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4-27來源:幼兒園學習網
這是幼兒教養筆記《圖書架上變干凈啦》,是優秀的幼兒園教育筆記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開學初我們的圖書角特別招攬幼兒,只要有空孩子們總會光顧圖書區,可能是孩子們發現這個學期增添了許多新書了吧。孩子們喜歡看書是件好事,但是每次閱讀結束開始收拾圖書的時候,孩子們總是把書疊放得亂七八糟的,有時把書胡亂一塞,只要放進架子里就完成任務似的。。。。呼呼,教育了多次也無濟于事。
我開始分析原因:是孩子們沒有養成放書的習慣還是不懂得如何放書。我開始觀察,發現許多孩子只要看到書架上哪里有空就將書塞進去,不管封面時候朝向哪邊。原來真的是孩子們不知道怎么放書。于是,我利用了晨間談話,向孩子們介紹了圖書包括封面、書頁、封底,并告訴孩子們封面的秘密(把書中的人物大概要說的事兒都會表現出來,還有書名)。我們放書的時候應該把封面朝著外面,這樣拿書的時候一看就知道是什么書了。同時,我還把新書進行了歸類。同一類的書放在同一排,并做上相應標記。介紹標記前,我先請孩子們找找同系列書籍的共同的點:大小一樣、書的內容類型是一樣的。仔細看看封面,還有一樣的圖標哦!通過介紹學習,孩子們對圖書和圖書架有了新的認識,這段時間我們的圖書總能整整齊齊地放置在架子上。真好!
從這件事上又讓我想到了寢室里的小拖鞋,孩子們用后總不能放回原來的地方,于是我在地上貼了幾個不干膠剪出的小腳印,告訴孩子們這是拖鞋的家,之后,拖鞋再也沒有“無家可歸”的情況了。
有時候孩子們不遵守規則,我們總在埋怨這些孩子不懂事。其實作為老師應該反思:是不是我們的教育沒有引導到位?!孩子們有了正確的引導才會有學習、模仿的方向。做孩子的領航者,確定好孩子健康發展的路標吧!
教育筆記:我用身體變數字
案例:
餐前準備時,孩子們有些散,我想應該給他們找些事情來做。于是我靈機一動,想出一個辦法:“今天,我們來玩一個非常有趣的游戲——用我們的身體來變數字!”孩子們一下子安靜了下來,好奇地看著我,“變數字?”我舉了個例子,比如我們要變數字“1”,可以怎樣變呢?并請全班小朋友都來試一試。很快,許多小朋友都變出來了,大部分都是立正站好的,我表揚了大家,并問大家還有沒有不一樣的變法?這時郭安佶雙手合十上舉至頭頂,一邊做一邊喊:“老師!還可以這樣變!”我夸他變得很好,跟別人不一樣。接下來我們嘗試了變其他的數字,7、4比較簡單,大部分孩子都能變出來。可是到了2、5、6、8等數字時,難度加大了,我不斷地鼓勵大家別著急,多試幾次。終于董xx變出了2,他跪在地上,手放在身體兩邊,向前彎腰,低頭含胸,從側面看,真的很像數字2。我馬上請他展示給大家看。并告訴孩子們變數子,不僅可以站著,還可以跪著、躺著……用各種不同的姿勢。在董xx的啟發下,孩子們很快又變出了3,5,6等數字。我請大家互相交流、互相學習,還留了一個作業:回家后和爸爸媽媽一起玩這個游戲。快吃飯了,孩子們還在不斷地嘗試,興趣絲毫不減。
反思:
設計巧妙地將枯燥的數字與我們的身體相結合,創造出了富有興趣性、探究性的新游戲。在活動過程中,孩子們十分感興趣,能積極地嘗試,通過游戲鞏固了對數字的認識。活動過程中,教師能夠及時給予孩子們肯定,并運用“與別人不一樣”的語言,來激發孩子們的探究性、創造性,使得活動能深入下去。在指導策略方面,教師能夠根據幼兒的能力水平因人而異地進行指導,如能力弱的孩子變簡單的數字,能力強的孩子變復雜的數字。
教育筆記:游戲讓幼兒快樂
