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4-16來源:幼兒園學習網
這是幼兒園大班教育隨筆精品《游戲樂趣多》,是優秀的大班教育隨筆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一、結果為什么不一樣?
今天,在上活動課《動物園的新成員》的時候,有兩個孩子因為意見不一致而吵起來了。李靖宇說“獅子是從左開始數的第三個”,而國道遠則認為是“從右開始數的第四個”。本來他們是隔開了一個桌子,為此兩人開始“爭吵”起來,而且站起來湊到一起。其它的小朋友就開始議論紛紛了,都忙活著幫助他們解決問題,他們提議直接來問我。以前,孩子們遇到解決不了的問題就馬上找老師,而我一般也會直接告訴孩子答案。今天,我想讓他們自己來解決。于是我一步一步的引導孩子,首先讓孩子先想想老師問的問題是什么?再讓孩子按照問題逐步去找答案。在這過程中,孩子們都為了幫助小朋友解決問題而動腦筋了,同時我也能了解孩子們對這節課內容的掌握,一舉兩得啊。最后孩子們發現當起點不同的時候,結果是不同的。他們對自己得出的結論覺得非常滿意,又來找我校對答案,我高興的告訴他們的答案是對的,這時候孩子們所取得的成就感使他們開心極了。
如果當時我第一時間告訴他們答案,可能就看不到這么精彩的一場辯論與幫助了。通過這件事,我覺得教師不同的引導方法對于孩子來說效果完全是不同的。我想我會在教研的路上不斷地學習,讓自己成為幫助孩子形成各種能力的高手。
二、疊被子
耿奧林是班里令人頭疼的小朋友,總是控制不住自己,喜歡“碰碰”其他小朋友,惹得他們哭聲、告狀聲一片。但是今天午睡起床時的那一幕,卻讓我發現了他的閃光點。
現在,雖然漸漸進入冬季,孩子們穿的比較多,午睡時他們自己穿脫衣服、疊被子也很迅速。一些孩子在起床音樂放了四個八拍就已經全部整理好,坐到自己的小椅子上了,還有一些孩子為了和其他人比賽誰快,粗粗的疊了一下被子,有的甚至將被子任意的往床上一扔,走了!
在班級制定的規則中,使三遍音樂起床整理,而現在才剛放到第二遍音樂,午睡室里就只剩下連耿奧林在內的六個小朋友了,只見耿奧林完全不受其他小朋友的影響,他輕輕地用右手的大拇指和食指捏起毛巾毯的一角,由于被子堆成一團,而右手又拎著一只角,左手在尋找另一角的時候有些困難,他只能放棄已經拿著的那只角,兩只手一起找到其他的角,再一只一只的將角輕輕地拎起來,在輕輕往外一甩,將被子放平對折。他又走到另外一邊,輕輕地拎起兩個角再對折。被子終于折好了,他很快得穿好鞋子,回到位置上開始和其他孩子說鬧起來,這是三遍音樂也結束了。
在整個疊被子的過程中,他疊的專心致志、小心翼翼,可以感覺到他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不受外界任何影響,都沒有發現我就在他身邊看著他。
每個孩子都是一個完整的個體,喜歡“碰”別人、自制力不強的是他,而現在小心翼翼疊被子,專心細致做事情的也是他,其實每個孩子都是這樣,只要我們關注細節,從細處看孩子,就會發現更多不一樣的孩子。
三、幫助孩子成長
我班有個名叫王仁成的男孩,他的表現與眾不同:從不與人交往,從不參加集體活動,也不說話。當別的小朋友在興高采烈地游戲時,他總是站在一個無人的角落里,用冷漠的目光掃視著大家……王仁成的表現引起了我的關注。
有一天區域活動時,瘦小的王仁成躲在美工區的角落里,拿著小畫本在認真地畫著什么。這引起了我的興趣。王仁成在畫什么呢?這也許是我可以親近他走進他內心的一個機會。于是我坐到王仁成的身邊,只見偌大的一張畫紙上只有一個看起來畫得有些凌亂的毛線球。我開始主動和他聊天:“王仁成,你畫的是什么啊?能和我說說嗎?”他轉過身去,拒絕和我說話。“王仁成,是在給小貓繞毛線嗎?你繞得真好!”本以為可以用鼓勵的話讓王仁成說說自己的心里話,沒想到適得其反,他更不愿意理我了。坐在旁邊的我有些不知所措,只能安靜地畫畫。而接下來,王仁成一直在畫好的線團上用黑色的彩筆一層一層地覆蓋,大概在活動區快要結束的時候,王仁成才拿起畫本告訴我他在畫垃圾。這個答案讓我有點糊涂,整整40分鐘他都在畫垃圾。王仁成畫垃圾的事情也隨著活動區的結束告一段落。
孩子心理是不是有問題?我帶著這些疑問,與經常接送王仁成的媽媽進行了溝通。王仁成的爸爸因為工作原因經常出差不在家,媽媽性格很內向,加上工作繁忙,很少與王仁成交往。這讓王仁成缺失了安全感,使得王仁成性格孤僻。
我們建議家長平時在家中多與王仁成交談,每天抽出時間陪孩子說說話,不要讓孩子的記憶里只有幫阿姨掃垃圾的情景,并希望家長與老師加強溝通,一起幫助王仁成改善性格。
在幼兒園,我經常找各種話題引發王仁成開口說話。有一天,我針對他依戀感強的特點和他談起家里的事。王仁成終于開口了,告訴我家里有什么玩具,還告訴我他最喜歡掃地車。話雖不多,我卻如獲至寶。下午當他媽媽來接他時,我有意當著王仁成的面贊賞他認識的汽車很多,都成了小老師了。王仁成的媽媽也默契配合,立即表揚了王仁成。王仁成露出美滋滋的表情,不好意思地低下了頭。
可見,兒童色彩心理很微妙,通過孩子運用的色彩及表達方式,我們也可以更好地幫助孩子調整他們的情緒、狀態,讓他們更好地宣泄表達自己的情感和情緒。當然,孩子對顏色的喜歡沒有一個固定的標準,我們要根據孩子的表現去理解去分析,以更好地幫助孩子成長。
