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4-24來源:幼兒園學習網
這是小班助人為樂教養筆記《小毛巾》,是優秀的幼兒園教育筆記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春季3-6月份是手足口病的高發期,幼兒園加強了講衛生力度,每個活動室門口都放了一桶配有消毒液稀釋水,每個幼兒來園的第一件事,就是用消毒水泡手。
儀玫萱小朋友是我們北大3班一名5歲的幼兒,一天,看見她雙手拿著一根毛巾,站在門口,其他小朋友泡完手,放在毛巾上擦一擦。
我問儀玫萱:“你洗完手了嗎?”
“沒有。”她回答。
“為什么呢?”我問道
“我在拿著毛巾,讓其他小朋友擦手。”
5歲的幼兒還不會用太多的詞語表達,只是用很簡單的語言表達內心真實的想法。
“這樣會給其他小朋友帶來方便,對嗎?你真棒!“我補充并表揚了她。
在課上我表揚了儀玫萱小朋友,她這種助人為樂的精神值得每一位小朋友學習,在她的影響下,我們班掀起了助人為樂,主動幫助他人的浪潮。
不會拉拉鏈的小朋友會有小朋友主動幫助她拉上;有的小朋友磕到了,其他小朋友會主動上去幫助他拍去身上的灰塵;喝的水太燙了,有的小朋友會去幫他吹一吹……整個班級生活在助人的氛圍中……
孩子們在這樣的環境中成長,其身心會得到良好發展,生活在這樣的環境中,孩子們其樂融融!
如何有效激發小班幼兒口語表達興趣
語言是人們進行交流和溝通的工具,兒童時期是語言發展的最佳時期,也是發展最迅速的時期。因此,發展孩子口頭語言是培養孩子接受一切教育的基礎。
幼兒具有語言發展的先天性潛能,對周圍環境中的語言刺激特別敏感,并有主動、積極學習語言和運用語言進行表達的愿望和需要。語言教育是幼兒教育中的一個重要課題。口語訓練的方法很多,如詩歌教學、看圖講述、組織交談等。通過一學期的小班語言教學實踐,我認為創設一定的情景能激發幼兒口語表達的興趣,使其產生一種學習能力,從而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創設情景可以從以下幾方面進行:
一、在語言教學活動中創設情景
語言教學中常以詩歌、故事、看圖講述等作為主要內容,這些內容往往具有很強的敘事性,有著不同的背景、人物和情節。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可以使用掛圖貼紙、教具、錄音機等直觀教具,還可以在幼兒理解的基礎上,創設情景,激發興趣。幼兒喜歡聽故事、講故事,更喜歡以角色身份表演故事。引導幼兒欣賞故事,學講故事,表演故事是發展幼兒思維,提高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的重要途徑。例如;在教學故事《拔蘿卜》時,第一次活動我采用的是出示教學掛圖,教師邊講故事邊用動作來表現畫面的內容,幼兒以聽為主的方式。發現幼兒的參與度不高,沒有積極性。于是,我改變方法,進行了第二次的教學活動。我在幼兒對故事內容初步理解的基礎上,制作簡單的道具,創設情景,讓幼兒在扮演故事中的角色進行對話練習。這不僅充分調動了幼兒學習的興趣,還使幼兒敢于大膽表達。再如,兒歌等可用手指游戲來表演的,都可以化靜為動,讓幼兒在愉快的表演中學習。例如小班幼兒學的第一首兒歌《大拇哥》。通過手指游戲,讓幼兒愿意參與到兒歌的學習中,大膽的進行表演。直到現在經常會有幼兒在自由活動時間自發的念兒歌、表演兒歌。
