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5-12來源:幼兒園學習網
這是幼兒園下學期教育筆記《蘋果坐下來了》,是優秀的幼兒園教育筆記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教育筆記:蘋果“坐”下來了
背景:
在二期課改中的幼兒園課程具有一大特色:強調幼兒更適宜于通過運用多種感官去感知事物,以直接體驗和自主操作為主的活動性的學習方式去獲得新的知識。
實錄:
自由活動時,我和孩子們在一起玩著滾球的游戲:
“金老師,你看我的小球滾的遠嗎?”
“我的滾的遠……”
一邊的濤濤手里拿著個蘋果,看看自己的蘋果,再看看其他人的小球,忽然他在一邊滾起蘋果來了,這一舉動不僅吸引了我,也吸引了其他孩子。
“蘋果也可以滾啊?”
“蘋果是吃的啊!”
“蘋果也想和我玩游戲呀!”濤濤說到。
“蘋果怎么‘坐’下來了,不動了!”
“一定是你們嚇到它了,他才不愿意的,你們走開點,讓開點!”濤濤說道。
于是乎,孩子們讓開了一條小道,但還是伸著脖子看著。可是這次蘋果滾了一段后還是停了下來,孩子們一臉驚訝。
“怎么了,發生什么事了?”我故作驚訝問道。
孩子們都搶著告訴我“蘋果滾啊滾,后來就‘坐’下來了”。
“蘋果怎么會‘坐’下來了呢?”我反問到。
“蘋果累了,滾不動了。”
“蘋果害怕了,不愿意玩了。” ……
這時,維維卻說“不對,蘋果這里有凹進去的地方,蘋果滾到這里所以才不動了!”濤濤聽了,不信,用手摸了摸蘋果,又滾了好幾次,每次蘋果都有“坐”了下了,還坐得穩穩當當得呢!
反思:
自由活動中濤濤的“滾蘋果”事件引發了孩子們較多的關注,通過孩子們的玩一玩,讓孩子們從中發現了“球”與“蘋果”的相同點與不同點。最后孩子們似乎能感知到有關“球”的一些感性認識,雖然不是一個系統的活動,但孩子們的興趣一旦引發,這是教師無法阻止的。在這個“事件”中,孩子們從對“滾球”的關注轉移到對“滾蘋果”關注,也試著比較“為什么球能滾的很遠”而“蘋果為什么滾了一段后就‘坐’下來了”,通過直接感知,孩子們發現了“蘋果上有凹進去的小洞洞”,所以它“坐”下來了。也許孩子們的概念還并不規范,但孩子們對“球能滾”有了一定的感知了。在這一“事件”中,到底是游戲行為還是孩子的探索行為并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孩子們已經在這其中積極互動、共同建構、自我發展起來了。
教育筆記:都是蘋果的錯
記錄:我們班的孩子很懂事,還很勤勞。瞧,每天中午,好多孩子總是不停要求。希望老師能夠點名讓他去拿水果。每當這個時候,孩子們的積極性總是特別得高。今天,與平常一樣,我們飯一吃完,孩子們便自告奮勇地舉手要下去拿水果了。于是我就讓拿的次數少的一個孩子去拿。等水果一上來。大伙都高興地說:“哇,今天吃蘋果耶。這個蘋果這么紅,肯定很甜。”說完后便紛紛上來拿蘋果吃。等分完一圈后,我發現怎么還有一塊多出來呢,然后便詢問:“剛剛哪個小朋友沒有吃蘋果呀。”大家都說吃過了。正在這時,方加俊說:“老師,沈路皓沒吃。”不過沈路皓卻拼命地說:“我吃了我吃了。”在我再三詢問下,他終于承認了他沒有吃蘋果。于是我便讓他拿一塊吃吃,并告訴他蘋果營養好。
沒過多久,我聽到教室里有大聲哭泣的聲音,循聲找去,發現居然是沈路皓在哭。我問道:“沈路皓,你為什么要哭啊?”他很傷心地說:“都是你害的,還有都是蘋果的錯。我都說不要吃蘋果了,不要吃蘋果了,你一定要我吃。害的我牙齒掉了。門牙都沒有了。咬東西好痛啊。”走進來的小朋友看到他在哭,開始笑笑說:“小老虎哭了,好倒霉哦。”他聽到后更加傷心了。
反思:看到他那么傷心我便先安慰他,并且給他講了相應的道理。沈路皓雖然比較調皮,但是還是能夠聽進去道理,也算比較懂事的。他不再為了掉牙而傷心不已了,知道換牙是正常的現象,說明馬上會出來一顆新的堅硬的牙齒了。后來我們在故事時間將繪本故事《換牙了》結合進去,孩子們對于掉牙換牙的認識更加深入了。知道這是人生的一個必經之路。紛紛表示不會再為牙齒掉了而傷心害怕了。沈路皓的這次掉牙時間為我們上了寶貴的一刻呢。
幼兒教育筆記:被丟掉的大蘋果
案例:
吃午點了,我巡視到果皮盆時,忽然發現里面躺著一個剛吃了幾口的大蘋果,便拿起蘋果輕聲地問:“這是誰丟掉的?多浪費呀!”“不知道。”“我也不知道。”“這不是我扔的。”孩子們你一言一語地回答著。“誰扔的?”我的聲音嚴肅了幾分,目光逐一地審視著剛吃完的幾名小朋友。“戴老師,不是我。”“也不是我。”孩子們誰也不承認是自己扔的,都在用力地擺著小手、搖著頭,讓我這個“孩子王”一下子摸不著線索。既不能置之不理,又不能輕易冤枉無辜,怎么收場呢?當著全班幼兒,這么個小問題都解決不了,多沒有面子呀!