四、游戲樂趣多
又到了游戲時間,我組織孩子們玩“盲人和拐杖”的游戲,要求孩子兩兩組合,一個孩子用布蒙著眼睛做“盲人”,另一個孩子做“拐杖”帶領“盲人”走過“高山”“天橋”“小河”等,到達終點后再互換角色,但“拐杖”不能用語言提示“盲人”。
游戲就要開始了,這時,耿俊杰輕輕地走到我的身邊:“老師,我想跟你一起做裁判,小朋友沒有人愿意跟我玩的。”這時我才意識到班上有35個孩子,這意味著有一個人將沒有搭檔,而耿俊杰平時非常淘氣,經常在同伴活動時進行搗亂,所以很少有人愿意跟他一起玩。于是,我對他說:“我跟你一組吧,我也沒有搭檔呢。”他開心地笑了。
孩子們快樂地游戲著,很多小組的配合都很默契。最后輪到我們了,經過商量,我先做“拐杖”,在帶領耿俊杰經過障礙物時,只見耿俊杰抬著一條腿,似乎在等待我的幫助,因為事先沒有約定好,我不知道該怎樣用動作來帶領他,看他一次次地遭遇“危險”,情急之下,我小聲地提示著他“向左”“向右”“跨”“前進”,好不容易完成了一輪游戲。接下來輪到我做“盲人”了,耿俊杰對我說:“老師,要向前跨時我就拍一下你的手,要向左轉時我就拉拉你的左手,要向右轉時我就拉拉你的右手。”游戲開始了,我的眼前一片漆黑,感覺很無助,完全依賴“拐杖”的照顧。耿俊杰耐心地攙扶著我,輕輕地拍著我的手,有時我沒能領會他的意思,他就蹲下身子來搬我的腳。走上“天橋”時.他轉過身子倒退著走,慢慢地帶我向前移動……終于我們順利地到達了終點。孩子們給了我們熱烈的掌聲,而此時的耿俊杰也笑成了一朵花。
這次游戲過程讓我感慨萬千:沒想到平時不受同伴歡迎的耿俊杰在游戲中的表現遠比我出色,也許他平時的“淘氣”“搗亂”只是源于沒有表現的機會,周圍的人對他也缺乏足夠的耐心和尊重。我想,為了促進每個幼兒的發展,教師應該為孩子創設表現的機會,讓他們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展示自己的潛能,鍛煉自己的能力。
五、愛家鄉
前些日子,韓一萌跟隨父母到湖北武漢去旅游,給全班小朋友帶來了湖北孝感神龍麻糖。早晨自由活動時,我將包裝上的產品說明讀給孩子們聽。讓他們了解神龍麻糖的制作原料以及所獲得的榮譽,知道這種小食品是湖北的地方特產。孩子們品嘗麻糖以后贊不絕口,他們向迪迪送去了熱烈的掌聲和感謝的話語。接著,不少孩子饒有興趣地講述了自己外出旅游時品嘗過的地方特色食品,有海南的芒果、新疆的哈密瓜、大連的紅櫻桃,還有北京的烤鴨……在交流中,有的孩子還說到了麥當勞和肯德基。看得出來,孩子們對什么是地方特產存在認識上的誤區。于是,我和孩子們一起討論什么是地方特產,使他們知道了地方特產不僅僅指地方小吃,還包括與人們生活相關的,某一地區特有的產品。在此基礎上,我向孩子們提出了一個問題:“我們剛才講了那么多其他地方的特產,你們知道我們這個地方有什么特產嗎?”一陣靜默后,思思首先站起來發言:“我們這兒有栗子。”嘉嘉說:“我們這兒有蘑菇!”受他們的啟發,其他孩子也七嘴八舌地講起來:我們這兒有山榛子、蒲公英、山野菜、鯉魚、煤炭、木材……我總結了孩子們的交流情況:“你們太棒了!居然能找出這么多家鄉特產來。我們的家鄉美麗富饒,這里的人們勤勞、智慧,依靠自己的雙手創造了許多地方特產,如今這些地方特產已經走進大城市.不僅讓許多人認識了這些地方特產,還讓更多的人了解了我們的家鄉。現在有很多人到我們這兒來旅游,每次離開時都要買上榛子、山野菜、蘑菇這些土生土長的地方特產。每當有客人到來時,我們也會用這些地方特產招待他們。”聽到這里,孩子們的臉上洋溢著驕傲的神情,閃爍著興奮而明亮的目光,看到孩子們這么開心,我的心里也升騰起驕傲與自豪的情感。我剛要開口說話,孟令康就搶著說:“等我長大了,我的同學、好朋友要是來到我們本溪,我就用這些地方特產來招待他們,讓他們知道我的家鄉有多好!”他的話音剛落,活動室里又是一陣交談聲,孩子們興奮地交談著,個個都是一臉的開心、幸福。最后,我告訴孩子們:“本溪是遼寧省也是全國最古老的工業基地,有一個著名的鋼鐵公司——本溪鋼鐵(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每年都生產大量的鋼鐵,為祖國的建設作出了重要貢獻!”孩子們都睜大了眼睛。“孩子們,你覺得我們的家鄉怎么樣?心里什么感覺?”“快樂!”“開心!”“驕傲!”……
在短短十幾分鐘的交流中,孩子們獲得了豐富的情感體驗,感受到了家鄉和祖國的美麗富饒,在幼小的心靈里埋下對祖國、對家鄉的熱愛之情。我們發現,當教育融于幼兒的生活,教育就會變得有趣、生動、有力。
推薦閱讀:
幼兒園大班教師教育隨筆200篇
幼兒園大班教育隨筆200篇
幼兒園大班老師教育隨筆200篇
幼兒園教師大班教育隨筆200篇
大班教育隨筆記錄200篇
大班教師教育隨筆200篇
大班老師教育隨筆200篇
大班上學期教育隨筆200篇
大班下學期教育隨筆200篇
大班幼兒教師教育隨筆200篇
大班幼兒教育隨筆200篇
大班教育隨筆大全200篇
昨天下午,我組織幼兒進行了傳話的游戲。
傳話的游戲我們中班的時候也做過,但效果不理想,往往第二個、第三個小朋友就傳錯了,最后的結果跟第一個幼兒說的完全不一樣。連最簡單的兩個字也沒有傳成功。
