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5-11來源:幼兒園學習網
這是幼兒園教育筆記《這樣做是不對的》,是優秀的幼兒園教育筆記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今天接到一名家長的短信,內容大概說:在秋季運動會中,有個別老師怕行動慢、體力不行的孩子影響班級總體成績,不讓孩子參加比賽。我看后有些吃驚,老師為了成績不會這么做吧?趕緊給家長回信:這樣做不對,是不行的!
孩子入園,身體素質參差不齊,每班都有個別特殊的兒童,或特別好動,愛惹事,或性格內向,不說話,或身體羸弱,不能參與激烈的運動,或心理有問題,不能融入集體之中。這正說明:每個人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世界是精彩的,生活是多滋味的。當孩子稍微有點不足時,我們應該指導他如何逐漸發展,而不是限制他。做老師的,一定要靜下心來,靜等花開,陪著蝸牛去散步!
教育敘事:跟我這樣做
閆**家庭的小朋友們做了一桌在玩插塑玩具,大家都拼著自己喜歡額造型。閆**將自己所有的玩具拆開壘在了一起,而且是按顏色分類壘起來的,像彩虹一樣。旁邊的王**看旁邊的姐姐把玩具壘在了一起很好看,于是他也將自己的玩具拆開,認真的將玩具一片一片的壘了起來。姜**看到旁邊的兩個人將玩具拆開來都壘得高高的,自己也跟著大家一起做,不一會自己也壘好了。
姜**激動的告訴姐姐:“姐姐~姐姐~你看,我弄得跟你一樣。”閆**看看弟弟和妹妹都像自己一樣把玩具壘了起來:“嗯,你們是跟我一樣,都把玩具壘起來了。”閆**又看看他們壘得玩具想了想說:“也不是,我們不是全部都一樣,我這個玩具是按照顏色壘得,我把所有顏色一樣的玩具都放在了一起,你們也把顏色一樣的放在一起把。”說著,弟弟和妹妹又認真的壘了起來。
?符號記錄下來并寫寫簡單的數。
教育筆記:真的不可以這樣做嗎?
在幼兒園中,有著許多的規定,對幼兒說:“這個不可以做,那個不可以做。”試問,真的有這么多的不可以做嗎?當然,一些規定是為了讓幼兒養成良好的習慣,但還有的一些明令禁止,真的對孩子好嗎?真的是為孩子的安全著想嗎?
案例1:又到了家長半日活動的日子,在戶外自由活動時,孩子像放開的小鳥,帶著自己的玩具在操場上玩開了。“林晨希,我們一起玩吧?”循聲望去,原來是希希的爸爸在征求兒子的意見。希希應了聲:“好”。父子倆就玩起了滾接皮球,這樣子平淡的玩法持續了一會兒,希希爸爸建議:“我們來踢足球吧?”希希眼里閃過一絲猶豫,但隨即被笑容給掩蓋了。只見希希重重的一腳向爸爸踢去,爸爸一個“泰山壓頂”接住了接住了球,以輕盈的步伐踢出一球還以一擊,但也被希希輕松地接住了,并回了一個快球。就在這你一球、我一球中,這父子倆玩得多開心哪!幾個男孩顯然被他們感染了,也加入了這一“比賽”,希希爸爸一對幾,別提孩子們有多開心了。只見劉浩重重一腳,皮球被踢出了好遠,撞向墻壁彈了回來……操場上洋溢著他們的歡聲笑語。
案例2:又到了放學時,只見一個個孩子從幼兒園里出來了。這時,看見中2班的張天偉小朋友在爸爸的攙扶下正快速地通過花壇上的“路”,心里想著:“這多危險啊!”準備過去制止,可到了他們身邊,卻冒出一句:“爸爸扶著可以,自己一個人不可以在上面走,聽見了嗎?張天偉。”只見他抬頭瞧了我一下,點了個頭,笑了笑,繼續他的“冒險”。
案例分析:上述兩個案例中孩子的行為,在幼兒園中,我們是明令禁止的。踢皮球,要踢壞的,再說皮球不是用來踢的——這是我們給孩子的理由。走花壇,有危險,跌下來要斷手斷腳的。——這是我們告訴幼兒的。但是,靜下心來想想:這樣做真的不可以嗎?