在進行“小青蛙捉害蟲”的體育活動中,初步練習蹲撐跳,由于蹲撐跳動作跳起來像青蛙,幼兒感覺有意思,所以非常感興趣,沒玩夠,孩子們還把“蹲撐跳”起名為“青蛙跳”。因此,我利用孩子們的這一興趣點創編游戲,但采取哪種形式進行游戲?我注意觀察,發現幼兒對“看誰追上我”游戲形式比較愛玩,于是引導幼兒借鑒此游戲,加入了不同的角色:青蛙和螞蚱,至于螞蚱的角色是由幼兒確定的,請幼兒查一查青蛙吃什么害蟲?找一找這些害蟲中,誰是會跳?孩子們提出:螞蚱。我問:“螞蚱怎樣跳?”孩子們跳一下停一下,于是我提示幼兒用立定跳作為“螞蚱跳”,然后鼓勵幼兒自己創編游戲兒歌:“青蛙、螞蚱在斗嘴,青蛙說它跳得遠,螞蚱說它跳得快,青蛙生氣追螞蚱,一、二、三。”在教師的指導下,確定游戲玩法和規則,游戲“青蛙和螞蚱”誕生了。
反思:
教師善于觀察,發現幼兒感興趣的動作,并利用其興趣點創編游戲。在指導幼兒創編游戲的過程中,能夠調動幼兒的已有經驗(幼兒愛玩的游戲形式:“看誰追上我”),加入新的角色,既滿足了幼兒的興趣,同時還在有意地引導幼兒學習改編傳統游戲的方法,為幼兒學習創編游戲奠定了基礎。
教育筆記:“調皮鬼”變乖了
我班劉xx小朋友的很帥氣、可愛。平時很討人喜歡。可是這個看起來很可愛的小男孩卻是個實打實的“調皮鬼”。我經常跟他說的話就是“劉xx,上課的時候不要和小朋友講話”“劉xx,吃飯的時候快點吃,不要把腳翹在板凳上!”老師,劉xx剛才又跑去玩玩具了!”老師,劉xx上完廁所又在里面玩水了……”從開學的后一個星期里,每天班上都能不停地聽到老師的“抱怨聲”和小朋友的告狀聲。可是好聽的話、批評的話說盡了,這個調皮的小男孩仍然我行我素,著實讓我們三位老師頭疼。可是這天發生的一件事卻讓我對這個小男孩有了新的看法。
到了快吃午餐的時候,小朋友正在洗手間里入廁、洗手。我在教室里準備擺放小朋友吃飯的碗和盤子。不經意間,抬頭一看,一向最喜歡趁洗手時玩水的劉xx竟然一聲不響地站在旁邊看我擺碗。“你的手洗完了么?”我問。“洗完了。”他隨口回答了我一句,眼睛依然盯著我手里擺放的碗和盤子。看著她一副聚精會神的樣子,我試著問道:“劉xx,你幫我去給每組的小朋友發盤子”沒想到他很快地答應了,端著盤子快速走到每一張桌子前,認真地擺放了起來。
這個平常總是很調皮,不守規矩的小男孩,擺放起盤子的樣子是那么的認真。很快他就把盤子給擺好了。還幫我把小朋友洗手后擦的毛巾又全部給我掛的又整齊又好。“恩,劉xx今天真能干!”看著他認真的小臉,我當著全班小朋友的面大聲表揚了他。卻沒想到這句很簡單的表揚,讓平常總是吃飯很慢的他今天吃午餐時出奇地快,而且吃得又快又干凈。直到全班小朋友吃完,班上的常老師收拾桌面時,劉xx又主動提出要幫老師一起收拾盤子和擺桌子。
看著眼前這個表現的十分能干的小男孩,很難讓人相信這就是那個平常總愛惹老師頭疼的劉xx。這也不禁讓我想起了原來給他們過的一篇童話故事《小河馬有用處》。故事中的小河馬因為在各項比賽中都輸掉了,而被大家叫成:“沒用處”。最后在小松鼠的幫助下發現了自己的用處,知道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特長。而被老師“抱怨”和小朋友“告狀”的劉xx不正是故事里那個“沒用處的小河馬”么?“原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特長。”故事中小河馬這樣說道。是的,眼前這個調皮的、令人頭疼的劉xx也有著自己的長處,他會主動提出幫助老師收拾整理餐桌,會幫助老師擺放盤子,還會幫小朋友去整理那些掛的亂七八糟的毛巾。也許,他還有其他更多的優點沒被發現……這也讓我深深感到,對待每一個孩子,作為老師不能只看到他身上的缺點,每一位孩子都會有自己的閃光點,而我們作為孩子的開發者,引導者要善于發現這些閃光點,細心對待每一個孩子,讓更多的像劉xx這樣的孩子發揮自己的長處,用自己的細心去關愛每一位孩子。