昨天我在游戲之前,把游戲的玩法又詳細地說了一遍。并告訴孩子們,今天傳話傳對的都有獎勵。孩子們一聽有獎勵,都興致很高,都說今天一定要成功。
第一遍游戲,我請了5個幼兒,傳話的內容也比較簡單,三個字。這5個小朋友真能干,全部傳對了,得到了獎品。這給接下來進行游戲的小朋友開了一個好頭,也使其他的小朋友對游戲更有信心了。
第二遍游戲我另請了6個小朋友,傳話的內容仍是3個字,結果也都傳對了。這時還沒輪到游戲的小朋友都急得舉起了手,大聲地說:“我也要參加游戲”。
接下來的游戲我又加深了難度,傳話的內容變成了4個字,邀請還沒參加過游戲的小朋友參加,讓他們也有機會得到獎品。
幾遍游戲下來,每個小朋友都輪到了,也都得到了獎品,但他們的興致仍舊很高。于是我對孩子們說:“要不我們挑戰一下,請更多的小朋友,傳一句完整地句子,傳對了可以得到兩顆紅色的五角星。愿意挑戰的小朋友請舉手。”我的話剛說完,就有好多小朋友舉起了手,我就請他們上來進行挑戰。沒想到,孩子們的表現真的很出色,很多小朋友都挑戰成功了。
通過這個游戲,孩子們懂得了,只要對自己有信心,并且朝著目標去努力,那么我們一定會成功的!
每天戶外活動時間,是孩子們最開心的時候,他們像出籠的小鳥般飛出教室,蹦蹦跳跳地沐浴在藍天白云下。聽到鳥兒在樹上唱歌,看到小螞蟻在地上覓食,看到飛機從幼兒園上空飛過,孩子們都會歡呼雀躍,最近這段時間,孩子們從哥哥姐姐那兒學來了一種拍手游戲:“爺爺讓我買醬油,我叫爺爺小老頭,爺爺告訴了奶奶,奶奶正在喝牛奶,氣的牛奶喝奶奶,奶奶告訴了媽媽,媽媽正在洗衣服,氣的衣服洗媽媽……”當時,我只是覺得很好玩,又看到孩子們玩的很開心,就沒有過多的考慮其他的內容。 過了幾天,我在接待孩子入園,齊齊的奶奶告訴我,齊齊在家罵爺爺是個小老頭,說出來的話一套套的,還說是在幼兒園學的,聞聽此言,我一下子想起了孩子們的拍手游戲,我首先向齊齊奶奶表示歉意,并向她解釋了事情的原因,并承諾以后幼兒園會盡量避免類似的事情發生。 發生這件事情以后,我意識到了問題的重要性,必須要及時制止這一現象,但又不能扼殺孩子們學習的積極性,于是,我隨即在孩子們中間展開了一次兒歌PK活動,并向家長和幼兒提出要求,兒歌內容必須是健康向上的,這一招還真靈,在接下來的兒歌PK中,孩子們不僅掌握了好多的健康兒歌,還與同伴們互相傳唱。
禮儀究其本意來講是禮節,禮貌。它折射出一個社會文明程度的高低,是一個社會進步的標志。兒童的可塑性強,禮儀從小培養,有利于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我國一著名幼教專家曾說過:教孩子禮儀,等于教孩子優雅地過一生。對社會的進步發展起到重要的作用。就教育而言,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孩子從小生活在家庭里,受到最初的、往往也是最有影響的啟蒙教育。因此,相對于學校、社會的教育,家庭禮儀教育起著非常關鍵的作用,家長就是孩子禮儀的啟蒙老師。孩子們自小與家長接觸的時間最長,家長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對孩子們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認識到自己是孩子的啟蒙老師,是孩子在生活中模仿的主要對象。我們的各種行為會深深的影響孩子。因此,在我們的現實家庭生活中,常常嚴于律己,養成良好的生活規范。譬如:無論是工作還是休息日都按時就寢,起床:講衛生,保持家中整潔等等。家庭成員之間和睦相處,互諒互讓,互相尊重。晚輩尊敬長輩,謙虛接受長輩的正確教導和意見;吃飯請長輩先就坐,給長輩盛飯,拿碗筷。親友來時熱情歡迎;親友告辭時應該起身相送,對老者要攙扶照顧乘車等。孩子現在還小,有些方面還不能理解,我倆常以講故事等多種方式正確引導,并力求他也這樣做。
我們在家庭中培養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
不知道怎么回事,我總覺得我們班的孩子比別的班的孩子活潑,不是我夸自己班的孩子,我是真的覺得這樣。
今天午餐過后,我們班的孩子一組組圍在一起,玩起了“炒黃豆”的游戲,看著孩子玩得有說有笑的,我也很高興。不一會兒,我們班的小宇哭了起來,我感到很奇怪,其他的小朋友玩的都挺高興的,怎么他自己突然哭起來了呢?我走過去問:“小宇,怎么了,大家玩得挺高興的,你怎么哭了呢,是誰欺負你了嗎?”小宇抬起頭看看我說:“老師,其他的小朋友都在玩“炒黃豆”就只有我自己沒人跟我玩。”我聽了他的話以后,向四周看了看,果然其他的小朋友都在玩“炒黃豆”,還真只有他自己沒人跟他玩。“炒黃豆”是三個人一起玩的游戲,我們班的小朋友今天來的恰好是雙數,所以就多出一個人來,這也難怪。我看到這樣的情景,我想了一下,問小宇:“那小宇,你想不想跟其他的小朋友玩“炒黃豆”呢?”小宇急著回答說:“我當然想了,我很喜歡玩“炒黃豆”這個游戲。”我就去找了昊昊那一組,我說:“昊昊,你們再回上小宇吧,你們四個人一起玩“炒黃豆”好嗎?”昊昊說:“老師,炒黃豆是三個人一起玩的游戲,四個人怎么可以呢?