案例反思:
1、 孩子天生是愛模仿、有好奇心的,應尊重孩子的這一性格特點。
“電視中,圓圓的球就是用來踢的,為什么皮球就不可以踢呢?”“我們可
以過小橋,為什么花壇就不可以走呢?”孩子的心里會有這種疑問,這是他們好奇心、愛模仿的本性驅使,如果我們只是一味禁止,會扼殺孩子的好奇心,是不尊重孩子的性格特點,為此,我們應利用孩子的這一特點,給予他們探索的自由。
2、 在尊重孩子意愿的前提下,給予適當的引導。
在尊重孩子意愿的基礎上,我們不是放任孩子去玩去做,而應該給予他們必
要的引導。在踢球這個問題上,我們可以這么做,與孩子進行談話:“為什么電視中圓圓的球可以踢,那是足球,它的皮比較牢,專門用來踢的,并且在很寬敞的場地上踢的,而皮球的皮與足球相比不是很牢,不是不能踢,而是應該怎么踢?而且我們的操場較小,踢時還要注意什么?”在這種啟發式的引導下,相信孩子會明白:皮球不是不可以踢,而應該輕輕地踢,要注意安全。對于走花壇,肯定有它吸引孩子們的地方,我們也可因勢利導讓孩子明白:不是不能走,而要有大人陪同,讓危險的變成安全的。
在幼兒園中,我們不能以一句“不可以這樣玩做”就扼殺孩子對事物的求知、好奇,而應該在尊重孩子天性的前提下,引導他們學會安全玩的方法。“引”比“禁”更能讓孩子學到東西。
教育筆記:老師這樣采茶不對
現在的孩子是明天的創造者、建設者。《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倡導我們:教師應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教師應以關懷、接納、尊重的態度與幼兒合作,耐心傾聽,努力理解幼兒的想法與感受,支持、鼓勵他們大膽地表達、探索。幼兒是發展中的人,我們不能把自己的要求硬加在幼兒身上,也不能任其自然發展,而必須順應孩子的天性,通過教育引導促進他們的成長。
記得這是一節舞蹈《采茶撲蝶》,我充滿自信地踏進教室,先進行了簡短的開場白和談話后,我開始示范:左手作抱籃狀,右手伸出蘭花指,跟著音樂做采茶動作,剛示范完一遍,突然冒出一句:“這樣采茶不對。”不用問,這肯定是班上的“插嘴大王”琦琦講的,我循聲一望,只見他邊上的小孩在用胳膊肘碰他,似乎想打斷他的話。我心里有一絲不開心,但我還是耐著性子請他上來講,只見他昂著頭,眨著小眼睛說:“我不像老師這樣采茶的,媽媽教我左手要握住樹枝,不讓枝條抖動。”我的心為之一顫,心仿佛被一個鐵錘重重地敲了一下:難道我沒采過茶,班上大多數是茶山里的孩子,他們本身就是采茶舞者,而我竟為了追求所謂的舞蹈美,還自鳴得意地在孩子面前表演者拙劣的動作。我不由得朝琦琦點著頭,這時其他孩子也七嘴八舌地議論開,有的講:伸了蘭花指,茶葉要漏掉的;有的說:手心里的茶葉要采滿了再放到籃里,不要采一次放一次;有的說:我的籃子背在身上的;還有的講:采茶時我沒看到蝴蝶,而且媽媽教我要一心一意采。……孩子們一句一句的話打開了我的心扉,我暗自慶幸剛才沒有抹滅孩子的天性。
于是我馬上組織一次采茶討論會,讓孩子當編導,他們你一句我一句共同編了一組采茶舞,孩子們輕而易舉地將上山、采茶、回家的經歷表現得淋漓盡致,仿佛是真的在茶園采茶:一手握住枝條,一手采茶,沒伸出蘭花指但真的很美,雖然沒有了撲蝶的動作但看上去很親切……。我欣賞了一場精彩的舞蹈,這是用錢買不到的。看著孩子們一張張天真的笑臉,我體驗到從未有過的喜悅,更加體會到新《綱要》的理念,幼兒是活動的主體,關注幼兒在活動中的表現和反應,敏感地察覺他們的需要,及時進行自我反省,以適當的方式應答,同時我們也應蹲下來和孩子保持同一視線,就能形成探究式師生互動。
教育筆記:老師就是這樣做的
自從幼兒園開展繪本圖書閱讀后,班里的孩子幾乎每天早上都要進繪本屋閱讀,這也是孩子最盼望的時刻。這不,今天早上他們又興奮的來到了繪本屋挑選自己喜歡的圖書閱讀。
