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5-08來源:幼兒園學習網
這是幼兒園教育筆記推薦《善于觀察,抓住幼兒游戲中的亮點》,是優秀的幼兒園教育筆記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游戲是幼兒在幼兒園一日活動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是最適合于幼兒,最能促進幼兒心理發展的活動,而角色游戲是幼兒期最典型、也是幼兒最需要的、最有特色的游戲,是幼兒的自主性活動。幼兒在角色游戲中經常有意想不到的交流、想法,教師要善于觀察,適時把幼兒游戲亮點提升,幫助幼兒順利的開展角色游戲。下面就我開展的一次角色游戲來談談我的看法。
【場景回放】
角色游戲開始了,老板們各自準備著自己的東西,銀行的員工早早的開門了,顧客們排起了長長的隊伍……
“誰要買我們超市的大禮包,里面有玩具、有好吃的,便宜又劃算”,今天阿智在超市里上班,他賣力的介紹這自己新進的貨物,很多顧客都聞聲趕去。
“老板,我買個薯片。”
“你自己拿吧,3塊錢一個。”
“給你錢。”
“歡迎下次光臨!”
這是阿智今天的第一筆生意,沒過多久,剛才買薯片的顧客就折了回來,疑惑的問:“老板,你的薯片罐里怎么有個乒乓球?”
阿智想了想,說:“恭喜您,中獎了!這乒乓球就是獎品”
“真的嗎?太開心了。”顧客興奮的跑開了,還不時的向其他的顧客介紹。
以上是角色游戲中的一個小情節,面對顧客在游戲中的疑惑,大多數的孩子可能都會選擇說:“哦,這個是放錯了”,或者索性置之不理。但是阿智卻會聯系生活中的經驗,告訴顧客:“恭喜你,中獎了!”聰明簡單的一個回答,使得之后游戲開展的更加精彩豐富。
再接著的游戲中,我及時抓住了孩子游戲的亮點,提醒孩子改變”中獎”的單一性,避免物品的缺失。于是”中獎”的花樣變多了,有的是“再來一瓶”;有的是“中了1元獎金”;有的是“送理發店免費洗頭一次”。這樣一來,不但游戲情節豐富了,還帶動了其他游戲區的開展,其他店里的老板也都紛紛模仿了起來,游戲的氛圍立刻活躍了起來。
其實幼兒的角色游戲會突發各種各樣的狀況,作為教師該做些什么呢?如何保證游戲生動、有趣,健康發展呢,我覺得首先就是要學會觀察,以下是我的幾點看法:
1.讓觀察成為教師的習慣。
在角色游戲中,對幼兒的觀察應該成為教師的一種教育習慣。教師要觀察幼兒在游戲中的分工情況、交往情況、反映情況,了解計劃的執行效果。如教師在娃娃家里要觀察幼兒是怎樣進行角色分工的?他們用什么態度招待客人,照顧寶寶等等。所有這些教師都應看在眼里,并在此基礎上進行分析,以便能從客觀實際出發,采取恰當的方式給幼兒適當的幫助,或向幼兒提出有效的建議。
2.讓觀察賦予智慧。
觀察既是一種注意狀態,又是一種方法的運用。要使觀察取得效果,就要掌握一定的方法技能。在角色游戲活動中,教師的觀察要做到有目的的觀察,要做到“靜心、耐心、細心”。靜心是盡量不打擾幼兒自然的游戲過程,與之保持一定的距離;細心是注意捕捉幼兒游戲中有意義的細節;耐心是指不要怕多花時間,要學會等待幼兒。不管是有目的的觀察還是隨機的觀察,教師都要勤于記錄幼兒的游戲情況,會說說幼兒游戲小故事。如:一次游戲實踐觀摩活動中,每班請來了五位孩子集中進行游戲,各班教師有目的的觀察自班孩子的游戲情況,在實踐中了解觀察要做到有目的的觀察,要做到“靜心、耐心、細心”。在說說游戲觀察小故事中分享分析孩子的游戲情況。