”我說:“你們就破一次例,加上小宇吧,你們都在玩游戲,就只剩下他自己一個人,他會很孤單的,加上他吧。
”昊昊說:“那好吧,那就我們四個人一起玩吧。”說著,昊昊就給小宇騰出一塊地方來,小宇就坐下了,接著小宇就和他們高高興興地玩起了“四人組炒黃豆”的游戲。
就這樣,午餐后的活動就在一場簡簡單單充滿孩子歡笑聲的“炒黃豆”游戲中結束了。
每天的角色游戲都能給孩子和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娃娃家更是孩子的最愛,學做爸爸媽媽,抱著娃娃,煮著菜,孩子的模仿能力是越來越強。
瞧,彤彤正在抱著娃娃喂奶呢,那小模樣還真像個媽媽,專注的眼神,哄孩子的話語:“寶寶別哭,寶寶乖,是不是肚子餓了,媽媽喂奶給你吃。”
一邊的“爸爸”正在忙著招待客人,把家里的糖果拿出來給客人吃,還熱情地留客人在家吃飯,說:“今天我來煮飯給你們吃。”
“你們想吃什么呀?我這兒有餃子、面條、餛飩,還有壽司、肉串。”
“我要吃餛飩。”“我要吃肉串。”“我要吃面條。”孩子們七嘴八舌地說著,可把“爸爸”給忙壞了。
“好的,好的,馬上就好,等一下哦!”不一會兒“爸爸”就把各種點心端給小客人吃。“這是你的餛飩,這是你的肉串,這是你的面條。”
“謝謝,還有飲料嗎?”
“你自己倒吧”
我看著他們忙碌的樣子,不禁笑了,心想:孩子真的是長大了,有時我們真的不能小看他們,現在的他們有著自己思維意識。模仿能力也是越來越強。
剛轉身離開,只聽到孩子在叫:“老師、老師他們兩個吵起來了。”我快速走了過去問道:“怎么了?”睿睿指著彤彤說:“她說我的肉串不好吃,把我的菜全都倒在了地上。”“彤彤,是不是這樣啊?”我問道。彤彤點了點頭,并抬起頭很大聲的說:“他的肉串不好吃,我要自己來做,可是他不讓我自己煮。”“你有沒有跟睿睿商量呢?”“沒有,我就想自己玩。”我看了看彤彤,又看了看睿睿,看著睿睿無辜的小臉不經感到有一種受委屈的感覺。這時的彤彤呢把頭仰得高高的,嘴巴也翹得高高的。嘴里還不時發出“哼、哼”的聲音。這孩子從小就是姥姥帶,姥姥什么都依著他,所以養成了她這種以自我為中心的性格。想要什么,就一定要得到什么,從來就是沒有商量的余地。因此我以商量的口氣問她:“現在問一下睿睿,好嗎?”彤彤似懂非懂地點點頭,然后問睿睿:“我可以自己做肉串吃嗎?”睿睿答應了彤彤,兩個人又一起開開心心地玩起來。看來
孩子們在游戲中不但能學到知識,也在嘗試著互相合作。希望孩子們在游戲中越玩越好。
一、結果為什么不一樣?
今天,在上活動課《動物園的新成員》的時候,有兩個孩子因為意見不一致而吵起來了。李靖宇說“獅子是從左開始數的第三個”,而國道遠則認為是“從右開始數的第四個”。本來他們是隔開了一個桌子,為此兩人開始“爭吵”起來,而且站起來湊到一起。其它的小朋友就開始議論紛紛了,都忙活著幫助他們解決問題,他們提議直接來問我。以前,孩子們遇到解決不了的問題就馬上找老師,而我一般也會直接告訴孩子答案。今天,我想讓他們自己來解決。于是我一步一步的引導孩子,首先讓孩子先想想老師問的問題是什么?再讓孩子按照問題逐步去找答案。在這過程中,孩子們都為了幫助小朋友解決問題而動腦筋了,同時我也能了解孩子們對這節課內容的掌握,一舉兩得啊。最后孩子們發現當起點不同的時候,結果是不同的。他們對自己得出的結論覺得非常滿意,又來找我校對答案,我高興的告訴他們的答案是對的,這時候孩子們所取得的成就感使他們開心極了。
如果當時我第一時間告訴他們答案,可能就看不到這么精彩的一場辯論與幫助了。通過這件事,我覺得教師不同的引導方法對于孩子來說效果完全是不同的。我想我會在教研的路上不斷地學習,讓自己成為幫助孩子形成各種能力的高手。
二、疊被子
耿奧林是班里令人頭疼的小朋友,總是控制不住自己,喜歡“碰碰”其他小朋友,惹得他們哭聲、告狀聲一片。但是今天午睡起床時的那一幕,卻讓我發現了他的閃光點。
現在,雖然漸漸進入冬季,孩子們穿的比較多,午睡時他們自己穿脫衣服、疊被子也很迅速。一些孩子在起床音樂放了四個八拍就已經全部整理好,坐到自己的小椅子上了,還有一些孩子為了和其他人比賽誰快,粗粗的疊了一下被子,有的甚至將被子任意的往床上一扔,走了!
