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5-06來源:幼兒園學習網
這是幼兒教養筆記《怎么樣讓孩子遵守規則》,是優秀的幼兒園教育筆記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教育筆記:怎么樣讓孩子遵守規則
在幼兒園的教育活動中,現在最重要的就是培養幼兒的常規,不論孩子在上教學活動也好,在區域活動及游戲活動也好都是要遵守一定的規則,但是孩子的規則意識培養并不是說做就能夠做到的,都是得靠一點一滴慢慢累積起來的,今天在看幼兒教育的書本中我看到了這樣的一個題目并吸引了我的眼球,看完后讓我覺得對幼兒這種規則意識的培養又有了新的一個想法。
在平時生活中有時覺得我們大人對遵守某些規則都比較困難更何況是幼兒了,而且孩子現在的記憶力和專注力都尚在發展之中,控制他們的情緒確實是一件挺困難的事情,在文中提到了幾個重要的措施,一、守規則,要幫助孩子自律。首先我們老師要堅定自己的立場,要讓孩子有這樣的意識,并非只要哭鬧就可以達成自己的愿望,那么他們以后就會一直以這種方式來達到自己的一個目的。相反如果他們發現只有自己聽話守規則才能得到想要的東西,他們會學會守規則。二、通過建設性的意見比批評更加有效。就像是在平時的生活中嗎,如果孩子犯錯誤了,我們往往第一個反應就是:“你怎么可以這么做,不知道如果食物放太多,小魚就會死嗎?往往某些批評的話語對幼兒來講他們并不能夠真正理解,就像是有一次孩子將過多的魚食放到魚缸里,我知道孩子的這種做法會使金魚死亡,而我當時或許因為太緊張對孩子的語氣就不是很好,只是一直的在質問他,這樣做是不對的,但是并沒有告訴她正確的做法,在事后我才想到,其實如果這樣對他說的一個效果會更好。小魚寶寶和我們是不一樣的,它吃的食物也不一樣,每天我們只要給它喂養兩三粒魚食它就能夠吃飽了,如果你喂的這么多會把金魚寶寶的肚子撐壞的,我們一起去給它重新換上清水吧。這樣一來孩子也能夠理解真正的做法,也比較樂意這樣去做。三、巧妙應對孩子的哭鬧對孩子的這種哭鬧家長不能心軟,嚴肅平和的心態是對付孩子哭鬧的最好方式。四、多關注孩子守規則的行為。孩子的遵守規則和他們每一點的進步都來之不易,所以教師應給予及時的鼓勵及支持,讓孩子更有自信,更讓孩子明白他們應該做什么,怎么做,這樣他們才能學習更好、更快地成長。
教師的發現是非常重要的,在孩子進步的點滴中給予他們鼓勵以及支持,通過一位幼兒的這種激勵讓其他的孩子也能夠更加有效地向他學習及模仿。
教育筆記:怎么樣讓孩子遵守規則
在幼兒園的教育活動中,現在最重要的就是培養幼兒的常規,不論孩子在上教學活動也好,在區域活動及游戲活動也好都是要遵守一定的規則,但是孩子的規則意識培養并不是說做就能夠做到的,都是得靠一點一滴慢慢累積起來的,今天在看幼兒教育的書本中我看到了這樣的一個題目并吸引了我的眼球,看完后讓我覺得對幼兒這種規則意識的培養又有了新的一個想法。
在平時生活中有時覺得我們大人對遵守某些規則都比較困難更何況是幼兒了,而且孩子現在的記憶力和專注力都尚在發展之中,控制他們的情緒確實是一件挺困難的事情,在文中提到了幾個重要的措施,一、守規則,要幫助孩子自律。首先我們老師要堅定自己的立場,要讓孩子有這樣的意識,并非只要哭鬧就可以達成自己的愿望,那么他們以后就會一直以這種方式來達到自己的一個目的。相反如果他們發現只有自己聽話守規則才能得到想要的東西,他們會學會守規則。二、通過建設性的意見比批評更加有效。就像是在平時的生活中嗎,如果孩子犯錯誤了,我們往往第一個反應就是:“你怎么可以這么做,不知道如果食物放太多,小魚就會死嗎?