在這些活動中,他們做了還想做,講了還想講,在愉快地環境中充分地無拘無束的講述故事。可見在教學中創設情景,可激發孩子的口語表達興趣,使每個孩子有較多的機會講述,對全面提高幼兒的語言能力有多么重要。
二、在游戲中創設情景
游戲是對幼兒最有吸引力的活動。游戲活動給幼兒帶來了童年的歡樂,給他們提供了自然發展的廣闊天地,游戲使每個幼兒都能主動地和周圍人、事、物進行交往,充分表現他們的情感,施展他們的才能,得到動手動腦的機會。游戲不僅是最大限度促進幼兒身心發展的活動,而且讓幼兒在興趣中、歡樂中,不知不覺地去獲取知識。而且游戲往往帶有一定的人物、情節。游戲中幼兒扮演著其中的某一種角色,出于角色間聯系與交往的需要,幼兒便自然而然的以角色身份與同伴進行 “ 交際 ” ,因而語言的對答、應變、協調能力可得極大的鍛煉。例如在我班剛開始進行“點心店”的角色游戲時,先和幼兒討論點心店里面都有些什么點心,是什么樣子的,去點心買點心的時候應該和老板說什么,吃完點心走的時候又應該和老板說什么。在游戲過程中,鼓勵幼兒大膽與人交流,使用禮貌用語。這不僅鍛煉的幼兒的口語表達,還培養了幼兒的社會能力。在游戲中往往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小班幼兒與人交流時,會使用 “ 方言土語 ” ,這時候如果教師以游戲角色的口吻用普通話與之交流,糾正幼兒的錯誤,引導幼兒用正確的普通話來表達,這樣幼兒不會因此感到別扭,反而覺得有趣好玩,就不知不覺跟著說。一段時間下來,幼兒說的普通話能力會越來越好。
通過開展了將近一學期的角色游戲,幼兒從開始玩游戲時的指指點點,不肯說話,到現在和同伴一起有商有量的去買東西,吃點心,去娃娃家做客。從中可看出來角色游戲對幼兒口語表達的重要性。
三、在日常生活中創設情景
日常生活中,教師應該做一個有心人,要善于發現日常活動中的有利情景進行捕捉。如在戶外活動時,會看到樹上掉下來的落葉,就可以讓幼兒自由的觀察和討論,教師只是在一旁做及時的引導。讓幼兒說說葉子是什么形狀的,像什么,它從樹上面落下來是怎么樣的。又如有時候在教室里,會忽然有一只小飛蛾飛過來,幼兒的注意力便會立即被吸引,這時教師抓住情景自言自語道 “ 咦,這里哪兒飛來的小飛蛾啊 ” ,幼兒會馬上回答, “ 從天上飛來的 ” ,“從外面非來的”,“從草叢里飛來的”,幼兒的視線會跟著小飛蛾一上一下,嘴里還會念叨著什么。還可以在幼兒的自由活動時間,與幼兒聊聊家中的事情,幼兒喜歡的東西,出去玩的地方,看到了些什么。通過這種看似無意的對話,培養幼兒的口語表達。這種情景下的隨機練習,幼兒會更愿意大膽表達,開口說話。
幼兒期,是人一生中語言發展的重要時期,幼兒只有具備了一定的語言水平,才能聽懂成人和同伴的話語,表達自己的思想、見聞和情感,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但是,幼兒園的口語訓練僅靠在語言活動中進行是遠遠不夠的。為此,為幼兒創設各種情景,讓幼兒在情景中學說話,促進了幼兒在各種活動中的語言發展。還需要溶教學活動于實踐當中,多帶幼兒到大自然中去領略自然界的新奇事物,多聽、多看、多說,從而使幼兒不斷提高視聽接受能力,進而達到增強他們口語表達能力的目的。
教育筆記:有感于小班孩子的探索