是孩子們在推卸責任嗎?還是另有原因?我再次觀察吃蘋果的幾名幼兒,他們正在自由活動玩著游戲。其中胡重一引起了我的注意:她在玩玩具時,嘴角向上翹著,雙眼閃放著光彩,那份得意,那份滿足,從她紅撲撲的臉蛋上洋溢了出來。平日里,她可是一個慢性子的小朋友,尤其是吃東西的時候,還不會用兩邊的槽牙,一口的食物都堆在門牙前咀嚼,慢慢地品味后,才能咽下。也正因為吃東西太慢,常常自由活動時候,她沒辦法玩。可是今天她的動作怎么這么快呀?那蘋果……會是她嗎?那她為什么不承認呢?這時,我的耳邊響起一對雙胞胎的對話:“姐姐,你別告訴媽媽我今天尿床的事,好嗎?要不然媽媽又要說我沒出息了。”“那我為你保密吧!”說著姐弟二人拉起了鉤鉤。噢!幼兒的自尊心就是這樣的強,和我們成人一樣,需要保護。幼兒也有尊嚴感,同樣需要保持自己在集體中的“面子”。想到此,我便緩和了口氣,說:“戴老師想這個扔了大蘋果的小朋友一定是有原因的,請你游戲結束后,悄悄地來找老師,我喜歡誠實的孩子,也一定會為你保密的。”
孩子們吃完蘋果后,陸續的去玩游戲了。這時,我感覺到有一雙眼睛在窺視著自己。當我獨自走進盥洗室的時候,胡重一悄悄地跟了進來,她深深地低著頭,不出聲。我蹲了下來,用手輕輕的捧起她的小臉,說:“你是一個誠實的好孩子,有事情要告訴我,是嗎?”她點了點頭,聲音極小的對我說:“是……是我的大蘋果,我只想快點去玩玩具,您能原諒我嗎?”“好孩子,”我拉起她的小手,接著說:“大蘋果里有很多的營養,吃了它你就會越長越漂亮,丟掉了多浪費呀!我知道你吃東西慢,總選不到喜歡的游戲,那我們一起想個好辦法,讓每一位小朋友都有機會去玩自己喜歡的游戲,好嗎?”她又點了點頭,但還是不肯離去,小聲音羞澀地說:“戴老師,您能為我保密嗎?”我笑著和她拉起了鉤鉤。
反思:
孩子最關心的是游戲和保守秘密,還有什么比這更重要的呢?幼兒雖小,但她也需要有自己的人格,同樣需要理解與尊重,需要我們這些園丁的精心呵護。做為一名幼教工作者,走近孩子,了解孩子,理解他們的合理需要,是教育的前提。在解決問題時,要多站在孩子的角度想一想,還要為她們留出反省改過的空間,使他們身心健康地茁壯成長。用了解、信任、關愛作為基石,在師生之間架起一座心的橋梁,讓“丟蘋果”的故事不再發生。
教育筆記:我卡喉嚨了
星期一午餐時,大家都吃得津津有味。超超突然說:“老師,吳旭哭了。”我走過來一看,坐在他對面的吳旭正在低聲地抽泣。我很奇怪,剛剛還好好的,這是怎么了,拉過她的手問:“吳旭,怎么了,哪里不舒服?”她不說話,指指喉嚨,我一驚:“喉嚨怎么了,說不出話啦?”她搖搖頭說:“不是,我喉嚨被卡住了。”我看看她的餐盤,里面的飯菜一動沒動,就更奇怪了:“吃什么被卡住了?”她指指湯碗說:“我喝了豆腐湯。”