3.回應觀察信息。
教師根據觀察過程中捕捉到的信息,應積極給予語言上的支持等進行回應。例如:教師在孩子們的“小吃店”游戲中發現收銀的老板不在自己的崗位上,而是和店員們在討論吃的之后, 于是老師來到小吃店,故意在收銀臺處大聲地說:“咦,老板人呢?在這么多人等著買點心吃呢!”聽到教師的聲音,老板跑了過來對我說:“我剛剛在吃午飯。”“啊?上班的時候你自己在吃飯啊,我是顧客,我已經等了很久了。”顧客A不開心地說到,顧客B也說:“我也等了很久了。”這下老板急了:“你們要吃什么?”顧客們一個挨著一個地點起了想吃的點心。此外,在游戲的交流中一起分享游戲,隱性地表示對幼兒的肯定。
以上是我在某次角色游戲后的一些看法,有很多不足之處,在以后的工作中,我要繼續努力,讓幼兒的游戲邊的更精彩,更豐富。
教育筆記:善于觀察,善于發現
今天的間餐是橘子,看著孩子們悠閑自得吃橘子的樣子,我不禁有些著急,于是開始催促,“孫圣杰,你每天都吃那么慢,單于洋加油了!快點吃完,把桌子上的垃圾皮扔到垃圾桶里去,否則我們不等你們了,”唉,說了白說,圣杰還是在那慢慢的吃,而且還對旁邊的小朋友丁丁說話“丁丁你看我的房子高不高?”我頭也沒抬就沒好氣的說:“什么高不高呀?抓緊吃!”這時丁丁說話了:“老師,圣杰用橘子皮排的房子好高哇!我不禁抬頭一看,一幢用橘皮壘成的房子吸引了我的眼球,大的橘皮在最底下,越往上越小,布置的很合理,很結實,看過的小朋友也說圣杰排的樓很棒!于是他們也趕快回去用自己的橘皮排起來了,后來,孩子們都沉浸在自己的活動中······
一個看起來很簡單的剝橘子的過程也讓他們演繹得如此精彩,本應該丟進垃圾桶的橘皮原來也可以這樣美麗可愛!我不禁拿起手機把他們的精彩瞬間拍下。
其實生活中處處都是美,就連橘皮也能派上用處。有時候我們缺乏的是發現美得一雙眼睛。
教養筆記:抓住契機,適時教育
自由活動時,聽到有幾名幼兒在一起說兒歌,仔細一聽,他們說得是:“我的頭像皮球,我的腰像面包,我的腿像火腿------”我覺得挺有意思,就過去問他們:“你們怎么會這樣的兒歌,是誰教你們的?”孩子們聽到我的問話,馬上閉口不說話了,而且都瞪著眼睛望著我,好像是自己說錯了話,等待老師的批評,我看到他們的表情,知道自己問話的方式有些不對,馬上又說:“我覺得你們說的這首兒歌特別好聽,你們也教教我好嗎?”幾個孩子一聽,高興得跳起來,大聲說:“老師,你覺得好聽嗎?這是我們自己編著玩的。”聽到孩子們的話我吃了一驚,孩子竟然能按照自己身體的部位編出兒歌,而且還特別押韻,可想孩子們的想象力是多么的豐富。