往往某些批評的話語對幼兒來講他們并不能夠真正理解,就像是有一次孩子將過多的魚食放到魚缸里,我知道孩子的這種做法會使金魚死亡,而我當時或許因為太緊張對孩子的語氣就不是很好,只是一直的在質問他,這樣做是不對的,但是并沒有告訴她正確的做法,在事后我才想到,其實如果這樣對他說的一個效果會更好。小魚寶寶和我們是不一樣的,它吃的食物也不一樣,每天我們只要給它喂養兩三粒魚食它就能夠吃飽了,如果你喂的這么多會把金魚寶寶的肚子撐壞的,我們一起去給它重新換上清水吧。這樣一來孩子也能夠理解真正的做法,也比較樂意這樣去做。三、巧妙應對孩子的哭鬧對孩子的這種哭鬧家長不能心軟,嚴肅平和的心態是對付孩子哭鬧的最好方式。四、多關注孩子守規則的行為。孩子的遵守規則和他們每一點的進步都來之不易,所以教師應給予及時的鼓勵及支持,讓孩子更有自信,更讓孩子明白他們應該做什么,怎么做,這樣他們才能學習更好、更快地成長。
教師的發現是非常重要的,在孩子進步的點滴中給予他們鼓勵以及支持,通過一位幼兒的這種激勵讓其他的孩子也能夠更加有效地向他學習及模仿。
教育筆記:讓孩子自己來
最近班級的孩子很愿意玩丟手絹的游戲,有事沒事,就跑來問你:“老師,我們玩丟手絹的游戲吧。”然后其他孩子一起跑過來央求你:“老師,我們玩丟手絹的游戲吧。”然后自己很主動的去組織游戲,參與游戲。拿著字寶寶,開始輪流丟起來。看到孩子們自發的組織游戲很驚喜也很意外,同時,我也在思考一個問題,幼兒為什么喜歡做游戲?喜歡畫畫?其實在這樣的活動中,孩子改變了原來聽知識學知識的模式,而是通過自己的操作逐步熟悉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幼兒園的孩子喜歡動手,喜歡游戲等趣味性強的活動,根據孩子的特點,我們可以將我們的教學目標通過游戲等的形式開展,一定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孩子通過自己動手,自己來做學習新知識。幼兒不會認為那是在學習,而是在玩。
教育筆記:別讓孩子等待
一、案例背景
隨著人們對幼兒教育的重視,如何科學、合理的組織教學,優化幼兒園一日活動,使幼兒在德、智、體、美等各方面都得到發展,已成為當前幼兒教育的一個發展趨勢。孩子在幼兒園的一日生活包含了學習活動、生活活動、戶外或體育活動以及游戲活動,但在這些活動與活動的過渡環節中,都避免不了讓孩子等待,從而會出現常規較亂、幼兒行為習慣差等情況。因此,我認為如何避免讓孩子消極等待,對于優化幼兒園一日活動來說是非常重要的。
在幼兒吃完點心、做完作業、上好廁所等之后,我總會看見大部分的孩子由于自己的速度較快,在沒有其他事情可做的情況下,開始了一些違反常規的舉動。有的孩子故意去寢室跑一圈再回來,有的孩子偷偷的去玩一會兒抽屜里的玩具,還有的孩子與同伴打打鬧鬧……幾個乖巧的孩子會向我告狀,“老師,XX又和XX一起去寢室玩玩具了”、“XX跑來跑去,把XX撞倒在地上了”等等。對于孩子在這些過渡環節中所表現出的狀況,我認為給孩子一點自主游戲的空間,可以避免孩子的消極等待,同時老師及時的對幼兒進行指導、提出意見,從而讓孩子在自主游戲中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
二、案例描述
(1)老師,我們已經做完了
在一次數學活動中,大家都在認真地思考題目,但是幾個速度快的孩子已經做好了,他們跑到我身邊,“老師,我寫好了”,我拿起他們的作業本,檢查好以后,他們開心的回到了座位上。沈xx和陳xx講起話來“哎,這么簡單,你怎么一道都沒做呀?”陳xx說道“有點難,我不會……”,一會兒功夫,一個小組上的孩子都開始講起話來,教室里一下子變的鬧哄哄的。于是,我就請沈xx和其他已經做好的孩子搬好小椅子,像上課那樣做好,可是沒一會兒,他們幾個就在教室里跑開了。