從沒聽說過喝豆腐湯也能卡住喉嚨,肯定是不想吃飯了,我心想。因為平時吳旭飯菜吃得就很少,每次都是最后一個吃完。但我沒點破,安慰她說:“沒關系,你剛才喝時肯定是太快了,嗆著了,這次小心,慢慢喝。”旁邊的張賀盛也勸她:“是呀,吳旭你吃吧,沒關系的,我們都快吃完了。”可是吳旭仍然皺著眉頭,一副痛苦的表情。不會是星期天在家里吃了什么吧?我又想。于是問她:“你是不是在家里吃東西時被卡過喉嚨?吃了什么?媽媽知道嗎?”她點點頭說:“恩,是在家里吃東西時卡的,我也不知道是什么,媽媽也知道的。”“那你現在喉嚨還疼嗎?”她搖搖頭:“已經不疼了。”哦,這下我放心了。拍拍她的肩膀說:“那就沒事了,吃飯吧!”她擔心地看著我說:“我還是怕卡喉嚨!”原來問題在這里,她并不是真的喉嚨被卡,而是擔心,于是我安慰她說:“你看,我們今天的飯軟軟的,菜也沒有骨頭,不會被卡的,你試試看。”她又看看我,我朝她點點頭,她這才開始吃。
下午,我打電話給吳旭的媽媽,將她的情況說了,她媽媽說早上在家也是這樣,早飯也沒吃,只喝了一點牛奶。我向她媽媽了解到星期天吃午飯時,嗆了一下,其實也沒什么,可能是嚇著了。
吃飯時不小心嗆了一下,這在其他人來說是很平常的事。但是吳旭是個膽小而敏感的女孩,因為怕嗆,而對吃飯產生了恐懼。老師在此時除了安慰、開導,還要引導她養成堅強勇敢的個性。
教育筆記:龍鳳胎不哭了
小一班有對龍鳳胎,姐姐乖巧,弟弟活潑,大家可喜歡他們了。可經過了他們人生一次寒假后,他們變了,早上來園看不到他們的笑臉,哭哭鬧鬧的表現讓老師犯愁,讓奶奶擔心,弟弟昊昊的不良情緒表現比較厲害,哭鬧時又嘔又吐,姐姐蕾蕾看到弟弟哭也止不住眼淚,這種情況維持有一周。
昊昊和蕾蕾這對龍鳳胎比較依賴奶奶,由于長時間的寒假,孩子對于幼兒園集體生活的快樂感已經淡化,因此早上奶奶送兩個孩子入園總像在打仗,奶奶把孩子送到老師手里,用上了五十米沖刺的速度躲閃離開,而離開后的一幕幕就是倆孩子的哭鬧,教室里哭鬧二重奏時高時低,小朋友們也你看我看,你一言我一語“我最乖,開開心心上學”、“乖孩子不能哭”、“我來給他們擦眼淚”。
其實,小班下學期的孩子出現來園哭鬧屬于普遍現象,老師采取何種姿態,何種策略才是有效的呢?我想有經驗的老師都會和我一樣做。
首先,送去一個溫暖的擁抱。當奶奶掙脫龍鳳胎雙手的一剎那,兩個寶貝是哭的最最激烈的時刻,這時無論老師怎樣引導都是沒用的,而用擁抱來安撫情緒是重要的手段,不但能阻止孩子應激性的奔出教室,保護他們的安全,還能給奶奶創造離開的機會,因為此刻的孩子就像離弛的劍,速度和力量是最快最強大的。
其次,在言語引導無效的情況下,采取短時間的冷處理也是良策。當兩個寶貝哭鬧不停,尤其是馬上要排隊做操了,老師無論用什么言語來引導,他們都聽不進去,這時只能采取冷處理,讓他們坐在教室位置上看別人做操,當然前提是做操時老師是看得到他們的。
然后,采取分散注意力的方法,緩解激烈的不良情緒。正好請家長們收集來了許多不倒翁,為了分散他們的注意力,我特意關照他們,“你們玩,別人可都還沒有玩過哦!”我離開了他們的視線,可是我確偷偷地觀察著他們,果然,兩人玩起了桌上的不倒翁,可是情緒還是不高,但至少他們哭的不那么激烈了。
接著,判斷孩子的需要,傾聽孩子的心聲,摸對路子,善意的謊言有時也是對策。基于一定的教育經驗,善意的謊言是我對付孩子此類哭鬧慣用的方法,“不哭,老師給奶奶(媽媽)打電話,叫她第一個來接你,哭就不打了哦,你說要不要打呀?”然后我裝模作樣的自言自語打起了電話,此方法相當靈,在他倆身上十分見效。