在班級制定的規則中,使三遍音樂起床整理,而現在才剛放到第二遍音樂,午睡室里就只剩下連耿奧林在內的六個小朋友了,只見耿奧林完全不受其他小朋友的影響,他輕輕地用右手的大拇指和食指捏起毛巾毯的一角,由于被子堆成一團,而右手又拎著一只角,左手在尋找另一角的時候有些困難,他只能放棄已經拿著的那只角,兩只手一起找到其他的角,再一只一只的將角輕輕地拎起來,在輕輕往外一甩,將被子放平對折。他又走到另外一邊,輕輕地拎起兩個角再對折。被子終于折好了,他很快得穿好鞋子,回到位置上開始和其他孩子說鬧起來,這是三遍音樂也結束了。
在整個疊被子的過程中,他疊的專心致志、小心翼翼,可以感覺到他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不受外界任何影響,都沒有發現我就在他身邊看著他。
每個孩子都是一個完整的個體,喜歡“碰”別人、自制力不強的是他,而現在小心翼翼疊被子,專心細致做事情的也是他,其實每個孩子都是這樣,只要我們關注細節,從細處看孩子,就會發現更多不一樣的孩子。
三、幫助孩子成長
我班有個名叫王仁成的男孩,他的表現與眾不同:從不與人交往,從不參加集體活動,也不說話。當別的小朋友在興高采烈地游戲時,他總是站在一個無人的角落里,用冷漠的目光掃視著大家……王仁成的表現引起了我的關注。
有一天區域活動時,瘦小的王仁成躲在美工區的角落里,拿著小畫本在認真地畫著什么。這引起了我的興趣。王仁成在畫什么呢?這也許是我可以親近他走進他內心的一個機會。于是我坐到王仁成的身邊,只見偌大的一張畫紙上只有一個看起來畫得有些凌亂的毛線球。我開始主動和他聊天:“王仁成,你畫的是什么啊?能和我說說嗎?”他轉過身去,拒絕和我說話。“王仁成,是在給小貓繞毛線嗎?你繞得真好!”本以為可以用鼓勵的話讓王仁成說說自己的心里話,沒想到適得其反,他更不愿意理我了。坐在旁邊的我有些不知所措,只能安靜地畫畫。而接下來,王仁成一直在畫好的線團上用黑色的彩筆一層一層地覆蓋,大概在活動區快要結束的時候,王仁成才拿起畫本告訴我他在畫垃圾。這個答案讓我有點糊涂,整整40分鐘他都在畫垃圾。王仁成畫垃圾的事情也隨著活動區的結束告一段落。
孩子心理是不是有問題?我帶著這些疑問,與經常接送王仁成的媽媽進行了溝通。王仁成的爸爸因為工作原因經常出差不在家,媽媽性格很內向,加上工作繁忙,很少與王仁成交往。這讓王仁成缺失了安全感,使得王仁成性格孤僻。
我們建議家長平時在家中多與王仁成交談,每天抽出時間陪孩子說說話,不要讓孩子的記憶里只有幫阿姨掃垃圾的情景,并希望家長與老師加強溝通,一起幫助王仁成改善性格。
在幼兒園,我經常找各種話題引發王仁成開口說話。有一天,我針對他依戀感強的特點和他談起家里的事。王仁成終于開口了,告訴我家里有什么玩具,還告訴我他最喜歡掃地車。話雖不多,我卻如獲至寶。下午當他媽媽來接他時,我有意當著王仁成的面贊賞他認識的汽車很多,都成了小老師了。王仁成的媽媽也默契配合,立即表揚了王仁成。王仁成露出美滋滋的表情,不好意思地低下了頭。
可見,兒童色彩心理很微妙,通過孩子運用的色彩及表達方式,我們也可以更好地幫助孩子調整他們的情緒、狀態,讓他們更好地宣泄表達自己的情感和情緒。當然,孩子對顏色的喜歡沒有一個固定的標準,我們要根據孩子的表現去理解去分析,以更好地幫助孩子成長。
四、游戲樂趣多
又到了游戲時間,我組織孩子們玩“盲人和拐杖”的游戲,要求孩子兩兩組合,一個孩子用布蒙著眼睛做“盲人”,另一個孩子做“拐杖”帶領“盲人”走過“高山”“天橋”“小河”等,到達終點后再互換角色,但“拐杖”不能用語言提示“盲人”。
游戲就要開始了,這時,耿俊杰輕輕地走到我的身邊:“老師,我想跟你一起做裁判,小朋友沒有人愿意跟我玩的。”這時我才意識到班上有35個孩子,這意味著有一個人將沒有搭檔,而耿俊杰平時非常淘氣,經常在同伴活動時進行搗亂,所以很少有人愿意跟他一起玩。于是,我對他說:“我跟你一組吧,我也沒有搭檔呢。”他開心地笑了。
