗手的習慣就好轉了,而我們下一步的生活習慣也將進行落實,但是這些習慣的養成也決不是一周的事情,必須日積月累地練,練到非常熟,再也丟不了,也便成了習慣。
有人說,兒童的心田是一塊神奇的土地。播種了一種思想,便會有行為的收獲;播種了行為,便會有習慣的收獲;播種了習慣便會有品德的收獲;播種了品德,便會有命運的收獲。從細微之處入手,培養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可謂是“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p>
有段時間,班上圖書角的圖書被小朋友撕壞不少,我們教師想了不少辦法,找來一些愛護圖書的故事、兒歌,教育幼兒,可效果不是很佳,仍有圖書被撕破。最后教師商議決定:停止供應新圖書,圖書角只剩下一些破損的舊圖書。過了幾天,幼兒便一個個前來投述:老師,這本圖書中間少了;老師,這本圖書后面這么沒有了?老師,這本圖書壞了,不好看了!慢慢的,幼兒開始意識到他們平時不愛護圖書的后果。教師們這一次用的方法,是法國教育家盧梭的“自然后果原則”,即通過兒童自己體驗其過失的不良后果,來糾正他們的過失的教育原則。幼兒從看不到好圖書的這一懲罰中親身體驗到由于自己不愛護圖書而帶來的不良后果,從而明白某些道理。
但是,任何一種教育方法的運用都是有條件的。它必須在不影響幼兒身心發展的前提下進行,同時要注意與正面的教育結合起來。幼兒雖然受到了懲罰,但要從根本上認識到自己的過失。教師要適時地正面講清楚道理,讓幼兒懂得自己錯在哪里,今后會給自己和別人帶來的不利。這樣就會加深認識,知道自己以后應當這么去做,后來撕圖書的現象就少了。專家指出:幼兒區域游戲是指幼兒在教師根據教育目標和兒童的興趣、需要而創設的具有操作性、探索性的環境中,自由選擇活動內容和材料,以個別化或小組的方式自我探索、學習,在動手實踐中與材料相互作用,利用和積累自己的經驗和感受,獲得身體、情感、認知及社會性等各方面發展的一種教育組織形式。
因此,我們在圖書角加放了一張小桌子,上面放了一些修補圖書的工具(膠水、透明膠、剪刀等)。發現有損壞的圖書,開始教師帶領幼兒一起修補;漸漸圖書只要有一點破,幼兒馬上自己就修好。得到我們老師、家長、小朋友的表揚。這樣,既加強了幼兒學習能力又提高了幼兒動手能力。
又到了午睡的時間,周圍就會變得靜悄悄。幼兒都已經睡下,不久后都發出均勻的呼吸聲,大部分幼兒都沉睡在甜甜的夢鄉中。于是我給熟睡的孩子蓋好被子,每當走到朱濤小朋友小床邊,這個時候,他就和我大眼瞪小眼比賽,我常常敗下陣來,不盯著他了,順其自然,只要他不影響其他幼兒就行了,我就會不斷地聽到悉悉簌簌的聲響,甚至還有誰在小聲地哼唱,半小時后偷偷地探過頭來看看,眼睛瞪得像燈炮,還沒睡著。
細細想來,他的午睡課每次都睡得比同齡孩子少,我觀察到他在被窩里老動個不停,當他與同伴說話,我會制止,鼓勵他倆進行比賽,常常是同伴睡了,他還沒睡。他的入睡點比同齡的孩子晚,精力旺盛。如果是放假回來,便會有很長一段時間睡不著。就拿他新學期來園上課來說吧,在午睡課時,他翻來覆去地動個不停,我說:“你想長高嗎?現在趕快睡,在睡覺時才能長個子會長高?!彼c頭答應了,可最終仍沒睡著。今天我盯著他,看他哈欠連連,我就悄悄巡視其他幼兒了,結果當然是沒睡著。有時剩他一人沒睡,我盯他看,整個午睡室靜悄悄的,我也是精疲力精了。有時我發現他也很努力地睡,可就是睡不著,看著他煩惱的樣子,我就放手讓他管住自己,叮囑他不能影響同伴睡覺。和家長聯系,讓他早上早點起床,跟全班孩子講講午睡的益處,家長回答說在家里一向不肯睡午覺,也就懶得讓他睡了。
俗話說得好:“一口吃不成胖子。”而不午睡的習慣也不是一天兩天能改得掉的。對此,在教育朱濤時我沒有一下子要求他改掉不午睡的壞習慣,而是采用“循序漸進”的方式。他開始睡不著,我就坐在他旁邊,有時拍拍他,有時給他講一個小故事,幫助他睡眠。慢慢地,他能睡一會兒了,但不一會兒就會醒,醒來以后就在床上翻來翻去的折騰。實在不睡的情況下也不強制他,讓他盡量不影響其他小朋友的睡眠。過了一段時間,他的午睡習慣也漸漸改善了,并且入睡也快些了,睡眠時間也變長了,也有正確的睡姿了。
幼兒良好的午睡習慣養成,不是在一個小時或幾天之內養成,它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教師要采用各種對付午睡的妙招,才能養成良好的午睡習慣。
《大班教育筆記簡短3篇》:大班教育筆記簡短第1篇 大班的孩子從這個學期開始已經開始動筆書寫了,我們讓孩子書寫的都是一些最簡單的數字和字母,大部分的孩子握筆的'姿勢正確,書寫也挺好的。但是也
《幼兒園托班教育筆記3篇》:幼兒園托班教育筆記第1篇語言是人們進行交流和溝通的工具,兒童時期是語言發展的時期,也是最迅速的時期,因此,發展孩子口頭語言是培養孩子接受一切教育的出國留學認為小班語言教
《大班教育筆記大全30篇》:大班教育筆記大全30篇第1部分 感受孩子們的變化 這天是星期一,孩子們早上來園時都能興高采烈地,主動地向教師、阿姨問好,不象小班時需要大人提醒,幾個新來的小兄弟姐妹也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