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5-01來源:幼兒園學習網
這是幼兒教養筆記《豆漿打翻的風波》,是優秀的幼兒園教育筆記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教育筆記:豆漿打翻的風波
案例描述:
今天,喝豆漿時,我剛給小朋友倒好豆漿一轉身,就聽見有幾個小朋友叫起來“老師,豆漿倒翻了,我轉過頭去一看,看到豆漿沿著桌子一滴一滴的滴下來,可還沒有等我說什么,許xx和黃xx一起說是他(她)是他(她)把豆漿打翻的。我生氣的說”到底是誰把豆漿打翻的?”“是他(她)”他們異口同聲的說。“是嗎”我陷入沉思,湘湘是班里比較乖的孩子,而許xx呢,平時就是比較的調皮,于是我向他們問了好幾次到底是誰把豆漿打翻了,可他們倆都說是對方,但邊上的小朋友都說是湘湘,我靈機一動就說:“現在我也分不清是誰把豆漿打翻,我去打個電話叫警察叔叔來幫我找找,找到哪個小朋友就把他抓走。”說完我拿出手機準備用手機打電話,沒想到我剛手機湘湘就哭了起來,我一下子明白了是怎么回事,湘湘告訴我是她不小心把豆漿打翻的。
分析與反思:
教師在集體面前是一位“好媽媽”的形象,應該要對每個孩子平等關愛,不能因為對一個孩子特殊的喜歡而私自將私人的感情融入進去,在以上的案例中,兩個孩子互相指責把豆漿打翻了,我并沒有主觀認定是許xx干的,而是經過深思熟慮,不能在沒有弄清的情況下批評孩子,否則會傷害到孩子的,老師要用正確的,公正的,客觀的方法評價每個孩子。
教育筆記:讓幼兒分享的快樂
鄭xx過生日,媽媽給定了一個大蛋糕,下午送到班里來。等下午小朋友們見了都很激動,鄭xx也是一臉的高興。當老師剛說完今天是鄭xx的生日,小朋友們就唱起了生日快樂歌,還是中英交替的。在歡樂的氛圍中,老師給切好蛋糕讓鄭xx發下去。平時不太愛說話的鄭xx一個個的給小朋友端過蛋糕,當小朋友紛紛向他致謝或祝賀的時候,他就很靦腆的說句:不客氣或者謝謝。等分完小朋友的我把他的給他,他對我說,老師,我不愛吃這個。可是,很少見到不愛吃生日蛋糕的小朋友。于是他跟我說:“老師我不喜歡吃上面的這個。”哦,原來是不喜歡吃奶油,于是我把奶油弄下來一些給別的小朋友,鄭xx這才吃了些。但是,每個小朋友都有蛋糕了可蛋糕還剩一點,只夠幾個人的。我想了想說:剩下的不夠每人一份,那我們把蛋糕分給三樓的老師好不好?有的時候我們東西不夠了經常跟人家借,表示一下感謝吧。鄭xx很高興的答應了。其他小朋友聽到也要幫忙送蛋糕。三樓送完了,還剩幾塊,我問鄭xx還可以和誰分享。鄭xx說萬老師和楊老師,我們原來是對門班級。然后,他們又都高高興興的去送蛋糕了。有個小朋友說:老師我送給劉xx老師了。我吃驚的說:你都找到劉xx老師了!劉xx老師一定很感動。從他們的眼神中我看到了快樂和自豪。
對于孩子來說,快樂不僅是有好吃的好玩的,更是一種分享。把自己的好東西分享給別人十一種快樂。而當他們分享的時候能想到曾經教過他們的老師,曾經幫助過自己的人則是一種感恩。我想,這才是每年的生日最難能可貴的東西。是孩子成長的見證。
教育筆記:掛歷風波
新年即將到了,班里為了創設新年環境,請家長協助帶來各種廢舊材料。寶寶帶來了一本舊掛歷,整本掛歷都是活潑可愛的卡通小猴子形象。里面有小猴醫生、小猴畫家、小猴警察……尤其是封面,是兩只正在拱手拜年的小猴子。畫面熱鬧祥和,非常符合節日的氣氛。于是我決定把它剪下來貼在活動室的門上,烘托節日的氣氛。當我正在剪的時候,正巧讓寶寶看見,寶寶著急地問:“剪下來干什么?”“把它貼在教室里,多漂亮呀。小朋友都在喝水,你也去吧。”“剪下來干什么?”寶寶邊不情愿的重復著邊去拿水杯。