最后,針對孩子的情況,請家長配合,采取正面的引導教育很重要。還有在一日活動中,隨機抓住他們的閃光點及時的表揚、鼓勵也要做好,利用物質激勵法,有進步時獎勵笑臉娃娃(貼紙)等很有必要。這些都是我所采取的引導策略。
通過近一周多的重點觀察、引導、教育,雙胞胎早上來園終于不哭鬧了,放開奶奶的手能快快樂樂進班開開心心游戲了,這和老師傾注的心思、家長的配合引導是分不開的,也是成正比的,俗話說的好“有付出才有回報”,看到他們的改變,由心的為他們喜悅。
教育筆記:蹲下來與孩子交談
“老師,杰杰又打我了。”“老師,杰杰動你的東西了!”“老師,杰杰搶我的玩具!”這就是杰杰,一個喜歡惹事的孩子,每天告他狀的孩子數都數不過來,而且杰杰還特別喜歡“表現自己”。組織活動時,他會和其他小朋友站在旁邊不知道在說什么悄悄話,不聽老師的指揮,也經常的出怪動靜,或四處亂跑,影響正常的教學活動。對此,我看老師們也很頭疼,剛剛開始的時候給他講道理,還沒說幾句他跑了,要是著急訓他幾句,他就一直笑,滿不在乎!
那天,幼兒園組織幼兒和老師查體,查完體后,我在旁邊站著看孩子們吃飯,他突然抬起頭對我說了一句:“老師你吃飯了嗎?我把面包掰你一塊吧!”我突然感覺心頭涌起一陣暖意!
從那以后,我開始用欣賞的眼光看杰杰了,我對他有了新的發現。在一次體育活動上,我發現杰杰特別的靈巧,動作很協調,他也很勇敢,摔著、碰著也不哭!
這就是杰杰,勇敢靈活,懂得關心別人。但是如果老師不用欣賞的眼光觀察他,只是客觀地對他做出評價,他的優點是可能不被發現的,甚至始終給別人的印象也是不好的。
我想杰杰很愛表現,我打算利用這一方面對杰杰的有些行為進行控制,可以在做游戲的時候讓他當個監督員,告訴他想要當監督員首先必須自己要做好,讓他自己學會控制自己的行為。
我要用欣賞的眼光看著杰杰的進步,還要提醒他也要把他的進步告訴別的小朋友,告訴他的父母,要送他小禮物,表示對他的進步的獎勵!
陶行知先生說過這樣一句話:“教育孩子的全部秘密在于相信和解放孩子!”
在平時的教學工作中很容易忽略的小細節往往造成了教師和孩子們之間的距離,如果當孩子們為爭搶一件玩具而不開心的時候,教師能夠平息自己內心的不耐煩,蹲下來和孩子說,拉近與孩子的距離,這對于孩子來說是幸運的,對于教師來說是應該的;當孩子情緒不好的時候,蹲下來與孩子的視線一致的時候,教師耐心的教育感化幼兒的童心,讓不開心的幼兒開心快樂,因為開心與快樂是孩子們天生所擁有的財富!孩子的想法往往與成人大不相同,他們充滿幻想和創造的思想里,需要我們教師去了解,去進入幼兒的思維空間,多蹲下來和孩子說話,拉近與孩子的距離,也是我們教師力所能及的事情,同樣也是我們教師應該做的事情!
從那一刻起,我時刻銘記孩子的渴望,蹲下來與孩子交談,讓孩子們把我當成朋友,我不再是老師,我是他們的好同伴,讓他們與我一起分享快樂與不開心!平等的對待每位孩子,愛護每位孩子,就讓我們每次“蹲下來和孩子們說話吧”,讓孩子的“請您蹲下來”的渴望成真吧!