幼兒生性活潑好動,對周圍環境中的各種事物都表現出了濃厚的好奇心,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對幼兒來說都是潛在的教育課程,幼兒的很多興趣點能生成有意義的教育活動,這樣的活動,不僅尊重了幼兒的學習意愿,而且有利于幼兒學會主動探索學習,促進幼兒探索能力的發展。尤其是有利于培養小班幼兒的探索興趣。幼兒生活的客觀世界是五彩冰粉的,他們對周圍的事物與現象充滿了好奇,對什么都感興趣,但因年齡小,生活經驗不足,興趣易變。要讓他們在感興趣的基礎上進行探索活動,必須給予適時的指導,讓幼兒學會從觀察開始是最重要的,會觀察了才會發現,有了感性經驗才會由此及彼,發展主動探索的能力。因此,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藥善于抓住幼兒的興趣點,教師及時介入,引導深入觀察挖掘其中的教育價值。
這幾天孩子們都從家里帶來了自己的玩具在自由活動的時候玩玩,今天欣宜帶來了一個顏色很漂亮的風車就和幾個小朋友玩了起來。垌垌說:“這個風車的顏色真漂亮”,欣宜馬上說:“這是粉紅色,這是藍色,還亮閃閃的。”這時垌垌接過風車對著風車吹了幾口氣,風車轉了起來:“看,風車還可以轉起來”。看到垌垌讓風車轉了起來,欣宜馬上用手對著風車扇了幾下,風車也轉了起來,欣宜高興地說:“這樣風車也能轉起來。”飛飛走過來說:“我也要玩”。說完接過風車并舉起風車在活動室里跑了一圈,這時風車轉的非常快。飛飛高興地叫了起來:“老師你看,風車轉的好快啊!”“真的,你的風車怎么會轉起來的呢?”飛飛趕緊說:“有風啊”。欣宜馬上指著外面說:“老師,外面的風很大,我們去外面玩好吧。”“好吧”孩子們拿著風車前呼后擁的來到了戶外。在戶外孩子們興奮地輪流舉著風車來回地跑,看著風車飛快地轉動,孩子們情不自禁地拍起手來。
小班孩子雖然年齡小,但他們也有探索的欲望,他們的探索容易滿足于自己在活動中的動作表現,探索在孩子的生活中,在孩子的玩耍中。這就需要老師細心觀察孩子在自發、非正規的活動中的表現,及時地發現與捕捉教育契機,充分挖掘日常生活的科學內涵,結合一些實踐性游戲活動讓幼兒在玩中學,讓幼兒積極的參與活動,激發他們的探索興趣。孩子的活動在老師不斷地的引導、不斷地變化活動方式中延續下來的。另外,教師在探索活動中,應該懂得如何觀察幼兒的行為、分析幼兒的行為,在適時的參與和指導。小班的幼兒需要教師付出更多的耐心去了解他們的行為和想法,適時的給與指導。有時,教師還要善于發現幼兒的發現并加以擴展引導。實踐讓我明白,教育并非演戲,取之于生活而又回歸于生活的經驗才是最珍貴的,真正符合孩子的需要,有利于每個孩子的發展。總之,我們教師應時刻為幼兒提供一片探索的天空和沃土,讓幼兒從小樹立科學探索的意識,有了主動探索的意識和精神他們才會為擁有燦爛的明天。
教育筆記:小班幼兒常規培養隨想
四年后我又開始帶小班了,對于帶了兩年大班的我來說還真是有點不適應。不過讓我慶幸的是自己的寶寶和他們同齡,這讓我有了些許信心。還有在一個月的相處后,孩子們帶給了我許多的驚喜,家長給了我極大的鼓勵,讓我能更好的投入到工作中。
前兩周我們以穩定幼兒情緒為主,所以對他們在常規上并沒有細致的要求,但也是在這兩周中孩子是最自然的呈現出自己的常規狀態。工作中我也深深體會到了良好習慣的養成對孩子來說在他們以后的學習、生活中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我利用這兩周時間仔細觀察了每個孩子,通過觀察初步了解孩子在常規上的表現,并針對表現進行分析和思考,為以后的工作提供依據。有了觀察的基礎,我也就能有目地的開展工作了。
首先,以生活活動為切入口,用多樣的形式和語言引導幼兒。