為了讓孩子們對自己身體各部位感興趣和知道它們的功能,讓孩子們用編兒歌的方式學習豈不是更好,我就讓這幾名幼兒在其他幼兒面前說了一遍自己編得兒歌,孩子們對他們說的都特別感興趣,也跟著說起來,看著孩子們的高興勁,我說:“這是他們幾個自己編的,你們能不能也編個和他們編的不一樣的?但是在編兒歌之前,咱們先認識一下自己身體的各個器官和它的用處,知道了它們的名字,才可以編兒歌呀。”孩子們看著掛圖,都非常認真的說開了,大家討論了一會兒,還真的編起了兒歌:“我的耳朵像橘瓣、我的嘴巴象月亮、我的手像太陽------”并且還都說出自己的理由,如:手心是太陽,手指是太陽放的光,有的還要用肢體動作進行表演,有的還能把一種器官比喻成幾樣東西。
看到孩子們積極的討論、思考,并大膽的說出自己的想法,有時還會冒出幾個連老師都想不到的比喻,可以看出孩子們的想象力是多么的豐富。
教育孩子要從日常生活入手,抓住一切可利用的教育契機,制定出適合的教育方法,來培養孩子們的各種興趣,孩子們的每一句話,每一個動作,都是對他們進行教育的最好方式。日常生活中,孩子們最能學到有用的東西,培養孩子各種能力的發展,我們要善于發現日常生活中的各個可利用的教育環節,把孩子培養成為愛動腦、善思考、喜觀察等,全面發展的合格人才。
教育隨筆:添加材料,幫助幼兒更好地進行區域游戲
又到了區域游戲時間了,每位小朋友都選擇好了他們喜歡的區域與同伴進行游戲了。只見欣欣與菲菲兩位小朋友進入了娃娃家,很快兩個人商量著決定了自己的角色,欣欣是媽媽,菲菲是寶寶。媽媽給寶寶穿衣服,梳頭發,還帶寶寶出去玩呢,“媽媽”把“寶寶”照顧得無微不至。突然聽見欣欣說:“寶貝,現在要到吃飯時間了,媽媽給你燒好吃的,好嗎?”說完就開始工作起來了。只見她把廚房里有的材料都放在鍋里面煮一煮,看到這里,我悄悄地走過去問:“媽媽,你這是在做什么菜呀?味道怎么樣呢?你沒有嘗一嘗呢?”“我這是蔬菜湯,可有營養了,我們寶寶吃了會長高的。”說完之后還嘗了嘗,“味道還不錯,有點甜,有點鮮,過后就招呼自己的寶寶開始吃飯了,“寶寶”也十分配合“媽媽”吃得津津有味。
幼兒在本次區域游戲中對于角色的理解較好,都能自己根據角色進行游戲。而且在游戲中,幼兒與幼兒之間的社會交往能力也比較好,對于自己所在的區域的材料都能較好的利用起來,玩起來。但是幼兒對于具有操作性的生活技能還有待提高,特別是在娃娃家中的需要有煮飯這一個環節,他們只會把所有的材料放進去,而不會根據生活中在家時媽媽的燒菜過程,只是粗粗地進行一下,這樣就會降低娃娃家游戲的完美性。但是在活動中我們也發現了所投放的材料都是一些成品,幼兒只可以玩一玩,裝裝,而且不是能真正地動手操作起來。如果我們投放些半成品,比如投放些彩紙,幼兒可以做做面條,包包春卷;投放些橡皮泥,幼兒可以許多的食品;投放些剪好的圓形,正方形紙片,可以包一包餃子,餛飩等。這樣不僅可以提高幼兒的動手能力,還能豐富幼兒的生活經驗。
通過本次的區域活動,幼兒在區域中的表現都不錯,都能根據角色的職責進行游戲。但是活動中我們也發現我在娃娃家這個區塊中我們對于材料投放的一個不足之處:我們可以在娃娃家中投入一些半成品,方便幼兒操作的材料,這樣還可以的提高幼兒的動手能力。同時我們可以就這個問題展開一個討論活動,讓幼兒說說娃娃家中可以怎么玩,重點來討論我們可以怎么來煮飯,可以煮些什么?通過一個討論活動引導幼兒能更好地進行區域游戲。
教育隨筆:抓住教育契機,點燃教育智慧
跟幼小銜接部的孩子相處久了,我越來越感覺到“抓住教育契機”的重要性,結合自己的幾年來的工作,積累了一些心得如下:
一 抓住幼兒興趣:
1、關注幼兒自身興趣點的變化。
早晨晨讀時,一向不愿意主動讀課文的彤彤小朋友帶來了一本故事書,在我面前走來走去,輕聲輕氣地問我可以看課外書嗎?這時好多小朋友都圍過來,想看彤彤的恐龍書,還有的小朋友神采奕奕地介紹自己家的圖書種類和內容,個個興趣濃厚,我拿過書一看,覺得這本書可以作為集體活動進行,于是我立刻組織幼兒聽老師講這本書中的故事,孩子們個個睜大著眼睛,靜靜地等待著。于是,我和孩子們一邊翻閱圖書,一邊引導幼兒觀察畫面,并請幼兒用語言將自己看到的表達出來。最后老師再將故事正確地、完整地講述一遍。后來每個孩子都帶來一本書資源共享,讀書成了孩子的樂趣,我慶幸當時沒有打消孩子的讀課外書積極性。我們的圖書角也成立了。晨讀的形式多樣化,先讀課內書,再看課外書。
2、關注幼兒身邊事物的興趣點。
下雪了,我們可以把跟學有關的教材內容挪過來講,調動幼兒各種感官,孩子一定記憶深刻,理解透徹;比如春游回來正好說口語交際春天,而不是按部就班的按計劃教學。當然要做到根據興趣點組織教學要求教師對所教的年段教材融會貫通,熟記于心。
3、抓住幼兒游戲中的興趣點。
游戲是幼兒最喜歡、最能讓他們獲得快樂感的活動。在游戲過程中,教師只要細心觀察,就不難發現幼兒的興趣點,進而可以因勢利導開展相關的教育活動,提升幼兒的能力。以大班的“學方位”活動為例:在自由游戲時間,教師發現大班的幼兒特別喜歡嘗試,于是我們把文具盒、鉛筆、橡皮、格尺、身體部位等等全都作為教具進行操作,比如:把鉛筆放在文具盒的左面,把橡皮放在左腿上、用左手摸右臉等等,孩子在笑聲中理解方位的含義,進而加深記憶,同時還滲透了合作意識,五大領域也很自然地整合到一起。這次活動不僅滿足了幼兒的游戲需要,而且培養了幼兒的動手能力和分析能力。
二 抓住突發事件:課堂“突發事件”常在,根據存在主體的不同又有不同分類,我們對待的方式也不同。
1、干擾型事件(轉移法):
一次上課,正當我們教學活動精彩時,突然有個小朋友發出了一聲怪聲,其他孩子一聽,哈哈大笑,也跟著學,干擾了正常教學,于是我馬上請大家安靜,幫我評判一下哪種聲音最好聽。于是我先用正常地音量說“你真棒!”接下來又用大聲、怪聲說“你真棒!”孩子立刻舉手說正常的音量好聽,于是我為他們鼓掌說:“你們猜對了。”大聲叫噪音,難聽還傷嗓子。怪聲叫搗亂,只有發脾氣生氣的時候才會用,我們現在在參加老師準備的活動,很高興,當然要用好聽的聲音了,孩子點頭同意。
2、矛盾型事件(假借法):
一次,我在組織古詩教學《游子吟》時,當我問到小朋友愛自己的媽媽嗎?答案應該是肯定的,可是居然有個孩子調皮的說:“不愛。”我問他問什么,她捂著嘴笑,就是不答,他就是故意這樣說的。但是是公開課,我是又急又氣,后來我說:“王老師小的時候呀有時會挨媽媽批評,那時候我比你們還小呢,所以我就說不愛媽媽。”后來老師看到媽媽整天的照顧我為我洗衣做飯,照顧我學習,我覺得媽媽對我很好呀,我長大了更覺得媽媽愛我了,我也愛媽媽。此話一說,剛才那個調皮鬼站起來說:“我媽媽在我過生日時給我買了大蛋糕,媽媽對我很好,我愛我媽媽,我是大孩子了。”其他孩子也紛紛講述了媽媽的關愛。本來在活動預設中是后半部分的口語交際“我愛我媽”被提前進行了,孩子互相辯解、訴說,熱情十足,最終得出了統一結論:“媽媽愛我們,我們愛媽媽。”之后孩子繼續學習描寫媽媽的古詩《游子吟》,不但會讀會背,還把古詩意思自己翻譯出來,夸古詩里的媽媽勤勞。