或許是獨生子女的緣故吧,現在的孩子多比較任性。別看我的小外甥才兩歲半,脾氣一上來,誰也說不了他,可他偏偏聽我的話。其實我手中也沒什么法寶,只不過運用了幼兒心理易受暗示的特點,順勢引導,居然屢次屢靈。
比如有一次,他把小自行車橫在門口,不讓人出入,無論是哄他,還是嚇唬他,他都不理不睬。我裝做很吃驚的樣子說:“都說小村長騎車騎得棒,大姨還沒看過呢,小村長能從門口騎到院里嗎?”話音剛落,小村長就大聲說:“能,大姨看!”隨即騎車離開了門口。為此,我頗為沾沾自喜。
忽有一日,絕招失靈了。那是半年后的一天,姐姐家要安裝排煙罩,小村長卻抱著排煙筒不放。我又如法炮制:“小村長真有勁,能不能抱動?抱過來給姨看看。”小村長用眼睛看著我,雙手抱住排煙筒在地上顫了幾下,卻一步沒動,那眼神分明是:我能抱動,可是,絕不會抱給你。
我既驚喜又懊喪地看了小村長好大一會兒,驚喜小村長幾個月時間變化之快,懊喪我的以不變應萬變的方法失靈。由此想到:幼兒園同一班的孩子實際年齡不盡相同,有的相差半年多。雖僅短短的幾個月之差,幼兒接受、理解事物的能力就有差異,教師只據幼兒一般心理要求全體,必然會出現調皮搗蛋的和悶坐不響的……若教師在進行統一要求時,能顧及到幼兒之間這幾個月的差異,這類現象勢必會減小,這也是因材施教的一個方面吧。
教育筆記:蘋果“坐”下來了
背景:
在二期課改中的幼兒園課程具有一大特色:強調幼兒更適宜于通過運用多種感官去感知事物,以直接體驗和自主操作為主的活動性的學習方式去獲得新的知識。
實錄:
自由活動時,我和孩子們在一起玩著滾球的游戲:
“金老師,你看我的小球滾的遠嗎?”
“我的滾的遠……”
一邊的濤濤手里拿著個蘋果,看看自己的蘋果,再看看其他人的小球,忽然他在一邊滾起蘋果來了,這一舉動不僅吸引了我,也吸引了其他孩子。
“蘋果也可以滾啊?”
“蘋果是吃的啊!”
“蘋果也想和我玩游戲呀!”濤濤說到。
“蘋果怎么‘坐’下來了,不動了!”
“一定是你們嚇到它了,他才不愿意的,你們走開點,讓開點!”濤濤說道。
于是乎,孩子們讓開了一條小道,但還是伸著脖子看著。可是這次蘋果滾了一段后還是停了下來,孩子們一臉驚訝。
“怎么了,發生什么事了?”我故作驚訝問道。
孩子們都搶著告訴我“蘋果滾啊滾,后來就‘坐’下來了”。
“蘋果怎么會‘坐’下來了呢?”我反問到。
“蘋果累了,滾不動了。”
“蘋果害怕了,不愿意玩了。” ……
這時,維維卻說“不對,蘋果這里有凹進去的地方,蘋果滾到這里所以才不動了!”濤濤聽了,不信,用手摸了摸蘋果,又滾了好幾次,每次蘋果都有“坐”了下了,還坐得穩穩當當得呢!
反思:
自由活動中濤濤的“滾蘋果”事件引發了孩子們較多的關注,通過孩子們的玩一玩,讓孩子們從中發現了“球”與“蘋果”的相同點與不同點。最后孩子們似乎能感知到有關“球”的一些感性認識,雖然不是一個系統的活動,但孩子們的興趣一旦引發,這是教師無法阻止的。在這個“事件”中,孩子們從對“滾球”的關注轉移到對“滾蘋果”關注,也試著比較“為什么球能滾的很遠”而“蘋果為什么滾了一段后就‘坐’下來了”,通過直接感知,孩子們發現了“蘋果上有凹進去的小洞洞”,所以它“坐”下來了。也許孩子們的概念還并不規范,但孩子們對“球能滾”有了一定的感知了。在這一“事件”中,到底是游戲行為還是孩子的探索行為并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孩子們已經在這其中積極互動、共同建構、自我發展起來了。
《教育筆記幼兒園3篇》:教育筆記幼兒園第1篇天氣越來越冷,有的寶寶尿床的現象逐漸增多,辰辰幾乎每天都要尿床,佳佳每次都是憋著,好幾次都尿濕了褲子,還有淼淼也是三天兩頭要尿濕褲子。為了幫助孩子減少
《幼兒園教師教育筆記3篇》:幼兒園教師教育筆記第1篇 “蹲下來”,做孩子的朋友 我們能夠將關系親密的人稱為“朋友”,那我們每一天親切的稱幼兒為“小朋友”時,不是
《小班教育筆記400篇》:小班教育筆記400篇第1部分 在班里,往往懂事聽話的孩子會獲得我們更多的關愛,而那些淘氣、愛搗亂的孩子往往獲得的是我們的批評,但仔細追念起來,其實那些淘氣搗亂的孩子,也需要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