對于幼兒來說,空洞的說教是無用的,理解必須建立在已有經驗的基礎上。如幼兒洗手后經常不擦干,針對這個問題,正巧這段時間感冒生病的幼兒較多,我就把洗手說成給小手洗洗澡。我說:“小手洗過澡,不擦干會生病的。”由于有了關于感冒的生活經驗,幼兒對我的話理解很快,有的幼兒邊擦手邊對我說:“不擦干,小手就該咳嗽了。”
常規培養建立在幼兒充分的自身體驗上,便于幼兒理解并自覺地遵守,理解之后更有利于發揮幼兒的主動性。
其次,關注個別幼兒的常規培養。
觀察后發現我們班的孩子模仿能力很強,這也是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他們在與同伴的互動中很愛模仿他人,看見別人這樣做了,他也會去做。而我們班中有幾個孩子比較頑皮也很活躍,規則意識較差,他們的行為往往會引來其他孩子的模仿。因此,我在工作中更加關注他們常規的培養,不斷的提醒他們,當他們進步是也及時的表揚。在班中積極樹立好的榜樣,對好的行為及時的,有時是夸張的進行表揚和贊許,讓幼兒能模仿好的行為和習慣。
最后,重視家園配合。
培養幼兒常規要重視家園配合。特別是小班,初入園時,家長擔心幼兒的生活起居。針對這樣的情況,我利用家長早、晚接送孩子的機會、在QQ家長聊天群里經常幫助家長了解幼兒園,對家長提出有關教養幼兒的具體要求,如初步培養幼兒的自理能力和良好習慣等,讓家長在家中也要培養幼兒飯前洗手、飯后漱口、擦嘴、洗手等習慣。做好了家園配合,才能培養良好、穩定的常規。
教育筆記:淺談小班幼兒的游戲
愛游戲,是孩子的天性。孩子在游戲中能盡情模仿、按自己的意愿進入自由的游戲狀態中,在情感上得到很大的滿足。而更重要是,游戲能促進孩子各種能力上的發展。
剛進幼兒園的小班孩子,由于他們的年齡特點和生活經驗的局限,所以在游戲中的角色意識缺乏,游戲的行為和注意力不集中;孩子在游戲中的隨意擺弄多,與同伴的語言交往少;游戲的內容情節單一、生成新游戲少。針對以上孩子游戲的薄弱點,我們老師可以做到以下幾點來促進小班孩子的游戲水平、豐富他們的語言交往、從而更好地促進社會性情感的發展。
一:創設良好的物質環境
在了解孩子的年齡特點和興趣關注的基礎上,為孩子創設溫馨實用的游戲環境,尤其是一開始材料的投放,太多,會使孩子無從適從,會這里擺弄那里擺弄,不利培養孩子在游戲中的專注性;太少,引不起孩子對游戲的興趣,滿足不了孩子游戲的需要。所以材料的投放必須根據孩子當前游戲水平逐步進入,從簡到難,循序漸進。
二:做好積極的心理準備
其實就是激發孩子對游戲的興趣,可以在平時和游戲前和孩子經常聊聊孩子生活中發生的事情,尤其是有趣的家庭趣事、簡單的生活常識、周邊的小新聞,激發孩子產生游戲的愿望。有了一定的心理準備和感知了一定的生活經驗后,孩子的游戲內容和情節才會逐步豐富,孩子的角色意識也會隨之增強。
三:參與孩子的游戲活動
適時地介入孩子的游戲,老師以某種角色的身份參與孩子的游戲,角色參與的好處,就是教師和孩子完全融入在一起游戲,了無痕跡地影響著孩子的游戲進展,推動游戲內容的增強;適時的、直接的語言引導方法,更能簡單明了地促使孩子明白一些游戲規則、游戲行為的對錯等、及時消除游戲中的不安全因素,從而使游戲沿著良好的方向發展。
除此之外,培養小班孩子在游戲中的關愛行為、謙讓品質、培養對角色的創造性思維發展,來增強孩子與同伴的語言交往,豐富他們的社會性情感,從而在游戲中快樂地成長,給他們的童年留下美好的回憶。