3、尷尬型事件:(聯系法)
比如一次活動中,我在向黑板上貼畫,可是不小心,畫掉下來了,孩子們哄堂大笑,由于是公開課,我很尷尬。于是我轉移了孩子注意力說:“這幅畫真調皮,不認真呆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可是我們也不應該嘲笑它呀,讓我們來幫幫他吧!此時鴉雀無聲,我請一名坐得最好的小朋友幫我把畫重新貼上去。我接著告訴大家做事要聽指揮,要認真堅守崗位,就像學習,也要認真。接下來的活動孩子們秩序井然,聽得格外認真”。
三 抓住熱點問題: 新聞熱點、環境熱點、人物熱點。
錦州世博園開園,整個錦城人沒有不知道的,孩子們也紛紛去游玩了,可是還不十分了解,我們的教材中也未涉及,于是我們搞了一個“我愛錦州世博園的小班會”,老師通過圖片、親身經歷等介紹了世博園的地理位置、口號、特征、景觀等等,由于熟悉,由于感興趣,孩子學起來并不難。
四 抓住節日慶祝
每當節假日(感恩節、母親節、父親節、教師節、老人節……),我們都會向孩子介紹這個節日的由來,風俗習慣,并發出倡議,在教學中學習,在生活中應用。我們剛剛參加的“萬圣節”活動,孩子不僅知道了節日的由來,還了解到了西方的文化,學習相關的英語和歌曲,還和父母參加化妝舞會走秀,這就是很好的整合。記得臘八那天學校安排吃臘八粥,孩子吃著甜絲絲的臘八粥,新奇地問原因,當我們在了解臘八年俗時,孩子們興趣濃厚,還把臘八粥的成分背下來了,說回家告訴媽媽做,給媽媽上課,孩子喜歡就是好課,對他受益就是好課。
五 抓住地方資源:
每年我們的古塔門前都有廟會,孩子們很是向往,所以每年我們都組織孩子逛廟會,了解年俗,孩子們知道了捏糖人這門手藝,了解了對聯、福字的含義,知道了錦州的特色小吃,了解了家鄉的文化。
記得剛修渤海大道時,我們組織孩子去參觀,孩子們很是新奇,填海造路,不可思議,回來老師詳細地介紹了渤海大道相關知識,孩子聽得入了迷,還說要好好學習,以后也設計道路橋梁方便人們出行,還拿起畫筆畫出了自己眼中的風景和未來的希望。
六 抓住關鍵經驗:
老師在從事教學時總會發現一些好招法,特別管用,百試百靈,那就是成功經驗,就是好教具,一定要發揚光大,它往往是我們組織教學的捷徑。比如“把孩子編進故事里”這招,我班孩子最喜歡,無論他們多累,多亂,只要我說:“我要請一個表現好的小朋友來到故事里,此時孩子會瞪圓了眼睛注視我,胸脯挺得直直的,都想到故事里來。”這成了我組織課堂紀律的法寶。
我班有個小律動“小豬呼嚕嚕”,勝利者最愛玩。所以大家都聽從指揮,聽老師的話,生怕不能獲勝失去游戲機會。由于教過多個大班,對教材很熟悉,有一些課是成型的課,拿來就用,很完善了,我們依然可以沿用,做局部調整。有的活動流程很有效,我們可以效仿。比如口語交際“說水果”,我們先讓孩子仿說一種水果,從顏色、形狀、味道、用途來介紹水果,再結合自己的原有經驗介紹自己喜歡的水果,類似的活動可以套用。
總之,我們勤觀察、善應變、抓契機、增智慧、多積累、多創新,教育之花就會綻放得更燦爛!