眼看著認真做作業的孩子被他們分散了注意力,我就想,干脆讓他們點什么事情吧,或許就能安靜下來呢。想起區角里放著飛行棋,我就想,不如讓他們玩飛行器吧。在我交代了要求(安靜的玩)以后,孩子們開心的拿著飛行器去玩了,教室里又變得安靜了。
(2)吃完點心以后
楊xx很快吃完了點心,就和胡亮討論起了玩具的事情,“胡亮,你的玩具是在哪里買的呀?”“我媽媽給我新買的,這是機器人玩具,會變汽車的”胡亮開心的說道,邱嘉樂也加入到他們的談話中,“這個玩具我也有,我的是黃色的,胡亮,明天中午我們一起玩吧!”胡亮開心的說“好呀好呀。”不一會兒教室里到處都是嘰嘰喳喳的聲音,還伴隨著孩子們的打鬧聲。有些還沒吃完點心的孩子在與同伴交流談話時,都忘記吃點心了,不僅孩子的常規變差,還影響了吃點心的時間。
于是,我就想,干脆讓孩子把自己的玩具拿出來玩一玩吧。孩子們聽到可以玩玩具后,開心極了,有的孩子大叫起來“耶,玩玩具嘍,玩玩具嘍!”教室里又鬧哄哄的,我及時的對他們提出了要求,“怎么玩玩具呀?”張可逸說“安靜的去拿,玩的時候不大聲說話,不走來走去。”“那剛才你怎么叫得那么大聲呀?”張可逸難為情的摸了摸頭,在我的提醒下,大家都安靜的去拿玩具了,玩的時候輕輕的和同伴互相討論,也不大喊大叫了。
(3)扎辮子的女孩太多了
下午起床以后,孩子們吃著點心,又到了我給女孩子扎辮子的時候。班內的女孩是總人數的一半,而我們班的女孩子全部都是需要扎辮子的,因此每次下午扎的辮子需要花的時間也比較久。
還有幾個女孩沒扎好辮子,我正在幫她們一個個的扎辮子。一些吃好下午點心的孩子們有的說話,有的走開來了,教室里到處都是聲音。何淼走到我身邊“老師,他們又在說話了”,姚瑤向我告狀“老師,楊陽和俞寶樂跑到第三組和姚偉他們“打”起來了”……看到孩子們的表現,我有點生氣了,“你們不想去玩大型玩具了嗎?”孩子們馬上回答我:“想”。“那你們的表現是怎么樣的?”孩子們馬上坐了坐好,這時我只聽見張可逸咕噥了一句:“女孩子的辮子這么多,怎么老是叫我們等她們呀”。其他的男孩子聽見了,也你一聲我一聲的說起來“是呀,是呀,我們玩的時間都沒了”,紛紛抱怨著。孩子們的想法不無道理,因此,我想,在這個時間段,不如讓孩子自主的去玩玩區域活動吧,這也許是一個好辦法。在我提出安靜進區活動的要求后,孩子們成群結隊,選擇了自己喜歡的區域開始活動了,避免了消極等待的情況。
三、案例分析
孩子們在幼兒園集體生活中,沒有等待現象是不可能的,必要的等待對幼兒的發展是有價值的。在適時、適當、適度的等待中,幼兒才能逐步學會傾聽、輪流,并開始理解規則和秩序。但是在幼兒園一日活動的各環節中,存在著許多消極等待的現象。太多的消極等待不僅會浪費孩子的時間,造成師幼間不必要的沖突,還會讓一部分孩子以叛逆的舉動面對老師制定的規則,如孩子在沒事可做時,就會自己找事來做,而這些事常常是與教師對幼兒提出的要求相違背的。長此以往,孩子的這些舉動和老師的批評,就有可能影響師生間良好的關系。
幼兒是活動的主體,個體的差異在集體活動中往往會帶來消極等待現象。如上述案例中所描述的,在數學活動中,我們往往會看到,有的能力強的幼兒很快就完成了練習,來交給教師了。但有的幼兒速度較慢或者能力較弱,需要較長的時間才能完成練習,這時教師就會讓已經完成練習的幼兒先坐在座位上等待,同其他幼兒一起進入活動的下一環節,這樣就產生了消極等待。在美術、美工等操作活動與生活活動中,同樣存在幼兒能力偏弱、理解能力差或速度慢等差異,此時消極等待就不可避免地產生了。
四、案例反思
適應新時代的需求,教師應樹立科學的兒童觀,認識到對每位幼兒能力發展水平是不同的,教師要尊重幼兒在發展水平、能力等方面的個體差異。要以幼兒為主體,科學地安排和指導幼兒的一日活動。
那么,優化幼兒園一日活動,減少活動中過渡環節的消極等待,我們應該怎么做呢?