孩子們可認真看了,一個個不聲不響輕輕的翻閱著圖書。當我走到彤彤面前發現他正在翻看著一本《找不同》的圖書,我饒有興趣的停下了腳步,也想看看里面的圖畫到底有哪些不同。可是接下來的彤彤的舉動讓我大吃一驚:他根本沒有去仔細觀察找出不同而是直接翻開了后面的答案。我有些不解說:“彤彤你怎么能這樣,找不同是應該先去觀察的,自己去尋找答案的,書的后面的答案是為了驗證你找的對不對而設計的,不是讓你直接看的,這樣做就沒有意義了。”可誰知彤彤卻說:“老師你昨天不就是這樣做的嗎?”我不禁愣了一下,回想起:昨天早上在繪本屋輔導孩子看圖書時磊磊也拿了一本《找不同》的書,里面他只找到了四處,還有一處沒有找到讓我幫忙。當時我正與晨檢的老師做交接來不及觀察圖書,直接翻開了答案看了一眼隨口告訴了磊磊。或許正是我的這一舉動影響了彤彤,導致了今天的這種情況發生。于是我趕忙對彤彤說:“彤彤昨天是老師不對,以后我不會再那樣做了。”接下來我陪他一起尋找了不同,在尋找的過程中彤彤顯得很開心,每組的畫面觀察對照的都很仔細,最后四處答案都是自己找到了。
在閱讀《找不同》這件小事中主要是培養還真認真仔細的觀察力。最重要的就是在過程中逐步學會建立細致的觀察能力、比較能力。而我的一時隨意竟然影響到了孩子。彤彤的一句話:“老師就是這樣做的”讓我再次認真反思起來:老師是孩子的一面鏡子,一言一行都會潛移默化的影響到他們,著就需要我們時時刻哦的注意,從自我做起,從點滴小事做起。
教育筆記:這樣做是不應該的
我們班的哲哲小朋友是個特別調皮的小男孩,每天中午睡覺之前,他總是喜歡用手去弄一下他旁邊的小朋友。每天中午,他旁邊的兩個小朋友總是告他的狀。我和同班的李老師用了各種方式對他進行教育,可是效果不是很明顯。
今天中午,孩子們都在自己的小床上安靜了下來,因為老師剛剛講完故事。這時又傳來了一個小朋友告狀的聲音:“陳老師,哲哲的手放在我的臉上了。”我回頭一看,是哲哲旁邊的月月小朋友,我走到哲哲的床邊。沒有說話,輕輕地把他的小床挪到了靠墻的一邊,我的目的是為了別讓哲哲別再去弄身邊的小朋友。別說,這個辦法還真靈,不一會兒的功夫,哲哲就很快地入睡了。起床后,我又把哲哲的床放到了原來的位置。第二天午睡時,我們班的雨澤小朋友在小朋友非常安靜的時候,大聲地喊起來。這時,沒想到哲哲竟然說了這樣一句話,雖然這件事情已經過去了,可是哲哲的這句話一直在我耳邊縈繞。哲哲到底說了一句什么話呢?哲哲是這樣說的:“陳老師,讓雨澤到我昨天睡覺的那個地方去睡吧。”說實話,當時他說這句話的時候,我的心里砰的一下。沒想到哲哲竟然會說出這句話來。看來,我的一個小小的舉動,可能在孩子看來,那就是對他的懲罰了。
這時,我開始認真地反思自己的行為:雖然我把哲哲的床挪到了靠墻的一邊,我也沒打他,我也沒罵他,可是這樣做已經傷害了孩子的心,我感覺這樣做是不應該的,我們當老師的,不論孩子做錯了什么事情,都不應該用這種方式來對他懲罰,孩子是不應該離開集體的,他的心里是會很難過的。這樣會讓他感覺到我和小朋友不在一起,我和其他小朋友就是不一樣的。
通過這件事情,讓我更清醒地認識到:我們幼兒教師的一言一行真的是很重要的,它可能要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孩子們的心理、影響著孩子們的健康成長!這件事情,給我敲響了警鐘,在以后的工作中,不會再發生類似的事情了。
《小班體育活動設計:勇敢的小獵人》:小班健康活動勇敢的小獵人教案主要包含了游戲活動多元價值分析,活動目標,活動重難點,活動準備,活動過程等內容,通過活動,發展幼兒跳、跑、鉆、套的基本技能和動作的協調性,敏捷性。發展幼兒的創造力及發散性思維。適合幼兒園老師們上小班健康活動課,快來看看小班體育活動設計勇敢的小獵人教案吧。
《幼兒老師的教育筆記3篇》:幼兒老師的教育筆記第1篇愛是真正的老師偶然間,看到一篇文章,題目是《愛是最好的老師》,感覺不錯,文章是這樣的:“許多年前,有一個叫約翰·霍普金的教授給他的畢業生
《幼兒教育筆記小班3篇》:幼兒教育筆記小班第1篇配一把心靈的鑰匙幼兒園里常會有一些個性非常突出的孩子,喜歡用自己特殊的方式表達心中的“不想”。也因此常會有老師無可奈何地抱怨孩子的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