游戲是幼兒在幼兒園一日活動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是最適合于幼兒,最能促進幼兒心理發展的活動,而角色游戲是幼兒期最典型、也是幼兒最需要的、最有特色的游戲,是幼兒的自主性活動。幼兒在角色游戲中經常有意想不到的交流、想法,教師要善于觀察,適時把幼兒游戲亮點提升,幫助幼兒順利的開展角色游戲。下面就我開展的一次角色游戲來談談我的看法。
【場景回放】
角色游戲開始了,老板們各自準備著自己的東西,銀行的員工早早的開門了,顧客們排起了長長的隊伍……
“誰要買我們超市的大禮包,里面有玩具、有好吃的,便宜又劃算”,今天阿智在超市里上班,他賣力的介紹這自己新進的貨物,很多顧客都聞聲趕去。
“老板,我買個薯片。”
“你自己拿吧,3塊錢一個。”
“給你錢。”
“歡迎下次光臨!”
這是阿智今天的第一筆生意,沒過多久,剛才買薯片的顧客就折了回來,疑惑的問:“老板,你的薯片罐里怎么有個乒乓球?”
阿智想了想,說:“恭喜您,中獎了!這乒乓球就是獎品”
“真的嗎?太開心了。”顧客興奮的跑開了,還不時的向其他的顧客介紹。
以上是角色游戲中的一個小情節,面對顧客在游戲中的疑惑,大多數的孩子可能都會選擇說:“哦,這個是放錯了”,或者索性置之不理。但是阿智卻會聯系生活中的經驗,告訴顧客:“恭喜你,中獎了!”聰明簡單的一個回答,使得之后游戲開展的更加精彩豐富。
再接著的游戲中,我及時抓住了孩子游戲的亮點,提醒孩子改變”中獎”的單一性,避免物品的缺失。于是”中獎”的花樣變多了,有的是“再來一瓶”;有的是“中了1元獎金”;有的是“送理發店免費洗頭一次”。這樣一來,不但游戲情節豐富了,還帶動了其他游戲區的開展,其他店里的老板也都紛紛模仿了起來,游戲的氛圍立刻活躍了起來。
其實幼兒的角色游戲會突發各種各樣的狀況,作為教師該做些什么呢?如何保證游戲生動、有趣,健康發展呢,我覺得首先就是要學會觀察,以下是我的幾點看法:
1.讓觀察成為教師的習慣。
在角色游戲中,對幼兒的觀察應該成為教師的一種教育習慣。教師要觀察幼兒在游戲中的分工情況、交往情況、反映情況,了解計劃的執行效果。如教師在娃娃家里要觀察幼兒是怎樣進行角色分工的?他們用什么態度招待客人,照顧寶寶等等。所有這些教師都應看在眼里,并在此基礎上進行分析,以便能從客觀實際出發,采取恰當的方式給幼兒適當的幫助,或向幼兒提出有效的建議。
2.讓觀察賦予智慧。
觀察既是一種注意狀態,又是一種方法的運用。要使觀察取得效果,就要掌握一定的方法技能。在角色游戲活動中,教師的觀察要做到有目的的觀察,要做到“靜心、耐心、細心”。靜心是盡量不打擾幼兒自然的游戲過程,與之保持一定的距離;細心是注意捕捉幼兒游戲中有意義的細節;耐心是指不要怕多花時間,要學會等待幼兒。不管是有目的的觀察還是隨機的觀察,教師都要勤于記錄幼兒的游戲情況,會說說幼兒游戲小故事。如:一次游戲實踐觀摩活動中,每班請來了五位孩子集中進行游戲,各班教師有目的的觀察自班孩子的游戲情況,在實踐中了解觀察要做到有目的的觀察,要做到“靜心、耐心、細心”。在說說游戲觀察小故事中分享分析孩子的游戲情況。