(一)、“差別”對待不同的幼兒,不對所以幼兒統一
孩子的能力水平是不同的,教師不能以一貫的方式要求所有的孩子。應適時、適當的采取不同的方式對待個別幼兒。如在集體操作活動時,為避免能力強的幼兒完成速度過快,教師可對不同幼兒調整活動的難度;如在生活活動時,由于幼兒的速度存在著差異,我們可以要求一部分幼兒先進行其他的自主游戲活動。
(二)、利用幼兒感興趣的游戲自然引導
在過渡環節時,常常會出現幼兒等待的情況,如孩子吃完點心等待的時候、外出活動回來的時候、起床整理衣褲的時候、整理玩具材料的時候等等,而這些等待也是難免的。這時,教師可組織一些幼兒感興趣的簡單的游戲,來緩解幼兒在環節過渡時的消極等待。如大班幼兒對識字、猜謎語、十萬個為什么這類益智游戲感興趣,教師就可以在環節過渡時組織這些游戲活動,而且這些活動組織的時間比較簡短,氛圍比較輕松,消除了幼兒的壓抑感,更有利健康個性的發展,使幼兒得到快樂。同時,教師也可組織一些動態的游戲活動,如木頭人、照鏡子等,幼兒喜歡動,也愿意動,這類用肢體動作開展的游戲更能吸引幼兒的興趣。從而促使感興趣、速度慢的幼兒自覺地加快速度,參與到游戲中來,避免了等待的過程。
在幼兒園一日活動中,過渡環節作為不可避免的環節存在,滲透在一日教學之中,對一日活動優化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我們老師要重視幼兒在園的一日活動的各個環節,適宜的采取不同的教育策略,讓孩子在過渡環節中積極、主動起來。為幼兒創設自由、寬松的環境,以游戲、自主活動取代幼兒消極等待,進而提高幼兒活動的有效性,讓幼兒找到真正的快樂。
教育筆記:孩子也是有規則意識的
幼兒的結構游戲是創造游戲之一,游戲中幼兒動手動腦,開發智力,大人孩子都喜歡。案例中孩子在玩游戲的過程中像開了鍋似的熱鬧起來:有的男孩手里拿著插好的“沖鋒槍”“噠噠噠”地對著伙伴掃射;有的假裝被射中,倒在了地上;有的跪在地板上推著“坦克”匍匐前進;還有的在活動室里到處跑動,邊跑還邊喊“沖啊——殺啊——”整個活動室霎時成了“沖鋒陷陣的戰場”……
在結構游戲中,不僅是大班的孩子,就連小班的男孩子也會出現用機槍“掃射”的場面。如果老師阻止了孩子們,就干涉到孩子們自發創造性游戲的能力,如果老師不加阻止的話,不僅影響到別的孩子,甚至會出現磕碰等不安全事件。
《綱要》中出:“教師應成為幼兒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基于此,認為教師要發展幼兒的興趣,既不能干涉到孩子們自發創造性游戲,又不能影響到另外一部分孩子。在平時教學中如遇到這樣的情況,我會以尊重的態度與幼兒商量:能不能現在安靜地搭積木,等我們把積木變成一把把沖鋒槍、一輛輛坦克、一個個炸藥包的時候,我們再到戶外去設置場景,盡情“殺敵”。可這不過只是解決了一次游戲活動中的問題。僅僅只是治了表面的標。要想治本,我覺得最重要的還是要在玩前定好規則,玩時不能影響別人。如果定了規則就一定要遵守,幾次下來,就會慢慢地形成規則意識。有了規則就為全體幼兒營造一個合諧的游戲環境,在合諧中盡情地玩耍。
本著尊重幼兒的態度,創設一個使幼兒感受到接納、關愛和支持的良好環境,讓每一個孩子都覺得自己是被信任的,是能夠與大人們一樣遵守規則的。以此來獲得滿足和成功,得到更好地,更長遠有效地發展。
教育筆記:面對不太守規則的孩子時
XX是一個聰明好動、不受約束的孩子。早操時興奮地滿場跑,當老師好不容易把他拉到圓點時,他又發出怪叫的聲音,做著怪臉前后碰撞小朋友。
集體活動中,孩子們都在安靜地聽老師講故事,突然坐在旁邊的萌萌大聲說:老師,XX用腳踢我。我嚴厲的對XX說:“不許欺負小朋友!”“我碰一下有什么關系。他還碰我那。小氣鬼!”課堂紀律可想而知。音樂課上,大家唱著歌,你要是聽到了不和諧的聲音,一定是XX發出來的。
為了改變他的行為,我經常與XX的媽媽溝通、交流,并不厭其煩用各種方式給他講道理,但其還是我行我素。有一次外班老師到班上借孩子上課,知道他調皮沒有讓他去,他大發脾氣,嚎啕大哭,眼淚流的嘩嘩的,看著他哭得那么傷心,我一陣心酸,孩子就是孩子呀,犯了再多的錯,也只是脆弱的孩子。我讓他坐到寢室,陪著他,等到他安靜下來,把他摟在懷里,讓他自己講一講:為什么老師不要他去上課?“我管不住自己,我改。黃老師,下次你讓我去吧,我一定表現好。”看著他含淚的一雙眼睛,我肯定的點了點頭。第二天,又有老師借班上課,我履行了承諾,孩子課上表現的非常好。
XX現在還會犯錯,每當小朋友告狀,我會耐心聽他解釋,告訴他解決的方法;當他再擾亂其他小朋友,讓他告訴我為什么這樣做,會告訴他怎么做會更好。經常請他給小朋友講故事,為老師、小朋友做事,讓他的精力有地方釋放,又滿足了他愛當值日生的心愿。
面對不太守規則的孩子,我們應該多一些包容、了解,理解其內心的情感需要,與孩子建立愛的橋梁,讓孩子從內心接受我們。所有的孩子都有一顆向上,童真的心!