孩子們快樂地游戲著,很多小組的配合都很默契。最后輪到我們了,經過商量,我先做“拐杖”,在帶領耿俊杰經過障礙物時,只見耿俊杰抬著一條腿,似乎在等待我的幫助,因為事先沒有約定好,我不知道該怎樣用動作來帶領他,看他一次次地遭遇“危險”,情急之下,我小聲地提示著他“向左”“向右”“跨”“前進”,好不容易完成了一輪游戲。接下來輪到我做“盲人”了,耿俊杰對我說:“老師,要向前跨時我就拍一下你的手,要向左轉時我就拉拉你的左手,要向右轉時我就拉拉你的右手。”游戲開始了,我的眼前一片漆黑,感覺很無助,完全依賴“拐杖”的照顧。耿俊杰耐心地攙扶著我,輕輕地拍著我的手,有時我沒能領會他的意思,他就蹲下身子來搬我的腳。走上“天橋”時.他轉過身子倒退著走,慢慢地帶我向前移動……終于我們順利地到達了終點。孩子們給了我們熱烈的掌聲,而此時的耿俊杰也笑成了一朵花。
這次游戲過程讓我感慨萬千:沒想到平時不受同伴歡迎的耿俊杰在游戲中的表現遠比我出色,也許他平時的“淘氣”“搗亂”只是源于沒有表現的機會,周圍的人對他也缺乏足夠的耐心和尊重。我想,為了促進每個幼兒的發展,教師應該為孩子創設表現的機會,讓他們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展示自己的潛能,鍛煉自己的能力。
五、愛家鄉
前些日子,韓一萌跟隨父母到湖北武漢去旅游,給全班小朋友帶來了湖北孝感神龍麻糖。早晨自由活動時,我將包裝上的產品說明讀給孩子們聽。讓他們了解神龍麻糖的制作原料以及所獲得的榮譽,知道這種小食品是湖北的地方特產。孩子們品嘗麻糖以后贊不絕口,他們向迪迪送去了熱烈的掌聲和感謝的話語。接著,不少孩子饒有興趣地講述了自己外出旅游時品嘗過的地方特色食品,有海南的芒果、新疆的哈密瓜、大連的紅櫻桃,還有北京的烤鴨……在交流中,有的孩子還說到了麥當勞和肯德基。看得出來,孩子們對什么是地方特產存在認識上的誤區。于是,我和孩子們一起討論什么是地方特產,使他們知道了地方特產不僅僅指地方小吃,還包括與人們生活相關的,某一地區特有的產品。在此基礎上,我向孩子們提出了一個問題:“我們剛才講了那么多其他地方的特產,你們知道我們這個地方有什么特產嗎?”一陣靜默后,思思首先站起來發言:“我們這兒有栗子。”嘉嘉說:“我們這兒有蘑菇!”受他們的啟發,其他孩子也七嘴八舌地講起來:我們這兒有山榛子、蒲公英、山野菜、鯉魚、煤炭、木材……我總結了孩子們的交流情況:“你們太棒了!居然能找出這么多家鄉特產來。我們的家鄉美麗富饒,這里的人們勤勞、智慧,依靠自己的雙手創造了許多地方特產,如今這些地方特產已經走進大城市.不僅讓許多人認識了這些地方特產,還讓更多的人了解了我們的家鄉。現在有很多人到我們這兒來旅游,每次離開時都要買上榛子、山野菜、蘑菇這些土生土長的地方特產。每當有客人到來時,我們也會用這些地方特產招待他們。”聽到這里,孩子們的臉上洋溢著驕傲的神情,閃爍著興奮而明亮的目光,看到孩子們這么開心,我的心里也升騰起驕傲與自豪的情感。我剛要開口說話,孟令康就搶著說:“等我長大了,我的同學、好朋友要是來到我們本溪,我就用這些地方特產來招待他們,讓他們知道我的家鄉有多好!”他的話音剛落,活動室里又是一陣交談聲,孩子們興奮地交談著,個個都是一臉的開心、幸福。最后,我告訴孩子們:“本溪是遼寧省也是全國最古老的工業基地,有一個著名的鋼鐵公司——本溪鋼鐵(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每年都生產大量的鋼鐵,為祖國的建設作出了重要貢獻!”孩子們都睜大了眼睛。“孩子們,你覺得我們的家鄉怎么樣?心里什么感覺?”“快樂!”“開心!”“驕傲!”……
在短短十幾分鐘的交流中,孩子們獲得了豐富的情感體驗,感受到了家鄉和祖國的美麗富饒,在幼小的心靈里埋下對祖國、對家鄉的熱愛之情。我們發現,當教育融于幼兒的生活,教育就會變得有趣、生動、有力。
推薦閱讀:
幼兒園大班教師教育隨筆200篇
幼兒園大班教育隨筆200篇
幼兒園大班老師教育隨筆200篇
幼兒園教師大班教育隨筆200篇
大班教育隨筆記錄200篇
大班教師教育隨筆200篇
大班老師教育隨筆200篇
大班上學期教育隨筆200篇
大班下學期教育隨筆200篇
大班幼兒教師教育隨筆200篇
大班幼兒教育隨筆200篇
大班教育隨筆大全200篇
一、結果為什么不一樣?