下午當我把兩只可愛的小猴子貼在門上的時候,寶寶又走過來說:“哼,把它剪下來了,這是寶寶的。”說完走開了。“這個小財迷。”我笑著自言自語的說。今天早晨寶寶的奶奶來送他入園,指著門上的小猴子對寶寶說:“寶寶,看,老師把它貼在這多漂亮。”“哼!這是寶寶的。”寶寶仍然氣呼呼的說。“不許這樣,寶寶。”寶寶的奶奶說。說完寶寶的奶奶又對我說:“昨天回家,寶寶對我說,老師把我的掛歷剪了,我說,咱們帶去就是讓老師用的。”“我覺得這本掛歷非常符合幼兒的特點,很適合在活動區使用,尤其是這張拜年的,非常可愛。”我對寶寶的奶奶說。寶寶的奶奶笑著說:“是呀,這本掛歷挺好玩的,這是他自己留的,”“啊?怪不得寶寶這么舍不得。剪的時候我應該征求一下孩子的意見。”我心里很不是滋味。“沒關系,劉老師。不就是一本舊掛歷嗎,過兩天他就忘了。”寶寶的奶奶說。
《綱要》中指出:“教師應該以關懷、接納、尊重的態度與幼兒交往,耐心傾聽,努力理解幼兒的想法與感受。”在每次的教育活動中我都是努力這樣去做的,但是所有的教育環節我都能做到對幼兒的尊重、理解嗎?“掛歷風波”不是就傷害了寶寶稚嫩的心了嗎?我在剪掛歷之前為什么不去征求寶寶的意見,聽聽寶寶的想法呢?因為我和寶寶奶奶的想法是一樣的―――不就是一本舊掛歷嗎?既然孩子把它帶到了幼兒園,就該由老師支配了。這件事讓我重新審視了自己的教育觀念。
自由活動的時候,我蹲下對寶寶說:“對不起寶寶,老師不知道這本掛歷是你最喜歡的,沒有征求你的同意就剪了,請你原諒老師。”寶寶看了看我,笑了“嘻嘻,沒關系老師,下次再剪你告訴我吧。”多么可愛的孩子呀。我摸著寶寶的頭說:“好的,下次再用的時候老師一定先和你商量。”
教師平等地對待和尊重幼兒,既是幼兒的權利與成長的需要,本身也是一種重要的榜樣和教育。這是“掛歷風波”留給我的重要啟示。
教育筆記:豆漿打翻的風波
案例描述:
今天,喝豆漿時,我剛給小朋友倒好豆漿一轉身,就聽見有幾個小朋友叫起來“老師,豆漿倒翻了,我轉過頭去一看,看到豆漿沿著桌子一滴一滴的滴下來,可還沒有等我說什么,許xx和黃xx一起說是他(她)是他(她)把豆漿打翻的。我生氣的說”到底是誰把豆漿打翻的?”“是他(她)”他們異口同聲的說。“是嗎”我陷入沉思,湘湘是班里比較乖的孩子,而許xx呢,平時就是比較的調皮,于是我向他們問了好幾次到底是誰把豆漿打翻了,可他們倆都說是對方,但邊上的小朋友都說是湘湘,我靈機一動就說:“現在我也分不清是誰把豆漿打翻,我去打個電話叫警察叔叔來幫我找找,找到哪個小朋友就把他抓走。”說完我拿出手機準備用手機打電話,沒想到我剛手機湘湘就哭了起來,我一下子明白了是怎么回事,湘湘告訴我是她不小心把豆漿打翻的。
分析與反思:
教師在集體面前是一位“好媽媽”的形象,應該要對每個孩子平等關愛,不能因為對一個孩子特殊的喜歡而私自將私人的感情融入進去,在以上的案例中,兩個孩子互相指責把豆漿打翻了,我并沒有主觀認定是許xx干的,而是經過深思熟慮,不能在沒有弄清的情況下批評孩子,否則會傷害到孩子的,老師要用正確的,公正的,客觀的方法評價每個孩子。
一連幾天晚上,我都發現余智勇的媽媽來接他的第一件事總是先蹲下來給他掖上衣,每次孩子的上衣都沒有掖到褲子里。我覺得很奇怪:午睡后我是挨個檢查的,他們都把內衣掖在褲子里,為什么余志勇的一份在外邊呢?