教育筆記:讓幼兒拒絕吃手指的妙招
看到孩子們都熟睡的樣子,不禁讓我喜歡這些孩子們。也讓我想回憶一下比現在還小時的他們。
說說小時候的孩子們吧。
都會經歷嬰兒期,幼兒期。會有一個階段就是斷奶。
中三班有一個小朋友,比起別的小朋友就早一點斷奶。
因為她有一個嗜好就是經常性的去吮吸手指。
剛入園的時候我們就發現了這個小朋友的習慣。跟媽媽交流過,得知的答案就是這個孩子斷奶比較早。
所以就落下了這個習慣。媽媽也表示出了些許自責。還有著急。
跟她交流了幾次,也一直在想一個好的辦法。
我突然想到了上小學時我的班主任給我們開班會的時候因為那時我們班也有一個同學有同樣的嗜好。
就用了這樣的一個辦法慢慢忘掉的:每天她的媽媽都會給他一個定時的時間去吃手指。每一天都會減少時間。而且還會在經常吮吸的手指上畫上小動物或是小標志。
到晚上回到家中媽媽就會檢查。
就這樣慢慢的他就感覺自己這樣并不是可行的。最后改掉了這個習慣。
這樣發生在我身邊的小案例跟這個小朋友媽媽一起分享,并決定抱著試試看的態度,進行著。
之前的幾天無論是中午還是睡覺時這個孩子總是會把手指放到自己的小嘴巴里。可今天中午我看到她已經把自己的小手拿開了。
我看到這一幕時,頓時感到開心,還有一種沖動就是當時給她的媽媽打電話告訴她這個好消息。
我不知道這次是不是真的成功了。
但是一次比一次的減少就是成功!
教育筆記:引導幼兒換位思考
建構游戲時間已過半,XX突然將自己搭好的一座房子推倒,“哈哈,倒了!”然后又迅速的將積木搭回原來的樣子,并用手掌一推“哈哈,又倒了”他又笑的呵呵的,旁邊的女孩子埋怨他:“啊呀,你走開!你在搞破壞,不要影響我們!”但是,XX仍舊重復著自己的破壞式玩法,推倒,搭建,再推倒重建,每次推倒后便手舞足蹈地大笑……
對于XX的這種行為,我通常會及時制止并且批評他不夠認真,不愛惜玩具,甚至會停止他的游戲,讓他反思自己的錯誤,但《指南》中指出教師要容忍幼兒因探究而弄臟弄亂,甚至破壞物品的行為,引導他們活動后做好收拾整理。仔細品味XX推倒之后“笑”和“手舞足蹈”的情緒表現,我發現他在推倒搭建的動作中一次次控制著游戲的節奏與游戲進程,使他獲得了成功的體驗和自我認同感,也許是這種美妙的感覺讓他覺得非常有趣,也激勵著他樂此不疲的重復推倒搭建的動作,對于他而言這樣的活動可能是有意義的。但是對于這種游戲的方式影響到了其他小朋友,我們可以用另一種教育方法解決。
通過仔細“品味”,我認為遇到這類問題,教師應該結合具體情景,引導幼兒換位思考,學習理解別人,讓其認識到自己的游戲行為不能影響到別人的活動,引導幼兒在與同伴共同的游戲時學習如何與同伴友好相處,如何接受他人的合理要求。
開學初我們的圖書角特別招攬幼兒,只要有空孩子們總會光顧圖書區,可能是孩子們發現這個學期增添了許多新書了吧。孩子們喜歡看書是件好事,但是每次閱讀結束開始收拾圖書的時候,孩子們總是把書疊放得亂七八糟的,有時把書胡亂一塞,只要放進架子里就完成任務似的。。。。呼呼,教育了多次也無濟于事。
我開始分析原因:是孩子們沒有養成放書的習慣還是不懂得如何放書。我開始觀察,發現許多孩子只要看到書架上哪里有空就將書塞進去,不管封面時候朝向哪邊。原來真的是孩子們不知道怎么放書。于是,我利用了晨間談話,向孩子們介紹了圖書包括封面、書頁、封底,并告訴孩子們封面的秘密(把書中的人物大概要說的事兒都會表現出來,還有書名)。我們放書的時候應該把封面朝著外面,這樣拿書的時候一看就知道是什么書了。同時,我還把新書進行了歸類。同一類的書放在同一排,并做上相應標記。介紹標記前,我先請孩子們找找同系列書籍的共同的點:大小一樣、書的內容類型是一樣的。仔細看看封面,還有一樣的圖標哦!通過介紹學習,孩子們對圖書和圖書架有了新的認識,這段時間我們的圖書總能整整齊齊地放置在架子上。真好!