教育筆記:讓孩子自己吃飯
現在的孩子在家中都是寶,都很寵愛。在家中孩子吃飯都是喂的,因此,孩子入園后用餐往往有很多問題,一到用餐時間,教師最為忙碌,喂這個喂那個,為這個我們采取了讓孩子自己學吃飯的方法,培養孩子自己吃飯的習慣。因為孩子一旦養成由別人喂飯的習慣,就不會意識到吃飯是自己的"責任",經常讓別人哄著、追著把飯吃完,變成"為媽媽吃"、"為老師吃",從而造成很多孩子吃飯難。
因此我讓孩子自己吃飯,表揚吃飯吃的快的小朋友,并給五角星以鼓勵觸動孩子自己動手吃飯。同時,我們動搖家長讓孩子在家中也自己吃飯,慢慢地讓孩子養成自己吃飯的習慣。我們班好多孩子都會自己吃飯了,而且還吃的很干凈,這樣既減輕了我們兩位老師的負擔,又幫助孩子養成了自理生活能力的習慣,有助于孩子健康成長。
如何讓孩子安心吃飯
今天又到了中午吃飯地時間,孩子們一個一個爭先恐后地洗手,分碗準備吃飯。可是吳昊軒小朋友一直呆呆地坐在那里,有意無意地擺弄面前的勺子。分好飯后,孩子們都安心地吃飯,只有吳昊軒看著滿滿一碗飯發呆不吃。我走近他說:“你的飯怎么還有這么多,別的小朋友都在吃飯了呢,今天你不能睡覺了,自己刷碗,他只是看了看我,沒有理采我。唉…..每次吃飯都是這樣,真是拿他沒有辦法。這次,我靈機一動,說:“看旁邊的小朋友也沒有吃完,你和他們比賽看誰的嘴巴本領大好不好。”另一個小朋友說:“好!“吳昊軒雖然沒有說話,但這次他還是低頭一口一口地大吃起來,雖然最后還是輸給了另一個孩子,但比開始還是快多了。
每次吃飯,都好像吳昊軒的一個大難題,無論吃什么不是做動作就是其它小朋友吃,每次都是他最后一個吃完,我也想過很多辦法來鼓勵他,也有一些較強硬的措施,但是都沒有起到多大效果。在教育上,我們也要做到“因人施教”根據幼兒的個別特征用不同的態度和方法來教育孩子,像這樣的孩子,他也有很強的自尊心。也想得到老師的表揚。更適合用一些正面的激勵措施引導。在以后的時間里,我應該繼續鼓勵吳昊軒和別的孩子比賽,無論什么事情,讓他產生較強的榮譽感。
《幼兒園保育筆記200篇》:幼兒園保育筆記第1篇 小班保育筆記簡短(1): 午睡室里的故事 每一天在組織孩子午睡時,總有那么幾個小朋友磨磨蹭蹭地好長時間也不躺到床上,安靜下來。而已經躺在床上的小
《幼兒園聽課筆記40篇》:幼兒園聽課筆記第1篇第一篇執筆教師:馬老師 聽課時間:12月4日 聽課老師:本人活動名稱:花手套 班級:小班 活動領域:美術活動目標:1、讓幼兒嘗試滾畫2、對色彩感興趣,愿意參與
《幼兒園聽課筆記及反思40篇》:幼兒園聽課筆記及反思40篇第1部分活動目標:1、學習雙腳并攏側身跳,保持身體平衡,提高動作協調性,幼兒園中班聽課記錄。2、探索拼板的不同玩法,感受創新的樂趣。3、逐步形成善于與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