通過觀察幼兒午睡后的活動我發現:問題出在幼兒上廁所的時候,孩子們玩的興趣很濃,有了尿不愛去小便,非到憋不住時才去,到了廁所又著急,所以提了褲子就跑,結果顧不上掖衣服,肚子便露在了外邊,這樣做是很容易生病的,這也說明照顧孩子不夠細致。
發現了問題,我從思想上開始重視起來了,每天午睡后要求孩子掀開衣服請老師看。這樣做不但讓孩子督促老師檢查,而且也提醒了他們自己,一掀衣服檢查便知道自己沒掖好,于是趕緊掖好。在班里我們利用晨間談話的時間對他們進行教育。給他們講露肚子的危害,講幼兒病了與家長、老師、小朋友等方面的關系,教育孩子懂得愛護自己的身體,要少生病,讓爸爸媽媽安心工作,自己有了健康的身體也能好好學習。
通過這件事,我又嚴格了自己的檢查制度,一個給幼兒小便的時間,再一個是檢查幼兒掖內衣的情況,,個別小朋友讓她小便后自覺找老師檢查。經過一段時間的檢查,孩子們基本上都能把衣服掖在褲子里,這樣不僅減少了幼兒發病率,而且解除了家長的后顧之憂。
所以,老師只有細致地照顧好幼兒的生活,才能使幼兒更好的學習和游戲,使家長安心的工作。
一天中午,又到了吃午飯的時間了。和往常一樣,我告訴小朋友們:“今天請每個小朋友自己拿一碗飯和一碗菜,拿到后開始吃,要求每人吃完自己的一碗飯。”孩子們很有次序地排好隊拿著飯菜,一切都還挺順利的,小朋友們分到飯菜開始津津有味地吃起來了,有的孩子吃完一碗又盛了一碗,慢慢地動作快的孩子陸續吃完了飯,這時,俊俊突然對我說:“老師,我吃不下了。”我一看他的一碗飯還剩許多呢,就勸說道:“不行,一碗飯要吃完的!”他聽了急得眼淚都要快要掉下來了,吱吱唔唔說:“我真的吃不下了”。我一想又想到俊俊今天早上來得晚了,大概早飯吃得太飽,所以現在肚子還不餓吧!于是我就向孩子問清了這點,果然沒錯呢!于是我對他的要求開始降低,讓他再吃兩口就行了,他聽了高興地吃完了兩口。
這件事,使我想到以往我們教師在教孩子吃飯時,要求每人吃完自己的一碗飯,其實卻往往忽視了每個孩子的實際需求不同。有的孩子可能喜歡吃今天的菜而多吃一點飯,有的孩子可能因某種原因今天胃口變差了些,還有的孩子天生就吃的少些等等。所以以后在吃飯時,我對于個別孩子不再硬性規定,而是根據孩子自己的需求,適當調節,這樣孩子們也吃得心情愉快,成長得更健康了!
這天下午,連續的陰雨過后,天終慢慢亮起來了。我檢查了一下場地,看見大半都已經干了,就決定帶孩子們來到戶外活動一會。好久沒到外面玩了,孩子們都很開心,一個游戲下來,大家都覺得有些熱了。
回到教室的時候,我讓孩子們喝些開水。這時我發現長條桌上一只大大的杯子,里面裝滿白色的液體,就問孩子們:“知道這是哪個老師的牛奶呀,怎么放在這里沒有拿去?”孩子們告訴我,這是靜靜帶來的豆漿。我奇怪:“帶來豆漿怎么沒喝呀?”“今天上課帶來的嘛。”我才想起今天搭班老師組織的活動是《黃豆爺爺找寶寶》。噢,原來如此。
這時,小裔走到我的身邊,笑兮兮地對我說:“老師,豆漿很好喝的。”“是呀。”“我們要不要把豆漿喝了?”我也笑了:“這是靜靜帶來的豆漿,應該問她呀。”我轉身問正看著我們的靜靜:“靜靜,你愿意把你帶來的豆漿和大家一起分享嗎?”靜靜很快地點點頭,臉上露出開心的笑,還跟我們說是早上買的豆漿。孩子們都歡呼起來,很快地拿好自己的杯子坐到桌旁。
我打開杯子聞了聞豆漿,好象沒有壞。不放心,又跑到隔壁班,請那里的老師幫我鑒定一下。那個老師檢查了一下,也說沒有壞。為安全起見,提醒我:“你自己先嘗一下呀!”我想想也是,就倒了一點豆漿在自己的杯蓋里,喝下去后,只覺得一股豆漿的香味,還有些甜甜的,應該沒壞。我告訴孩子們:“這是甜豆漿,真好喝!”孩子們都叫起來,已經是迫不及待了。我估計著這一杯豆漿的量,分在二十只杯子里每杯該是多少。終險險的每只杯子里都倒上了一點豆漿,孩子們一桌圍在一起,一邊喝著,一邊笑著,一邊聊著,還有的碰起了杯。看來,這次小小的分享活動讓他們很是開心呢。