小飛天生的小活寶,對幼兒園適應的很快,哈哈,屬于無組織紀律型。小飛有個特點吃飯不吃菜,專門挑肉吃,米飯吃白米飯。可以用小精靈來稱呼他,他也是一位年齡較小的寶寶。就是因為有他,小三班才平添很多笑聲,很多趣事。那天,園領導們檢查我班常規,在生活活動環節,寶們吃的是小西紅柿,小飛拿了兩個西紅柿放在口袋里,他說自己不吃,要帶回家給他媽媽吃。對于帶西紅柿回家這件事我還是覺得要尊重孩子,可見他是一個多么愛自己媽媽的孩子,當然幼兒園的東西是不能帶回家的,我們也曾教育孩子,可小飛就不這么認為,因為喜歡幼兒園的新玩具,所以在老師沒看見的情況下,裝滿了自己的書包。第二天,小飛媽媽發現后讓小飛帶回了幼兒園,其實,對于小飛帶玩具和帶西紅柿沒有什么不一樣,大人切莫用異樣的眼光、異樣的心態看待,因為小飛還不到三歲,他只知道那些玩具在幼兒園沒玩夠,要帶一些回家繼續玩,或者那些玩具太漂亮了,他因為太喜歡,所以就悄悄裝進了自己的小書包,再沒有其他的想法,真的很單純。第二天帶回來的時候,我明確告訴他,幼兒園的玩具只能在幼兒園玩,是不可以帶回家的,如果喜歡,要先跟老師打個招呼,這些玩具的家就在幼兒園,他們走丟了,玩具朋友會很傷心的。小飛,聽懂了,他再也沒有把玩具裝進自己的包包。
入園三周了,原先一直困擾我們的走樓梯問題,現在也漸漸步入正軌了。每天早上八點開始準備“走樓梯”,下樓做操,經常是大中小班的操我們都做一遍,爬上樓梯小孩子都累壞了。我們在三樓,原本運動量比較少,這下算是補上了。
辛苦的練習,終于還是有成果的。昨天,帶孩子們去樓下玩我是健康小司機的游戲,大家能放開手繞著圓圈走了,后來帶著孩子們去幼兒園里逛了一圈,一起學解放軍,踏步往前走,孩子們興致很高啊,一二一一二一走的很開心!
春季3-6月份是手足口病的高發期,幼兒園加強了講衛生力度,每個活動室門口都放了一桶配有消毒液稀釋水,每個幼兒來園的第一件事,就是用消毒水泡手。
儀玫萱小朋友是我們北大3班一名5歲的幼兒,一天,看見她雙手拿著一根毛巾,站在門口,其他小朋友泡完手,放在毛巾上擦一擦。
我問儀玫萱:“你洗完手了嗎?”
“沒有。”她回答。
“為什么呢?”我問道
“我在拿著毛巾,讓其他小朋友擦手。”
5歲的幼兒還不會用太多的詞語表達,只是用很簡單的語言表達內心真實的想法。
“這樣會給其他小朋友帶來方便,對嗎?你真棒!“我補充并表揚了她。
在課上我表揚了儀玫萱小朋友,她這種助人為樂的精神值得每一位小朋友學習,在她的影響下,我們班掀起了助人為樂,主動幫助他人的浪潮。
不會拉拉鏈的小朋友會有小朋友主動幫助她拉上;有的小朋友磕到了,其他小朋友會主動上去幫助他拍去身上的灰塵;喝的水太燙了,有的小朋友會去幫他吹一吹……整個班級生活在助人的氛圍中……
孩子們在這樣的環境中成長,其身心會得到良好發展,生活在這樣的環境中,孩子們其樂融融!
《幼兒教育筆記中班3篇》:幼兒教育筆記中班第1篇和調皮的孩子做朋友一提到調皮的孩子,相信很多幼師都會疼痛。因為我曾經也有這么一段頭痛的經歷。有句話說得好:幸福的家庭是相同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
《中班短篇教育筆記3篇》:中班短篇教育筆記第1篇孩子心目中的好老師常聽到家長這樣問孩子:“你們班哪個老師好?”孩子會馬上做出回答:“王老師好。”“為什么?”“
《幼兒園聽課筆記40篇》:幼兒園聽課筆記第1篇第一篇執筆教師:馬老師 聽課時間:12月4日 聽課老師:本人活動名稱:花手套 班級:小班 活動領域:美術活動目標:1、讓幼兒嘗試滾畫2、對色彩感興趣,愿意參與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