從這件事上又讓我想到了寢室里的小拖鞋,孩子們用后總不能放回原來的地方,于是我在地上貼了幾個不干膠剪出的小腳印,告訴孩子們這是拖鞋的家,之后,拖鞋再也沒有“無家可歸”的情況了。
有時候孩子們不遵守規則,我們總在埋怨這些孩子不懂事。其實作為老師應該反思:是不是我們的教育沒有引導到位?!孩子們有了正確的引導才會有學習、模仿的方向。做孩子的領航者,確定好孩子健康發展的路標吧!
剛開學的時候,我們在圖書架上放上許多圖書,孩子們似乎也挺喜歡看的,課間的時候總能看到很多孩子到那邊看書,可是我發現,每次到了集中活動時,很多孩子沒有及時的把書放到原來的地方,圖書角那里往往是一片狼籍,雖然每次都提醒了,但效果不是很好。我想是不是里面的書投放的太多了,反而顯得亂,于是我就重新整理了一下圖書架,選了一些更適合小班孩子閱讀的圖書,總共放書34本,每人一本還多3本,這樣書架也看上去整潔多了。
我又特地在一次談話活動中跟孩子一起來認識書,什么是封面、封底,該怎樣看書,一頁一頁翻,要愛護圖書……在孩子吃飯午飯后,我也適時安排孩子把小椅子放到前面來,進行看書活動。我發現從那次后,孩子們看完書都能放回書架了,心里一陣欣喜。可是過了不多久,我就發現了一本書的封面被撕壞了,本來我想趕快把它補補好,轉念一想,應該借機對孩子進行一次教育,我又趕緊召集孩子們圍坐一起進行談話,我說”你們看呀,書上的小馬在哭啊,為什么?”孩子們都說小馬壞了,“是呀,小馬受傷了,怎么辦呀?”沉默了一會,有個孩子就說補一補呀,這時我就教育孩子們看書時要愛護圖書,不能撕,不然書也會哭的,孩子們口里喊著“好!”接下來幾天我觀察著,發現圖書沒有撕壞的情況,我想情況有所好轉了。
但就在星期五那天,吃過中飯的活動是看書,在收起來的時候,田田拿起手中的書跟我說“老師,這本書壞了。”我一看,呀,這本書的封面連封底一起脫掉了。我想怎么上次的談話的作用沒有發揮多久,該怎樣更好的讓他們明白愛護圖書的這個道理,我又一次理了一下書假上的圖書,我發現了一本幼兒園統一發放到班里的一本“學習好習慣”,我趕緊翻開看看,書中的第一個故事“會哭的紙飛機”就是教育孩子們不能撕書,愛護圖書的故事,真不錯。等到孩子們午睡起來,吃過餐點后我就迫不及待的召集孩子圍做一起,先給孩子講“會哭的紙飛機”的故事,我發現孩子們聽的和仔細,時而還會隨著故事的情節做出相應的表情,聽完故事后我抓住重點進行提問“紙飛機為什么會哭?”孩子們倒是你一言我一語的發表了自己的看法,意思也都是集中在因為把書撕了方面,聽了孩子們的表述,我也及時肯定表揚了他們,這時,我拿出了那本“赤膊”書讓孩子看,我說“你們看,這本書多可憐呀,封面和封底都沒有了,就像我們小朋友不穿衣服一樣變‘赤膊’了。”孩子們聽了都哈哈大笑,孩子們都覺得不穿衣服赤膊是很難看的,從而體會到書也不喜歡赤膊,明白了要保護好書的“衣服”還有“身體”,同時針對孩子們把書放回書架時沒有疊放整齊的情況也做了談話,并示范怎樣把書放回書架,每一層的書分四格,看完的書要把封面朝上分別放到四格中。這一次的談話利用了生動的故事還有形象的語言,希望孩子們能夠更好明白愛書的道理,讓我們班的書不要再“哭泣”了!
《小班簡短教育筆記3篇》:小班簡短教育筆記第1篇 每周星期四的晨間活動是玩拍皮球,這個活動在我們中班上學期的就讓孩子們練習了。可這個活動比較難,玩得很好的孩子不多。還是有大部分孩子不會玩。
《幼兒教育的讀書筆記3篇》:幼兒教育的讀書筆記第1篇 《幼兒教育》是我們幼兒園專門為我們教師訂閱的一冊書。自從我開始幼兒教育的生涯,這書已經伴隨我有好幾個年頭了,我很喜歡。它貼近我們幼兒教師
《中班教養筆記50篇》:中班教養筆記第1篇1、中班教育隨筆:老師是孩子的一面鏡子老師要時常觀察幼兒,在這面鏡子前照一照,找一找自己的影子,發現污點,不要怕孩子笑話,主動承認不足之處,及時擦掉污點,擦亮鏡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