3.回應觀察信息。
教師根據觀察過程中捕捉到的信息,應積極給予語言上的支持等進行回應。例如:教師在孩子們的“小吃店”游戲中發現收銀的老板不在自己的崗位上,而是和店員們在討論吃的之后, 于是老師來到小吃店,故意在收銀臺處大聲地說:“咦,老板人呢?在這么多人等著買點心吃呢!”聽到教師的聲音,老板跑了過來對我說:“我剛剛在吃午飯。”“啊?上班的時候你自己在吃飯啊,我是顧客,我已經等了很久了。”顧客A不開心地說到,顧客B也說:“我也等了很久了。”這下老板急了:“你們要吃什么?”顧客們一個挨著一個地點起了想吃的點心。此外,在游戲的交流中一起分享游戲,隱性地表示對幼兒的肯定。
以上是我在某次角色游戲后的一些看法,有很多不足之處,在以后的工作中,我要繼續努力,讓幼兒的游戲邊的更精彩,更豐富。
這次的美術活動是讓孩子們涂長頸鹿和小樹,這對于已經是中班的孩子來說,這不是件困難的事情。可對于我們班的一個孩子來說,他的情況讓我感到好奇。他就是我們班的——涵涵小朋友。
每做一件事情時他總會在我旁邊,一個問題問上無數遍,才罷休。哈哈,這次的美術游戲他也不例外了。拿到了紙張的孩子們都子那安安靜靜、仔仔細細的在那涂起了顏色。不一會兒,涵涵他拿這張涂了一點點的紙給我看了:“老師,我涂好了”說著就把紙塞給了我,我一看涵涵只涂了幾片葉子就拿上來給我看了,第一次,我讓涵涵畫完了再給我看。等過了不久,涵涵又舉著他的畫來到了我面前:“老師,是不是都要畫完的啊!”我對這他點點頭,告訴他畫完了給我看看。他鄭重的點了點頭,開始我以為他真的知道了,可到后來我才知道我錯了,他還是在一如既往的跑過來,把那張沒畫完的紙一起帶給我看看,并問著同一個問題——老師要畫完的對不對!這樣來來回回,他等到大多數小朋友都畫完了,他還沒有畫完。其實涵涵畫的畫并不是畫的不好,只是他在那一味的跑上來問同一個問題,浪費了很多可以畫完的時間。
這次我等到了他畫完了給我看,我說:“涵涵畫的很漂亮啊!就是有點點慢了。涵涵你能告訴我你知道圖要畫完了給老師的,你怎么總是沒畫完就給我了呀!”他低著頭輕輕的說:“我看到有小朋友把畫拿上來了,我急,我也就把畫拿給你看了。”我摸摸他的頭告訴他以后不用管別人畫的快不快,只要你畫完了交給我看看,就好了,你今天速度畫的慢了,老師等你,不用再著急的,知道嗎?涵涵點了點頭,下去了。
《中班保育員筆記200篇》:中班保育員筆記第1篇 1 、“小淘氣”的轉變 欣欣是我們班有名的“小淘氣”活動課上不光自己有好多小動作,還總是去打擾別的小朋友,孩子們常告他的
《小班剛入園教育筆記大全30篇》:小班剛入園教育筆記大全第1篇 小班教育筆記大全(一): 充分發揮晨間談話的功效 晨間談話,顧名思義就是晨間活動時對孩子進行的團體或個人的談話活動。我校幼兒教師充分
《幼兒園大班聽課筆記40篇》:幼兒園大班聽課筆記40篇第1部分活動目標1、理解兒童故事內容,激發幼兒對科學、對美好事物的向往之情.2、能夠積極參與想象性談話,學習詞語:“隱身”、“暢游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