今天,在上活動課《動物園的新成員》的時候,有兩個孩子因為意見不一致而吵起來了。李靖宇說“獅子是從左開始數的第三個”,而國道遠則認為是“從右開始數的第四個”。本來他們是隔開了一個桌子,為此兩人開始“爭吵”起來,而且站起來湊到一起。其它的小朋友就開始議論紛紛了,都忙活著幫助他們解決問題,他們提議直接來問我。以前,孩子們遇到解決不了的問題就馬上找老師,而我一般也會直接告訴孩子答案。今天,我想讓他們自己來解決。于是我一步一步的引導孩子,首先讓孩子先想想老師問的問題是什么?再讓孩子按照問題逐步去找答案。在這過程中,孩子們都為了幫助小朋友解決問題而動腦筋了,同時我也能了解孩子們對這節課內容的掌握,一舉兩得啊。最后孩子們發現當起點不同的時候,結果是不同的。他們對自己得出的結論覺得非常滿意,又來找我校對答案,我高興的告訴他們的答案是對的,這時候孩子們所取得的成就感使他們開心極了。
如果當時我第一時間告訴他們答案,可能就看不到這么精彩的一場辯論與幫助了。通過這件事,我覺得教師不同的引導方法對于孩子來說效果完全是不同的。我想我會在教研的路上不斷地學習,讓自己成為幫助孩子形成各種能力的高手。
二、疊被子
耿奧林是班里令人頭疼的小朋友,總是控制不住自己,喜歡“碰碰”其他小朋友,惹得他們哭聲、告狀聲一片。但是今天午睡起床時的那一幕,卻讓我發現了他的閃光點。
現在,雖然漸漸進入冬季,孩子們穿的比較多,午睡時他們自己穿脫衣服、疊被子也很迅速。一些孩子在起床音樂放了四個八拍就已經全部整理好,坐到自己的小椅子上了,還有一些孩子為了和其他人比賽誰快,粗粗的疊了一下被子,有的甚至將被子任意的往床上一扔,走了!
在班級制定的規則中,使三遍音樂起床整理,而現在才剛放到第二遍音樂,午睡室里就只剩下連耿奧林在內的六個小朋友了,只見耿奧林完全不受其他小朋友的影響,他輕輕地用右手的大拇指和食指捏起毛巾毯的一角,由于被子堆成一團,而右手又拎著一只角,左手在尋找另一角的時候有些困難,他只能放棄已經拿著的那只角,兩只手一起找到其他的角,再一只一只的將角輕輕地拎起來,在輕輕往外一甩,將被子放平對折。他又走到另外一邊,輕輕地拎起兩個角再對折。被子終于折好了,他很快得穿好鞋子,回到位置上開始和其他孩子說鬧起來,這是三遍音樂也結束了。
在整個疊被子的過程中,他疊的專心致志、小心翼翼,可以感覺到他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不受外界任何影響,都沒有發現我就在他身邊看著他。
每個孩子都是一個完整的個體,喜歡“碰”別人、自制力不強的是他,而現在小心翼翼疊被子,專心細致做事情的也是他,其實每個孩子都是這樣,只要我們關注細節,從細處看孩子,就會發現更多不一樣的孩子。
三、幫助孩子成長
我班有個名叫王仁成的男孩,他的表現與眾不同:從不與人交往,從不參加集體活動,也不說話。當別的小朋友在興高采烈地游戲時,他總是站在一個無人的角落里,用冷漠的目光掃視著大家……王仁成的表現引起了我的關注。
有一天區域活動時,瘦小的王仁成躲在美工區的角落里,拿著小畫本在認真地畫著什么。這引起了我的興趣。王仁成在畫什么呢?這也許是我可以親近他走進他內心的一個機會。于是我坐到王仁成的身邊,只見偌大的一張畫紙上只有一個看起來畫得有些凌亂的毛線球。我開始主動和他聊天:“王仁成,你畫的是什么啊?能和我說說嗎?”他轉過身去,拒絕和我說話。“王仁成,是在給小貓繞毛線嗎?你繞得真好!”本以為可以用鼓勵的話讓王仁成說說自己的心里話,沒想到適得其反,他更不愿意理我了。坐在旁邊的我有些不知所措,只能安靜地畫畫。而接下來,王仁成一直在畫好的線團上用黑色的彩筆一層一層地覆蓋,大概在活動區快要結束的時候,王仁成才拿起畫本告訴我他在畫垃圾。這個答案讓我有點糊涂,整整40分鐘他都在畫垃圾。王仁成畫垃圾的事情也隨著活動區的結束告一段落。
孩子心理是不是有問題?我帶著這些疑問,與經常接送王仁成的媽媽進行了溝通。王仁成的爸爸因為工作原因經常出差不在家,媽媽性格很內向,加上工作繁忙,很少與王仁成交往。這讓王仁成缺失了安全感,使得王仁成性格孤僻。
我們建議家長平時在家中多與王仁成交談,每天抽出時間陪孩子說說話,不要讓孩子的記憶里只有幫阿姨掃垃圾的情景,并希望家長與老師加強溝通,一起幫助王仁成改善性格。
在幼兒園,我經常找各種話題引發王仁成開口說話。有一天,我針對他依戀感強的特點和他談起家里的事。王仁成終于開口了,告訴我家里有什么玩具,還告訴我他最喜歡掃地車。話雖不多,我卻如獲至寶。下午當他媽媽來接他時,我有意當著王仁成的面贊賞他認識的汽車很多,都成了小老師了。王仁成的媽媽也默契配合,立即表揚了王仁成。王仁成露出美滋滋的表情,不好意思地低下了頭。
可見,兒童色彩心理很微妙,通過孩子運用的色彩及表達方式,我們也可以更好地幫助孩子調整他們的情緒、狀態,讓他們更好地宣泄表達自己的情感和情緒。當然,孩子對顏色的喜歡沒有一個固定的標準,我們要根據孩子的表現去理解去分析,以更好地幫助孩子成長。
四、游戲樂趣多
又到了游戲時間,我組織孩子們玩“盲人和拐杖”的游戲,要求孩子兩兩組合,一個孩子用布蒙著眼睛做“盲人”,另一個孩子做“拐杖”帶領“盲人”走過“高山”“天橋”“小河”等,到達終點后再互換角色,但“拐杖”不能用語言提示“盲人”。