下了班,我把這件事拋在了腦后。可晚餐前,卻突然覺得肚子很不舒服,拉肚子了。我一下想到了那杯豆漿。難道是豆漿壞了?如果真是豆漿壞了那該怎么辦?我不禁怪自己大意。萬一孩子們都病了可怎么辦?想著給家長們發個信息,可又覺得太莽撞。還不知道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怎么跟家長說?我在家里干著急,不停地看著手機,似乎它隨時都會響起,告訴我這個可怕的消息。可是整整一夜,它始終安靜著。
第二天早上,我急急地來到幼兒園,直沖進教室,孩子們已來了三分之一,看見我進來,他們都和我打招呼,臉上是可愛的笑容,看不出有絲毫不舒服的跡象,我不禁松了一口氣。但,還有其他的孩子呢?慢慢的,孩子一個一個終于都到了,一個也不缺,我才放下心頭的一塊大石。
查閱資料才發現,豆漿最好在做出兩小時內喝完,尤其是夏季,否則容易變質。而且最好是現做現喝,對于新鮮度沒把握的最好不要隨便喝。這天的溫度雖然不高,是十幾度,可已過了較長的時間,豆漿當初雖沒明顯的變質,事實也證明沒有變質,可任何事不是靠經驗和想當然就可以的,變質的初期,是不容易察覺的,等身體感覺出來,那時就已經晚了。看來,平時應該多了解各方面的常識,以備不時之需,對于不確定的東西,絕對應該謹慎
最近幾天,我發現我們班有好幾個孩子不喜歡吃餅干。每次到吃餅干的時候不是故意掉到地上就是說肚子疼。
今天也一樣,教學活動結束后小朋友解好小便洗好手就準備吃餅干了。這時我發現玉昆偷偷的把餅干弄碎仍在地上,旁邊小朋友看著好玩就用腳踩。我看了非常的生氣正準備上去狠狠的批評他們。這時煜煜拿著餅干皺著眉頭說:"劉老師,吃一半好嗎?"看著她那懇求的目光使我一肚子的火氣又漸漸平息了。我冷靜一想:"如果我現在批評他們只能解決一時,到了明天他們又忘了。"于是我靈機一動,拉著煜煜的手對大家說:"小朋友們,今天我們的餅干朋友要到煜煜的身體里去旅游了。"原本吵鬧的教室馬上就安靜了下來,大家都瞪大眼睛看著煜煜。煜煜顯然對我的話很感興趣,拿起餅干就吃,一會就吃完了。旁邊的小朋友也大聲說:"劉老師,我也要餅干到我肚子里旅游。"于是我趁機說:"小朋友,讓餅干到我們肚子旅游吧。"大家都很有興趣的拿起餅干吃了起來。這時逍逍說:"餅干肯定說我的肚子好黑喲。"哈哈--教師傳來了一陣陣歡快的聲音。今天的餅干小朋友吃的特別好,地上也特別的干凈,小朋友也特別的開心。
通過這次的風波使我明白:教師在處理幼兒的一些不良的行為習慣時,一味的批評并不能解決長遠的問題。有時用一個小小的"計策"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特別是小班年齡階段
《幼兒教育讀書筆記3篇》:幼兒教育讀書筆記第1篇 回顧自己以前的教學過程中也曾想“約束”孩子。當孩子們說話時覺得他們太吵了,希望他們安靜。可是這種“約束” 對孩子們沒有
《幼兒教育筆記中班3篇》:幼兒教育筆記中班第1篇和調皮的孩子做朋友一提到調皮的孩子,相信很多幼師都會疼痛。因為我曾經也有這么一段頭痛的經歷。有句話說得好:幸福的家庭是相同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
《幼兒園教育筆記200篇》:幼兒園教育筆記第1篇1 “小淘氣”的轉變欣欣是我們班有名的“小淘氣”活動課上不光自己有好多小動作,還總是去打擾別的小朋友,孩子們常告他的狀,我多次對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