游戲就要開始了,這時,耿俊杰輕輕地走到我的身邊:“老師,我想跟你一起做裁判,小朋友沒有人愿意跟我玩的。”這時我才意識到班上有35個孩子,這意味著有一個人將沒有搭檔,而耿俊杰平時非常淘氣,經常在同伴活動時進行搗亂,所以很少有人愿意跟他一起玩。于是,我對他說:“我跟你一組吧,我也沒有搭檔呢。”他開心地笑了。
孩子們快樂地游戲著,很多小組的配合都很默契。最后輪到我們了,經過商量,我先做“拐杖”,在帶領耿俊杰經過障礙物時,只見耿俊杰抬著一條腿,似乎在等待我的幫助,因為事先沒有約定好,我不知道該怎樣用動作來帶領他,看他一次次地遭遇“危險”,情急之下,我小聲地提示著他“向左”“向右”“跨”“前進”,好不容易完成了一輪游戲。接下來輪到我做“盲人”了,耿俊杰對我說:“老師,要向前跨時我就拍一下你的手,要向左轉時我就拉拉你的左手,要向右轉時我就拉拉你的右手。”游戲開始了,我的眼前一片漆黑,感覺很無助,完全依賴“拐杖”的照顧。耿俊杰耐心地攙扶著我,輕輕地拍著我的手,有時我沒能領會他的意思,他就蹲下身子來搬我的腳。走上“天橋”時。他轉過身子倒退著走,慢慢地帶我向前移動……終于我們順利地到達了終點。孩子們給了我們熱烈的掌聲,而此時的耿俊杰也笑成了一朵花。
這次游戲過程讓我感慨萬千:沒想到平時不受同伴歡迎的耿俊杰在游戲中的表現遠比我出色,也許他平時的“淘氣”“搗亂”只是源于沒有表現的機會,周圍的人對他也缺乏足夠的耐心和尊重。我想,為了促進每個幼兒的發展,教師應該為孩子創設表現的機會,讓他們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展示自己的潛能,鍛煉自己的能力。
五、愛家鄉
前些日子,韓一萌跟隨父母到湖北武漢去旅游,給全班小朋友帶來了湖北孝感神龍麻糖。早晨自由活動時,我將包裝上的產品說明讀給孩子們聽。讓他們了解神龍麻糖的制作原料以及所獲得的榮譽,知道這種小食品是湖北的地方特產。孩子們品嘗麻糖以后贊不絕口,他們向迪迪送去了熱烈的掌聲和感謝的話語。接著,不少孩子饒有興趣地講述了自己外出旅游時品嘗過的地方特色食品,有海南的芒果、新疆的哈密瓜、大連的紅櫻桃,還有北京的烤鴨……在交流中,有的孩子還說到了麥當勞和肯德基。看得出來,孩子們對什么是地方特產存在認識上的誤區。于是,我和孩子們一起討論什么是地方特產,使他們知道了地方特產不僅僅指地方小吃,還包括與人們生活相關的,某一地區特有的產品。在此基礎上,我向孩子們提出了一個問題:“我們剛才講了那么多其他地方的特產,你們知道我們這個地方有什么特產嗎?”一陣靜默后,思思首先站起來發言:“我們這兒有栗子。”嘉嘉說:“我們這兒有蘑菇!”受他們的啟發,其他孩子也七嘴八舌地講起來:我們這兒有山榛子、蒲公英、山野菜、鯉魚、煤炭、木材……我總結了孩子們的交流情況:“你們太棒了!居然能找出這么多家鄉特產來。我們的家鄉美麗富饒,這里的人們勤勞、智慧,依靠自己的雙手創造了許多地方特產,如今這些地方特產已經走進大城市。不僅讓許多人認識了這些地方特產,還讓更多的人了解了我們的家鄉。現在有很多人到我們這兒來旅游,每次離開時都要買上榛子、山野菜、蘑菇這些土生土長的地方特產。每當有客人到來時,我們也會用這些地方特產招待他們。”聽到這里,孩子們的臉上洋溢著驕傲的神情,閃爍著興奮而明亮的目光,看到孩子們這么開心,我的心里也升騰起驕傲與自豪的情感。我剛要開口說話,孟令康就搶著說:“等我長大了,我的同學、好朋友要是來到我們本溪,我就用這些地方特產來招待他們,讓他們知道我的家鄉有多好!”他的話音剛落,活動室里又是一陣交談聲,孩子們興奮地交談著,個個都是一臉的開心、幸福。最后,我告訴孩子們:“本溪是遼寧省也是全國最古老的工業基地,有一個著名的鋼鐵公司——本溪鋼鐵(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每年都生產大量的鋼鐵,為祖國的建設作出了重要貢獻!”孩子們都睜大了眼睛。“孩子們,你覺得我們的家鄉怎么樣?心里什么感覺?”“快樂!”“開心!”“驕傲!”……
在短短十幾分鐘的交流中,孩子們獲得了豐富的情感體驗,感受到了家鄉和祖國的美麗富饒,在幼小的心靈里埋下對祖國、對家鄉的熱愛之情。我們發現,當教育融于幼兒的生活,教育就會變得有趣、生動、有力。
《幼兒園隨筆大班3篇》:幼兒園隨筆大班第1篇 為了讓幼兒進一步感知秋天,我帶領幼兒在院子里揀落葉。正因園里種的都是常綠樹,因此落葉不多。到了一棵大樹下,我抬頭看了看,自言自語道:“樹上有一
《大班教育隨筆3篇》:大班教育隨筆第1篇 命令的口氣 當今社會,孩子大多是獨生子女,在家中是“小皇帝”“小公主”,相當一部分孩子在家里說一不二,與自己的父母講話也用命
《大班教學隨筆3篇》:大班教學隨筆第1篇 在一次吃午飯的時候,老師分給每個小朋友一個煮好得雞蛋,要求小朋友自己剝皮,小朋友們自己動手剝了起來,唯獨小新小朋友左看看,右看看就是不肯動手急的臉都紅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